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时报》编译与出版论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芳毅 《武陵学刊》 2022年第2期89-93,共5页
作为鸳鸯蝴蝶派出版园地之一,《小说时报》是清末民初的一份重要文学杂志,以译介西方小说等文学作品著称。《小说时报》办刊宗旨明确,“传播西方文学,转移社会风气”,其编译群体在“益与味”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了适当的改写策略,使得其... 作为鸳鸯蝴蝶派出版园地之一,《小说时报》是清末民初的一份重要文学杂志,以译介西方小说等文学作品著称。《小说时报》办刊宗旨明确,“传播西方文学,转移社会风气”,其编译群体在“益与味”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了适当的改写策略,使得其作品顺应了当时国内政治环境和读者的需求。该刊推行了先进的稿酬制度,采取了商业化广告营销,注重刊物装帧,取得了办刊的巨大成功。至今,《小说时报》的编译出版活动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时报》 编译 出版
下载PDF
对传统的尝试性颠覆——析《小说时报》对近代小说变革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4-67,共4页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小说杂志 ,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是其主要特色 ,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重中之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 ,推动了中国小说的革新步伐 ,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说变革 《小说时报》 短篇小说
下载PDF
《小说时报》插画图像中的现代性视觉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莹 《上海文化》 CSSCI 2019年第8期48-55,156-157,共9页
《小说时报》在中国文学期刊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悄悄改变了晚清以来文学启蒙的期刊方针,并为后来一段时期文学期刊的创刊和发展作了基本定位。本文从其插画图像入手,分别从上海文化空间和世俗生活的"浮世绘"、身体符号消费... 《小说时报》在中国文学期刊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悄悄改变了晚清以来文学启蒙的期刊方针,并为后来一段时期文学期刊的创刊和发展作了基本定位。本文从其插画图像入手,分别从上海文化空间和世俗生活的"浮世绘"、身体符号消费景观的开创和图像中的"现代性催醒"3个方面,探讨此刊图像在"现代性"上的探索及其社会现代性的视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时报》 插画 现代性 视觉建构
原文传递
小说连载的早期摸索——中国期刊史札记之四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频 《出版科学》 1996年第3期44-45,共2页
小说连载是在连续性定期出版物中,利用一定的版面空间,分批连续发表较长篇幅的中长篇小说的出版形式。它是在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章回小说的文化土壤上,在近代新兴的报刊事业的催生下产生、兴起并走向成熟的。《瀛寰琐记》1873年1月从... 小说连载是在连续性定期出版物中,利用一定的版面空间,分批连续发表较长篇幅的中长篇小说的出版形式。它是在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章回小说的文化土壤上,在近代新兴的报刊事业的催生下产生、兴起并走向成熟的。《瀛寰琐记》1873年1月从第三卷起开始连载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小说《昕夕闲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篇小说 期刊史 连载小说 梁启超 《新小说 《小说时报》 札记 出版形式 出版方式 连载长篇
下载PDF
“虚无党小说”:清末特殊的译介现象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67-73,共7页
中国清末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维新思潮却已不可遏制。世纪之交,国人办的报刊和书局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一些有识之士公开主张变“师古”为“师夷”,由学“西洋之长技”到引入“政事之书”。一时译介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西方书籍成为一... 中国清末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维新思潮却已不可遏制。世纪之交,国人办的报刊和书局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一些有识之士公开主张变“师古”为“师夷”,由学“西洋之长技”到引入“政事之书”。一时译介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西方书籍成为一种时尚。如为世在《小说风尚之进步以翻译说部为风气之先》一文中所说:“自西风东渐以来,一切政治习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俄国文学 党人 民意党 女豪杰 专制制度 俄罗斯 梁启超 政治小说 《小说时报》
下载PDF
晚清小说家考证(之四) 被引量:1
6
作者 时萌 《高校教育管理》 1994年第2期23-28,共6页
关键词 李伯元 晚清小说 《小说时报》 《海上花列传》 社会小说 《官场现形记》 白话短篇小说 《新上海》 创作风格 《小说月报》
下载PDF
近代稿酬制度的形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浩帆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7-93,共7页
稿酬,亦称稿费,指新闻出版机构在文稿、书稿采用后支付给著作人的报酬。在我国,稿酬制度的确立是相当晚的事情,而文人写稿取酬则有着很长的历史。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而王《野客丛书... 稿酬,亦称稿费,指新闻出版机构在文稿、书稿采用后支付给著作人的报酬。在我国,稿酬制度的确立是相当晚的事情,而文人写稿取酬则有着很长的历史。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而王《野客丛书》则将此上溯到汉武帝时代的司马相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稿酬制度 小说目录 清末民初 《申报》 《小说时报》 小说社征文启 《新小说 新闻出版事业 文学创作 吴趼人
