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8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横向视域研究《家人》卦中“正心”的重要性
1
作者 沈佳熹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7-102,共6页
《家人》卦主讲治家、正家之道,“正家”的前提是“正心”,本文试图引入“正心”的概念以赋予《家人》卦新的内涵。《彖传》《象传》及六爻与卦辞“利女贞”一脉相承,都强调治家应先守正,《彖传》侧重于从卦名讲治家之道,治家始于“正心... 《家人》卦主讲治家、正家之道,“正家”的前提是“正心”,本文试图引入“正心”的概念以赋予《家人》卦新的内涵。《彖传》《象传》及六爻与卦辞“利女贞”一脉相承,都强调治家应先守正,《彖传》侧重于从卦名讲治家之道,治家始于“正心”,《象传》侧重于从卦象讲治家之道,治家忠于“修身”,六个爻辞具体说明家人因“心正”而能自正其正,从而修身,齐家,治国。以“正心”贯穿诠释《家人》卦,不仅可以弥补文本的内在逻辑,明晰《家人》卦正家之道的精髓,还可以体会《家人》卦蕴含的“正心”→“修身”→“正家”→“治国”→“天下定”的推衍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人》 “正心”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家》的叙事策略探析
2
作者 张楠 岳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2,107,共4页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在叙事艺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与深度。作者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非线性、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莫尼及其妹妹茜的视角,以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开故事,展现他们逃离种...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在叙事艺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与深度。作者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非线性、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莫尼及其妹妹茜的视角,以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开故事,展现他们逃离种族压迫后的精神回归之旅。莫里森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度挖掘黑人个体的身份认同危机、家庭关系的复杂纠葛以及对家园的追寻渴望。小说中的叙述时空交错,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映照,揭示了美国社会历史的深刻烙印和黑人群体的精神创伤。同时,通过对“家”这一主题的反复吟唱,莫里森探讨了家园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宿,更是心灵救赎与文化记忆的载体。这种叙事策略赋予作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莫里森卓越的叙事才能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 多视角叙事 非线性叙事 象征与隐喻
下载PDF
经典IP的跨媒介转化与国际化策略——以《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为例
3
作者 王大鹏 于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2,共6页
本文在全球文化交流视野下,通过文本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以中美合拍电影《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为主要文本进行阐释,指出该影片在注重家庭教育的核心主题和轻松诙谐的风格下成功实现了从本土情景剧IP到国际合拍电影的文化输出,显示出一... 本文在全球文化交流视野下,通过文本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以中美合拍电影《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为主要文本进行阐释,指出该影片在注重家庭教育的核心主题和轻松诙谐的风格下成功实现了从本土情景剧IP到国际合拍电影的文化输出,显示出一次国际化合作中对中国优势IP成功经验的成功传递。同时,该影片在故事内容与影片合作上,充分体现了技术赋能下角色隐喻与内容价值的提升,为数字电影时代中国电影的全球发展路径探索了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有儿女之神犬当 文化输出 媒介转化 技术赋能
下载PDF
巴金《家》的复杂中项问题研究
4
