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读双雪涛的《安娜》 |
李德南
|
《创作与评论》
|
2014 |
1
|
|
2
|
天使还是怪物:浅析《安娜·克里斯蒂》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
杨媚清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3
|
理性的回归与寻梦的反思——从安娜悲剧看弗兰西斯卡的形象意义 |
刘向宏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5 |
3
|
|
4
|
一个俄罗斯导演的家国情怀——纪录片《安娜》 |
谢晓霞
|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安娜·克里斯蒂》剧中的悲剧女主角解读 |
张生珍
郭继德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6
|
论纪蔚然戏剧创作与朗西埃的美学观——以《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为中心 |
胡明华
|
《华文文学》
|
2021 |
1
|
|
7
|
电影《安娜与国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评析 |
范雯
张静怡
田娜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8
|
从《安娜·克里斯蒂》中海的象征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人生观 |
赵亚珉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0 |
|
9
|
灵异遮掩下的深刻——电影《安娜与安娜》对生活的思考 |
韩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0
|
《安娜在热带》中的朗读人文化 |
刘恬
杨蕴玉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1
|
《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人物形象类型比较初探 |
张婉瑜
|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1
|
|
12
|
浅论安娜之死 |
陈凌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13
|
从《安娜·克里斯蒂》中的意象看奥尼尔的悲剧思想 |
赵艳华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3 |
0 |
|
14
|
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 |
马丽霞
|
《青海师专学报》
|
2004 |
1
|
|
15
|
《安娜在热带》——切齐的人物形象分析 |
许梦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6
|
影像的真与假——比较电影《安娜与国王》和《走出非洲》的电影符号与意识形态 |
薛菁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7
|
“一个传统的终结”:当代美国古巴裔戏剧《安娜在热带》中的文化共同体危机 |
刘向辉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文学的支点--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部著作 |
张川平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9
|
托尔斯泰“三大部”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
詹虎
|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20
|
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与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 |
阎晓宏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