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解读中的原创思想负载——从《孟子字义疏证》与《孟子微》看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剑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1期41-50,共10页
本文选取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与康有为《孟子微》两书,来观察近代中国学人借助于解读经典而伸张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社会变革主张的原创性思想局面。文章比较戴震与康有为解读孟子的方式、途径与理论意图都存在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 本文选取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与康有为《孟子微》两书,来观察近代中国学人借助于解读经典而伸张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社会变革主张的原创性思想局面。文章比较戴震与康有为解读孟子的方式、途径与理论意图都存在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与二人的解读意愿有关,也与时代有关。文章还指出了解经方式在近代所遭遇的思想紧张,分析了其中的悖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微》 儒家思想 康有为 经典解读
下载PDF
《孟子微》在康有为进化思想中的地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8,共9页
康有为的《孟子微》以阐发孟子思想的"微言大义"为宏旨,通过对"性善"、"仁"的重新诠释,为中国社会找到了适用于西方进化理论的可能性、动力和标准,将西方社会进化论融入传统思想。康有为立足孟子思想,提... 康有为的《孟子微》以阐发孟子思想的"微言大义"为宏旨,通过对"性善"、"仁"的重新诠释,为中国社会找到了适用于西方进化理论的可能性、动力和标准,将西方社会进化论融入传统思想。康有为立足孟子思想,提出重"时"、重"仁",强调阶段性发展的"三世"进化思想,并对严复译介、宣传的西方进化论展开理性矫正。康有为《孟子微》一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其进化思想演绎着传统和时代的双重变奏,昭示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由交织到融合的可能性,折射出调融中西方思想的智慧和勇气,对我们当下正确对待中西方思想文化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进化思想 “三世”
下载PDF
试析康有为《孟子微》的进化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1-68,共8页
在晚清"西学东渐"视野下,康有为《孟子微》一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康有为把传统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融合,从孟子思想中寻找中国社会适用于进化理论的可能性和标准,提出重"时"、重"仁"、强调阶段性发展的... 在晚清"西学东渐"视野下,康有为《孟子微》一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康有为把传统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融合,从孟子思想中寻找中国社会适用于进化理论的可能性和标准,提出重"时"、重"仁"、强调阶段性发展的"三世进化"思想,并对严复译介、宣传的进化论展开理性矫正。康有为《孟子微》的进化思想演绎着传统和时代的双重变奏,折射出一代思想家调融中西方思想的智慧和勇气,对我们当下正确对待中西方思想文化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进化思想 “三世”
下载PDF
从《孟子微》看康有为社会道德观的得失
4
作者 黄明同 《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24-30,40,共8页
有为的《孟子微》,集中反映了康有为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继承,对西方道德的吸收,对近代新功利主义的提倡,以及对未来社会道德理想的憧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转换的标志。《孟子微》中提出的道德与“天则”“教... 有为的《孟子微》,集中反映了康有为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继承,对西方道德的吸收,对近代新功利主义的提倡,以及对未来社会道德理想的憧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转换的标志。《孟子微》中提出的道德与“天则”“教化”说、道德与“人禽之辨”、道德与“三世”说,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社会道德观 得失 启示
下载PDF
论康有为对经学与西学的调融——以《孟子微》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少恩 刘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80,共6页
《孟子微》是康有为在经学与西学之间进行调和的诠释。康有为以西方模式为参照,从民主体制、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方面阐发民本思想,使民本思想抉发出新的时代意义;糅合春秋"三世"与西方的进化论,形成"三世"进化的... 《孟子微》是康有为在经学与西学之间进行调和的诠释。康有为以西方模式为参照,从民主体制、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方面阐发民本思想,使民本思想抉发出新的时代意义;糅合春秋"三世"与西方的进化论,形成"三世"进化的历史哲学体系,从而改造孟子的循环史观;通过阐释《孟子》中的井田制,赋予其重商主义的新内涵,创新现代西方的经济制度。康有为"援西入儒"以今文经学的经世致用糅合西方的现代价值体系,探索和发现孟子思想中隐而未彰的现代性价值,发掘和拓展孟子的外王思想,尝试推动儒学的现代转型,开现代孟学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经学 西学 调融 《孟子微》 “援西入儒”
