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清华简《子仪》谈春秋秦乐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家兴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清华简《子仪》记载了秦穆公送归子仪的典礼。其中,赋歌奏乐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这是出土文献第一次记载外交场合中的唱和仪式,有助于探讨春秋秦乐制度、秦备楚乐、秦穆公诗文素养、春秋诗乐的传播以及文化融合等重大问题。本文从文... 清华简《子仪》记载了秦穆公送归子仪的典礼。其中,赋歌奏乐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这是出土文献第一次记载外交场合中的唱和仪式,有助于探讨春秋秦乐制度、秦备楚乐、秦穆公诗文素养、春秋诗乐的传播以及文化融合等重大问题。本文从文本疏证入手,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印证春秋秦乐的发达和礼乐制度的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子仪》 春秋 秦乐
下载PDF
清华简《子仪》等篇与赋诗外交考略
2
作者 王志翔 《云梦学刊》 2019年第5期97-104,共8页
清华简《子仪》篇被整理公布之后可知,赋诗外交起源甚早。结合《左传》等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外交用诗情况可以看出,赋诗外交的形成与诗言志、歌咏言、说诗风气、大国外交风范密切相关。赋诗外交的书写程式在周代已经形成,这种外交模式不... 清华简《子仪》篇被整理公布之后可知,赋诗外交起源甚早。结合《左传》等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外交用诗情况可以看出,赋诗外交的形成与诗言志、歌咏言、说诗风气、大国外交风范密切相关。赋诗外交的书写程式在周代已经形成,这种外交模式不仅影响着春秋时期的列国邦交,且在明代中朝外交中又有极为明显的表现。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凝结着华夏先民智慧的传统文化,亦有助于我们在当今外交场合进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子仪》 《耆夜》 赋诗外交
下载PDF
清华简《子仪》所记“大蒐”事考析
3
作者 范常喜 《出土文献》 2020年第4期68-71,157,共5页
清华简《子仪》中有一段简文可能与"大"活动有关。简文"乃张大侯于东奇之外"应改释作"乃张(帐),大■(校)于东奇之外",大意是说:于是张设帐幕,举行盛大的军事校阅活动于东奇之外。其中的"大■度(校)&... 清华简《子仪》中有一段简文可能与"大"活动有关。简文"乃张大侯于东奇之外"应改释作"乃张(帐),大■(校)于东奇之外",大意是说:于是张设帐幕,举行盛大的军事校阅活动于东奇之外。其中的"大■度(校)"应该与古书所记"大蒐""大阅""大校猎""校阅"等性质相类,是指秦穆公通过大规模校阅军队向子仪炫耀武力,以达到威慑楚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子仪》 大蒐
下载PDF
清华简《子仪》赋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家兴 苏娜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7-36,共10页
《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期赋诗、歌诗活动蔚然成风。作为出土文献,清华简《子仪》第一次详细再现了外交活动中的赋歌仪式。本文立足于歌辞文本,在综合各家释读意见的基础上,考察其用韵和句式、比兴和意象,并探讨其与《诗经》《楚... 《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期赋诗、歌诗活动蔚然成风。作为出土文献,清华简《子仪》第一次详细再现了外交活动中的赋歌仪式。本文立足于歌辞文本,在综合各家释读意见的基础上,考察其用韵和句式、比兴和意象,并探讨其与《诗经》《楚辞》等传世文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仪》赋歌 用韵 句式 比兴 意象
原文传递
清华简《子仪》辞令研究
5
作者 何家兴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16-27,共12页
辞令是考察先秦文学的重要视角。新出清华简《子仪》辞令极具特点。秦穆公送归子仪的典礼上,双方赋歌以对;送别过程中,微言相感、隐喻其辞。本文立足于文本,解释相关字词、疏通文义,总结辞令特征,详细考察其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文体价值... 辞令是考察先秦文学的重要视角。新出清华简《子仪》辞令极具特点。秦穆公送归子仪的典礼上,双方赋歌以对;送别过程中,微言相感、隐喻其辞。本文立足于文本,解释相关字词、疏通文义,总结辞令特征,详细考察其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文体价值,并认为《子仪》篇应属语类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子仪》 辞令 语类文献
原文传递
《左传》与《清华简》“申公子仪”“郧公钟仪”事迹辨疑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淑一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左传》与清华简《系年》和《子仪》篇对读显现,楚大夫申公子仪与郧公钟仪二者事迹多有雷同,是《左传》将申公子仪的事迹淆乱到了郧公钟仪身上。并且由于古书在成书及流传过程中与作为其史料的零散篇章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左传》在混... 《左传》与清华简《系年》和《子仪》篇对读显现,楚大夫申公子仪与郧公钟仪二者事迹多有雷同,是《左传》将申公子仪的事迹淆乱到了郧公钟仪身上。并且由于古书在成书及流传过程中与作为其史料的零散篇章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左传》在混淆了申公子仪与郧公钟仪事迹的同时或之后,又发生了某些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系年》 《子仪》 申公 郧公钟
原文传递
郭子仪家族及其京城宅第——以新出墓志为中心 被引量:10
7
作者 荣新江 李丹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6,共10页
安史之乱造成唐朝政治权力和物质资源的重组,进而在长安城催生出一众武将权贵及其家族势力,郭子仪及其家族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爬梳新刊、新出郭氏家族成员墓志记载,结合传世史籍的相关内容,大体条理出郭子仪家族京城宅第的分布及其... 安史之乱造成唐朝政治权力和物质资源的重组,进而在长安城催生出一众武将权贵及其家族势力,郭子仪及其家族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爬梳新刊、新出郭氏家族成员墓志记载,结合传世史籍的相关内容,大体条理出郭子仪家族京城宅第的分布及其沿革;其中亲仁坊郭宅规模最为庞大,乃家族聚居之所在。这处宅第存在时间至少从安史之乱后,一直延续至晚唐,郭子仪生前便与兄弟聚居于此,到子辈郭曜一代,仍然维持兄弟聚居的面貌。郭氏家族墓志的大量现世,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对这一中唐权贵家族的认识,同时将加深我们对长安坊里家族聚居内部构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长安城 家族宅第 亲仁坊
原文传递
殽之战后秦楚结盟与春秋争霸格局变迁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红亮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33-44,共12页
殽之战是影响春秋争霸格局的一次著名战役,此战导致秦"与晋执怨,与楚为好",秦、晋、楚三方关系发生转变。但不同于以往学界的认识,本文提出新的观点,认为殽之战后秦楚结盟与春秋争霸格局的变迁过程十分曲折:秦穆公与晋关系破... 殽之战是影响春秋争霸格局的一次著名战役,此战导致秦"与晋执怨,与楚为好",秦、晋、楚三方关系发生转变。但不同于以往学界的认识,本文提出新的观点,认为殽之战后秦楚结盟与春秋争霸格局的变迁过程十分曲折:秦穆公与晋关系破裂,于是放归楚俘子仪求成,并达成同盟,此即第一次秦楚同盟之建立;但由于楚成王被弑,第一次同盟关系未能持续,于是即位的秦康公又与子仪会面,让其促成第二次秦楚同盟,此事发生于清华简(陆)《子仪》篇所说的"取及七年",即秦康公二年,此次结盟最终塑造了秦楚两国联合抗衡晋国的春秋争霸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殽之战 清华简《系年》 《子仪》 秦楚结盟 春秋争霸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