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园》:在非遗技艺中传播人与自然的共生之美
1
作者 王景慧 《新闻论坛》 2024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新闻媒体作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执行者,如何在传播中让文化的浸润力量发挥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内蒙古日报》的《家园》栏目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做出了示范性报道。本文以该栏目系列报道中如根雕、树皮画等制作取材于自... 新闻媒体作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执行者,如何在传播中让文化的浸润力量发挥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内蒙古日报》的《家园》栏目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做出了示范性报道。本文以该栏目系列报道中如根雕、树皮画等制作取材于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通过图文结合等方式进行技艺再现,让读者感受到闪光智慧与自然之美的交融,在非遗故事的讲述中呈现人与自然相互成就的文化规律,在产业发展中折射自然赋予人的创新力量,进而以媒体传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非遗技艺 共生之美
下载PDF
身体与地方:经验的视角下徐忠雄《家园》研究
2
作者 张桃红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美国华裔作家徐忠雄的小说《家园》表现了在地方不断丧失的状况下,华裔族群在美国积极寻觅和融入地方的心路历程。徐忠雄从华裔的感知经验出发,重墨突显了华裔在触觉的、“可见性”的和概念性的经验模式下,突破身体与地方、精神与物质... 美国华裔作家徐忠雄的小说《家园》表现了在地方不断丧失的状况下,华裔族群在美国积极寻觅和融入地方的心路历程。徐忠雄从华裔的感知经验出发,重墨突显了华裔在触觉的、“可见性”的和概念性的经验模式下,突破身体与地方、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对峙,形成寻觅地方、创造地方以及再栖居地方的生命意识,从历史、地理、生态层面书写华裔对地方担负的责任。作品最终阐明身体具有建构地方的各种能力,将身体与地方在感知经验中关联起来,在全球化时代对个体复归地方、丰富地方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忠雄 《家园 身体 地方 感知经验
下载PDF
《家园》的空间叙事与种族伦理 被引量:6
3
作者 董晓烨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4期71-80,共10页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徐忠雄的代表作《家园》是一部以空间形式来探讨族裔问题的书。在多重文本空间的交织中,主人公陈雨津以"在路上"的空间迁移绘制华人在美国的空间地图,以此抵制空间归属感的丧失,在空间定位中完成族裔历史的...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徐忠雄的代表作《家园》是一部以空间形式来探讨族裔问题的书。在多重文本空间的交织中,主人公陈雨津以"在路上"的空间迁移绘制华人在美国的空间地图,以此抵制空间归属感的丧失,在空间定位中完成族裔历史的挖掘和族裔身份的重建。本文试图考查文本的多维空间架构与主题生成的关系,进而拓展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建设,得出结论认为华裔美国文学的空间叙事具有美学和哲学意义并传达了独特的种族伦理,空间叙事学研究是探讨文本意义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徐忠雄 空间叙事 种族伦理
下载PDF
论《家园》的多元化伦理身份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碧媛 何成风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99-102,共4页
美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第三部小说《家园》,取材圣经中的浪子回头故事,通过描写家庭关系与伦理意识,再现流浪与回归、信仰与救赎、传统与现代等主题。《家园》中三位主要人物杰克、鲍顿和格罗瑞的伦理身份彰显各自的... 美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第三部小说《家园》,取材圣经中的浪子回头故事,通过描写家庭关系与伦理意识,再现流浪与回归、信仰与救赎、传统与现代等主题。《家园》中三位主要人物杰克、鲍顿和格罗瑞的伦理身份彰显各自的身份特征,阐释伦理身份的形成与定位有助于进一步解读作品,揭示作者对人性、理性、伦理等主题的人文理解与文学思考,呼应文学作品伦理教诲功能的文学伦理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莲·罗宾逊 《家园 伦理身份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小说《家园》叙事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婧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7-31,共5页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家园》中,通过生存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宗教和权力),反映了黑人生存空间的狭小、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成长和经历中纠结的心理表征,以及社会空间中宗教与权力对黑人生活的影响。