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庄存与文史之学──以庄存与《尚书既见》对周公的论评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兆贵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6,共13页
庄存与重视经学研究,五经皆有论著。他融经、史、子于一炉,即经即史,于经阐释义理,于经反映历史。这有别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是他的经学特色。他所著的《尚书既见》是即经即史的代表作。该书就经学言,以经证经,兼用今文、... 庄存与重视经学研究,五经皆有论著。他融经、史、子于一炉,即经即史,于经阐释义理,于经反映历史。这有别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是他的经学特色。他所著的《尚书既见》是即经即史的代表作。该书就经学言,以经证经,兼用今文、古文、逸《尚书》以及《书序》《诗经》《孟子》等经典;阐释义理,包括提倡大一统思想,强调理想的君臣关系等;就史学言,论述周公一些事迹,强调周公没有践祚称王或摄政当国。他提出成王即位已不年轻的看法,具史学洞见。他对周公一些事迹的考证不合史实,是他史学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存与 经史之学 《尚书既见》 周公
原文传递
庄存与的《尚书》研究 对《尚书既见》的新解读与新看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赖志伟 《原道》 CSSCI 201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庄存与的《尚书》研究专以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为主,认为考据训诂之学并非研究经学的核心部分,这与其长期身为上书房师傅有密切关系,龚自珍于《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中称庄存与此时以学术开帝为己任;而伪古文《尚书》存废... 庄存与的《尚书》研究专以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为主,认为考据训诂之学并非研究经学的核心部分,这与其长期身为上书房师傅有密切关系,龚自珍于《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中称庄存与此时以学术开帝为己任;而伪古文《尚书》存废之争使当时的经学研究朝向以汉学为主,汉学多崇荀子,庄存与以孔孟为正道,对当时学术的趋向充满忧虑,故以学术自任,欲以其学开天下学术之先风,使士人治经回归至以探寻孔孟之义理为主,而非专注于汉学之考据,为此庄存与撰写《尚书既见》一书,以《书序》为依归,不分今古文之异同,直探孔子序《书》、孟子论世之本意,并阐述《尚书》中所蕴含的《春秋》微言大义,开启常州学派以《春秋》之义贯五经的先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存与 《尚书 《尚书既见》 张三世 常州学派
原文传递
庄存与对周公形象的重构
3
作者 田彧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1年第3期55-61,110,共8页
在汉唐经义系统中,周公称王摄政、东征诸事本无疑义。但宋代以来,君权日盛而臣位益卑,权臣越来越不能被接受。反映在经学上,则是对周公称王摄政等权臣举动的质疑。于是自蔡沈《书经集传》始,宋人开始对周公的形象进行改造,磨去其任意自... 在汉唐经义系统中,周公称王摄政、东征诸事本无疑义。但宋代以来,君权日盛而臣位益卑,权臣越来越不能被接受。反映在经学上,则是对周公称王摄政等权臣举动的质疑。于是自蔡沈《书经集传》始,宋人开始对周公的形象进行改造,磨去其任意自专的权臣形象。清代庄存与的《尚书既见》、《尚书说》二书,便是在蔡氏《书经集传》的基础上对周公形象的继续改造。庄氏通过辨正周公不曾称王摄政,周公并未主持东征,周公并未僭用天子礼乐三事,改变了周公不待君命、任意自专的权臣形象。同时,为了不降低周公的圣人地位,庄氏又通过凸显周公之于管蔡的兄弟之情、周公对成王的感化二事,凸显了周公在道德上的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存与 《尚书既见》 《尚书说》 周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