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情的双曲线:关系意义中的生活废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一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在海德格尔看来,实际生活并非像常识所体验的那样,只是客观地发生,它从指引式的倾向开始,经过看不见间距的双曲线,最终在自我封闭的椭圆阻断中失去自身。并且,从动态的过程上看,它不过是通过某种不断返照和事先建构的复杂关涉才得以实... 在海德格尔看来,实际生活并非像常识所体验的那样,只是客观地发生,它从指引式的倾向开始,经过看不见间距的双曲线,最终在自我封闭的椭圆阻断中失去自身。并且,从动态的过程上看,它不过是通过某种不断返照和事先建构的复杂关涉才得以实现的。可是,我们在关涉活动的返照中建构起来的周围世界,并不是本己的东西,而只是走向毁灭的生命废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倾向 间距 双曲线 椭圆
下载PDF
坏的意向性:此岸世界的灰暗生存——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2
作者 张一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3,共6页
青年海德格尔认为,在动荡不居的生活中,我们其实是在追逐财富和新奇之物中失去自己,因为我们所欲求的生活的物性之有的本质其实为无。生命本身的毁灭不再是抽象性的关涉,而在操持性的时间——适时性和操持性的空间——虚无之中。被加重... 青年海德格尔认为,在动荡不居的生活中,我们其实是在追逐财富和新奇之物中失去自己,因为我们所欲求的生活的物性之有的本质其实为无。生命本身的毁灭不再是抽象性的关涉,而在操持性的时间——适时性和操持性的空间——虚无之中。被加重了的关涉更深地陷入物欲之操持,诱惑、异化和生存自身的连根拔除,构成了实际性生活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意向性 适时 虚无
下载PDF
弱表现背后的强表现构境层--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3
作者 张一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1,共8页
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讲座中,呈现出一种不同表现内容的差异性思想构境,在讲稿之外的"活页"中,海德格尔是从现象学的语境中强力表现出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的实际生活关涉论思想。"活页"文本中出现... 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讲座中,呈现出一种不同表现内容的差异性思想构境,在讲稿之外的"活页"中,海德格尔是从现象学的语境中强力表现出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的实际生活关涉论思想。"活页"文本中出现了一个在正式讲稿中并没有直接出场的更深思想构境层,它由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术话语概念群构成并突现为思想场境:存在与存在者的清晰存在论差异的界划,打交道与操劳的归基对应,存在特性与怎样存在的全新路径。这已经完全异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现象学 活页 强表现文本 弱表现文本
下载PDF
解构的存在意义--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173,共6页
现象学的解构恰恰是将一般科学认识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认知本身的"怎样"通达的方式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显示中的形式。解构式的形式显示中的先理解(形式)之在场是对建构对象的更原初的指认。关系意义就是意向性走向现实,这已经... 现象学的解构恰恰是将一般科学认识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认知本身的"怎样"通达的方式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显示中的形式。解构式的形式显示中的先理解(形式)之在场是对建构对象的更原初的指认。关系意义就是意向性走向现实,这已经是在超越胡塞尔的现象学。这里的存在意义是指将传统哲学中那种客体化的实在——"存在"解构之后获得的东西。这个使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存在意义,甚至是我们这个生活世界更根本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象学解释 构境论 解构 存在 哲学生存论
下载PDF
对哲学史与哲学的现象学先行追问——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5
作者 张一兵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4,共7页
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解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哲学史和哲学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史研究并不是追逐哲学家思想和文献的什么绝对的虚假客观性,而是与之发生一种复杂的解释学意义上的争执。哲学不应该是某种理论传递中现... 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解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哲学史和哲学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史研究并不是追逐哲学家思想和文献的什么绝对的虚假客观性,而是与之发生一种复杂的解释学意义上的争执。哲学不应该是某种理论传递中现成知识点的说明,它缘起于对原有思想追问中的先行确立,由此生成哲学之思的前提条件。哲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追问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哲学与哲学史 现象学解构
原文传递
医术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与现象学传统
6
作者 陈治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2,177,共9页
