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移民线”地理景观书写——从《啊,拓荒者!》到《孔雀的叫喊》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超超 张海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1913)与虹影的《孔雀的叫喊》(2003)都将小说创作视角聚焦于移民群体,她们借助富含审美情感的地域景观话语,共同书写了中美迥异性的“移民线”地理景观,它们既是中美文化景观的客观载体,也影射可视的家... 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1913)与虹影的《孔雀的叫喊》(2003)都将小说创作视角聚焦于移民群体,她们借助富含审美情感的地域景观话语,共同书写了中美迥异性的“移民线”地理景观,它们既是中美文化景观的客观载体,也影射可视的家国传统和民族精神。本文运用罗伯特·塔利的“处所意识”,分析了上述作品里中美移民人地关系的演化历程,认为无论是前者美国“迁入型”内布拉斯加州移民“分界线”,抑或中国“迁出型”三峡库区移民“水位线”,她们都运用非自然叙事手法完成了生命共同体意识的构建,表明了移民线地理景观与国家政策间的一致性,尤其是虹影在中国传统人地关系的思考上注入中国式现代化元素,使她的移民书写成为具有科技忧思的后现代移民叙事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景观 《啊 拓荒者!》 《孔雀的叫喊》 处所意识
下载PDF
传统悲情、英雄悲剧与“戏剧的感动力”——基于郭沫若历史剧《孔雀胆》的考察
2
作者 宋宁 《郭沫若学刊》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郭沫若历史剧悲剧性问题,应置于话剧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仔细考量。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以“戏剧的感动力”为出发点,提出重视伦理和观众心理诉求的观点,以推动话剧大众化发展。本文通过《孔雀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史料的梳理,发现剧作呈... 郭沫若历史剧悲剧性问题,应置于话剧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仔细考量。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以“戏剧的感动力”为出发点,提出重视伦理和观众心理诉求的观点,以推动话剧大众化发展。本文通过《孔雀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史料的梳理,发现剧作呈现出的强烈且持久的悲剧性,郭沫若将戏曲传统中的忠臣蒙冤、为情所困等观众熟悉的元素,灌注进西方英雄悲剧、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中,建构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悲剧。郭沫若历史悲剧引发的情感共鸣,并不单纯是对战时大众心理需求的契合和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唤醒,更是探索情感对社会心理结构塑造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传统悲情 英雄悲剧 《孔雀胆》
下载PDF
郭沫若历史剧在上海的舞台实践--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考述
3
作者 冯清贵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7-84,共8页
《孔雀胆》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第五部历史剧。根据原始报刊资料还原了1946年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的具体情况。在艺术成就上,朱端钧导演的《孔雀胆》情调幽美,既体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诗化风格,又对演剧的民族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孔雀胆》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第五部历史剧。根据原始报刊资料还原了1946年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的具体情况。在艺术成就上,朱端钧导演的《孔雀胆》情调幽美,既体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诗化风格,又对演剧的民族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社会影响上,《孔雀胆》的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表达了中国民众对于光明与正义的热烈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剧艺社 《孔雀胆》 演出考述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孔雀菩提》解读
4
作者 鲁成滨 《湛江文学》 2024年第2期0039-0041,共3页
文学地理学作为近年来热门的跨学科研究方向,旨在探寻作家作品中地理空间的构建挖掘其背后独特的思想艺术意义。新人作家焦典作为云南儿女,对故乡地域特色的书写得心应手,而作为异地求学的游子,又能够跳脱出环境重新打量故乡。云南对她... 文学地理学作为近年来热门的跨学科研究方向,旨在探寻作家作品中地理空间的构建挖掘其背后独特的思想艺术意义。新人作家焦典作为云南儿女,对故乡地域特色的书写得心应手,而作为异地求学的游子,又能够跳脱出环境重新打量故乡。云南对她的写作习惯、人物性格、小说语言都有着深厚的影响。短篇小说集《孔雀菩提》极具地域特色,文章从文学地理视角切入,探寻文学地理学理论到文本批评的写作路径,为往后具体作品的文学地理学批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孔雀菩提》 焦典 自然地理空间 人文地理空间
下载PDF
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述略
5
