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辨误和商榷
1
作者 邝永辉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0-24,共5页
本文校订了《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一书的114处文字、常识性错误,纠正6处行文错误,并指出与事实不符的5个问题与作者商榷。旨在引起作者和编者的注意,更正错误,使该书在客家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 客家研究 编辑出版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客家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
2
作者 林津津 宁波 《今古文创》 2024年第9期126-128,共3页
客家历史文化蕴含古老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审视客家历史文化形成发展轨迹,深挖积淀的内涵底蕴,阐释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凸显客家历史文化价值意蕴的新视角。客家历史文化在当代对于培养坚韧人... 客家历史文化蕴含古老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审视客家历史文化形成发展轨迹,深挖积淀的内涵底蕴,阐释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凸显客家历史文化价值意蕴的新视角。客家历史文化在当代对于培养坚韧人格、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及涵养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优势,对推动客家历史文化有效继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历史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历史考察、逻辑生成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林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历史考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历史考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遵循进课标—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生命这一内在逻辑演进的过程。要深入而有效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须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定位各门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优化课程内容的文化表达,科学构建各门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丰富课程学习过程的文化体验,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进课程 历史考察 逻辑生成
下载PDF
缓解城市过热:传统街巷的更新策略——以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健 李胜才 郭红霞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街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的外部空间之一,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兼具社区交往、商业活动、娱乐活动及文化展示等功能,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夏季过热的街巷空间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行为方式... 街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的外部空间之一,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兼具社区交往、商业活动、娱乐活动及文化展示等功能,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夏季过热的街巷空间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行为方式。通过借鉴前人有关街道热缓解策略的经验,并结合扬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及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从疏导巷道、动态遮阳、增设街角公园、改善界面材质等方面,充分挖掘缓解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夏季过热的潜力。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热环境的研究不仅是对城市外部空间热环境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对相同气候区的街巷更新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街巷 微气候 热舒适 动态遮阳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量量 向彦霖 +1 位作者 王元珍 韩洁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以闽西客家地区内6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化景观视角下对传统村落文化因子的信息整合,选取了地理分布、开基年代、地形环境、聚落形态、姓氏结构、代表建筑形式和传统产业与职能7类文化因子,构建出闽西客家地区中国传... 本文以闽西客家地区内6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化景观视角下对传统村落文化因子的信息整合,选取了地理分布、开基年代、地形环境、聚落形态、姓氏结构、代表建筑形式和传统产业与职能7类文化因子,构建出闽西客家地区中国传统村落GIS信息库。随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区分文化景观特征,将闽西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为3种聚类,进一步通过GIS空间分析进行可视化展示,在此基础上利用行政边界对文化区边界进行细化和划分整合,将闽西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划分为闽西客家文化核心区、闽西客家文化扩散区和闽西客家文化交融区,以期为今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聚类分析 闽西客家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6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华传统婚礼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现代价值重构
7
作者 张铮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7期134-136,共3页
中华传统婚礼是继冠礼后中国古代社会第二个传统大礼,包含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其是事宗庙、继后世且合两性之好的家族盛事,是凝聚传统社会关系的重要时点。近年来,中国人民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豪感显著增强,... 中华传统婚礼是继冠礼后中国古代社会第二个传统大礼,包含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其是事宗庙、继后世且合两性之好的家族盛事,是凝聚传统社会关系的重要时点。近年来,中国人民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豪感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中式传统婚礼见证人生重要时刻。中式传统婚礼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现代价值内涵被广泛认同,对于化解功利化婚恋观、增强夫妻婚姻责任感、减少家庭的伦理失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婚礼 历史文化底蕴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初探
8
作者 李良品 彭福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都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中华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自在前”共同体时期;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拓展与中华民族“自在”共同体发展时期;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深入与中华民族“自觉”共同体不断巩固时期;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升华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共同体建设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源泉和历史根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且推动其传承和升华。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共生发展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强化“各民族共创共传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脉络
9
作者 何艳 宿造营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不同时期的主题与任务,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不同时期的主题与任务,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新征程,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脉络,有利于总结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筑牢道路根基、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演进 发展脉络
下载PDF
客家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教学实践浅析
10
作者 吴岚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6期87-89,共3页
文章探讨了将客家传统服饰文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执行策略。经过对客家传统服饰文化的系统研究,并结合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案。这些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服装设计教学... 文章探讨了将客家传统服饰文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执行策略。经过对客家传统服饰文化的系统研究,并结合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案。这些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服装设计教学的整体质量,旨在培养既具备文化传承意识,又拥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服装设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传统服饰文化 服装设计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姬世杰 田茂泉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优质资源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是学校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优质资源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是学校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不仅有助于培根铸魂,提振学生文化自信,还有助于丰富、完善历史教育的课程内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其中主要有教育实践趋于功利、融入方式枯燥单一和教师素养参差不齐这3大困境。要解决此困境,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基于教学内容,找准融合点;基于教学过程,注重情景创设;基于文化培育,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基于文化回应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路径 文化培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松坪传统村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迎(文/图) 亢萧涵(文/图) 陈雨(文/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3-I0004,共2页
