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庾信《小园赋》的“老成”风貌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利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作为庾信中后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小园赋》充分体现了庾信赋作的"老成"风貌。赋中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为情造文、依情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显示出庾信创作艺术的成熟。庾信"老成"风貌的形成,与其早期所受的文... 作为庾信中后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小园赋》充分体现了庾信赋作的"老成"风貌。赋中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为情造文、依情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显示出庾信创作艺术的成熟。庾信"老成"风貌的形成,与其早期所受的文学熏陶以及后期坎坷的人生境遇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小园赋》 老成
下载PDF
相似的梦想 不同的表现——《桃花源记》和《小园赋》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思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7-30,共4页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庾信的《小园赋》都是寄托理想的产物。在这里,作者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寄托,或是无人问津的桃花源,或是清幽寂静的小园,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作者愿望的反映。但相同的愿望反映在作品里却是不尽相同的存在,在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庾信的《小园赋》都是寄托理想的产物。在这里,作者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寄托,或是无人问津的桃花源,或是清幽寂静的小园,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作者愿望的反映。但相同的愿望反映在作品里却是不尽相同的存在,在构建上、在情感上、在描写对象上都有不一样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文章的布局上、在写作背景上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就二者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小园赋》 比较
下载PDF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从《小园赋》看庾信的艺术成就
3
作者 贺劼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3-25,19,共4页
庚信是魏晋南北朝时一位才华横溢,命运曲折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重要,在骈体文,诗歌的格律与格式等方面都广有建树。他的作品流传下来很多,《小园赋》是他后期的作品,也是较能体现他创作风格的一篇。本文通过分析《小园赋》,从... 庚信是魏晋南北朝时一位才华横溢,命运曲折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重要,在骈体文,诗歌的格律与格式等方面都广有建树。他的作品流传下来很多,《小园赋》是他后期的作品,也是较能体现他创作风格的一篇。本文通过分析《小园赋》,从面表现庾信非凡的才华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艺术成就 文学家 诗赋
下载PDF
占尽风情向小园——庾信《小园赋》鉴赏
4
作者 刘凤祥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12期57-57,共1页
钱钟书先生曾经在《谈艺录》中如是评价南北朝文学家庾信:“他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苟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 钱钟书先生曾经在《谈艺录》中如是评价南北朝文学家庾信:“他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苟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洵非虚说。”可见庾信特别是其晚年的创作成就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鉴赏 风情 《哀江南赋》 《谈艺录》 《枯树》 托物抒情
