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尸子》之生活哲学观释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凯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9期9-12,共4页
《尸子》作为战国时期的诸子著作,虽然亡佚多篇,但从其现存辑本中,仍可看到其中蕴涵的生活哲学思想,如其以"茧"喻学、以"火"喻祸、以"位"喻位的政治论述,无一不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以生活喻政治的思... 《尸子》作为战国时期的诸子著作,虽然亡佚多篇,但从其现存辑本中,仍可看到其中蕴涵的生活哲学思想,如其以"茧"喻学、以"火"喻祸、以"位"喻位的政治论述,无一不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以生活喻政治的思想使尸子的理论有别于其他思想家的深奥与晦涩,有利于引导社会大多数阶层的认识,有助于统治者的理解和吸收,在一定条件下当可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他采取的这种做法,也可谓将中国古代寓政治于生活的文化习惯最大化的进行了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生活哲学 尚贤 名分 释论
下载PDF
《尸子》考辨三题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至南宋全书散佚,幸赖后人载录并辑佚,才得略以窥其大概。有关尸子的现存资料甚少,给《尸子》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尸子》的作者、生卒年、成书年代等问题,虽是研究之前提,然亦众说纷纭。从《尸子》文本本身、目...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至南宋全书散佚,幸赖后人载录并辑佚,才得略以窥其大概。有关尸子的现存资料甚少,给《尸子》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尸子》的作者、生卒年、成书年代等问题,虽是研究之前提,然亦众说纷纭。从《尸子》文本本身、目录学著录、文化思想等路径,综合诸家前人研究考察,《尸子》一书当为战国后期的尸佼逃入蜀国之后创作的杂家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作者 籍贯 生卒年 成书年代
下载PDF
《尸子》真伪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强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5-48,共4页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至南宋全书散佚,幸后人载录并辑佚,才得窥其大概。前贤时人认为现存《尸子》为伪书,给《尸子》研究带来许多困难。综合诸家的研究,立足《尸子》文本考证《尸子》确为先秦典籍,并非伪书。
关键词 《尸子》 真伪 文本
下载PDF
范畴与思想:《尸子》中的“分”
4
作者 陈伟 王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0-33,共4页
"分"是《尸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以稳定地表达特定含义,意为"职分、持定"。《尸子》认为"分"的正当性根据在于其与天道的内在一致性。圣.H和圣人在厘定和倡明社会成员职分的过程中扮演着... "分"是《尸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以稳定地表达特定含义,意为"职分、持定"。《尸子》认为"分"的正当性根据在于其与天道的内在一致性。圣.H和圣人在厘定和倡明社会成员职分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每个人都应该谨慎地对侍H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使之符合自己的职分要求,同时应勇于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0己的社会角色。《厂子》特别强调了国家治理者的守分,认为赏罚二柄是守分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分” 思想
下载PDF
《尸子》成书年代再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寇志强 《天中学刊》 2018年第1期79-83,共5页
《尸子》本为先秦诸子著作之一,刘向《别录》与班固《汉书·艺文志》都著录为战国中前期尸佼所作,然该书中多有尸佼身后之信息,又与商鞅学派思想不合,必非尸佼所作,而当为战国末年的另一尸子所作。通过《尸子》与《吕氏春秋》的比较... 《尸子》本为先秦诸子著作之一,刘向《别录》与班固《汉书·艺文志》都著录为战国中前期尸佼所作,然该书中多有尸佼身后之信息,又与商鞅学派思想不合,必非尸佼所作,而当为战国末年的另一尸子所作。通过《尸子》与《吕氏春秋》的比较,可看出二者可对读之处颇多,且《尸子》又比《吕氏春秋》融合诸子百家程度更深,故应产生在《吕氏春秋》之后。通过对新发现一则《尸子》佚文的考辨,可得出《尸子》最终完成当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到三十四年(前213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吕氏春秋》 成书年代
下载PDF
《尸子》辑佚本初探
6
作者 蔡蒙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6期60-62,共3页
《尸子》是一本重要的先秦古籍,亡佚于宋代。宋代之后,有多种《尸子》的辑佚本出现,本文罗列《尸子》的七个辑佚本,并对它们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
关键词 《尸子》 辑佚 杂家
下载PDF
《尸子》正文中的训诂
7
作者 胡明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7期95-97,109,共4页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含有的解释形式 ,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 ,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 ,总结规则 ,阐明条例 ,探求《尸子》
关键词 《尸子》 训诂用语 训诂方法 训诂内容 音训
下载PDF
汪继培辑本《尸子》续补
8
作者 寇志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尸子》本为先秦诸子著作之一,原本有二十篇,至南宋末年而全书散佚。自元代起,学者们开始对《尸子》进行辑佚,其中汪继培辑本成为众辑本中最善之本。汪辑本实亦有遗漏,今从敦煌类书及原本《玉篇》中辑得佚文八则,希望有助于《尸子》之... 《尸子》本为先秦诸子著作之一,原本有二十篇,至南宋末年而全书散佚。自元代起,学者们开始对《尸子》进行辑佚,其中汪继培辑本成为众辑本中最善之本。汪辑本实亦有遗漏,今从敦煌类书及原本《玉篇》中辑得佚文八则,希望有助于《尸子》之整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继培 《尸子》 补遗 敦煌类书 原本玉篇
