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读双雪涛的《安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德南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17期15-17,共3页
在“80后”这代写作者中,双雪涛是一位迟来者。当这代人中最早开始写作的作家们已经名声在外、著作等身时,双雪涛尚在一家银行上班,每天与数量庞大的钞票打交道。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写作,遂辞职。在这时代,成为一位自... 在“80后”这代写作者中,双雪涛是一位迟来者。当这代人中最早开始写作的作家们已经名声在外、著作等身时,双雪涛尚在一家银行上班,每天与数量庞大的钞票打交道。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写作,遂辞职。在这时代,成为一位自由作家无疑是冒险之事,更何况他低产,惜墨如金,不可能像许多作家尤其是网络作家那样倚马千言,日产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网络作家 爱情 仪式 “80后” 写作者
下载PDF
天使还是怪物:浅析《安娜·克里斯蒂》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2
作者 杨媚清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8期10-13,共4页
尤金·奥尼尔(1888—1953,以下简称奥尼尔)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尊称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他对美国戏剧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娜·克里斯蒂》是奥尼尔创作的一部四幕戏剧,该作品使他获得了1922年的普... 尤金·奥尼尔(1888—1953,以下简称奥尼尔)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尊称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他对美国戏剧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娜·克里斯蒂》是奥尼尔创作的一部四幕戏剧,该作品使他获得了1922年的普利策戏剧奖。本文旨在讨论主人公安娜·克里斯蒂(以下简称安娜)在戏剧中所经历的苦难以及她在男性角色心目中形象的变化。通过这一讨论,我们将探究父权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刻板印象和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男性角色 《安娜·克里斯蒂》 安娜·克里斯蒂 父权社会 刻板印象 现代美国戏剧 普利策戏剧奖
下载PDF
理性的回归与寻梦的反思——从安娜悲剧看弗兰西斯卡的形象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向宏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94-95,共2页
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中的安娜因其经典形象成为某种意义上为追求爱情无视礼法而身陷婚外情女性的代名词,安娜悲剧及安娜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很多文学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但有些作品因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不仅不能如托翁的《安娜》一样具... 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中的安娜因其经典形象成为某种意义上为追求爱情无视礼法而身陷婚外情女性的代名词,安娜悲剧及安娜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很多文学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但有些作品因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不仅不能如托翁的《安娜》一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而在社会道德、行为信仰方面产生了错误的舆论导向。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廊桥遗梦》中的弗兰西斯卡寄托着有识之士回归正常的婚姻和完整的家庭的梦想。两位女性追求爱情及最后对爱情的取舍所导致的不同结局,折射出女性在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困惑与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 弗兰西斯卡 人物形象 《安娜》 美国 罗伯特·詹姆斯 《廊桥遗梦》 俄罗斯 文学研究 小说
下载PDF
一个俄罗斯导演的家国情怀——纪录片《安娜》
4
作者 谢晓霞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安娜》 俄罗斯 纪录片 导演 情怀 苏联解体 米哈尔科夫 后期制作
原文传递
《安娜·克里斯蒂》剧中的悲剧女主角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生珍 郭继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113,共3页
尤金.奥尼尔剧作《安娜.克里斯蒂》剧中女主角———安娜从迷失自我的生活中走出来,经历过彷徨、困惑和挣扎之后,选择了一条虽不完美但充满希望的生活之路,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以安娜的生活历程为线索,梳理女主角的独立人格和反叛精神... 尤金.奥尼尔剧作《安娜.克里斯蒂》剧中女主角———安娜从迷失自我的生活中走出来,经历过彷徨、困惑和挣扎之后,选择了一条虽不完美但充满希望的生活之路,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以安娜的生活历程为线索,梳理女主角的独立人格和反叛精神的成因,我们可以窥视奥尼尔独特的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克里斯蒂》 悲剧 自我实现
下载PDF
论纪蔚然戏剧创作与朗西埃的美学观——以《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明华 《华文文学》 2021年第5期64-71,共8页
纪蔚然2017年的两部戏剧《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是对朗西埃艺术美学观的实践运用与表达,不仅剧中的故事情节需要观众根据创作者提供的有限认知视角发挥想象力与理解力进行连缀和补充,而且表演与叙述相结合的编剧策略打破了观看与... 纪蔚然2017年的两部戏剧《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是对朗西埃艺术美学观的实践运用与表达,不仅剧中的故事情节需要观众根据创作者提供的有限认知视角发挥想象力与理解力进行连缀和补充,而且表演与叙述相结合的编剧策略打破了观看与表演的二元对立。两者共同体现了朗西埃提出的以“悬置”“平等”为核心的艺术美学体制,即在剧场中建构一个新的平等的舞台,以解放观众并实现“美学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蔚然 《安娜与齐的故事》 《衣帽间》 朗西埃美学观
下载PDF
电影《安娜与国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评析
7
作者 范雯 张静怡 田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07-208,共2页
