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乐作品的创作与编曲技巧探讨——以李鹏程、李晓霖音乐作品《寻找安详》为例
1
作者 王远大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6期76-78,共3页
声乐作品的创作与编曲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需要通过考虑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歌词等因素来构建一个有机的音乐作品。编曲则是对创作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音响效果、乐器编排以及声部设置等手段来增强音乐作品的表... 声乐作品的创作与编曲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需要通过考虑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歌词等因素来构建一个有机的音乐作品。编曲则是对创作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音响效果、乐器编排以及声部设置等手段来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本文以李鹏程、李晓霖音乐作品《寻找安详》为例,探讨声乐创作与编曲技巧的关键要素,并且提供一些创作和编曲的实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作品 编曲技巧 声乐 《寻找安详》
下载PDF
壮族叙事诗《寻找太阳的母亲》的文化传承研究
2
作者 周芫 彭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寻找太阳的母亲》是广西壮族诗人韦其麟的代表作之一,该长篇叙事诗通过融入壮族文化元素、壮族民间生活和诗歌艺术手法,再现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和民族情感,充分体现出作品具有民族性、诗歌性和母体性的... 《寻找太阳的母亲》是广西壮族诗人韦其麟的代表作之一,该长篇叙事诗通过融入壮族文化元素、壮族民间生活和诗歌艺术手法,再现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和民族情感,充分体现出作品具有民族性、诗歌性和母体性的文化传承特点。该文从学校、媒介和社会层面发掘作品的文化传承途径,全面呈现其文化传承价值,即通过丰富的壮族文化课程内容,开展壮族特色文化活动,培养教师壮族文化素养,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叙事诗《寻找太阳的母亲》的文化传承功能,为推动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研究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叙事诗 韦其麟 《寻找太阳的母亲》 教育 文化 传承
下载PDF
《寻找》 没有主人的荒原④
3
作者 李奉熹(译) 《格言(校园版)》 2024年第26期24-25,共2页
续前上期回顾:瓦尼尼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黑斑羚。一只骨瘦如柴的雄性黑斑羚独自在原地徘徊。晃晃悠悠的黑斑羚似乎马上就要倒地不起,但他还在拼命扭动身体,不让自己倒下去。黑斑羚知道秃鹫们在等待什么,但是他不知道比秃鹫更近的地方有... 续前上期回顾:瓦尼尼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黑斑羚。一只骨瘦如柴的雄性黑斑羚独自在原地徘徊。晃晃悠悠的黑斑羚似乎马上就要倒地不起,但他还在拼命扭动身体,不让自己倒下去。黑斑羚知道秃鹫们在等待什么,但是他不知道比秃鹫更近的地方有谁在盯着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羚 秃鹫 《寻找
下载PDF
浅析社会环境对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孙惠芬《寻找张展》为例
4
作者 石淳霖 《秦智》 202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寻找张展》是作家孙惠芬的代表作品。这部书以“我”为远在美国的儿子寻找失联多年的同学张展为线索,探索了不同家庭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寻找张展》中揭示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追逐进步与成功的社会心理对亲子... 《寻找张展》是作家孙惠芬的代表作品。这部书以“我”为远在美国的儿子寻找失联多年的同学张展为线索,探索了不同家庭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寻找张展》中揭示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追逐进步与成功的社会心理对亲子伦理关系、孩子教育方式的腐蚀。同时探索了书中描写的教育思想异化对以张展为首的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展现了少年张展以弱小之力与强大世俗观念对抗与冲撞的心灵痛苦,新一代年轻人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追求自我的光明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张展》 成长 寻找 代际冲突
下载PDF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讲述感动中国故事——央视纪录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方毅华 刘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92,共4页
本文从叙事学视角探寻《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技巧。通过个案分析,透视纪录片中情与理的"两极中和"手法和取得的效应,并对其叙事结构,包括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做了多维度的解读,力求总结和梳理纪录片的... 本文从叙事学视角探寻《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技巧。通过个案分析,透视纪录片中情与理的"两极中和"手法和取得的效应,并对其叙事结构,包括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做了多维度的解读,力求总结和梳理纪录片的若干叙事规律,为提升电视传播效果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电视纪录片 叙事学
下载PDF
《寻找母亲花园》的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兼谈爱丽丝·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观 被引量:14
6