深入阐析多元空间叙事,清...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家园》中,通过生存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宗教和权力),反映了黑人生存空间的狭小、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成长和经历中纠结的心理表征,以及社会空间中宗教与权力对黑人生活的影响。深入阐析多元空间叙事,清晰呈现《家园》的空间叙事特征,以此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小说主题,即探讨黑人生活的现实艰难、黑人寻求自我的过程、黑人文化的回归以及黑人重返家园的博弈。《家园》描绘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实,而是深层次探讨美国黑人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园 生存空间 心理空间 社会空间
下载PDF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娟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美国当代小说家玛丽莲·罗宾逊在其代表作《基列家书》和《家园》中以不同视角对同一故事展开叙述,形成了彼此的潜文本,二者之间构成了重写性互文关系。本文将沿着'父'与'子'两条伦理主线,深入分析父子二人对情爱... 美国当代小说家玛丽莲·罗宾逊在其代表作《基列家书》和《家园》中以不同视角对同一故事展开叙述,形成了彼此的潜文本,二者之间构成了重写性互文关系。本文将沿着'父'与'子'两条伦理主线,深入分析父子二人对情爱放纵和种族隔离两个伦理命题的认知,从而指出:在对基督教宽容伦理的认同基础上,教父对浪子过往的情爱放纵选择了谅解;然而,在种族隔离的特定历史语境下,离去是浪子杰克唯一的选择,他的漂泊行为暗含着作者对美国种族共融前景的期盼与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子回头” 伦理叙事 《基列家书》 《家园
下载PDF
寻找当代人丢失的精神家园──读谈歌的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同俭 《保定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65-67,74,共4页
谈歌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是由他多年创作的若干短篇笔记小说撮录连缀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手法,借历史来观照反思针砭现实,启发当代人去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谈歌 长篇历史小说 精神家园 《家园笔记》
下载PDF
匡学飞教授《家园——湖北民谣主题组曲》的创作手法与文化特征
8
作者 田可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5,165,共11页
匡学飞教授交响组曲《家园——湖北民谣主题组曲》由《上茶山》《哭嫁》《清江河》《嗺咚嗺》《玉兰烟》五个乐章组成。《家园》的素材来源于湖北民歌,但不是湖北民歌原型的简单采用,而是将湖北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方作曲技法予以融合。作... 匡学飞教授交响组曲《家园——湖北民谣主题组曲》由《上茶山》《哭嫁》《清江河》《嗺咚嗺》《玉兰烟》五个乐章组成。《家园》的素材来源于湖北民歌,但不是湖北民歌原型的简单采用,而是将湖北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方作曲技法予以融合。作品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亦体现出作曲家中西音乐交融的创作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匡学飞 交响组曲 《家园 创作手法 文化特征
下载PDF
“翻译文化效应”研究视域下纪录片《家园》的字幕翻译与文化启示
9
作者 王崧珍 郭红梅 《昌吉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2-75,共4页
《家园》是由法国摄影师雅安·阿瑟斯-伯特兰执导的一部关于地球演化和人类大肆开发地球的纪录片。该纪录片自2009年6月5日在法国首映以来,经过文化翻译实践,在全球多国影院和网络播放,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播效应,使我们意识到人类... 《家园》是由法国摄影师雅安·阿瑟斯-伯特兰执导的一部关于地球演化和人类大肆开发地球的纪录片。该纪录片自2009年6月5日在法国首映以来,经过文化翻译实践,在全球多国影院和网络播放,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播效应,使我们意识到人类对大地母亲的肆意开发,导致地球和人类自身遭受的迫害和面临的灾难。十年后,2019年9月爆发至今的澳洲山火、2019年12月爆发并蔓延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始于非洲的蝗灾等再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纪录片字幕翻译即具有文化翻译实践的共性,又因呈现方式上受时空限制,具有其独特性。文章从“翻译文化效应”研究的视角,将纪录片《家园》置于当代人类与自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分析纪录片《家园》的字幕文化翻译,阐释该纪录片的当代文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化效应” 《家园 字幕翻译 文化启示
下载PDF
《家园》:感性和理性的交融
10
作者 黄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66-67,共2页