下载PDF
《孟子微》与康有为对中西政治思想的调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寒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34,79,共8页
康有为调触中西思想,复以之为基础创发其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历史闸门。《孟子微》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史意义并不次于其《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和《大同书》。正是在这书中,康... 康有为调触中西思想,复以之为基础创发其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历史闸门。《孟子微》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史意义并不次于其《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和《大同书》。正是在这书中,康有为通过重新诠释孟子,将儒家传统的“民本”论转化成为了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并将近代西方的平等观念引入中国政治思想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中、西思想 “民本” 民主 平等
下载PDF
论康有为《孟子微》之“微”
7
作者 孙建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3年第4期15-21,共7页
《孟子微》是康有为发明《孟子》“微言大义”之作。康有为认为,《春秋》乃孔子大义微言之所在,孔道之微,当于《春秋》求之;《孟子》乃传《春秋》之作,《孟子》之微,当亦于《春秋》求之;《春秋》乃孔子立教改制之书,《孟子》以儒为教,... 《孟子微》是康有为发明《孟子》“微言大义”之作。康有为认为,《春秋》乃孔子大义微言之所在,孔道之微,当于《春秋》求之;《孟子》乃传《春秋》之作,《孟子》之微,当亦于《春秋》求之;《春秋》乃孔子立教改制之书,《孟子》以儒为教,以孔子为教主,其三世三统之变、进化维新之义以及众生平等、世界大同的理想与《春秋》一脉相承;《孟子》传孔子《春秋》之学,得孔道之本,孟子之学应出自有子,而非曾子。《春秋》在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理解《孟子》之“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微言大义 《春秋》
原文传递
康有为“性有善有不善”思想探究--以《孟子微》为中心
8
作者 吕箐雯 《理论界》 2020年第7期33-38,共6页
本文分析了康有为"性有善有不善"的人性论思想,得出康有为"人性层级理论"与其"人人皆平等"的政治理论间的矛盾;他独具特色地将人性论与其"三世进化说"相联系,可以视之为其缓和矛盾的努力,但亦... 本文分析了康有为"性有善有不善"的人性论思想,得出康有为"人性层级理论"与其"人人皆平等"的政治理论间的矛盾;他独具特色地将人性论与其"三世进化说"相联系,可以视之为其缓和矛盾的努力,但亦存在诸多问题。康之"命论"可较圆融地回答上述问题,但这与其"自由平等"的政治初衷亦存在张力。可知,康有为的政治学说建立在其人性论上,其人性思想则为其政治理论服务,这种"以外注内"的理论构建方式尽管有其现实意义,但也不免存在些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人性 三世进化说 命论
原文传递
康有为政治哲学的人性论基础:以《孟子微》为中心
9
作者 干春松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27-328,共2页
儒家政治哲学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之上,这决定了秩序建构原理的不同方向。对德性修养与制度完善之间关系的探讨往往又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因为它关涉制度和心性的双重维度。自19世纪末起,儒家论域中的关注焦点是在经学体系内的古... 儒家政治哲学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之上,这决定了秩序建构原理的不同方向。对德性修养与制度完善之间关系的探讨往往又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因为它关涉制度和心性的双重维度。自19世纪末起,儒家论域中的关注焦点是在经学体系内的古今之争,对人性论则用力甚少,康有为却一直重视人性问题,通过《孟子微》,他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由此展开对政治秩序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哲学 古今之争 人性问题 《孟子微》 人性论基础 双重维度 康有为 德性修养
原文传递
康有为《孟子微》的缘起与旨趣
10
作者 蒋明 《原道》 2021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孟子微》因承了康有为戊戌前讲学活动中对理学问题的关注,又与其极力宣扬的《公羊》经说相维系,是考察晚清理学与今文经学关系的枢纽。《孟子微》的缘起与旨趣,与康有为"援《公羊》以释四子书"的运思息息相关。通过由"... 《孟子微》因承了康有为戊戌前讲学活动中对理学问题的关注,又与其极力宣扬的《公羊》经说相维系,是考察晚清理学与今文经学关系的枢纽。《孟子微》的缘起与旨趣,与康有为"援《公羊》以释四子书"的运思息息相关。通过由"大义"到"微言"的转换,康有为首先将《四书》从理学中抽离出来,继而将《孟子》诠释为"《公羊》正传",使其与《春秋》嫁接。康有为将公羊高的生活年代定在思、孟之间,使其进入子思、孟子的传承谱系之中,又利用从《公羊》中进一步引申出的"大同三世说",判定宋儒所看重的曾子之学仅能发"据乱世"之义,子思并非曾子门人,从而对朱子建构的道统脉络进行了颠覆。"援《公羊》以释四子书"针对作为"旧教主"的朱子立论,实质上是试图建立超越《四书》的新道统,最终指向则在于康有为毕生追求的改制立教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大同三世说 公羊学 新道统