下载PDF
传统话语中地理与伦理的比附及地理伦理化——基于《尸子》下卷中构建的地理图景与地理要素的分析
9
作者 郭津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2-55,共4页
《尸子》下卷构建了一个相对系统的地理-伦理图景并进一步阐释了同一地理图景之内各基本地理要素之间以及地理同伦理的相互关系,纠其实质,其思想的演进理路就是一种地理伦理化的过程。这种地理伦理化接济着中国传统的天人之学,并对天人... 《尸子》下卷构建了一个相对系统的地理-伦理图景并进一步阐释了同一地理图景之内各基本地理要素之间以及地理同伦理的相互关系,纠其实质,其思想的演进理路就是一种地理伦理化的过程。这种地理伦理化接济着中国传统的天人之学,并对天人学问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地理伦理化 四季 四方 四德
下载PDF
彗星尸子:其人及其书
10
作者 彭华 《巴蜀史志》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尸子,是一度闪烁思想光芒的彗星,是先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时至今日,关于其人、其书、其学,仍扑朔迷离而又不得其详。尸子其人关于尸佼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其简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 尸子,是一度闪烁思想光芒的彗星,是先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时至今日,关于其人、其书、其学,仍扑朔迷离而又不得其详。尸子其人关于尸佼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其简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班固自注:“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颜师古注:“佼音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史 《尸子》 思想光芒 汉书·艺文志 颜师古注 杂家类 史书记载
下载PDF
《尸子》流变述考
11
作者 郭强 张洪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年第3期90-93,共4页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三国时期亡佚九篇,至南宋全书散佚,幸赖文献征引才得以辑佚,略以窥其大概。通观历代文献典籍对《尸子》之记载,其篇目经历了由全到残,再到亡佚、辑佚的演变过程,汪继培本最终成为《尸子》最完善的辑佚本。随着...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三国时期亡佚九篇,至南宋全书散佚,幸赖文献征引才得以辑佚,略以窥其大概。通观历代文献典籍对《尸子》之记载,其篇目经历了由全到残,再到亡佚、辑佚的演变过程,汪继培本最终成为《尸子》最完善的辑佚本。随着时代及篇帙多寡的变化,其流派归属亦有歧异,主要有儒家说、法家说、杂家说、名家说、兵家说五种。然细读《尸子》佚存文本,实为杂家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流变 杂家
原文传递
点评 尸子之后再无子——评贺泳迪小说处女作《尸子》
12
作者 史静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7-158,共2页
尸子,尸佼也,作为历史名人,在史书中仅有几句言论。贺泳迪的《尸子》这篇小说采用了"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方法,使尸子这一圣哲的思想融入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从而创作了一部极具古典理念与现代精神相融合的作品。首先,... 尸子,尸佼也,作为历史名人,在史书中仅有几句言论。贺泳迪的《尸子》这篇小说采用了"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方法,使尸子这一圣哲的思想融入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从而创作了一部极具古典理念与现代精神相融合的作品。首先,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圣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历史名人 相融合 处女作
原文传递
“薛足”词义考证
13
作者 蔡蒙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42-50,170,共10页
上博简《凡物流形》“十围之木,其始生如薛,足将至千里,必从寸始”一节断句有误,其中“足”字应属上读,以“薛足”成词,可与见于《尸子·贵言》的“蘖足”及傅咸《小语赋》中的“薛足”对照。以上文例中,“薛”“蘖”应读为“糵”... 上博简《凡物流形》“十围之木,其始生如薛,足将至千里,必从寸始”一节断句有误,其中“足”字应属上读,以“薛足”成词,可与见于《尸子·贵言》的“蘖足”及傅咸《小语赋》中的“薛足”对照。以上文例中,“薛”“蘖”应读为“糵”。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有“与糵半斗,毋去其足”之文,可知“足”是“糵”的一部分。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作糵法”,有糵米“脚出”的步骤,即麦芽生出幼根,所谓“薛(糵)足”当指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物流形》 《尸子》 《五十二病方》 薛足
下载PDF
医竘与张仪
14
作者 许敬生 《河南中医》 2008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医竘 张仪 《尸子》
下载PDF
说“禹跳”
15
作者 李朝虹 《阅读与写作》 2011年第6期4-4,共1页
《苟子·非相》“禹跳,汤偏”中的“跳”,一般认为是偏瘫之疾。唐代杨惊注释时引《尸子》:“禹之劳,十年不窥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日禹步。”《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成玄... 《苟子·非相》“禹跳,汤偏”中的“跳”,一般认为是偏瘫之疾。唐代杨惊注释时引《尸子》:“禹之劳,十年不窥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日禹步。”《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成玄英疏:“治水勤劳,风栉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列子·杨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步 《尸子》 成玄英 不孝 自利 杨朱
下载PDF
实物档案背后的故事(五)——民国“云南省立龙渊中学”
16
作者 王媛 《云南档案》 2019年第11期31-32,共2页
