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针灸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逄紫千 孙宏志 王延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011-1013,共3页
针对新时期如何进行《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针灸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出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教学模式、多渠道增加学生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的改革... 针对新时期如何进行《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针灸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出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教学模式、多渠道增加学生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的改革策略。以促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研型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学》 实验教学 科研能力 改革策略
下载PDF
《实验针灸学》数字化教材特征分析及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谭静 罗明 +2 位作者 彭艳 林亚平 阳仁达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5期192-193,共2页
数字教材是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蓝本进行电子化的设计转化,通过增添各种多媒体元素,借力互联网平台,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实验针灸学》作为一门传统中医针灸学与现代医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内容多且杂,对学生现代医学基本功要求较高,学... 数字教材是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蓝本进行电子化的设计转化,通过增添各种多媒体元素,借力互联网平台,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实验针灸学》作为一门传统中医针灸学与现代医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内容多且杂,对学生现代医学基本功要求较高,学习难度较大。本文着重对《实验针灸学》的数字化教材特征及功能设计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实验针灸学》数字化教材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教材 《实验针灸学》 教改
下载PDF
设计性实验引导本科《实验针灸学》教学的新模式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尹海燕 宋开源 +4 位作者 余曙光 刘旭光 蔡定均 魏焦禄 唐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年第10期4-6,共3页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实验针灸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设计性实验因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实验过程的研究性特点而成为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开拓科研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相继在高校实验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实验针灸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设计性实验因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实验过程的研究性特点而成为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开拓科研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相继在高校实验教学中被引人,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本科《实验针灸学》的教学过程中,以设计性实验引导我们的整个实验针灸学教学,构建了实验针灸学教学新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就其核心内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学》 设计性实验 针灸学教学 本科 引导 创新能力 学生兴趣 科研思维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与创新是同义词——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读后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汉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9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创新 同义词 规划教材 《实验针灸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秋玲 刘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5期77-77,共1页
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原理的一门新学科,这门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实验课与古老的针灸技术相结合.在实验中学生对针灸学科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认为针灸很传统,主要用于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确信传统针灸技... 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原理的一门新学科,这门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实验课与古老的针灸技术相结合.在实验中学生对针灸学科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认为针灸很传统,主要用于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确信传统针灸技术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并可以用现代技术解释其内涵.因此,实验针灸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还使学生对针灸学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笔者在我校〈实验针灸学〉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谈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学》 实验教学 中医教育学
下载PDF
《实验针灸学》教学方法探讨
6
作者 郜新莲 张丽萍 冯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451-451,共1页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针灸不再被局限于一种医技手段来认识,而是作为一门医学学科为世人所接受。持续的针灸学科研活动及其丰硕的成果已促使一门新兴学科——实验针灸学诞生。它做为一门新兴学科,必须不断地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才能...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针灸不再被局限于一种医技手段来认识,而是作为一门医学学科为世人所接受。持续的针灸学科研活动及其丰硕的成果已促使一门新兴学科——实验针灸学诞生。它做为一门新兴学科,必须不断地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探讨《实验针灸学》教学学法,有利于《实验针灸学》的进一步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学》 教学方法 医学学科 新兴学科 科研活动
下载PDF
《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7
作者 高玲 刘洪恩 +1 位作者 逄紫千 刘延男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4-64,共1页
20世纪的来临,使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现代的中医人才应具有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的能力,具有临床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即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去探讨研究中医理论,使之走向现代化。教师应以最大的程度... 20世纪的来临,使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现代的中医人才应具有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的能力,具有临床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即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去探讨研究中医理论,使之走向现代化。教师应以最大的程度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水平,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培养新一代学子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实验针灸学》课程改革实践
8
作者 李玉婕 孔庆悦 +2 位作者 金妍 高青 张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9-1344,共6页
《实验针灸学》作为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教学团队在“新医科”人才建设的引领下,以培养守正创新针灸人才为教学目标,遵循学生... 《实验针灸学》作为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教学团队在“新医科”人才建设的引领下,以培养守正创新针灸人才为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成果导向教育(OBE)等先进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基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多维度实施“两线三段八步”“六维度、五结合”“五结合三量规”系列创新举措。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学生满意度、创新创造能力及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可为中医相关一流课程的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学》 课程建设 新医科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PITUITARYTHYROID AXIS IN RABBITS WITH FRACTURE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梅红 祁晓华 +3 位作者 黄晔 吕越 蔡文辉 王友京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0-303,共4页