原文传递
康有为的“重仁而爱人”的博爱哲学
11
作者 樊金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4期51-55,共5页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推行维新变法运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最早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之一。他能够面对近代史的严肃课题进行哲学思考,并糅合中西,形成一套新的理论体系——“重仁而爱人“的博爱哲学。...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推行维新变法运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最早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之一。他能够面对近代史的严肃课题进行哲学思考,并糅合中西,形成一套新的理论体系——“重仁而爱人“的博爱哲学。所以他的哲学具有很大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人性 论语 思想家 人与人 博爱哲学 理论体系 仁者 孔子 《孟子微》
下载PDF
论康有为与孔孟的人格观
12
作者 吴乃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90-96,共7页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以孔学革新的面目出现,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孔孟思想的翻版或复制,而是有其因革之处。从人格观的角度来看、康有为的思想与孔孟的思想有什么关联?其或因或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什么意义?
关键词 康有为 人格观 理想人格 近代化 西方思想 知识分子 《孟子微》 孔孟思想 中国近代 人格思想
下载PDF
论康有为与孔孟的人格观
13
作者 吴乃华 《中国哲学史》 199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以孔学革新的面目出现,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孔孟思想的翻版或复制,而是有其因革之处。从人格观的角度来看,康有为的思想与孔孟的思想有什么关联?其或因或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什么意义。...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以孔学革新的面目出现,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孔孟思想的翻版或复制,而是有其因革之处。从人格观的角度来看,康有为的思想与孔孟的思想有什么关联?其或因或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什么意义。 一、人格重建与复归传统 甲午战争前后,为了解决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康有为提出改革主张,指出中国的改革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引导。然而在变法的实践中他又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人格观 理想人格 知识分子 近代化 《孟子微》 西方思想 中国近代 人格思想 孔孟思想
下载PDF
康有为对孟子性善论的阐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玉彬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4,共7页
在康有为的人性论中,《孟子微》具有独特价值。《孟子微》中的人性思想成熟而深入,并包含对性善论的三维阐释:一是在三世说的视野中将性善称为"太平之基",二是在人类品性的差等视野中把性善视为"为上根人语",三是... 在康有为的人性论中,《孟子微》具有独特价值。《孟子微》中的人性思想成熟而深入,并包含对性善论的三维阐释:一是在三世说的视野中将性善称为"太平之基",二是在人类品性的差等视野中把性善视为"为上根人语",三是在生命个体的构造视野中认性善为"以魂统魄"。康有为还创造性地以"性善"为"平世之法",并将"平等"、"民主"等现代政治观念与之凑泊。这种立足于儒家心性论而展开的现代性叙事,虽然"尽精微"不足,却在"致广大"的层面蕴示着儒学发展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孟子微》 性善 三世
原文传递
“朱熹判定”的启示
15
作者 郭柏春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6-46,共1页
一位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教授到监狱搞调研,恰逢提审一个几进宫而被认为死不悔改的罪犯,教授被允许旁听和提问。审讯快结束时,教授问:“你都犯过什么罪?”罪犯如数家珍一样道来。又问:“进来几次了?”罪犯如回乡省亲一般依次叙述。... 一位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教授到监狱搞调研,恰逢提审一个几进宫而被认为死不悔改的罪犯,教授被允许旁听和提问。审讯快结束时,教授问:“你都犯过什么罪?”罪犯如数家珍一样道来。又问:“进来几次了?”罪犯如回乡省亲一般依次叙述。听后,教授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责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启示 耻感 有所不为 知耻 《孟子微》 犯罪心理 《朱子语类》 行己有耻 脱掉上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