作者 景云龙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上海剧艺社成立于1938年7月17日,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重要剧社,在孤岛时期演出时间长达3年,抗战后重建时期也演出了一年有余。1946年8月末起至同年10月初,上海剧艺社在光华大戏院演出了郭沫若的《孔雀胆》,演出场次达53场,赢得了观众广... 上海剧艺社成立于1938年7月17日,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重要剧社,在孤岛时期演出时间长达3年,抗战后重建时期也演出了一年有余。1946年8月末起至同年10月初,上海剧艺社在光华大戏院演出了郭沫若的《孔雀胆》,演出场次达53场,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最终因多方面原因而停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剧艺社 《孔雀胆》 演出 郭沫若
下载PDF
剧宣二队演出《孔雀胆》述略
6
作者 陈果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剧宣二队即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二队,曾用名拓荒剧团、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移动第七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战演剧队第三队。从1938年“抗演三队奔赴前线”一直到1948年“剧宣二队全部撤回解放区”,剧宣二队成员在西北战场... 剧宣二队即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二队,曾用名拓荒剧团、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移动第七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战演剧队第三队。从1938年“抗演三队奔赴前线”一直到1948年“剧宣二队全部撤回解放区”,剧宣二队成员在西北战场上战斗了十年,只要剧宣二队走到哪里,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持进步的精神与意志就播种在哪里。剧宣二队克服重重困难,于1947年1-2月及11月先后在北平、天津两地演出《孔雀胆》,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对剧宣二队来说,演出《孔雀胆》既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成长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宣二队 《孔雀胆》 演出 郭沫若
下载PDF
《孔雀明王经》文本的形成与密教化 被引量:7
7
作者 任曜新 杨富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佛教经典文本不仅是佛教义理、思想的载体,还包含着佛教发展历史的信息和线索,应引起佛教史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将新疆库车佛塔出土鲍威尔写本中《孔雀明王经》的文本与现存《孔雀明王经》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孔雀明王经... 佛教经典文本不仅是佛教义理、思想的载体,还包含着佛教发展历史的信息和线索,应引起佛教史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将新疆库车佛塔出土鲍威尔写本中《孔雀明王经》的文本与现存《孔雀明王经》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孔雀明王经》现存文本的来源是由一个较小的核心文本发展而来。这个核心文本最初是由佛教两个本生故事,即比丘被蛇咬故事和孔雀王故事结合而成。写成于4世纪的鲍威尔写本中保留了这个最早的核心文本。随后《孔雀明王经》从较小的核心文本逐渐扩展成为内容丰富繁杂、仪轨详备的《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这一文本扩展过程从细节上生动地再现了密教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经典 《孔雀明王经》 密教 西域佛教 敦煌
下载PDF
论影片《孔雀》的视觉审美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洋 陈良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孔雀》是顾长卫作为导演的银幕首秀。这部上映于21世纪初的影片将叙事背景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方小镇之中,在新思想与传统生活、开放与保守的交锋中,高卫红等青年一代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这一看似平常、实则波... 《孔雀》是顾长卫作为导演的银幕首秀。这部上映于21世纪初的影片将叙事背景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方小镇之中,在新思想与传统生活、开放与保守的交锋中,高卫红等青年一代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这一看似平常、实则波涛暗涌的成长历程也成为《孔雀》的叙事焦点。细腻的拍摄手法和独具一格的表现方式使《孔雀》备受赞誉,本文将从镜头运用和色彩运用两大方面,解读影片《孔雀》所传递的视觉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顾长卫 镜头美 色彩美
下载PDF
板块结构的叙事张力——析顾长卫的《孔雀》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晓云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10,共3页
《孔雀》以朴实无华的画面,板块复调结构的叙事,彰显了父母与儿女以及相互之间的情感,人的理想追求及对现实生活的顽强抗争。影片以第一人称叙事和客观视点,表现开放的内涵空间,糅合了交错复杂的情感、人性,探寻和审视了中国社会特定时... 《孔雀》以朴实无华的画面,板块复调结构的叙事,彰显了父母与儿女以及相互之间的情感,人的理想追求及对现实生活的顽强抗争。影片以第一人称叙事和客观视点,表现开放的内涵空间,糅合了交错复杂的情感、人性,探寻和审视了中国社会特定时期的文化现实的表征,各板块故事间极具审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质感还原 板块复调叙事 人性张力