下载PDF
庾信的生平創作及其意義——《中國中古文學史》的一個片段
5
作者 顧農 《岭南学报》 2022年第1期133-163,共31页
庾信(513—581)前半生在南朝梁爲宫廷文人,所作詩賦皆爲“宫體”;後半生不得已而在北,儘管北周的高層人士對他非常尊重客氣,但他内心深處總是有些矛盾和痛苦,並融化而進入其詩賦和文章之中。作爲使節他在被扣留之初,曾遭軟禁三年,其時... 庾信(513—581)前半生在南朝梁爲宫廷文人,所作詩賦皆爲“宫體”;後半生不得已而在北,儘管北周的高層人士對他非常尊重客氣,但他内心深處總是有些矛盾和痛苦,並融化而進入其詩賦和文章之中。作爲使節他在被扣留之初,曾遭軟禁三年,其時的作品《傷心賦》《小園賦》《枯樹賦》飽含痛苦的心情,也流露了行將轉身的意向。後來作於天和四年(569)的《哀江南賦》,則深刻地總結了蕭梁王朝由盛而衰以至於滅亡的歷史教訓,文辭曲折典雅,歷來得到很高的評價。他詩和文也都達到很高的水準,其中同樣隱含了他對自己轉身的解釋和哀歎。當年的時代主潮在於民族融合,庾信認同鮮卑族主導的北周政權,肯同他們合作,是正常的;而不斷抒發其鄉關故國之思,則表現了對華夏文化大流的熱愛與眷念,深刻地符合中古歷史發展的大方向。要瞭解其時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波瀾與漩渦,庾信的作品包括那些諛墓諸文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小園賦》 《枯樹賦》 《哀江南賦》 詠懷詩 墓誌文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论《小园赋》的园林意象
6
作者 潘城 《今古文创》 2020年第24期6-7,共2页
《小园赋》是庾信557年出仕北周时期所创,诗人选取植物、动物和山水等富有生命力的园林意象,反衬内心可悲之情和归隐田园之心。此时期庾信仕途堰塞、生活贫困,加以自视甚高的心态,造就了《小园赋》不是乐志抒怀之作,而是诗人穷愁之际的... 《小园赋》是庾信557年出仕北周时期所创,诗人选取植物、动物和山水等富有生命力的园林意象,反衬内心可悲之情和归隐田园之心。此时期庾信仕途堰塞、生活贫困,加以自视甚高的心态,造就了《小园赋》不是乐志抒怀之作,而是诗人穷愁之际的哀音之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小园赋》 园林意象
下载PDF
线的变异与游离
7
作者 杨志刚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2-85,共4页
杨志刚 1962年生。198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作品先后入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作品《中国神》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2002年被天津市授予“文艺新星”称号。出版有《杨志刚线描集》、长卷《兰亭序》、《小园赋》、《... 杨志刚 1962年生。198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作品先后入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作品《中国神》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2002年被天津市授予“文艺新星”称号。出版有《杨志刚线描集》、长卷《兰亭序》、《小园赋》、《中华医药图》等。现为天津师大艺术学院讲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描 中国美术馆 变异 天津美术学院 《兰亭序》 《小园赋》 艺术学院 天津师大 杨志刚 天津市
原文传递
小园赋
8
作者 胡竹峰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8-165,共8页
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庾信《小园赋》陡然,想回忆了,念及故乡风物与十来年的过往。某一时,常常有瞻前顾后的心情。前不见往事.后不知未来,天地悠悠,心里一片芜杂一片素白。一个人开始回忆的时候,秋... 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庾信《小园赋》陡然,想回忆了,念及故乡风物与十来年的过往。某一时,常常有瞻前顾后的心情。前不见往事.后不知未来,天地悠悠,心里一片芜杂一片素白。一个人开始回忆的时候,秋意慢慢爬上了树梢叶齿的边缘,凋下几片黄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小园赋》 秋意 瞻前顾后 回忆 风物 芜杂
原文传递
庾信《小园赋》讲录(第六讲)
9
