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尚书·周书》中的周公德治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申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4-98,共5页
西周档案流传于后世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今文《尚书》中的《周书》部分,一是西周铜器铭文。《尚书·周书》记载了西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史实。西周诰命共12篇,其中7篇与周公有关。从“德”的本义出发,总结了周公在治国理政方... 西周档案流传于后世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今文《尚书》中的《周书》部分,一是西周铜器铭文。《尚书·周书》记载了西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史实。西周诰命共12篇,其中7篇与周公有关。从“德”的本义出发,总结了周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功绩。体现在周公德治思想方面,即在上位者要自省修德、敬天保民、天民合一、用刑有度、法德结合,如此国祚才能长久,人民才能康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周书》 自省修德 敬天保民 法德结合
下载PDF
陕西散文的肇始——《尚书·周书》的思想与艺术简论
2
作者 兰拉成 《唐都学刊》 2017年第3期69-72,共4页
《尚书·周书》是陕西散文的肇始,其中誓、诰处处体现出了周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精神信仰,影响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在艺术上表现为:雅言旷旨;辞体尚要,不惟好异;训诰因事记言,记言见事;文以足言,深情雄辩等文学... 《尚书·周书》是陕西散文的肇始,其中誓、诰处处体现出了周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精神信仰,影响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在艺术上表现为:雅言旷旨;辞体尚要,不惟好异;训诰因事记言,记言见事;文以足言,深情雄辩等文学质素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散文的肇始 《尚书·周书》的思想艺术
下载PDF
先秦“德”概念的变与不变——以《尚书·周书》为诠释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施阳九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6,共6页
先秦的"德"与一般"物"的概念不同,是一个没有实在对象的、完全是为了追溯人道之根据、并表明要相承于此根据而构建出来的概念。"德"概念的复杂就在于它有变与不变两面。始终不变的是德之为德的本质含义,... 先秦的"德"与一般"物"的概念不同,是一个没有实在对象的、完全是为了追溯人道之根据、并表明要相承于此根据而构建出来的概念。"德"概念的复杂就在于它有变与不变两面。始终不变的是德之为德的本质含义,它在《周书》中就已经被确立了,即对人道之根据的承受。当先秦各时期各学派对"人道之根据"以及"如何承受"作出不同的阐释后,将在"德"本质含义的基础上充实、外化出各种具体表现,从而有了语境意思相异的"德"。这即是"德"概念变化发展的一面。在把握了这两面之后,先秦"德"义之变迁也就能被清晰地梳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尚书·周书》 本质含义
下载PDF
论《史记·周本纪》对《尚书·周书》的继承与改造
4
作者 郭凌燕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4-17,26,共5页
《史记·周本纪》与《尚书·周书》对周朝的史实记载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从人物形象、观念和语言以及独特的叙述方式出发,探究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对《尚书·周书》的继承与改造。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周本纪》 《尚书·周书》 继承 改造
下载PDF
从《尚书·周书》看周人自我意识之觉醒
5
作者 刘晨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殷周之际,社会变革,政权交替,《尚书·周书》在记载西周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反映了周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周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意识形态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周人以殷商灭亡为鉴,反观自身,产生反思意识,其主体精神、华夏民族意... 殷周之际,社会变革,政权交替,《尚书·周书》在记载西周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反映了周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周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意识形态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周人以殷商灭亡为鉴,反观自身,产生反思意识,其主体精神、华夏民族意识觉醒,自我意识出现觉醒之势。研究《尚书·周书》及相关时期的历史文献为追溯华夏民族之形成及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之根源提供史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尚书·周书》
下载PDF
《尚书·周书》与历史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尤学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尚书·周书》 历史教育 政风 治国精神
原文传递
據金文校《尚書·周書》四則
7
作者 高曉軍 《古籍研究》 2021年第2期260-266,共7页
《尚书》素稱難度大,尤以其中的《周書》爲最。而青銅器上的銘文是與《尚書》中周初誥誓最爲切近的文獻材料,若將二者合而參驗之,必能解决不少《尚書》學的問題。藉助金文的辭例,本文探討了《康誥》中“往盡乃心”“猷裕”及“用康乂民... 《尚书》素稱難度大,尤以其中的《周書》爲最。而青銅器上的銘文是與《尚書》中周初誥誓最爲切近的文獻材料,若將二者合而參驗之,必能解决不少《尚書》學的問題。藉助金文的辭例,本文探討了《康誥》中“往盡乃心”“猷裕”及“用康乂民作求”的句讀,也討論了“柔遠能邇”中“能”字的含義和“猷”具有的虚詞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書·周書》 金文 句讀
原文传递
关于《尚书·周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的注解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志瑗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4-25,29,共3页
《尚书·周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的注释,自《伪孔传》至孔颖达《正义》,都不得其确诂。本文根据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考之于先秦古籍,及受前贤的启发,认为敬寡即矜寡,属妇即蜀妇,亦即妇。同时,指出段玉裁《说文解字... 《尚书·周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的注释,自《伪孔传》至孔颖达《正义》,都不得其确诂。本文根据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考之于先秦古籍,及受前贤的启发,认为敬寡即矜寡,属妇即蜀妇,亦即妇。同时,指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改从今声的矜字为从令声的字,昧于三等《侵韵》不能通三等《真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矜"字 《尚书·周·梓材》 "至于敬寡 至于属妇" 注解
下载PDF
《秦誓》史料的可信性及价值新论
9
作者 贾俊侠 《唐都学刊》 2001年第4期60-63,共4页
《秦誓》选自《尚书·周书》 ,是春秋时期秦穆公“肴殳之战”失败后因自悔所作誓言的最早记录。但是 ,由于《尚书》真伪的问题 ,历代对其价值无有定论。通过大量文献比较 ,结合当时背景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可以确定《秦誓》史料... 《秦誓》选自《尚书·周书》 ,是春秋时期秦穆公“肴殳之战”失败后因自悔所作誓言的最早记录。但是 ,由于《尚书》真伪的问题 ,历代对其价值无有定论。通过大量文献比较 ,结合当时背景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可以确定《秦誓》史料可信性 ,它在订正《史记·秦本纪》之误、补充《左传》不足及穆公研究方面自有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誓》 可信性 价值 秦穆公 《秦本纪》 《史记》 史料 《尚书·周书》
下载PDF
从甲金文说“中·或·域·国·國”与“中国”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明远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5期13-26,共14页
该文试图将传统文献《尚书·周书》《诗经》结合现代考古学的发现,如122字的"何尊■"铭文(约公元前1038年)、187字的"令彝■、铭文"(约公元前1002年),加以诠释,探讨远古"中■"与"国(或)■"... 该文试图将传统文献《尚书·周书》《诗经》结合现代考古学的发现,如122字的"何尊■"铭文(约公元前1038年)、187字的"令彝■、铭文"(约公元前1002年),加以诠释,探讨远古"中■"与"国(或)■"逐步演变的真相。作者认为,"中、或、域、國、国"系列字的衍生阶段,千年内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殷商时期;(2)西周时期;(3)春秋时期;(4)战国至秦汉时期。《诗经·大雅》中,有三篇反复提到"中国",它们再次验证,三千年前西周王朝已经使用"中国"的概念。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在"中国"文明地区不断扩展;青铜器及其铭文是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春秋战国以后,秦、楚、吴、越等国逐渐脱离蛮夷身份,与中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逐步进入文明社会。各地出土的青铜器及其铭文是中国文明扩展的充分证据。在东周列国争霸过程中,中国文明不断传播、壮大。这为秦汉统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尊 令彝 《尚书·周书》 《诗经》 青铜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