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容膝斋图》与《青卞隐居图》;构图之比较
1
作者 张充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9-121,共3页
通过对《容膝斋图》与《青卞隐居图》构图中的取舍、宾主远近、黑白虚实、取势、开合呼应、疏密、藏露 ,边角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方面阐释其构图章法上的独到精妙之处 ,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画构图的研究具体化。
关键词 《容膝斋图》 《青卞隐居图》 比较 绘画评论
下载PDF
浅析元代文人画意境美表现--以倪瓒《容膝斋图》为例
2
作者 邵迎 《艺术家》 2020年第10期6-7,共2页
元代文人画,是在特殊的多元社会背景融合之下发展而成的,既继承了前代文人画在艺术表现上形成的清雅、隐逸的抒情传统,又营造出更深层次的虚静、幽淡的意境,显现出元代审美的理想追求,力求通过对意境美的特殊营造形成特殊的艺术功能和... 元代文人画,是在特殊的多元社会背景融合之下发展而成的,既继承了前代文人画在艺术表现上形成的清雅、隐逸的抒情传统,又营造出更深层次的虚静、幽淡的意境,显现出元代审美的理想追求,力求通过对意境美的特殊营造形成特殊的艺术功能和思想表达。元代画家倪瓒提出“胸有逸气”,其画作对这种意境美的超越性理解多有体现。本文试以倪瓒《容膝斋图》为例,浅析元代文人画中意境的美学表现和艺术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人画 意境 倪瓒 《容膝斋图》
下载PDF
疏淡之笔写逸气——倪瓒绝笔《容膝斋图》赏析
3
作者 徐丽 《中原文物》 2004年第5期85-86,共2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倪瓒的《容膝斋图》,画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画中题诗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即倪瓒去世的当年,应算是其“绝笔之作”。(见图)
关键词 倪瓒 《容膝斋图》 绘画艺术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容膝斋图》与倪瓒的山水章法
4
作者 丁懿 《艺术市场》 2016年第13期76-79,共4页
元代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文人画代表了元画的主体精神,倪瓒又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是我国文人画史上的巨子,明清数百年间其声誉和影响与日俱增,清代的文人画家更是把他奉为难以企及的楷模,董其昌云:“云林... 元代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文人画代表了元画的主体精神,倪瓒又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是我国文人画史上的巨子,明清数百年间其声誉和影响与日俱增,清代的文人画家更是把他奉为难以企及的楷模,董其昌云:“云林画,江东人以无论清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膝斋图》 倪瓒 中国绘画史 章法 山水 文人画家 主体精神 元四家
原文传递
意在笔先 笔随心止——倪瓒“以书入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友斌 《艺术评鉴》 2018年第14期62-63,共2页
文人画历来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他将书法的笔意通过线条和笔墨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对后世的书画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倪瓒诗、书、画三绝,且绘画风格,成一代逸品。倪瓒绘画以"... 文人画历来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他将书法的笔意通过线条和笔墨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对后世的书画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倪瓒诗、书、画三绝,且绘画风格,成一代逸品。倪瓒绘画以"清、简"为审美形式,大量留白,重视笔墨形象自身的张力。这与倪瓒扎实的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他是如何"以书入画",看似是对倪瓒书法的探讨,实则是倪瓒绘画精髓的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倪瓒 “以书入画” 《容膝斋图》
下载PDF
融自然与人于绘画之中——以倪瓒山水为例
6
作者 顾珂云 《文理导航》 2019年第16期87-87,共1页
倪瓒,作为元代四家之一,也有其自己的特征。以其《容膝斋图》为例:"一河两岸"的构图,中段的大面积留白,枯笔渴墨构造的,近景坡上几颗枯瘦的"鹿角树"或是几杆纤细的嫩竹上有时会垂几缕藤蔓植物,零星几点叶子;疏疏朗... 倪瓒,作为元代四家之一,也有其自己的特征。以其《容膝斋图》为例:"一河两岸"的构图,中段的大面积留白,枯笔渴墨构造的,近景坡上几颗枯瘦的"鹿角树"或是几杆纤细的嫩竹上有时会垂几缕藤蔓植物,零星几点叶子;疏疏朗朗几笔点苔不做多余的修饰。画中的皴法以"折带皴"为主,由董源的"长披麻"结合其终年生存的太湖流域山石特点变异而来。也不同于黄公望通过湿润的长披麻皴和浅绛晕染出的《富春山居图》那样秀润;画面中代表性的空亭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暗含着或有或无的人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与人 倪瓒 山水 绘画 《容膝斋图》 太湖流域 披麻皴 黄公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