英语原声环保大型纪录片《家园》是近两年来极具震撼力的影视作品。影片以动人心魄的航拍,凝练隽永的旁白,悠扬伤感的音乐,呈现出既梦幻般美丽又极其脆弱的地球,揭示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扩张使地球环境日趋恶劣的现状。本文从娱乐、审美... 英语原声环保大型纪录片《家园》是近两年来极具震撼力的影视作品。影片以动人心魄的航拍,凝练隽永的旁白,悠扬伤感的音乐,呈现出既梦幻般美丽又极其脆弱的地球,揭示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扩张使地球环境日趋恶劣的现状。本文从娱乐、审美、认知、教育功能等四个方面探讨这部感性与理性紧密交融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感性 理性 交融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小说《家园》的主题文化探析
11
作者 吴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02-204,共3页
托尼·莫里森一生都在致力于弘扬美国黑人文化,并以其杰出的成就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既受过西方传统文学的教育又扎根于美国黑人传统文化,在她的作品中,主要以美... 托尼·莫里森一生都在致力于弘扬美国黑人文化,并以其杰出的成就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既受过西方传统文学的教育又扎根于美国黑人传统文化,在她的作品中,主要以美国黑人生活为题材,展现了非裔美国人的历史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家园》是托尼·莫里森最新的一部作品,从黑人男性的视角描绘了美国黑人退伍军人弗兰克·马尼的回归家园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家园"是非裔美国黑人的精神依托。本文通过对《家园》的主题文化探析,深刻探讨作者的表达思想,表现出对黑人种族坚强、刚毅的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赞扬,弘扬美国黑人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园 自我追寻 主题文化
下载PDF
《家园联系册》也能写出精彩
12
作者 黄晓梅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家园联系册》 晨间锻炼 家庭教育 幼儿园 幼儿教育 教育资源
下载PDF
“家园”内外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试论翰儒中篇小说集《家园》的现代性书写
13
作者 张劲松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61-65,共5页
现代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与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同程度地导致了社会成员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因此,认同与身份事实上是一个现代性现象。《家园》中的每篇小说都弥漫着现代性转型期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每个人都在为各种现代性的具体目标... 现代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与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同程度地导致了社会成员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因此,认同与身份事实上是一个现代性现象。《家园》中的每篇小说都弥漫着现代性转型期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每个人都在为各种现代性的具体目标而身不由己地忙碌、奔走。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性、不确定性、风险性与多样性使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故土不再安宁,家园不再清晰。既然衰败、凋敝、空心化的物质性家园令人触目惊心,那宁静、平和、自足的精神性家园又要何处寻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现代性 认同 身份
下载PDF
走出创伤的阴霾——莫里森《家园》解析
14
作者 伍铃 《菏泽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家园》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2012出版的新著,体现了美国黑人在困境中艰难求生的意志、勇气及对家园的渴望。表达了莫里森主张的美国黑人必须回归黑人社团文化和黑人唯有坚守自己民族的文化信念,文化价值,才能找回自我身份的信念。
关键词 《家园 创伤 文化身份 黑人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与浮世的诱惑——读王华小说《家园》
15
作者 黎洌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9,共3页
王华的《家园》描写了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充满童话意味的、具有农耕文明所有"美"的诗意栖居地——安沙。通过安沙人迁移到黑沙后的种种境遇,揭示了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格格不入。从安沙人失去家园后灵与肉的... 王华的《家园》描写了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充满童话意味的、具有农耕文明所有"美"的诗意栖居地——安沙。通过安沙人迁移到黑沙后的种种境遇,揭示了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格格不入。从安沙人失去家园后灵与肉的冲突和阵痛中,思考了文明与乡村、传统生活与现代发展、浮世的诱惑与诗意的栖居等哲学问题,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情结与文化寓言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华 《家园 乡村文化 现代文明