作者 赵亚宏 蒋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在符号学标出性问题中,中项作为第三项,具有无法自我界定,需要靠非标出项来表达自我的特点。正是中项处于正项与异项的第三方,所以在正异项的中间地带赋予了中项一定量的活动空间。在此潜在的活动空间中,为异项争取中项提供了一个较为... 在符号学标出性问题中,中项作为第三项,具有无法自我界定,需要靠非标出项来表达自我的特点。正是中项处于正项与异项的第三方,所以在正异项的中间地带赋予了中项一定量的活动空间。在此潜在的活动空间中,为异项争取中项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巴金《家》中就存在着复杂的中项问题。在复杂的活动空间之中,从普遍意义的中项里衍生出一类矛盾分裂的、“非正非异”的复杂中项。而在一定量的潜在空间中,矛盾复杂的中项如何实现偏向与翻转?这主要从中项发生转变的主客观因素出发,去探析在未来文化元语言语境之中,应该如何获取中项的支持。《家》中的主要人物在文学层面为中项类型及偏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家 符号学 中项类型 中项偏边
下载PDF
奥康纳《家的慰藉》中的南方神话与现代性
5
作者 黎书绮 薛玉凤 《海外英语》 2024年第6期196-199,共4页
与福克纳齐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家的慰藉》讲述了一个家庭逐步走向瓦解的故事,以两个敌对的人物看似融为一体结尾。为理解这一怪诞结局,需从奥康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关注出发,分析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的... 与福克纳齐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家的慰藉》讲述了一个家庭逐步走向瓦解的故事,以两个敌对的人物看似融为一体结尾。为理解这一怪诞结局,需从奥康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关注出发,分析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作为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性的典型代表,两者的冲突与融合揭示了南方所面临的身份困境与现代性冲击下的身份重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纳里·奥康纳 《家的慰藉》 南方神话 现代性 表演性
下载PDF
明代《家礼》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发展演变
6
作者 江鎏渤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255,共9页
明代《家礼》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呈现为官学化、注疏化、仪节化等三种形态。明初,官方定义《家礼》为国家认同构建之要籍,曹端、宋濂等明初学者主要关注《家礼》的推广与传播,在理论上并无亮点。王源、汤铎、冯善等人则通过重新梳... 明代《家礼》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呈现为官学化、注疏化、仪节化等三种形态。明初,官方定义《家礼》为国家认同构建之要籍,曹端、宋濂等明初学者主要关注《家礼》的推广与传播,在理论上并无亮点。王源、汤铎、冯善等人则通过重新梳理《家礼》学注疏的知识谱系,扭转了明前期《家礼》学在理论资源上的匮乏状态。丘濬《家礼仪节》开启了《家礼》研究的新方向,成为明代中后期流传最广的《家礼》文本,是明清礼学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家礼》学 演进 理论形态
下载PDF
朱熹《家礼》与日本江户晚期的社会改革——以德川齐昭的《丧祭式》为中心
7
作者 谭甜甜 《国际汉学》 2024年第4期36-42,141,155,共9页
《家礼》在近世日本受到了各流派学者的特别关注。《丧祭式》是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任内所修编,沿袭了《家礼》及水户藩前期丧祭礼研究,具备强烈的儒礼特质。作为天保年间社会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丧祭礼文本,《丧祭式》的两大特色——排佛... 《家礼》在近世日本受到了各流派学者的特别关注。《丧祭式》是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任内所修编,沿袭了《家礼》及水户藩前期丧祭礼研究,具备强烈的儒礼特质。作为天保年间社会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丧祭礼文本,《丧祭式》的两大特色——排佛及民众教化,与齐昭的政治主张密不可分,构成了幕末水户藩政治改革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丧祭式》体现了《家礼》在儒者群体外的传播,亦显示了儒家礼仪在日本本土化过程中所具备的社会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日本 朱熹《家礼》 《丧祭式》 天保改革 德川齐昭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角下《家礼》在江户日本的受容实践探究
8
作者 郭安琪 《外国问题研究》 2024年第2期17-23,I0001,共8页
江户时代知识人对于“家”的礼法认知,建基于朱子《家礼》。基于稳定幕藩体制和巩固身份等级制的需要,江户幕府“独尊”朱子学并奉其为“官学”。知识分子在推进《家礼》日本化的过程中,重新解构以德川幕府为中心的武士集团政治,使其更... 江户时代知识人对于“家”的礼法认知,建基于朱子《家礼》。基于稳定幕藩体制和巩固身份等级制的需要,江户幕府“独尊”朱子学并奉其为“官学”。知识分子在推进《家礼》日本化的过程中,重新解构以德川幕府为中心的武士集团政治,使其更加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现实的需要。通过重建以“血缘”为集合的“家”单位秩序,借助幕藩制度,让“血缘集团”秩序作用于“家职国家”。“孝悌”作为人伦日用之礼的核心主张,以孝亲来实现尊君,这与幕府体制下武士对藩主的“忠”不谋而合。为了使“忠”更好地在政治体制内发挥效用,德川幕府以“君臣之道”作为调整与武士阶级关系的伦理原则和经营“国家集团”的礼法准则。《家礼》的践行逻辑发生于“缘情制礼”,是朱子学与幕藩体制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家礼》 江户日本 德川幕府