PURPOS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pituitary-thyroid axis in rabbits with fracture. METHOD: 36 male rabbits with a 3-mm width experimental defect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eft radius were random... PURPOS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pituitary-thyroid axis in rabbits with fracture. METHOD: 36 male rabbits with a 3-mm width experimental defect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eft radi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changes in serum T3, T4 and TSH contents in different week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erum T3, T4 and TSH cont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l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s of T4 and TSH in the second week and T3 content in the fourth week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Animals Hypothalamo-Hypophyseal System Male RABBITS Radius Fractures Random Allocation Thyroid Gland THYROTROPIN THYROXINE TRIIODOTHYRONINE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ILIAO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10
作者 钱小燕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Ciliao(UB 32),located at the 2ndposterior sacral foramen,is the point of theBladder Meridian.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the indications of Ciliao include low back pain,
关键词 Acupuncture Points Acupuncture Therapy ADULT DYSMENORRHEA Female Humans IMPOTENCE Male MOXIBUS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ELECTRO ACUPUNCTURE AND TWIRLING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S ON VOLUME OF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IN CEREBRAL PIA MATER
11
作者 史仁华 姬广臣 +2 位作者 赵鲁鸣 王世军 董军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with twirling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anipulation of the needle (RA) both at Zusanli point (St 36) on volume of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in the cerebral ...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with twirling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anipulation of the needle (RA) both at Zusanli point (St 36) on volume of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in the cerebral pia mater were observed by fenestration of the cranial bone and laser Doppler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analyser.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RA and EA could increase the volume of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in the cerebral pia mater; an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EA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RA group. This suggests that a moderate and effective stimulation is a key to the production of a regulative effect on the org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Acupuncture Therapy Animals Blood Flow Velocity Comparative Study Female Male MICROCIRCULATION Pia Mater RABBIT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全文增补中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形态结构影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文迅 图娅 +3 位作者 方芳 王苇 陶娟 雷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 通过MRI成像技术,观察电针“百会”、“印堂”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形态结构的影响,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方法 选择Open field法评分相近的30只成年SD雄性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 目的 通过MRI成像技术,观察电针“百会”、“印堂”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形态结构的影响,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方法 选择Open field法评分相近的30只成年SD雄性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建造大鼠抑郁模型,电针组参照《实验针灸学》取百会、印堂两穴进行针刺;以Open field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等方法测定动物的行为变化;多片多回波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翻转恢复的T1加权成像,对照研究各组大鼠脑内形态学及各脑区信号强度的改变。结果 正常组大鼠的体重远高于电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虽然高于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的1%蔗糖水摄取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高于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Open field法检测大鼠活动性,电针组、模型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T2加权像上观察到大鼠脑裂扩大现象,但三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和电针组与正常组相比较,中脑水管的横截面积有增加,统计结果显示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结构 大鼠脑 电针 成像研究 磁共振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 1%蔗糖水摄取量 MRI成像技术 《实验针灸学》 SD雄性大鼠 T2加权成像 T1加权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抑郁模型大鼠 正常组 统计学 ADC值 神经生理学 不可预见性
原文传递
Summarie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Global Impression Method
13
作者 Kien Trinh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9年第5期296-302,共7页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cupuncture clinical trials, systematic reviews are used to summarize key results across many disciplines. Meta-analysis is a popular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evidence as it provides ...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cupuncture clinical trials, systematic reviews are used to summarize key results across many disciplines. Meta-analysis is a popular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evidence as it provides a succinct way of summarizing evidence quantitatively. Due to clinical heterogeneity, however, i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use meta-analysis. Instead, a qualitative method is us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y the finding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Global Impression Method (GIM); a method used to synthesize the results of clinically heterogeneou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in systematic review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moderate to substantial intra-rater and inter-rater agreement when judging the results of the forest plots using a global impression and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best evidence synthesis (BES) method when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es. Thus, the GIM can be used for researchers to synthesize results of RCT. The quality of the individual study can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fter this process to determine a more precise strength of the evidence, therefore, GIM worthy to be used in acupuncture or othe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