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娥并与桑洛》和《阿诗玛》篇法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秦丽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娥并与桑洛》和《阿诗玛》分别是傣族和彝族代表性的民间叙事长诗。二者在篇法上呈现迥异的审美风格倾向,前者优美,后者凝重。它们的篇法不只是与逻辑和认知相联系的话语规则,本身就是隐喻和象征,是对各自民族文化性格的生动写照。借... 《娥并与桑洛》和《阿诗玛》分别是傣族和彝族代表性的民间叙事长诗。二者在篇法上呈现迥异的审美风格倾向,前者优美,后者凝重。它们的篇法不只是与逻辑和认知相联系的话语规则,本身就是隐喻和象征,是对各自民族文化性格的生动写照。借助叙事学分析,更有助于我们看清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娥并与桑洛》 《阿诗玛》 傣族 彝族 民间文学 叙事诗 审美风格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娥并与桑洛》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审美比较
2
作者 张永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33-35,共3页
中国傣族叙事诗《娥并与桑洛》与西方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悲剧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主题,但它们的悲剧审美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和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等各方面有着极大的关系。
关键词 《娥并与桑洛》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 审美
下载PDF
傣族三大悲剧叙事长诗艺术技巧探微--《娥并与桑洛》为例
3
作者 刀承华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20-26,共7页
《娥并与桑洛》是傣族三大悲剧叙事长诗中最优秀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在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悲剧的构建、神话浪漫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突出、高妙的技巧,堪称傣族诗歌创作的典范。本文以这部作品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傣族悲剧... 《娥并与桑洛》是傣族三大悲剧叙事长诗中最优秀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在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悲剧的构建、神话浪漫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突出、高妙的技巧,堪称傣族诗歌创作的典范。本文以这部作品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傣族悲剧叙事长诗的艺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叙事长诗 艺术技巧 《娥并与桑洛》
下载PDF
一首凄惋动人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娥并与桑洛》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 2007年第3期71-72,共2页
“我要把这个古老的故事, 像红烛一样来点亮, 让它的光芒射到四方……” 随着这深情的序歌,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娥并与桑洛》把我们带到了地处亚热带、富于民族情调的傣家村寨景多昂,那里“广阔的田坝,平坦得像蝴蝶的翅膀”,
关键词 《娥并与桑洛》 民间叙事长诗 傣族 亚热带 故事 情调
原文传递
戏曲盛宴展现文化魅力
5
作者 欧阳小抒 《云岭先锋》 2018年第3期54-54,共1页
好戏轮番上演“什么有脚不会走?什么无脚走四方……”花灯戏《探干妹》经典唱段响起,立刻引起剧场内老昆明人的共鸣。颇具讽刺效果的《官保上学》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傣剧《娥并与桑洛》美得令人陶醉……“以前是想看没地方看,这次一... 好戏轮番上演“什么有脚不会走?什么无脚走四方……”花灯戏《探干妹》经典唱段响起,立刻引起剧场内老昆明人的共鸣。颇具讽刺效果的《官保上学》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傣剧《娥并与桑洛》美得令人陶醉……“以前是想看没地方看,这次一次看个够。”戏迷们边看边叫好,剧场内座无虚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魅力 《娥并与桑洛》 戏曲 讽刺效果 花灯戏 剧场 明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