下载PDF
“通俗文学之王”包天笑的报刊编辑生涯
8
作者 沈庆会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3期16-19,共4页
包天笑在通俗小说创作上的丰硕成果已开始受到研究者关注,而他在编辑领域的成就仍然被简单地划入鸳鸯蝴蝶派不为人所注意。包天笑既是小说家又是报刊编辑,在他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有着30多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他曾经主编及参与编辑过多种... 包天笑在通俗小说创作上的丰硕成果已开始受到研究者关注,而他在编辑领域的成就仍然被简单地划入鸳鸯蝴蝶派不为人所注意。包天笑既是小说家又是报刊编辑,在他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有着30多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他曾经主编及参与编辑过多种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在晚清至民初文坛一度引领风骚。本文就包天笑丰富的报刊活动进行梳理和探讨,或许能使我们对其文学创作甚至以其为代表的近、现代报人作家群体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天笑《时报》 《小说林》 《小说时报》 《小说大观》 《小说画报》
下载PDF
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 被引量:4
9
作者 封敏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6-49,共4页
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封敏0年代,随着无声电影的日臻成熟,需要文学作家的支持,提供更细致的拍摄蓝图。这时,德国“第一次出版了某些特别令人注意的剧本”;美国好莱坞制片厂专门设立了故事梗概员和编剧。中国电影虽起步较晚,但发... 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封敏0年代,随着无声电影的日臻成熟,需要文学作家的支持,提供更细致的拍摄蓝图。这时,德国“第一次出版了某些特别令人注意的剧本”;美国好莱坞制片厂专门设立了故事梗概员和编剧。中国电影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规律相似。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小说时报》 郑正秋 中国早期电影 鸳鸯蝴蝶派 “五四”新文化运动 电影故事 《一缕麻》 影片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从上田敏翻译的《心》看转译的功与罪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艳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4年第1期181-189,共9页
1909年上田敏翻译的安德列耶夫短篇小说《心》发表以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误译论争'。升曙梦批判他缺乏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称他的译文是'翻译界的耻辱'。尽管如此,一年以后陈景韩却把上田敏的译本翻译成了中文。为何... 1909年上田敏翻译的安德列耶夫短篇小说《心》发表以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误译论争'。升曙梦批判他缺乏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称他的译文是'翻译界的耻辱'。尽管如此,一年以后陈景韩却把上田敏的译本翻译成了中文。为何上田敏从法文转译的《心》在日本遭受批判却在中国找到了它的价值?首先,当时中国的欧美文学翻译主要依靠转译;其次,《心》的主题符合译者陈景韩的偏好;最后,《心》的篇幅和插画等符合刊载杂志《小说时报》的编辑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田敏 《心》 转译 陈景韩 《小说时报》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初叶日本文学在中法文学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11
作者 苏华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3,76,共7页
二十世纪初叶日本文学在中法文学交流中的桥梁作用苏华正规地讲,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法国小说传入中国,始于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19世纪末的最后一年,精通桐城古文的林纾与刚从法国归来的王庆通合作,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名... 二十世纪初叶日本文学在中法文学交流中的桥梁作用苏华正规地讲,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法国小说传入中国,始于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19世纪末的最后一年,精通桐城古文的林纾与刚从法国归来的王庆通合作,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名,向中国读者首次推出这部西洋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法国小说 梁启超 文学交流 中国作家 二十世纪初 法国文学 鲁迅 日本明治维新 《小说时报》
原文传递
双向“再诠释”——论包天笑的译作《馨儿就学记》
12
作者 王晶晶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1-189,共9页
清纪末年,包天笑(1878—1973)几乎是中国最早从事翻译活动的先行者之一。1901至1909年,包天笑的译作有二十七部之多,主要刊载于《时报》、《小说林》、《月月小说》、《小说时报》,其中包括嚣俄(雨果)原作的《侠奴血》(1905年11月... 清纪末年,包天笑(1878—1973)几乎是中国最早从事翻译活动的先行者之一。1901至1909年,包天笑的译作有二十七部之多,主要刊载于《时报》、《小说林》、《月月小说》、《小说时报》,其中包括嚣俄(雨果)原作的《侠奴血》(1905年11月,小说林社)和《铁窗红泪记》(1906年11月—1908年7月,《月月小说》),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尝试之作《迦因小传》和教育小说《馨儿就学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天笑 学记 译作 《月月小说 《小说林》 诠释 双向 《小说时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