作者 曾竹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75-79,共5页
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母亲花园》中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 ,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这一事实 ,追寻了黑人女性主义传统 ,用动人的笔调把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追溯到像缝制被子和培育鲜花这种... 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母亲花园》中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 ,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这一事实 ,追寻了黑人女性主义传统 ,用动人的笔调把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追溯到像缝制被子和培育鲜花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 ,运用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隐喻来寻找黑人文学母系。沃特对传统的挖掘这一工作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以及整个美国文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母亲花园》 爱丽丝·沃克 黑人文学 黑人女性主义 传统
下载PDF
论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基于《感动中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素材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德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8,共7页
教育信念是教师行为实践背后的决定性力量,它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承诺与坚守,决定着教师的自我表现和工作成就。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ivo11.0作为分析工具,对历届《感动中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中的49名... 教育信念是教师行为实践背后的决定性力量,它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承诺与坚守,决定着教师的自我表现和工作成就。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ivo11.0作为分析工具,对历届《感动中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中的49名教师获得者进行分析。经过三个阶段的编码比较,抽象出了教师观念、行为动机、决策背景和自我实现等四大核心范畴,并建构了乡村教师教育信念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教师观念是乡村教师行为动机及自我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对二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决策背景又潜在地影响和制约着乡村教师的教师观念、行为动机和自我实现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育信念 扎根理论 《感动中国》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下载PDF
公益动员纪录片的信任资本与情感修辞——以《寻找科尼》和《穹顶之下》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邓秀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99,共8页
社交媒体正在用跨越国别边界和打破社会圈层方式延展自己的覆盖范围和影响深度,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也日渐往融媒介和跨平台方向发展。当社会动员越来越成为社交媒体重要信息传播内容时,围绕动员信息传播的发起者、中转者和接受者之... 社交媒体正在用跨越国别边界和打破社会圈层方式延展自己的覆盖范围和影响深度,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也日渐往融媒介和跨平台方向发展。当社会动员越来越成为社交媒体重要信息传播内容时,围绕动员信息传播的发起者、中转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社会资本置换就成为影响动员效果的关键要素。作为社会资本的主要形式和构成要件的信任资本,在社交媒体用户发起的社会动员中起着吸引、说服和推动的重要作用。动员发起者的主体身份、动员行为和家庭角色三个要素建构了公益动员纪录片的情感修辞实践,揭示了信任资本在社交媒体社会动员中的地位、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动员纪录片 信任资本 社交媒体 《寻找科尼》 《穹顶之下》
下载PDF
构建一座精神的小镇——评墨白的《梦游症患者》和《寻找外景地》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少咏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9-22,共4页
作为晚生代作家在中原地区的代表之一,墨白的小说创作既有与其他中原晚生代作家的一些共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他新近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和《寻找外景地》,以一座中原小镇为背景,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创作手段,精... 作为晚生代作家在中原地区的代表之一,墨白的小说创作既有与其他中原晚生代作家的一些共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他新近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和《寻找外景地》,以一座中原小镇为背景,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创作手段,精雕细描,纵横捭阖,准确而深刻地画出了一方水土的精神内蕴,从而揭示出了当代人精神心理的某些本质方面,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两个优秀的艺术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颍河镇 精神心理 墨白 小说创作 《梦游症患者》 《寻找外景地》 当代文学 中国 长篇小说