作者 叶嘉莹 《文史知识》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除了甘菊,还有“枣酸梨酢,桃褫李奠”。“酢”现在常用于“酬酢”,但它实在是“醋”的本字,在这里指梨里边那种很小的酸梨。“褫”是桃的一种,不是那种很大很甜的水蜜桃,而是一种比普通的梨子要小一点儿的。庾子山说,在我的小园... 除了甘菊,还有“枣酸梨酢,桃褫李奠”。“酢”现在常用于“酬酢”,但它实在是“醋”的本字,在这里指梨里边那种很小的酸梨。“褫”是桃的一种,不是那种很大很甜的水蜜桃,而是一种比普通的梨子要小一点儿的。庾子山说,在我的小园里有枣树,结的是酸枣;有梨树,结的是酸梨;有桃树,是山桃;有李树,是山李。就是说这小园里边也有各种果树,虽然不是美味的果实但还是有果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水蜜桃 梨树 酸枣 枣树 果实 桃树
原文传递
庾信《小园赋》讲录(第七讲)
10
作者 叶嘉莹 《文史知识》 2013年第7期46-50,共5页
“厌山精”的“厌”字我以前说过,它通镇压的压字。“厌山精而照镜”的典故出于葛洪《抱朴子》的《登涉》篇,那里面记载说:宇宙间的动物啦植物啦等等一切的东西,当它存在多年之后就可以成精,能够变成人的形状,只有在镜子里边它不... “厌山精”的“厌”字我以前说过,它通镇压的压字。“厌山精而照镜”的典故出于葛洪《抱朴子》的《登涉》篇,那里面记载说:宇宙间的动物啦植物啦等等一切的东西,当它存在多年之后就可以成精,能够变成人的形状,只有在镜子里边它不能改变它本来的形状。比如说一只老狐狸变成人形,叮是倘若用镜子照它,它在镜子里就会显出狐狸的原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抱朴子》 镜子 形状 成人 狐狸 记载
原文传递
庾信《哀江南赋序》讲录(第三讲)
11
作者 叶嘉莹 安易 《文史知识》 2013年第12期59-64,共6页
我们教材附录的《研究》最后几句是批评庾子山的骈文的。庾子山的骈文用典用得非常贴切,我们已从《小园赋》中看到了。还有他的音韵谐美,读起来声调很好听,这个我也已经讲过。还有一点是我们读庾子山的骈文应该注意到的,那就是他常... 我们教材附录的《研究》最后几句是批评庾子山的骈文的。庾子山的骈文用典用得非常贴切,我们已从《小园赋》中看到了。还有他的音韵谐美,读起来声调很好听,这个我也已经讲过。还有一点是我们读庾子山的骈文应该注意到的,那就是他常常在排偶之中夹以散行的句法。就是说,在两两相对的对偶之中掺杂一些不对偶的散句。比如《哀江南赋》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赋》 庾信 《小园赋》 骈文 对偶 用典 散句
原文传递
庾信《小园赋》讲录(第八讲)
12
作者 叶嘉莹 安易 《文史知识》 2013年第8期79-83,共5页
“凤凰之虚”也有一个出处,《韩非子·外储说》有“文王伐崇至凤凰虚”的记述,这是周朝的故事。用周朝的故事也是有原因的,在庾予山的《哀江南赋》的开头有这样几句,“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 “凤凰之虚”也有一个出处,《韩非子·外储说》有“文王伐崇至凤凰虚”的记述,这是周朝的故事。用周朝的故事也是有原因的,在庾予山的《哀江南赋》的开头有这样几句,“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他是在追述他远祖的功德。他的这个氏族为什么以“庾”为姓呢?那是因为在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官职叫做“掌庾”的大夫,“掌”是执掌,“庾”是储存粮食的仓庾。有一种仓上边没有屋顶遮盖,用一个屯把它围起来,这种储存粮食的地方就叫庾。周朝掌庾的大夫,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南为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哀江南赋》 周朝 韩非子 凤凰 故事 大夫
原文传递
庾信讲录之《小园赋》讲录(第一讲)
13
作者 叶嘉莹 《文史知识》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叶嘉莹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古典文学研究著名学者,她的《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唐宋词十七讲》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关于叶先生讲六朝赋的文章,坊间还没有见到。本刊为此特开辟“迎陵讲赋”栏目,独家刊登叶... 叶嘉莹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古典文学研究著名学者,她的《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唐宋词十七讲》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关于叶先生讲六朝赋的文章,坊间还没有见到。本刊为此特开辟“迎陵讲赋”栏目,独家刊登叶先生有关赋的演讲。我们先从庾信的《小园赋》、《哀江南赋序》开讲,希望广大读者喜欢,并给予热情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唐宋词十七讲》 古典文学研究 著名学者 国内外 叶嘉莹
原文传递
庾信讲录之《小园赋》讲录(第二讲)
14
