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呐喊》的现代演绎 评尤古立剧团《尝试集》 |
史欣冉
|
《上海戏剧》
|
2024 |
0 |
|
2
|
胡适《尝试集》三篇序言中的姿态调整与新诗观念转型 |
程颖
|
《商洛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早期新诗的价值取向与诗学意义——以《尝试集》中第三人称代词的运用为例 |
王梦磊
苏永前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封面传媒小封《万物都相爱》:人工智能的“有机体”诗歌论 |
文贵良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新诗创世何劳胡适尝试 |
毛翰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6
|
论胡适《尝试集》自序的诗史价值 |
金宏宇
向阿红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7
|
《尝试集》的问世与再版 |
陈方竞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8
|
《尝试集》“第三版”考辨 |
罗义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9
|
胡适《尝试集》:白话新诗的实地试验 |
文贵良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0
|
以旧的姿态矗立——重读《尝试集》 |
陈爱中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1
|
平行与互补:中国新诗的两大源头──重评《女神》与《尝试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张全之
|
《郭沫若学刊》
|
1997 |
1
|
|
12
|
白话诗的“尝试”与陆放翁--胡适评陆游诗初探 |
张毅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圣人的事业,凡人的情怀──《尝试后集》与胡适的情感世界 |
徐改平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4
|
试析《尝试集》诗歌语言的建构 |
邓伟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5
|
中西文化交融的最初硕果——《女神》与《尝试集》文化价值比较 |
吴定宇
|
《郭沫若学刊》
|
1990 |
0 |
|
16
|
《尝试集》的广告是胡适所写么?——与陈方竞先生商榷兼谈新文学广告的考证 |
彭林祥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0 |
|
17
|
胡适《尝试集》的“陌生化”特征新论 |
张静轩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8
|
论胡适与《尝试集》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
李巍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论《尝试集》的现代品性 |
刘东方
|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0
|
胡适与《尝试集》 |
郑豫广
|
《图书馆工作》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