下载PDF
再造公共行政的伦理向度——由《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兴霖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公共行政不仅是管理理性的领域,而且是价值追寻的领域。换言之,公共行政除了是管理活动的领域之外,还应该是伦理活动的领域,而且这后一个方面由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显得更为重要。公共行政的活动是在千变万化的行政环境中进行的,许... 公共行政不仅是管理理性的领域,而且是价值追寻的领域。换言之,公共行政除了是管理活动的领域之外,还应该是伦理活动的领域,而且这后一个方面由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显得更为重要。公共行政的活动是在千变万化的行政环境中进行的,许多时候需要行政主体随机作出裁决和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伦理向度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下载PDF
以德行政与行政伦理学何以可能——评张康之教授《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行政伦理学 张康之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人文主义 行政效率
下载PDF
我国劳伦斯研究的硕果──评伍厚恺著《寻找彩虹的人──劳伦斯》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锡麟 《天府新论》 1998年第4期96-96,F003,共2页
关键词 劳伦斯研究 伍厚恺 《寻找彩虹的人--劳伦斯》 中国 英国 写作风格 创作历程 创作思想 精神意识
下载PDF
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手法——以《寻找小糖人》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庞艳芳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遵循纪录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故事化创作手法可使纪录片更乐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增加影片的故事性,以人物充满张力的语言来结构故事情节,以音乐参与叙事营造故事氛围,使整个影片充满悬念... 在遵循纪录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故事化创作手法可使纪录片更乐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增加影片的故事性,以人物充满张力的语言来结构故事情节,以音乐参与叙事营造故事氛围,使整个影片充满悬念、跌宕起伏,一举摘下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桂冠。《寻找小糖人》对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的成功探索,将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一种趋势,值得国内纪录片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故事化创作手法 《寻找小糖人》
下载PDF
公共行政制度缺陷的伦理补救——阅读《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从反思作为公共行政理论基础的基本问题入手 ,分析了科层制的种种缺陷和困境 ,探讨了以往行政改革中各种失误的原因 ,建构起了一个公共行政伦理框架 ,提出公共行政的道德化以及行政改革与政府能力的道德...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从反思作为公共行政理论基础的基本问题入手 ,分析了科层制的种种缺陷和困境 ,探讨了以往行政改革中各种失误的原因 ,建构起了一个公共行政伦理框架 ,提出公共行政的道德化以及行政改革与政府能力的道德整合的构想。对“以德行政”和“以德治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案作出了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制度缺陷 伦理视角 科层制 行政改革 以德行政 以德治国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下载PDF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评约翰·厄普代克《寻找我的面孔》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新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
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第20部长篇小说《寻找我的面孔》以一次持续了约10个小时的采访为基本故事框架,叙述了一位女艺术家一生的故事,特别是通过其与先后三任丈夫的婚姻关系,展示了一位职业女性艺术家艰苦的奋斗历程,在真实与虚构之... 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第20部长篇小说《寻找我的面孔》以一次持续了约10个小时的采访为基本故事框架,叙述了一位女艺术家一生的故事,特别是通过其与先后三任丈夫的婚姻关系,展示了一位职业女性艺术家艰苦的奋斗历程,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塑造了一个生动可信的女性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厄普代克 《寻找我的面孔》 真实 虚构
下载PDF
高校电影课构建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哲学思考——以澳大利亚电影《寻找阿里布兰迪》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华 《大学教育》 2018年第6期4-6,共3页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电影文化影响人的思想。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每年开设澳大利亚历史与文化影视专题课程,介绍、分析8部反映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形态的影片。该研究以其中的《寻找阿里布兰迪》(Looking for Alibrandi)为例,说明通过对...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电影文化影响人的思想。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每年开设澳大利亚历史与文化影视专题课程,介绍、分析8部反映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形态的影片。该研究以其中的《寻找阿里布兰迪》(Looking for Alibrandi)为例,说明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理解,学生对澳大利亚社会文化形态认同的增加以及对新一代移民在不同文化碰触和融合中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多元文化价值观 电影《寻找阿里布兰迪》 哲学思考 高校电影课