电影《安娜与国王》是好莱坞据安娜·利奥诺温斯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的反映19世纪泰国(当时称作暹罗)宫廷的故事。电影讲述了英国安娜在暹罗宫廷为暹罗王蒙库的58个王子和公主担任老师期间发生的故事。文章以爱德华·赛义德的&... 电影《安娜与国王》是好莱坞据安娜·利奥诺温斯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的反映19世纪泰国(当时称作暹罗)宫廷的故事。电影讲述了英国安娜在暹罗宫廷为暹罗王蒙库的58个王子和公主担任老师期间发生的故事。文章以爱德华·赛义德的"他者"和钱德拉·塔尔佩德·莫汉蒂的"第三世界妇女形象"等后殖民概念为理论基础,从安娜与暹罗国男性的抗衡及安娜与暹罗国女性的形象塑造差异等方面,对该影片折射出的西方后殖民文化霸权进行剖析,得出东方暹罗国只是作为西方英国存在的一个"他者",东方男人暹罗王蒙库只是衬托西方白人女性安娜的一个"他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与国王》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从《安娜·克里斯蒂》中海的象征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人生观
8
作者 赵亚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美国悲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海洋剧《安娜·克里斯蒂》中,以大海为象征,以大海——陆地作对照,生动地描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的堕落和新生,揭示了神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作家在描写水手绝望、凄惨生活的同时,折... "美国悲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海洋剧《安娜·克里斯蒂》中,以大海为象征,以大海——陆地作对照,生动地描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的堕落和新生,揭示了神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作家在描写水手绝望、凄惨生活的同时,折射出奥尼尔本人的悲剧命运观和对现代生活的悲剧性本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安娜·克里斯蒂》 大海 悲剧
下载PDF
灵异遮掩下的深刻——电影《安娜与安娜》对生活的思考
9
作者 韩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1-71,共1页
电影《安娜与安娜》借"分身"的灵异事件,将普通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世俗的婚姻生活中加以探讨。描写了两个生活差距很大的安娜互换生活角色的过程与结果。影片刻画两个不同性格的安娜对爱情、婚姻的追求与选择,渗透... 电影《安娜与安娜》借"分身"的灵异事件,将普通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世俗的婚姻生活中加以探讨。描写了两个生活差距很大的安娜互换生活角色的过程与结果。影片刻画两个不同性格的安娜对爱情、婚姻的追求与选择,渗透着深刻的人生思考在其中,如人对此岸与彼岸的追求,人的性格对命运起到的决定作用等。而且影片也蕴含了对于爱情、婚姻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安娜》 命运 思考
下载PDF
《安娜在热带》中的朗读人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恬 杨蕴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8-90,共3页
《安娜在热带》是当代古巴裔美国剧作家尼洛·克鲁斯的代表作。全剧围绕着伊波城一家生产雪茄的家庭烟厂的古巴移民展开。1929年美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工业化开始席卷整个雪茄制造业。机器时代的到来,烟厂工人失业,朗读人消... 《安娜在热带》是当代古巴裔美国剧作家尼洛·克鲁斯的代表作。全剧围绕着伊波城一家生产雪茄的家庭烟厂的古巴移民展开。1929年美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工业化开始席卷整个雪茄制造业。机器时代的到来,烟厂工人失业,朗读人消失,一个传统的终结。传统文化遭到物质文明践踏是这部作品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在热带》 尼洛·克鲁斯 朗读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人物形象类型比较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婉瑜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2-34,共3页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从比较文学角度来看 ,存在着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尽管两部作品产生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 ,但在文学的内在结构上 ,却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本文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藉类型学的研...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从比较文学角度来看 ,存在着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尽管两部作品产生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 ,但在文学的内在结构上 ,却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本文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藉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得以客观揭示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共通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托尔期泰 《红楼梦》 《安娜.卡列尼娜》 人物形象 类型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浅论安娜之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凌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8-89,共2页
本文分析了安娜之死的社会根源、家庭根源以及安娜最终走向毁灭的内在根源。
关键词 《安娜 卡列尼娜》 安娜形象 爱性悲剧
下载PDF
从《安娜·克里斯蒂》中的意象看奥尼尔的悲剧思想
13
作者 赵艳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92-94,共3页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剧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思想。《安娜·克里斯蒂》是其剧作之一,讲述了剧中小人物多舛的命运和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剧中几个主要意象——海、雾、陆,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关键词 奥尼尔 《安娜·克里斯蒂》 悲剧思想
