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弱势民族文学译介:周氏兄弟与《小说月报》“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 |
王海晗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4 |
0 |
|
2
|
20世纪初《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句法异化特征 |
刘庆元
邹娟娟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3
|
《小说月报》1923:被遮蔽的另一种现代性建构——重识沈雁冰被郑振铎取代事件 |
董丽敏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4
|
商业与文化的同构《小说月报》创刊的前前后后 |
谢晓霞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5
|
《小说月报》革新:断裂还是拼合?——重识商务印书馆和《小说月报》的关系 |
董丽敏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6
|
作为一种言说策略的“译述”——1910-1920年《小说月报》翻译方式探讨 |
吴燕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7
|
论《小说月报》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
端传妹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清末民初翻译新剧与戏剧转型——以《小说月报》(1910-1920)为例 |
石晓岩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9
|
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的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 |
董瑾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0
|
诗意的私语《小说月报》散文的话语类型 |
丁晓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1
|
过渡时期的杂志: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 |
谢晓霞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12
|
期待视野与读者的主动建构——论改革前的《小说月报》的读者 |
谢晓霞
|
《求索》
CSSCI
|
2004 |
2
|
|
13
|
1910—1920年《小说月报》作者群的文化心态 |
谢晓霞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4
|
专职编辑,“业余”学者——从《小说月报》(1923-1927)看郑振铎研究范式的独特之处 |
李俊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现代文学期刊“塑造”作家方式的发生——从《小说月报》“塑造”冰心说起 |
明飞龙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6
|
《小说月报》(1921—1931)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研究 |
张婷
左健
|
《中国出版史研究》
|
2020 |
3
|
|
17
|
论1921年《小说月报》的改革及其意义 |
谢晓霞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8
|
新文学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革新” |
丁文
|
《云梦学刊》
|
2006 |
3
|
|
19
|
“进化的”与“民族的”——《小说月报》(1920-1923)的文学翻译 |
石晓岩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2
|
|
20
|
由《小说月报》看茅盾的作者意识 |
常文芳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