从亚里士多德以及深受其影响的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代表的现象学传统来看,关于医术活动之本质的寻常认识问题重重。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医术的对象是作为自然物的身体,但由于医术本身作为技艺属于创制科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必须无... 从亚里士多德以及深受其影响的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代表的现象学传统来看,关于医术活动之本质的寻常认识问题重重。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医术的对象是作为自然物的身体,但由于医术本身作为技艺属于创制科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健康这一根本目的。在海德格尔那里,作为技艺的医术和作为自然的身体在人的康复活动中具有某种交织性,但是前者永远无法代替后者,医术对于在根本上具有运动尤其是自我遮蔽之倾向的自然性身体,只能发挥一种配合与支持的功能。伽达默尔在综合性继承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不仅继续强调医术相对于自然性身体的服务性、参与性地位,强调医术远不止于对医学知识的简单运用,而且要求在实践理性的反思框架中来运用医术,即医术属于一种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人类生存经验。总之,按照亚里士多德和现象学传统,人类身体的健康虽然关乎医术,但是首先关乎自然、关乎人之整体性存在,乃至我们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实践性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现象学 医术 身体 自然
下载PDF
友爱与政治:从亚里士多德到现象学
7
作者 陈治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5,254,共10页
相较于近现代西方意识主体性形而上学对于友爱的普遍忽略、贬低乃至抵制,亚里士多德代表的古希腊实践哲学则将其摆置于突出地位:政治的友爱或公民友爱,同正义一起维持着城邦共同体的兴盛与发展。作为20世纪现象学思潮中的代表性哲学家,... 相较于近现代西方意识主体性形而上学对于友爱的普遍忽略、贬低乃至抵制,亚里士多德代表的古希腊实践哲学则将其摆置于突出地位:政治的友爱或公民友爱,同正义一起维持着城邦共同体的兴盛与发展。作为20世纪现象学思潮中的代表性哲学家,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在批判地反思主体主义形而上学及其支配的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社会形态的过程中,先后将眼光瞄向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并且不同程度地涉及其友爱之思,从而在现象学的崭新视域下,逐渐将友爱重新引入政治社会领域。当然,有鉴于思想重心、政治动力和对现代性问题的具体诊断等方面的某些分野,他们在友爱问题上的运思景象及其政治关联各有千秋、各有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爱 政治 共同体 亚里士多德 现象学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与西方诗学解释学的创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咏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4-69,共6页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西方诗学解释学的基本价值范式。它具体表现为:诗学解释对象的确立;文学创作的模仿本质的揭示;文学文体的联系与区别;诗的功效与悲剧快感的说明以及文学语言的核心作用。可以说,后起的诗学解释大都是在亚里士多德思想...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西方诗学解释学的基本价值范式。它具体表现为:诗学解释对象的确立;文学创作的模仿本质的揭示;文学文体的联系与区别;诗的功效与悲剧快感的说明以及文学语言的核心作用。可以说,后起的诗学解释大都是在亚里士多德思想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解释
下载PDF
关于亚里士多德诗的起源理论解释的一点异议
9
作者 章启群 《江淮论坛》 1981年第3期94-96,共3页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明确指出:“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那两个原因呢?亚里土多德的回答是,一是“摹仿的本能”,二是“音调感和节奏感”。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起源 《诗学》 节奏感 音调 艺术起源 理论解释 诗歌 摹仿说 原始人类
下载PDF
银发族何以数字成瘾?——老年人数字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10
作者 樊振佳 杨丽娟 +1 位作者 王浩迪 张雨浓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31,共18页
随着数字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在跨越数字“接入沟”和“技能沟”后,老年人数字成瘾问题随之而来,影响其身心健康。剖析老年人数字成瘾的深层成因是解决成瘾问题的前提,具有重要意义。以津、冀两地28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 随着数字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在跨越数字“接入沟”和“技能沟”后,老年人数字成瘾问题随之而来,影响其身心健康。剖析老年人数字成瘾的深层成因是解决成瘾问题的前提,具有重要意义。以津、冀两地28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围绕老年人数字成瘾的亲身体验与直观感受收集数据,并立足老年人视角,运用解释现象学的方法加以分析阐释。研究总结出老年人ICT设备使用及数字成瘾现状;得出老年人数字成瘾的多种体验,从“时空、物、精神情感、关系”四个维度还原数字之“瘾”的本貌;结合已有研究与相关理论,讨论老年人数字成瘾的内涵、生理机制、行为与社会机制、数字“脱瘾”问题,为解决老年人信息实践问题和构建精准信息服务对策提供参考。图1。表2。参考文献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实践 数字成瘾 老年人 解释现象学 数字脱瘾
下载PDF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解释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林园 王婧怡 +2 位作者 唐逸文 乔丹桔 田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研究热点,此领域鲜有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质性研究。为了生动立体地刻画家长教育焦虑的共性心理特征,本研究对8位处在教育焦虑状态的中小学家长进行半结构化个体访谈,遵照解释现象学分析的步骤,...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研究热点,此领域鲜有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质性研究。为了生动立体地刻画家长教育焦虑的共性心理特征,本研究对8位处在教育焦虑状态的中小学家长进行半结构化个体访谈,遵照解释现象学分析的步骤,得到家长教育焦虑共性心理特征的4个高级主题:失败的家长角色、高度的亲子一体化、僵化的思维模式、脆弱的应对机制,以及对应的10个初级主题。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心理学视角理解家长教育焦虑的症结原因,找寻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教育焦虑 解释现象学分析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解释现象学分析应用于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与论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钧 李福珍 沈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8,共8页