下载PDF
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丽霞 《青海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41-42,共2页
安娜与繁漪为了爱反抗黑暗的封建家庭,追求自由是相似的。安娜勇敢地逃出了家庭,而繁漪却没有,然而她们都没有逃出爱的牢笼,却把自己葬送在爱的漩涡中,成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这对异国... 安娜与繁漪为了爱反抗黑暗的封建家庭,追求自由是相似的。安娜勇敢地逃出了家庭,而繁漪却没有,然而她们都没有逃出爱的牢笼,却把自己葬送在爱的漩涡中,成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这对异国姐妹的爱情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这也预示着中外妇女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大胆地向封建男权社会挑战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繁漪 爱情悲剧 呐喊 追求 幻灭 封建男权社会 《雷雨》 《安娜·卡列妮娜》
下载PDF
《安娜在热带》——切齐的人物形象分析
15
作者 许梦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1-,共1页
尼洛·克鲁斯在《安娜在热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具有正面意义的人物形象——切齐。作为一位积极的改革者和实业家,他对自己和朗读人私奔的妻子的忠贞和执着的爱使得这个人物充满着人格魅力。
关键词 尼洛·克鲁斯 《安娜在热带》 切齐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影像的真与假——比较电影《安娜与国王》和《走出非洲》的电影符号与意识形态
16
作者 薛菁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62,共2页
电影《安娜与国王》和《走出非洲》同样讲述西方人在东方的故事,不论是影片之外的演员选择、情节编排,还是影片之内的异国场景、美妙爱情,两部影片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可从电影符号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来看,两部影片却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 《安娜与国王》 《走出非洲》 电影符号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一个传统的终结”:当代美国古巴裔戏剧《安娜在热带》中的文化共同体危机
17
作者 刘向辉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作为当代美国古巴裔戏剧的一部经典之作,尼洛·克鲁兹的《安娜在热带》以雪茄厂说书传统的终结为关注点,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前夕,美国古巴裔面临的文化共同体危机。奥菲利亚母女以怀旧形式竭力恢复说书传统,是构建美国... 作为当代美国古巴裔戏剧的一部经典之作,尼洛·克鲁兹的《安娜在热带》以雪茄厂说书传统的终结为关注点,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前夕,美国古巴裔面临的文化共同体危机。奥菲利亚母女以怀旧形式竭力恢复说书传统,是构建美国古巴裔文化共同体的一种积极尝试。切齐突然枪杀说书人朱利安是对美国古巴裔文化传统的暴力破坏,体现了基于机器文明的强势文化对基于手工文明的弱势文化的碾压态势。帕洛莫的继续阅读几乎无力解决美国古巴裔文化传统行将消逝的危机,只能以反讽的形式沦为祭奠传统的时代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古巴裔 尼洛·克鲁兹 《安娜在热带》 文化共同体 说书传统
原文传递
文学的支点--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部著作
18
作者 张川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1-56,共6页
在众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材料中,他的妻子安娜所著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和《一八六七年日记》有特殊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堪称作家生活的"实录"。安娜从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层面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力支持... 在众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材料中,他的妻子安娜所著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和《一八六七年日记》有特殊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堪称作家生活的"实录"。安娜从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层面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力支持,帮助他对抗债务、赌瘾和疾病的困扰,爱情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支点。安娜的无私奉献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事业,这一论断至少适用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一八六七年日记》 债务 疾病 爱情
下载PDF
托尔斯泰“三大部”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9
作者 詹虎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大师。本文以托尔斯泰最负盛名的“三大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对象,对它们的三种最明显的艺术特征——“心灵的辩证法”、“别致的结构,广阔的画面”、“...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大师。本文以托尔斯泰最负盛名的“三大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对象,对它们的三种最明显的艺术特征——“心灵的辩证法”、“别致的结构,广阔的画面”、“自然风景与人物心理的‘比照”’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艺术特色 辩证法 道德感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民娜》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下载PDF
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与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阎晓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版权制度 创新型国家 图书印刷 经济发展 《安娜法》 传播者 创作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