下载PDF
黄河上的电影苦行僧——访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影像节《家园》获奖导演乔乔
16
作者 周仕凭 《环境教育》 2011年第11期18-22,共5页
为了拍摄纪录片,乔乔至今已经花费了490多万元,"把北京的房和车卖了200多万元,又跟亲戚朋友借了200多万元。我现在会去接一些商业片的活儿,但目的都是来贴补我的纪录片摄制。"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家园 青年导演 影像 民间 国际 中国 黄河
下载PDF
历史、成长与架空——对酒徒网络历史小说《家园》的类型学分析
17
作者 许道军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8期27-28,共2页
网络文学经过10余年发展,已初具独立品格,其标志是许多肇始于网络的小说类型和叙事模式开始成熟,并拥有了自己的经典。2009年2月结束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可以看做是网络文学寻找自己经典之举。21部作品在146部人选作品中脱... 网络文学经过10余年发展,已初具独立品格,其标志是许多肇始于网络的小说类型和叙事模式开始成熟,并拥有了自己的经典。2009年2月结束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可以看做是网络文学寻找自己经典之举。21部作品在146部人选作品中脱颖而出,与纸媒文学相比,新类型居多。其中历史小说(以架空历史小说为主)有7部,占三分之一。在这7部历史小说中,酒徒的《家园》(纸媒出版后改名《隋乱》)在“十佳优秀作品”和“十佳人气作品”中分别上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历史小说 《家园 类型学分析 优秀作品 成长 2009年
下载PDF
关东情——听闯关东主题曲《家园》有感
18
作者 张小浩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第2期105-105,共1页
52集大型电视剧《闯关东》,受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强烈关注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创历史新高。《闯关东》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电视剧佳作,并盛赞“闯关东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品质的浓缩。在首播式上,朱家三兄弟的... 52集大型电视剧《闯关东》,受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强烈关注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创历史新高。《闯关东》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电视剧佳作,并盛赞“闯关东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品质的浓缩。在首播式上,朱家三兄弟的扮演者同台现场演唱了这部戏的主题曲,也令在场嘉宾为之一动。这首名为《家园》的主题曲由刘欢和宋祖英联手演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主题曲 电视观众 中华民族 电视剧 收视率 思想性 艺术性
下载PDF
破解一道哲学命题——评第1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家园保卫战》
19
作者 刘赞 《采写编》 2003年第3期48-49,共2页
近读郝斌生、赵红新同志的报告文学《家园保卫战》,感到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构思独特、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好作品。
关键词 哲学命题 《家园保卫战》 报告文学 环保主题 新闻作品 先进人物 理性观照
下载PDF
民族作家王华《家园》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贵州仡佬族女作家王华在创作中始终坚守乡土民间立场,关注贵州村民的生存真实,她的小说《家园》即是其为彰显乡村文化的人文价值而展开的一次文化玄思与表述尝试。《家园》通过安沙文化与山外文化的一系列碰撞、比较,隐晦曲折地诠释了... 贵州仡佬族女作家王华在创作中始终坚守乡土民间立场,关注贵州村民的生存真实,她的小说《家园》即是其为彰显乡村文化的人文价值而展开的一次文化玄思与表述尝试。《家园》通过安沙文化与山外文化的一系列碰撞、比较,隐晦曲折地诠释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在《家园》中,对自身文化从不敝帚自珍的安沙人,在迁居山外、饱受折磨的过程中,终于逐渐认识到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继而决心用魔幻化的绝望手段来守望安沙文化。《家园》表明王华的乡村文化表述成功地实现了范式超越,其特点就是借鉴"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符号学"等文化研究手段进行民主、平等的地方性文化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华 《家园 安沙文化 仡佬族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