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吾衍的字学复古观——以《学古编》为核心
1
作者 赖安珂 《西泠艺丛》 2023年第4期50-55,共6页
元初,在蒙古贵族统治的背景下,实行的文化政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朝廷出于“帝中国当行中国事”[1]之考量,主张推行“汉制”;另一方面,囿于朝廷推行的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身处前朝旧地的江南文人群体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他们多选择避... 元初,在蒙古贵族统治的背景下,实行的文化政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朝廷出于“帝中国当行中国事”[1]之考量,主张推行“汉制”;另一方面,囿于朝廷推行的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身处前朝旧地的江南文人群体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他们多选择避仕,居地方一隅,著书授学,吾衍(1268—1311)即是此类文人的代表。他终身不仕,久居杭州生花坊中授学,于元大德四年(1300)编纂《学古编》作为授学纲领,以教时人习古之法。元代是印学理论系统建立的重要阶段,吾衍在《学古编》中倡导的复古观,致力于引导其时审美从尚奇复归于中正,而《三十五举》是吾衍印学复古思想的核心阐述。他以汉魏玺印规制为标准,提出“印宗汉魏”的思想,后人常以此作为明清“印宗秦汉”思潮的发端,吾衍的印学思想为此后中国印学的全面发展拉开了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衍 《学古编》 文字
原文传递
印学理论对明清流派篆刻发展的引领
2
作者 周一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9-103,共5页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放、各出新面的繁荣景象。文章对印学理论的发展及明清篆刻家的创作实践加以阐述,以期对当代篆刻创新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宗秦汉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学古编》 文彭 邓石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