作者 叶嘉莹 《文史知识》 2013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南史》庾信的本传中说他有文集二十卷,在《隋书·经籍志》中说他有文集二十一卷。但这两种集子早已散佚,如今都不可得见了。在清朝康熙年问,有吴江人吴兆宜编辑了《庾开府集笺注》十卷,后来有钱塘人倪瑶增补,编了《庾子山... 在《南史》庾信的本传中说他有文集二十卷,在《隋书·经籍志》中说他有文集二十一卷。但这两种集子早已散佚,如今都不可得见了。在清朝康熙年问,有吴江人吴兆宜编辑了《庾开府集笺注》十卷,后来有钱塘人倪瑶增补,编了《庾子山集注》十六卷,附有倪瑶编的《年谱》一卷,还有《总释》一卷。倪瑶的这个本子是康熙二十六年原刻,民国时湖北沔阳人卢靖所编的《湖北先正遗书》影印了原刻的本子,现在有新兴书局影印的这个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四部丛刊》 商务印书馆 《南史》 《年谱》 经籍志 影印
原文传递
庾信《哀江南赋序》讲录(第一讲)
15
作者 叶嘉莹 安易 《文史知识》 2013年第10期59-65,共7页
我们已经把庾子山的《小园赋》结束了。教材接下去的一篇还是庾子山的文章——《哀江南赋序》。《哀江南赋》是庾信的一篇赋,这篇赋很长,讲起来要用很多时间,所以教材上只选《哀江南赋》前边的序文。我们过去讲每篇文章之前都要先介... 我们已经把庾子山的《小园赋》结束了。教材接下去的一篇还是庾子山的文章——《哀江南赋序》。《哀江南赋》是庾信的一篇赋,这篇赋很长,讲起来要用很多时间,所以教材上只选《哀江南赋》前边的序文。我们过去讲每篇文章之前都要先介绍作者,但庾信我们已经介绍过,并且也已经看过他的一篇赋了,所以现在我就直接读这篇文章,然后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赋》 庾信 《小园赋》 文章 教材 序文
原文传递
庾信《小园赋》讲录(第三讲)
16
作者 叶嘉莹 《文史知识》 2013年第3期67-71,共5页
反面的例子庾子山举了樊重,然后又举了王根,说是“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绿”字我们一般念J凸,在文章中我们就念I凸了。“墀’’指台阶上的那一片地方。古代天子殿上的台阶是“赤墀”,又叫“丹墀”,是涂了红颜色的。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绿” 台阶
原文传递
庾信《小园赋》讲录(第五讲)
17
作者 叶嘉莹 《文史知识》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连珠细菌,长柄寒匏”,“菌”俗话叫蘑菇,他说那些白色的、小小的、圆圆的菌类植物一个一个像连在一起的许多珠子。在有的本子上,“菌”作“茵”。“茵”是草,那就是密密相连的那些很细小很美丽的草。“匏”俗名葫芦,古时称匏瓜... “连珠细菌,长柄寒匏”,“菌”俗话叫蘑菇,他说那些白色的、小小的、圆圆的菌类植物一个一个像连在一起的许多珠子。在有的本子上,“菌”作“茵”。“茵”是草,那就是密密相连的那些很细小很美丽的草。“匏”俗名葫芦,古时称匏瓜。葫芦嫩的时候是可以吃的,长老了以后皮很坚硬,可以剖开做盛水的瓢。有一种葫芦,上边很细长下边很圆大,叫做“悬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葫芦 俗话
原文传递
庾信《小园赋》讲录(第九讲)
18
作者 叶嘉莹 《文史知识》 2013年第9期63-67,共5页
下边我们看最后一段,这一段是慨叹人生的短促: 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踌,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雁门
原文传递
庾信《小园赋》讲录(第四讲)
19
作者 叶嘉莹 安易 《文史知识》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韩康是晋朝人,实在并不叫韩康而叫韩伯,号叫康伯。他是殷浩的外甥,殷浩平素是很赏识很喜欢他的。后来殷浩因征伐姚襄失败被贬为庶人,迁徙到信安县,韩康伯就随至谪所,和他舅舅一起住了一年才回都城。
关键词 《小园赋》 庾信 晋朝
原文传递
论庾信《小园赋》在清代的接受
20
作者 王者贤 《中国诗歌研究》 2019年第2期13-34,共22页
《小园赋》是庾信仕北初期的代表作。北周至明代对《小园赋》的接受程度不高。清代是《小园赋》接受的高潮和关键期:除庾集注本外,赋(文)选集亦多收录。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时人对《小园赋》情感内容、艺术特色的发微与阐扬于赋学视野... 《小园赋》是庾信仕北初期的代表作。北周至明代对《小园赋》的接受程度不高。清代是《小园赋》接受的高潮和关键期:除庾集注本外,赋(文)选集亦多收录。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时人对《小园赋》情感内容、艺术特色的发微与阐扬于赋学视野中展开,作品的典范性得以确立。创作方面,清人的接受主要表现为《小园赋》拟作和诗文对"小园"的意象化用,接受者的主体性因素更明显。《小园赋》在清代的接受呈阶段性特征,批评和创作中对"乡关之思"、隐逸书写的接受各有侧重,这主要与赋学的发展、乾嘉朴学的兴盛和接受者的心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园赋》 清代接受 乡关之思 隐逸 赋学 规摹六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