下载PDF
中国现代家庭小说出走叙事比较研究——以《虹》与《家》为例
9
作者 靳钰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25-27,共3页
现代家庭小说中的青年“出走”叙事是重要的文学史现象。“五四”时期,时代波澜和社会革命为出走话语创造了特定的叙事语境,诞生了《虹》《家》等著名家庭小说。相应地,出走话语的叙事主题紧紧围绕出走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展开,具体来看... 现代家庭小说中的青年“出走”叙事是重要的文学史现象。“五四”时期,时代波澜和社会革命为出走话语创造了特定的叙事语境,诞生了《虹》《家》等著名家庭小说。相应地,出走话语的叙事主题紧紧围绕出走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展开,具体来看,茅盾的《虹》呈现了教育成长主题,巴金的《家》则聚焦批判性的激进主题。在叙事艺术上,此类小说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并按照“出走前——出走——出走后”的结构叙事,叙事对象也以革命青年和革命女性为主。从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角度来考察,出走的底层价值应当归结为青年对现代性的焦虑,同时,个体在出走过程中也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折和对生命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走 叙事 小说 《虹》 《家
下载PDF
论巴金《家》中的平民形象
10
作者 孙奥 刘蓝青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4-6,共3页
本文统计了巴金《家》中的平民人物数量,对其中“封建地主阶级的玩物”“贫穷落魄和悲观苦闷的‘零余者’”“慈母般温暖的忠仆”“饥寒交迫的最底层人民”四类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平民形象的文学价值,即平民形象使小说主要人物形... 本文统计了巴金《家》中的平民人物数量,对其中“封建地主阶级的玩物”“贫穷落魄和悲观苦闷的‘零余者’”“慈母般温暖的忠仆”“饥寒交迫的最底层人民”四类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平民形象的文学价值,即平民形象使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比较全面地再现了封建旧社会的人物群像,增强了小说主题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形象 《家 巴金 小说
下载PDF
浅析巴金《家》中主要女性角色的悲剧形象
11
作者 吴洁仪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期8-10,共3页
《家》主要叙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即高家悲欢离合的故事,以高家的生活百态和高家三兄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揭示了封建时代专制和落后传统观念及旧礼教对人们精神和肉体上的压迫与残害,赞扬了新青年对... 《家》主要叙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即高家悲欢离合的故事,以高家的生活百态和高家三兄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揭示了封建时代专制和落后传统观念及旧礼教对人们精神和肉体上的压迫与残害,赞扬了新青年对旧腐朽制度和观念的顽强斗争,歌颂其所拥有的满腔热血和反抗精神。除却对时代背景和新青年形象的精彩描写外,书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相当精彩,性格相异、追求不同的她们无论是上流阶层还是底层人民,作为封建统治下的女性,她们的结局却毫无意外地以悲剧收尾,让人不禁感到唏嘘与愤恨。本文将以《家》中主要女性的悲剧形象展开分析,透过一个个鲜活而又悲伤的女性形象,展现在那个动荡不安、新旧交替并存的时代里女性被压迫的不幸画面,并从中得到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家 女性 悲剧 形象
下载PDF
姑苏情结的书写演进——论范小青非虚构新作《家在古城》 被引量:1
12
作者 臧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范小青在《家在古城》首次采用非虚构方式来切入苏州古城,大量纪实材料和“画外音”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呈现书写的真实感与在场感,更使整个文本在语义系统上形成细节丰茂、旁逸斜出的效果。范小青更有意以古今交织、层累增殖的书写路径来... 范小青在《家在古城》首次采用非虚构方式来切入苏州古城,大量纪实材料和“画外音”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呈现书写的真实感与在场感,更使整个文本在语义系统上形成细节丰茂、旁逸斜出的效果。范小青更有意以古今交织、层累增殖的书写路径来重新进入其姑苏情结,强调人与城、传统与现实的协调与共生。此外,作为其姑苏情结的第三个阶段,《家在古城》聚焦人与地之间跨越千年的情感纽带,将城市赋形为有情的空间,以记忆、情感和价值来寻求情感归属与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在古城》 范小青 非虚构 恋地情结
