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服,还是抗争?——沃特曼小说《屈服》的主题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夏林 《外国语文研究》 2017年第6期49-57,共9页
艾米·沃特曼的处女作小说《屈服》讲述了一个围绕2003年美国"9·11"纪念馆设计大赛中标者的穆斯林名字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及其严重后果的故事。它并没有对事件及其后果进正面书写,而是聚焦各类受害者的个体感受及其与... 艾米·沃特曼的处女作小说《屈服》讲述了一个围绕2003年美国"9·11"纪念馆设计大赛中标者的穆斯林名字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及其严重后果的故事。它并没有对事件及其后果进正面书写,而是聚焦各类受害者的个体感受及其与不同群体、社会机构之间的文化和情感冲突。通过对这些迥异态度和观点的全方位扫描,使我们看到故事主人公如何跨越个人创伤,以艺术的方式建构一种"纪念文化",并以一个含混的主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沃特曼 《屈服》 纪念文化 文化创伤 抗争
下载PDF
“9·11”文学作品:小说《屈服》引介
2
作者 余艳娥 王庆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6-37,共2页
"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已十余年,美国文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持续关注,并诞生了许多与之关联的文学作品。2011年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发表了她的小说处女作《屈服》。作为一部与"9·11事件"密切... "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已十余年,美国文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持续关注,并诞生了许多与之关联的文学作品。2011年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发表了她的小说处女作《屈服》。作为一部与"9·11事件"密切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屈服》关注的是该事件对整个美国社会以及美国民众的改变。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准确而又深刻地为读者呈现出了"9·1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文学 《屈服》 “9·11事件” 美国社会
下载PDF
《屈服》中的主要人物特征及其意义
3
作者 关红艳 《新丝路(下旬)》 2016年第18期134-134,共1页
"9 1 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对穆斯林教徒的包容力备受争议,在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出版的处女作《屈服》中,作者通过对主要人物克莱尔和可汗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双方所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差异与共处,以及"... "9 1 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对穆斯林教徒的包容力备受争议,在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出版的处女作《屈服》中,作者通过对主要人物克莱尔和可汗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双方所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差异与共处,以及"911"之后美国社会对穆斯林教徒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克莱尔 可汗
下载PDF
“花园”的多元解码——沃德曼小说《屈服》中的后“9·11”文化景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薇 姜茜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美国作家沃德曼(Amy Waldman)的小说《屈服》(The Submission)将美国后"9·11"多元文化社会的混乱与失序状态以一处名为"花园"的文化景观的多元阐释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以"9·11"恐怖袭击事件... 美国作家沃德曼(Amy Waldman)的小说《屈服》(The Submission)将美国后"9·11"多元文化社会的混乱与失序状态以一处名为"花园"的文化景观的多元阐释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大众对穆斯林群体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为焦点,不仅展现了"9·11"事件给个体与社会带来的文化创伤,而且摆脱了新闻报道即时性和当下性的束缚,成为打破创伤叙述模式的"9·11"小说创新之作。本文以霍尔(Stuart Hall)"编码/解码"3种模式为阐释框架,对《屈服》中展现的"花园"多元立场进行分析,揭示后"9·11"时代语境中个体的文化认同危机及多元文化主义走入仅强调差异而忽视共同点的僵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多元解码 文化景观
原文传递
创伤与冲突——从小说《屈服》看9·11之后的美国社会 被引量:1
5
作者 余艳娥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7期77-79,共3页
《屈服》是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的小说处女作。2011年发表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小说通过描写纽约一起颇为敏感的竞赛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冲突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全景式地展现了9·1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的现状。9·11事件给... 《屈服》是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的小说处女作。2011年发表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小说通过描写纽约一起颇为敏感的竞赛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冲突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全景式地展现了9·1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的现状。9·11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在整个美国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美国社会想要走出创伤及消解冲突,途径就是战胜恐怖袭击带来的恐惧,不再屈服于恐惧造成的狭隘、偏见和暴力,不断尝试文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美国社会 创伤 冲突 利益
原文传递
解构“我们”的神话——《屈服》对后“9·11”美国国家特性的再思考
6
作者 聂祝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3期75-84,共10页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分,以及美国穆斯林主人公在"恐伊症"症候下的身份认同困境,解构了后"9·11"时代"我们"的神话,对主流话语阐释的美国国家特性的霸权性、虚伪性与排外性展开了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美国国家特性 创伤 美国信念 恐伊症
原文传递
《屈服者》的生命政治书写
7
作者 张国庆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美国亚裔作家李昌来的小说《屈服者》以朝鲜战争为历史背景,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再现朝鲜战争和战后生命政治的运作机制。朝鲜战争产生的例外状态使士兵和平民都沦为不受保护的赤裸生命;战后美国社会以医学为运作装置实现对韩国移民个... 美国亚裔作家李昌来的小说《屈服者》以朝鲜战争为历史背景,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再现朝鲜战争和战后生命政治的运作机制。朝鲜战争产生的例外状态使士兵和平民都沦为不受保护的赤裸生命;战后美国社会以医学为运作装置实现对韩国移民个人身体的管控与规训;亲历者的视觉记忆和多视角记忆呈现为生命权力捕获、管控和规训的个体生存状态,也以记忆唤起对“被遗忘的战争”的回忆,批判生命权力对于个体生命的征用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者》 赤裸生命 生命权力 生命政治 视觉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