1.村落概况.松坪村隶属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绿水镇,位于四川最南边的川滇交界处,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约90 km,海拔1803 m,村域面积24 km^(2),常住人口1000余人。松坪村曾是会理县境内的重要关隘,出川入滇的最后一个必经驿站... 1.村落概况.松坪村隶属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绿水镇,位于四川最南边的川滇交界处,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约90 km,海拔1803 m,村域面积24 km^(2),常住人口1000余人。松坪村曾是会理县境内的重要关隘,出川入滇的最后一个必经驿站和马帮重要的歇脚地,坐落于百亩平坦的良田之上,其与周围的山脉共同形成“五龙夺宝”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村落 常住人口 凉山州会理县
下载PDF
赣南客家传统银饰的类型与文化生态特征
13
作者 薛添翼 王姣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6-148,共3页
服饰包括服装和配饰。在种类繁多的配饰中,赣南客家人尤为钟情银饰,形成了具有自身造型特征、族群标识和身份认同感的银饰文化—赣南客家传统银饰文化。文章从探寻赣南客家传统银饰的类型出发,研究其不同的分类及文化生态特征。赣南客... 服饰包括服装和配饰。在种类繁多的配饰中,赣南客家人尤为钟情银饰,形成了具有自身造型特征、族群标识和身份认同感的银饰文化—赣南客家传统银饰文化。文章从探寻赣南客家传统银饰的类型出发,研究其不同的分类及文化生态特征。赣南客家传统银饰类型丰富,造型多样,由头饰、颈饰、手饰、服饰挂件、足饰等组成。它贯穿于客家人的生命长河,也渗透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具有吉祥文化、民俗文化和多元融合文化等文化价值,形成了传承性、融合性、功能性等文化生态特征;它穿行于艺术与文化的维度,兼具审美与文化价值,既是赣南客家族群社会发展与构造的历史记录者与见证者,也是构建国家非遗项目“传统服饰(赣南客家服饰)”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银饰 赣南客家 文化生态 吉祥图案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历史-文化语境分析——兼论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汇合
14
作者 高欢欢 汪庆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结合既非硬凑,也非“拼盘”,更不是概念、范畴的简单复制。从二者结合前的历史语境看,19世纪后半叶开始,“合取”思潮的渐行与“两种文明”的式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结合既非硬凑,也非“拼盘”,更不是概念、范畴的简单复制。从二者结合前的历史语境看,19世纪后半叶开始,“合取”思潮的渐行与“两种文明”的式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打开方便之门。从二者结合前的文化语境看,中国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失望与期望、对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向往与反思,这两种矛盾心理的弥合为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提供文化机缘。由此,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西方又批判反思西方资本主义的学说,既解答了中华民族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质疑,又弥合了中国民众要拯救民族传统、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又不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实现的两重心理意愿。其拯救民族方式上的特殊要求预示了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合取”思潮 历史语境 文化语境
下载PDF
浅析客家文化对福建传统土楼民居设计的影响
15
作者 曾悦 胡沈健 经世鹏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客家文化源自华夏及中原文化体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当地区域环境、社会生活、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客家族群自己的文化特色。福建客家土楼作为客家族群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其建筑外观、空间布局、装饰色彩等一系列风格特... 客家文化源自华夏及中原文化体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当地区域环境、社会生活、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客家族群自己的文化特色。福建客家土楼作为客家族群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其建筑外观、空间布局、装饰色彩等一系列风格特点都受到了客家文化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客家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进行溯源,然后进一步探寻了福建土楼民居中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最后分析了客家文化对福建土楼民居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福建土楼 传统民居 设计
下载PDF
传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发展历程探析——评《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
16
作者 田壮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I0010-I0010,共1页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南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不仅体现了封建文化的余晖,也预示了市井文化的崛起和音乐艺术的世俗化倾向。笔者在开展2023年哈尔滨音乐学院科研培育项目“中国音乐思想文化体系存见的文...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南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不仅体现了封建文化的余晖,也预示了市井文化的崛起和音乐艺术的世俗化倾向。笔者在开展2023年哈尔滨音乐学院科研培育项目“中国音乐思想文化体系存见的文化缘由分析”(项目编号:2023PY010)的过程中,学习了《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一书。该书不仅详细描述了南宋临安音乐的世俗化表现和特点,还深入探讨了其产生机制,并对其文化特征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井文化 世俗化倾向 缘由分析 传统音乐文化 历史定位 音乐 发展历程 南宋临安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双基四驱五导”式教育戏剧实践探索——基于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
17
作者 陈昭君 刘洪生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年第9期64-68,共5页
如何依托美育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议题。项目组探索开发出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美育浸润的戏剧艺术为基础,以知识驱动、任务驱动、理论驱动和价值驱动为学习动... 如何依托美育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议题。项目组探索开发出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美育浸润的戏剧艺术为基础,以知识驱动、任务驱动、理论驱动和价值驱动为学习动力,以编剧导学、自主导练、学生导演、对话导研和价值导向为抓手的“双基四驱五导”式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并进一步设计了兼顾美育与历史教育跨界融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配合的评价工具。“双基四驱五导”式教育戏剧是依托美育和历史教育跨界融合,深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戏剧 历史教育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程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表达
18
作者 李春忠 《华夏教师》 2024年第19期6-9,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融入历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品格修养,塑造国家认同。为了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融入历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品格修养,塑造国家认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程时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遵循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教育 历史课程 融入实践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的三重逻辑
19
作者 姬世杰 田茂泉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4年第10期38-44,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立德树人价值。历史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历史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效。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需要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立德树人价值。历史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历史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效。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需要理解并把握价值、问题和路径之间的内在逻辑。价值逻辑即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程的内在事理;问题逻辑即二者结合过程中在教育理念、教育实施以及教育背景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实践逻辑的探索是实现融合的行动指南,需要明晰教育导向,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融入形式,关注融入效果,以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培养
下载PDF
历史教材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20
作者 薛倩瑞 《教育导刊》 2024年第6期69-76,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作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历史教科书具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属性,承担着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作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历史教科书具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属性,承担着价值传承的功能作用。因为教科书中历史知识、思维、意识、行为四要素与文化理解、认同、自觉、传承紧密联系,其价值归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以文化传承作为其落地的主线,需要深入挖掘“文、物、史、行”与文化创新和路径拓展的亲缘性关系,进一步激发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 教科书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