下载PDF
《孔雀经单字》汉字研究
10
作者 陈五云 梁晓虹 《中国文字研究》 2007年第2期185-198,184,共15页
《孔雀经单字》是日本人所撰单字音义,一般认为写于镰仓初期,是研究汉字在日本传播的重要史料。本文对其中的俗字进行了全面梳理,涉及避讳字、隶定字、隶变字、转写讹变字和佛经俗字诸方面。《单字》所做的音义,虽然大多抄自《广韵》,... 《孔雀经单字》是日本人所撰单字音义,一般认为写于镰仓初期,是研究汉字在日本传播的重要史料。本文对其中的俗字进行了全面梳理,涉及避讳字、隶定字、隶变字、转写讹变字和佛经俗字诸方面。《单字》所做的音义,虽然大多抄自《广韵》,但仍有些许差异。日本学者在整理研究中所据《大广益会玉篇》与我们所凭据的宋本《玉篇》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经》 《孔雀经单字》 写本音义 俗字 《广韵》 《玉篇》
下载PDF
生如孔雀——从“孔雀”象征意义解读《孔雀》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强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孔雀》这部影片,通过结尾“孔雀”这一意象的设置,巧妙而又含蓄深刻地揭示出了影片的深厚多意的主题意蕴。影片用普遍性来表现典型性,对个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真实典型的反映和深刻的反思。并揭示出了生命的苍凉与温暖,生命的无奈与希... 《孔雀》这部影片,通过结尾“孔雀”这一意象的设置,巧妙而又含蓄深刻地揭示出了影片的深厚多意的主题意蕴。影片用普遍性来表现典型性,对个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真实典型的反映和深刻的反思。并揭示出了生命的苍凉与温暖,生命的无奈与希望,对生命的质地进行了意味深长的文化反思与心灵拷问,表现出第五代电影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长卫 《孔雀 生存 生命
下载PDF
成长中的女性疼痛——电影《孔雀》“姐姐”形象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嘉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5-147,共3页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讨电影《孔雀》所呈现的社会性别意识。该电影通过镜头呈现的独特人物视角,叙述个体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向观众展示女性生存的诸多问题,质疑男性社会构筑的象征秩序和女性在其中的从属地位,从而表达了创作者...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讨电影《孔雀》所呈现的社会性别意识。该电影通过镜头呈现的独特人物视角,叙述个体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向观众展示女性生存的诸多问题,质疑男性社会构筑的象征秩序和女性在其中的从属地位,从而表达了创作者在女性叙事中,对性别生理性的认知和社会性别的行为、角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女性主义 叙述视角 女性成长 父权
下载PDF
青春的伤痛:从女性叙事视角看当下电影中女性生存境况——以《青红》、《孔雀》、《红颜》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藜 《理论与创作》 2009年第4期98-102,共5页
美国学者梅尔文·L德弗勒曾说:“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生信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成分影响他们。”电影作为... 美国学者梅尔文·L德弗勒曾说:“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生信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成分影响他们。”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任何电影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而在当下电影中大多数女性形象都被男权文化赋予种种意义和价值,女性的自我之声被抹杀、被压抑。女性作为“人”的生存权利和愿望普遍被男权意识为主导的形态所代替和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电影技术 《青红》 生存境况 叙事视角 《孔雀 《红颜》 职业传播者
下载PDF
不必开屏的孔雀:解析电影《孔雀》中的理想主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葵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2-34,共3页
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顾长卫,其处女作《孔雀》从2005年上映以来就劲头十足,斩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不失为华语电影近年来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它将现实生活沉淀到岁月中,揉碎在生活里,从而抽离出血肉... 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顾长卫,其处女作《孔雀》从2005年上映以来就劲头十足,斩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不失为华语电影近年来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它将现实生活沉淀到岁月中,揉碎在生活里,从而抽离出血肉鲜明、骨架清晰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孔雀 理想主义 解析 现实生活 第五代导演 柏林电影节 代表人物
下载PDF
“和亲”神话的创造性想像——对郭沫若历史剧《孔雀胆》的再读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7-90,共4页