下载PDF
语图转换与图文共生——论董天野、李祖源对巴金小说《家》的连环画改编
13
作者 李洪华 肖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巴金小说《家》注重明暗色调的运用和空间场景的描写,为连环画改编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化基础。董天野版连环画《家》在充分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了从文到图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新旧冲突传达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将政治伦理融入爱情... 巴金小说《家》注重明暗色调的运用和空间场景的描写,为连环画改编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化基础。董天野版连环画《家》在充分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了从文到图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新旧冲突传达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将政治伦理融入爱情叙事,有意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强化人物的身份特征与阶级属性,从而对原著进行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改编,满足了一般大众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家 连环画改编 语图互文
下载PDF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家礼考证》文献价值发覆
14
作者 陈莉 吴凌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3期81-88,共8页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曹好益《家礼考证》作为珍贵刻本,无论是在形制大小、字迹清晰程度上,圴优于成均本与日抄本,且国内收藏颇少,是少见之善足本。在此书中曹氏引据儒家经典,阐释《家礼》名物词章、仪式流程,并采取具图形式,考辨了礼文深...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曹好益《家礼考证》作为珍贵刻本,无论是在形制大小、字迹清晰程度上,圴优于成均本与日抄本,且国内收藏颇少,是少见之善足本。在此书中曹氏引据儒家经典,阐释《家礼》名物词章、仪式流程,并采取具图形式,考辨了礼文深奥、后世争论处,批驳了朝鲜失礼民风,为维护儒家文化的正统性作出了努力。当然此书亦存不足,如对朱熹与丘浚在纳币是否告庙处莫衷一是,表明他对前人思想理解不够深入。总而言之,曹好益的《家礼考证》在朝鲜《家礼》类著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打破《家礼》研究单调低质重复化的困局,推动了朝鲜《家礼》研究走向精细化,使得《家礼》研究走向文本自觉,并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创作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考证》 曹好益 中山大学图书馆 域外汉籍
下载PDF
浦江郑氏家族对朱子《家礼》改编与实践——以《郑氏家仪》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益哲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朱子《家礼》是南宋以降影响较大的一部世俗社会应用性的仪礼规范,对后世宗族礼仪的制定和祖宗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浦江郑氏作为实践《家礼》的典范,其治家理念以朱子《家礼》中的礼仪思想为基础,坚持以礼治家,不拘泥于礼文,以“行... 朱子《家礼》是南宋以降影响较大的一部世俗社会应用性的仪礼规范,对后世宗族礼仪的制定和祖宗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浦江郑氏作为实践《家礼》的典范,其治家理念以朱子《家礼》中的礼仪思想为基础,坚持以礼治家,不拘泥于礼文,以“行胜于文”的理念改编朱子《家礼》,顺乎人情,作《郑氏家仪》,使得浦江郑氏家族延续数百年而经久不衰。在祠堂建设方面,浦江郑氏同居共爨数十代,祠堂之制若一遵朱子《家礼》“四世之序”和“自西向东之制”,会导致难以分宗祭祀,于是郑泳因时损益将高祖置于曾祖之右,以中为上,满四世而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家礼》 浦江郑氏 《郑氏仪》 祠堂制度
下载PDF
创伤·处所意识·共同体——莫里森《家》的地理批评解读
16
作者 郭丽峰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1-96,共6页