龙渊中学成立于1942年,位于昆明西郊小屯村,长虫山西麓,南距黄土坡1公里,距西站4.5公里,东南距大塘子村2公里(明代此地有军屯,名上中营,后为囤粮之地,故名"小屯",渐成村落,沿用古名,今属昆明五华区普吉街道办事处管辖)。龙渊... 龙渊中学成立于1942年,位于昆明西郊小屯村,长虫山西麓,南距黄土坡1公里,距西站4.5公里,东南距大塘子村2公里(明代此地有军屯,名上中营,后为囤粮之地,故名"小屯",渐成村落,沿用古名,今属昆明五华区普吉街道办事处管辖)。龙渊即深渊,古人认为内藏蛟龙,先秦杂家著作《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汉代杨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迟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唐代刘禹锡《伤我马词》:"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档案 《甘泉赋》 刘禹锡 先秦杂家 小屯村 五华区 《尸子》 龙渊
下载PDF
重视文本研究理解著者本意——以尸子考为例彰显考据精神
17
作者 肖俏波 《原道》 CSSCI 2013年第1期189-203,共15页
学界关于尸子其人其书与学派归属等方面的研究,至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究其因,在于古今学者对于《史记》、刘向《别录》与《尸子》等关键性文本的研究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未能洞悉文本本意所导致。只要学者们能够发思古之幽情,通过考... 学界关于尸子其人其书与学派归属等方面的研究,至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究其因,在于古今学者对于《史记》、刘向《别录》与《尸子》等关键性文本的研究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未能洞悉文本本意所导致。只要学者们能够发思古之幽情,通过考据之工夫,发挥考据之精神,明确学者之历史责任,重新回到文本,理解著者本意,贯通古今学者之心意,沟通历史世界与现实世界,就可以平息这段千年考据学乃至考据学史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子》 学派 本意 考据精神
原文传递
卵生徐偃王传说试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乃格 《江苏地方志》 2007年第2期30-34,共5页
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今苏北大地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历史悠久、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古徐国。而在徐国的历史上,徐偃王无疑是一位声名最为显赫、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君,《苟子》、《韩非子》、《淮南子》、《尸子》、《楚辞》、《论衡》、《... 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今苏北大地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历史悠久、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古徐国。而在徐国的历史上,徐偃王无疑是一位声名最为显赫、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君,《苟子》、《韩非子》、《淮南子》、《尸子》、《楚辞》、《论衡》、《说苑》以及《史记》、《后汉书》、《水经注》等早期的文献都曾记载过他的事迹,有的甚至还将他和尧、舜、周公、伊尹、周文王、孔子等古代的圣贤相提并论。可惜因为徐偃王距今年代过于久远,所以有关他的生平大多语焉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偃王 传说 《韩非子》 《淮南子》 《后汉书》 《水经注》 《苟子》 《尸子》
下载PDF
警示性符号在火花设计中的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学胜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4-75,共2页
火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能量之一。据《尸子》记载:“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按阴阳五行说,火生于木,故燧人用木取火。燧人作钻燧取火后,其钻木工具称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于是又有“木燧”和“阳燧”之分。《... 火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能量之一。据《尸子》记载:“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按阴阳五行说,火生于木,故燧人用木取火。燧人作钻燧取火后,其钻木工具称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于是又有“木燧”和“阳燧”之分。《淮南子》己:“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火花 阴阳五行说 《淮南子》 《尸子》
下载PDF
隐藏的空间维度
20
作者 林子超 喻豪 刘玉孝 《大学科普》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一、时间与空间在人类对大自然探索的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本质一直是最为晦涩难懂的课题之一。古今中外,诸多哲学家、数学家以及物理学家对时空的认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跨越,其发展贯穿人类科学与哲学的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本质涉及了两... 一、时间与空间在人类对大自然探索的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本质一直是最为晦涩难懂的课题之一。古今中外,诸多哲学家、数学家以及物理学家对时空的认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跨越,其发展贯穿人类科学与哲学的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本质涉及了两个基本问题,即它们的定义和维数。在中国古代《尸子》中,“宇宙”一词代表了中国古人的时空观。“宇”为空间,古人理解为四方上下,“宙”为时间,古人理解为古往今来。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时空哲理。“四方上下”表明了空间具有六个方向,这与可观测的空间具有三个维度是一致的;“古往今来”表明了时间的顺序和方向,这与当前因果律决定时间不能倒退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与空间 因果律 时空观 《尸子》 晦涩难懂 空间维度 科学与哲学 数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