在对《孔雀胆》主题的几种不同理解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郭沫若曾表明他是“企图写民族团结”。本文从“和亲”这个故事核心入手,考察了阿盖公主等“牺牲”女性形象的来源,发现阿盖的不幸遭遇是献祭仪式中“少女牺牲”原型的“再现”。前... 在对《孔雀胆》主题的几种不同理解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郭沫若曾表明他是“企图写民族团结”。本文从“和亲”这个故事核心入手,考察了阿盖公主等“牺牲”女性形象的来源,发现阿盖的不幸遭遇是献祭仪式中“少女牺牲”原型的“再现”。前人研究认为《孔雀胆》和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本文发现,《孔雀胆》与上述剧作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们是同一个原型意象在不同剧作中的显现。对这种联系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郭沫若是如何创作了这些历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胆》 原型 献祭仪式
下载PDF
《孔雀》中的梦想与幻灭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丽金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1期39-39,50,共2页
电影《孔雀》中的这些可敬可爱可哀可怜的小人物们,他们在卑微的生活中升起憧憬和梦想,以点燃他们的生之热望。当一切幻灭,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在心里哭泣,他们齐声哀哭着在生命中流逝的一切、无法实现的一切、破碎的一切、悲哀的一切……... 电影《孔雀》中的这些可敬可爱可哀可怜的小人物们,他们在卑微的生活中升起憧憬和梦想,以点燃他们的生之热望。当一切幻灭,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在心里哭泣,他们齐声哀哭着在生命中流逝的一切、无法实现的一切、破碎的一切、悲哀的一切……而哭完以后,他们抹干泪水,继续在卑微卑污的生活中,艰难坚忍地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小人物们 梦想 幻灭
下载PDF
苦难生活的景观化表演——《孔雀》的艺术文化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贻象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2-85,共4页
顾长卫电影《孔雀》的出现,昭示着中国当代电影的苦难情结以新的方式再现, 同时,影片满腔的人文主义关怀,也离不开人文化艺术技巧的处理,其精致的镜语是胶片、动像和意蕴影像三重性的完满结合。
关键词 顾长卫电影 《孔雀 苦难情结 影像三重性
下载PDF
在超现实主义中发现更真实的现实——观电影《孔雀》有感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倪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电影《孔雀》是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此片是一部不错的现实题材电影,表现了平实的生活故事,为诸多影评人肯定。影片没有怪异的光影效果,没有过分离奇的剧情,也没有奇幻特技效果,只有一个个长镜头的描述和三个段落的交集互换。但是如果... 电影《孔雀》是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此片是一部不错的现实题材电影,表现了平实的生活故事,为诸多影评人肯定。影片没有怪异的光影效果,没有过分离奇的剧情,也没有奇幻特技效果,只有一个个长镜头的描述和三个段落的交集互换。但是如果看其中的某些片段,似乎我们又在观看一个超现实的电影,但其中暗含了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当然,无论影子是否合适,影片时刻体现了它的特点——电影即是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 《孔雀 电影 现实题材 生活故事 光影效果 特技效果 顾长卫
下载PDF
休闲与功利:现代文学的两种不同倾向——以《阿褴公主》、《孔雀胆》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学振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9-23,共5页
施蛰存的《阿褴公主》与郭沫若的《孔雀胆》题材相同而大异其趣 :《阿褴公主》注重市民趣味 ,把英雄传奇解构为世俗人生 ;《孔雀胆》强调政治功利 ,把爱情悲剧升华为“献给现实的蟠桃”。二者的差异表现了现代文学的两种不同倾向
关键词 郭沫若 施蛰存 《阿褴公主》 《孔雀胆》 休闲 功利
下载PDF
回归生活本身,回归人本身——解读《孔雀》的人文内涵及其叙述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艳梅 《理论与创作》 2005年第4期118-119,共2页
导演顾长卫曾经强调说<孔雀>是温暖的、平静的,一语道破该片的基调.<孔雀>所反映的是上世纪70年代北方一个五口之家平凡、甚至有些卑微的生活,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生活如果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出来,难免不给人以黯淡、抑郁之感,... 导演顾长卫曾经强调说<孔雀>是温暖的、平静的,一语道破该片的基调.<孔雀>所反映的是上世纪70年代北方一个五口之家平凡、甚至有些卑微的生活,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生活如果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出来,难免不给人以黯淡、抑郁之感,但<孔雀>却以抒情的语调幽幽道来,恰似一首深情的曲子在黄昏时分柔柔地飘出,让躁动了一天的心灵感到几许熨贴,开始慢慢地沉寂、沉寂,然后悄然潜回自己的灵魂深处,剥除一切外在的伪饰,凝望来自生活本身、来自人本身的美丽,这种回归构成了<孔雀>的核心语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回归生活 叙述策略 人文内涵 人本 解读 70年代 抑郁 黄昏 语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