解释现象学分析是一种质性研究路径,其特点体现在选题上聚焦于特定人群的重要经历和体验,以及个体赋予经验的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求同质性、小样本;迭代性的数据分析流程促使研究过程透明化,同时使研究结果从描述走向双重诠释。作为... 解释现象学分析是一种质性研究路径,其特点体现在选题上聚焦于特定人群的重要经历和体验,以及个体赋予经验的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求同质性、小样本;迭代性的数据分析流程促使研究过程透明化,同时使研究结果从描述走向双重诠释。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解释现象学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论争需要有所探讨与回应,包括从方法论层面探究解释现象学分析与现象学研究的关系;从研究方法层面回应数据分析的原则、过程及解释现象学分析路径的应用范围。结合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特点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解释现象学在多视角设计、历时性研究及灵活的资料收集途径等三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于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现象学 教师教育研究 双重诠释 诠释循环 特则取向 现象学
下载PDF
教师上课紧张体验的现象学解释
13
作者 王加强 《教师发展研究》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上课紧张是教师的普遍体验。基于现象学、解释学视角,以悬置、还原、比较和溯源的方法分析文艺作品、实习教师访谈记录与轶事、核心字词语义和惯用语等资料,发现上课紧张体验的结构由感受、表现和意义构成。教师上课紧张的感受是变慢的... 上课紧张是教师的普遍体验。基于现象学、解释学视角,以悬置、还原、比较和溯源的方法分析文艺作品、实习教师访谈记录与轶事、核心字词语义和惯用语等资料,发现上课紧张体验的结构由感受、表现和意义构成。教师上课紧张的感受是变慢的时间、延伸的时间和割裂的空间,其表现是受迫的自我、显现的身体和失控的语言,其意义是在意学生成长和注重他者评价。上课紧张体验有复杂动态结构,是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发展教学能力是其面对上课紧张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课紧张体验 中小学教师 现象学 解释
下载PDF
试析高职教师在线教学体验的解释性现象学研究——基于8位具有在线教学经验的高职教师调查
14
作者 刘学伟 张平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策略之一.在线教学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对多样化、灵活性和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教师作为在线教学组织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其教学体...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策略之一.在线教学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对多样化、灵活性和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教师作为在线教学组织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其教学体验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对教师在线教学的体验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感受,揭示其对教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解释性现象学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对8位具有在线教学经验的高职教师进行了调查,经过数据分析发现高职教师在线教学体验包括了焦虑感、挫败感、慌乱感、孤立感和自由感,这些体验对其在线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 教学体验 解释现象学 定性研究
下载PDF
重返亚里士多德——目的论解释在当代生物学中的复兴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会 《潜科学》 1994年第5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生物科学 研究 目的论解释 功能解释 亚里士多德
全文增补中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的一种现代解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25-30,36,共7页
波兰著名逻辑学家卢卡西维兹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中,从现代逻辑观点对亚氏直言三段论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开辟了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研究逻辑史的新道路。近年来,《哲学研究》连续刊载了蔡曙山的《一个与卢卡西... 波兰著名逻辑学家卢卡西维兹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中,从现代逻辑观点对亚氏直言三段论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开辟了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研究逻辑史的新道路。近年来,《哲学研究》连续刊载了蔡曙山的《一个与卢卡西维兹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1988年第4期)和张家龙的《从现代逻辑观点看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1988年第5期)。这说明我国学者在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研究逻辑史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亚氏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看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三段论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现代逻辑 蕴涵式 现代解释 研究逻辑 形式系统 直言三段论 有效式 逻辑学家