小说《家》是托尼·莫里森全集中对黑人家园母题和隐喻探索最直接的作品。以罗伯特·塔利的处所意识为概念分析小说中空间、处所意识、创伤与身份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黑人家园意识的变化及其原因。通过重新想象黑人与家园、与更... 小说《家》是托尼·莫里森全集中对黑人家园母题和隐喻探索最直接的作品。以罗伯特·塔利的处所意识为概念分析小说中空间、处所意识、创伤与身份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黑人家园意识的变化及其原因。通过重新想象黑人与家园、与更大的美国社会空间的关系,莫里森展示了黑人家园这一亲密空间如何受到美国国家空间的挤压和渗透,同时也展现了黑人家园共同体的异质性和坚韧性。莫里森的家园共同体体现了坚强不屈的地方精神和兄妹情谊,揭示了对逆境的抵抗力量,彰显了莫里森对共同体的政治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 创伤 处所意识 共同体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解读
17
作者 郭舒梅 濮志敏 《海外英语》 202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推出了小说《家》“Home”。小说讲述了黑人兄妹弗兰克和茜的生活创伤,最终回归黑人社区进行自我救赎的故事。借助加布里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时空体空间、精神空间和地志空间...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推出了小说《家》“Home”。小说讲述了黑人兄妹弗兰克和茜的生活创伤,最终回归黑人社区进行自我救赎的故事。借助加布里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时空体空间、精神空间和地志空间,以此展现美国社会中黑人群体的生活面貌以及进行自我救赎的路径,同时也反映出莫里森对非裔黑人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家 空间 救赎 社区
下载PDF
张悦然《家》中“出走”的意蕴探究
18
作者 谢莹莹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5期34-36,共3页
张悦然的短篇小说《家》收录于其主编的小说集《鲤·逃避》。小说中一对拥有精致富足生活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夫妻,竟在同一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离家出走。本文欲通过将裘洛和井宇的出走与现代文学中经典的“出走”形象进行对比,并分析... 张悦然的短篇小说《家》收录于其主编的小说集《鲤·逃避》。小说中一对拥有精致富足生活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夫妻,竟在同一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离家出走。本文欲通过将裘洛和井宇的出走与现代文学中经典的“出走”形象进行对比,并分析这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出走”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悦然 《家 出走 精神困境
下载PDF
中国礼教视域下的清代家礼书——以《茗洲吴氏家典》为例的讨论
19
作者 潘斌 肖慧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1-47,共7页
《茗洲吴氏家典》是在清廷文教政策和徽州礼教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家礼书。它对礼经和《家礼》所记礼仪既有遵从,也有变通。其对礼之大体的继承和变通,折射出传统礼教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家典》在制定冠、婚、丧、祭诸礼时,择时俗之... 《茗洲吴氏家典》是在清廷文教政策和徽州礼教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家礼书。它对礼经和《家礼》所记礼仪既有遵从,也有变通。其对礼之大体的继承和变通,折射出传统礼教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家典》在制定冠、婚、丧、祭诸礼时,择时俗之可从者不多,而对时俗的批判不遗余力。《家典》具有清代家礼书的共性,然与其他家礼书相比,其更看重的是礼而不是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茗洲吴氏典》 礼教 《家礼》 礼书
下载PDF
软弱者和反抗者的交织——《家》与《寒夜》人物形象分析
20
作者 刘介华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9,13,共4页
《家》与《寒夜》是巴金先生创作的两部小说,作品集中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软弱者,以觉新、汪文宣为代表;一类是反抗者,以觉慧、曾树生为代表。他们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人物,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不同时期这两类人物... 《家》与《寒夜》是巴金先生创作的两部小说,作品集中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软弱者,以觉新、汪文宣为代表;一类是反抗者,以觉慧、曾树生为代表。他们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人物,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不同时期这两类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者 反抗者 《家 《寒夜》 人物形象 比较 巴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