下载PDF
“生命的本质就是创造”——论《寻找张展》兼及孙惠芬的创作新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喦 李一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是一部具有异质特征的作品,小说以“我”对张展的寻找为主线,将一个有关救赎的故事放置于“无尽关系”的场域中,在接近终极的旅途中串联起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现代生活的浮世绘。作家跳出小说创作的经验世界,... 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是一部具有异质特征的作品,小说以“我”对张展的寻找为主线,将一个有关救赎的故事放置于“无尽关系”的场域中,在接近终极的旅途中串联起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现代生活的浮世绘。作家跳出小说创作的经验世界,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城市青年,在上下求索“寻找张展”的同时,亦在自我寻找的艰苦跋涉中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小说在完成理想青年的主体性建构之余,更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独到的创作技巧昭示了自身创作空间的无限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张展》 孙惠芬 创作新变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寻找四月雨树》中加拿大土著混杂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7-92,共6页
加拿大土著文学长期处于被"消音"、被边缘化状态,以加拿大土著特殊群体梅蒂斯作家贝雅翠丝·柯乐藤为代表的女性作家,通过创作自传体小说开展边缘书写,实现从"静默"到"发声"的转变。从后殖民主义理... 加拿大土著文学长期处于被"消音"、被边缘化状态,以加拿大土著特殊群体梅蒂斯作家贝雅翠丝·柯乐藤为代表的女性作家,通过创作自传体小说开展边缘书写,实现从"静默"到"发声"的转变。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Homi K.Bhabha)的"混杂"理论角度,分析柯乐藤作品《寻找四月雨树》中梅蒂斯姐妹身份诉求过程中身份危机的产生、困惑及身份构建,论证"混杂"是后殖民者应对身份危机的有效策略。主人公四月最终通过重新审视多元文化,构建加拿大白人文化和梅蒂斯文化混杂文化身份的做法,有效消解与主流社会的文化冲突。研究发现,土著作家将加拿大梅蒂斯民族置于中心的自传体创作抵抗以自我/他者二元对立为基础的殖民表述,推动加拿大土著文学从边缘向中心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混杂 《寻找四月雨树》 文化身份
下载PDF
挑战白人笔下梅蒂斯人刻板形象——以《混血儿》、《寻找四月雨树》为例
19
作者 丁杰 杨振华 徐慧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3-78,共6页
加拿大土著民族梅蒂斯作家坎贝尔的《混血儿》和柯乐藤的《寻找四月雨树》是本土作家自传体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是被殖民女性由边缘向主流社会发出的反抗强音。本文拟从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刻板形象这一重要概念入手,探讨作品中殖民者对梅蒂... 加拿大土著民族梅蒂斯作家坎贝尔的《混血儿》和柯乐藤的《寻找四月雨树》是本土作家自传体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是被殖民女性由边缘向主流社会发出的反抗强音。本文拟从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刻板形象这一重要概念入手,探讨作品中殖民者对梅蒂斯民族所形成的刻板形象及对其身心影响,同时分析作品主人公如何在夹缝中生存,通过后殖民抵抗话语挑战白人社会对梅蒂斯人的刻板形象。她们的后殖民抵抗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和消解了主流社会中对梅蒂斯混血民族的种族歧视,也有利于梅蒂斯民族觉醒,身份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刻板形象 《混血儿》 《寻找四月雨树》
下载PDF
公共行政的道德化:超越现代官僚制的途径——评张康之先生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绍庆 范绍庆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张康之先生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对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和理论作了分析和考察,在官僚制弊病的人文救治方面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问题,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构建服务行政模式的设想,以超越现代官僚制该著作... 张康之先生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对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和理论作了分析和考察,在官僚制弊病的人文救治方面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问题,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构建服务行政模式的设想,以超越现代官僚制该著作从伦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共行政问题,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但在行政实践中还要对现代官僚制评价的标准、实现对现代官僚制超越的条件和公共行政道德化的两个基本向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道德化 官僚制 书评 张康之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