下载PDF
搜索即学习视角下个体认识论信念与知识变化过程探究——基于解释现象学方法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丹宇 曹树金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11期85-95,111,共12页
[目的/意义]个体认识论信念是主体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影响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情境,诠释个体在搜索即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论信念和知识建构过程,对拓展和细化信息搜索研究中的主体属性维度,把握信息研究... [目的/意义]个体认识论信念是主体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影响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情境,诠释个体在搜索即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论信念和知识建构过程,对拓展和细化信息搜索研究中的主体属性维度,把握信息研究和认识论研究的相交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解释现象学为方法论,通过访谈、问卷和眼动追踪引导的回溯性口头报告了解参与者一般性认识论信念和主题认识论信念,采用访谈和书面报告从知识质量、知识变化广度和知识变化深度多个方面探究搜索过程中的知识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两种认识论信念差异较大;主题认识论信念的简单性和确定性越低,则搜索策略越灵活,知识质量更高,知识变化广度更大;当认识正当性信念缺失时,知识变化深度也会缺失;主体对知识有用性建构影响了最终的知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信念 搜索即学习 解释现象学 眼动实验 回溯性口头报告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历史现象学”何以不可能?——论卢卡奇对海德格尔的三重批评
18
作者 王时中 罗海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22,共11页
针对国内外学界长期以来从海德格尔“生存论现象学”阐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现象学”进路,重读卢卡奇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具有参考意义。卢卡奇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了三重批评:在第一重批评中,卢卡奇以内在批判的方式指出海德... 针对国内外学界长期以来从海德格尔“生存论现象学”阐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现象学”进路,重读卢卡奇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具有参考意义。卢卡奇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了三重批评:在第一重批评中,卢卡奇以内在批判的方式指出海德格尔的历史观是“自相矛盾”的;在第二重批评中,卢卡奇认为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缺陷导致其“自相矛盾”的历史观;在第三重批评中,卢卡奇认为海德格尔为了弥补“存在”的空洞,混淆了主观与客观的分别,将主观的“此在”填入了“存在”的客观之中,反而倒向一种人类学立场,并最终在两种虚无主义之间摆荡。卢卡奇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三重批评揭示了海德格尔式“历史现象学”的症结,这种批评对于考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现象学传统之间的批判性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解释学循环 存在 此在 现象学
下载PDF
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语义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建设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2-15,共4页
中国逻辑学界、语言学界、语言哲学界对语义研究的真正关注是从近些年开始的。中国学者关于语义的研究无论其涉及的论域还是所运用的方法都还有些缺憾。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借鉴西方语义研究成果。本文为了给我国开展语义理论研究提供... 中国逻辑学界、语言学界、语言哲学界对语义研究的真正关注是从近些年开始的。中国学者关于语义的研究无论其涉及的论域还是所运用的方法都还有些缺憾。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借鉴西方语义研究成果。本文为了给我国开展语义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特对前亚里士多德时期西方的语义研究作了宏观考察:简要地评述了巴门尼德对语词指称问题的认识,德谟克利特对概念定义的涉及,苏格拉底对语义解释方法的探讨,柏拉图对语义“真”、“假”标准的判定,普罗狄哥斯对“语词的正确使用”的关心,第欧根尼对语句的功能分类,安提西尼对谓词性质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语义研究 语义解释 语义理论 语义学 语言形式 拉底 语义问题 巴门尼德
下载PDF
“理解”与“审美”--英语诗歌教学中的解释学思考和现象学观照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田 朱湘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围绕英语诗歌教学中的两大要素——"理解"与"审美",当代解释学和现象学为此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本文结合现象学和解释学的一些重要观点,具体分析了它们在英语诗歌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现象学 解释 理解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