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市》——短文长教
1
作者 萧明光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山市》 蒲松龄 短篇小说 初中 语文 教学思路
下载PDF
《山市》教学设计
2
作者 邢冬方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59,共2页
【设计思想】《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描绘山中蜃景的文言文小品。它被安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单元中,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 【设计思想】《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描绘山中蜃景的文言文小品。它被安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单元中,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科学探索 《语文》 自读课文 文言文
下载PDF
《山市》易被忽略的两条线索
3
作者 郑湖滨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6期46-47,共2页
《山市》这篇文章根据目击者的叙述,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其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但隐藏在行文中的另外两条线索,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使学生丧失了一次对“山市”这一奇异景观真切感知... 《山市》这篇文章根据目击者的叙述,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其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但隐藏在行文中的另外两条线索,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使学生丧失了一次对“山市”这一奇异景观真切感知的好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市》 线索 忽略 目击者 学生 文章 教学 感知
下载PDF
以变幻之笔 写变幻之景——《山市》超前阅读
4
作者 胡善恩 蓝(图)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0年第12期46-48,共3页
整体把握 《山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篇介绍山中蜃景的小品文,作品以时间为线索,抓住“山市”虚无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奂山山市从出现到消失的种种情状.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领略神奇的自然景象。... 整体把握 《山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篇介绍山中蜃景的小品文,作品以时间为线索,抓住“山市”虚无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奂山山市从出现到消失的种种情状.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领略神奇的自然景象。作品无论是粗笔勾勒,还是工笔细描,都穷形尽相,极尽其妙,极富艺术和情感的魅力。让我们随着蒲松龄的文字,一起欣赏大自然那鬼斧神工的奇妙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市》 阅读 自然景象 蒲松龄 小品文 文学家 大自然 作品
下载PDF
《山市》中的几处注释校正
5
作者 吕内巧 吕内欲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蒲松龄笔下的《山市》以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景象特征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视野,他那凝炼的语言带给我们几多的神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与许多配套教参在对一些字词的注释很是牵强。今不揣浅陋,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述鄙见。
关键词 《山市》 注释 校正 《语文》 蒲松龄 奇幻美 七年级 人教版
下载PDF
《山市》几处注释校正
6
作者 吕内巧 陈佩佩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6期24-25,共2页
蒲松龄笔下的《山市》以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景象特征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视野,而他那凝练的语言却带给我们几多的神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与许多配套教参在一些字词的注释上很是牵强。今不揣浅陋末学,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 蒲松龄笔下的《山市》以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景象特征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视野,而他那凝练的语言却带给我们几多的神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与许多配套教参在一些字词的注释上很是牵强。今不揣浅陋末学,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述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市》 注释 校正 《语文》 蒲松龄 奇幻美 七年级 人教版
下载PDF
《山市》教学实录——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
7
作者 高燕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1年第16期33-33,共1页
课前交流:(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及蒲松龄故居"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淄博市的淄川区,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纪念馆,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蒲松龄纪念馆师:有同学去过吗?(生:有或没有)若有,那请你说说,好吗?
关键词 教学实录 《山市》 六年级 鲁教版 蒲松龄故居 上册 纪念馆 多媒体
下载PDF
《山市》三辩
8
作者 蒋兴超 《现代语文(初中版)》 2003年第7期13-13,共1页
《山市》是聊斋先生的名篇佳作,现被选入新教材。我认为,在文中出现的三个字的读音或释义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关键词 《山市》 语文 教学 初中 读音 基础知识
下载PDF
还《山市》教学大境界
9
作者 刘亚洲 谢庆华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53-53,共1页
讲读清代蒲松龄的《山市》,必讲“山市”形成原因,因为“山市”扑朔迷离,变化神奇:孤塔、宫殿、城郭、危楼……真切清晰,历历在目;忽又黯然缥缈,一切乌有……无常奇幻的变化。不禁让人沉思:是什么原因,形成如此神奇的幻景?而... 讲读清代蒲松龄的《山市》,必讲“山市”形成原因,因为“山市”扑朔迷离,变化神奇:孤塔、宫殿、城郭、危楼……真切清晰,历历在目;忽又黯然缥缈,一切乌有……无常奇幻的变化。不禁让人沉思:是什么原因,形成如此神奇的幻景?而课文只一“鬼”字称奇.更让学生萌生探求的心理。因此上《山市》必讲成因,是多数语文教师教学的定势:先从成语“海市蜃楼”谈起,然后讲科学成因,是大气中的太阳光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反射或折射.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气中或地面的幻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市》 教师教学 蒲松龄 讲科学 太阳光 原因
下载PDF
《山市》的三个结合
10
作者 曹津源 《语文教学之友》 2004年第11期26-26,共1页
《山市》与其说是一篇写景散文,不如说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艺性说明文。我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关键词 《山市》 写景散文 中学 语文 阅读指导
下载PDF
山市
11
作者 林英 《新课程实验教材初一语文教案设计合订本》 2003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山市》 蒲松龄 文言文 初一 语文教学 人教版 教学设计 上册 教学目标
下载PDF
《山市》“楼五架”正解
12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12年第4期37-38,共2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上册《山市》一课有一段话:“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材 《山市》
原文传递
《织促》“小儿化虫”情节细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楚爱华 刘冬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44,共2页
《聊斋志异》语言传神,笔法奇崛,“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代表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狼》《山市》《促织》等多篇文言文被选进中学课本。尤其是《促织》,其中的“小儿化虫”情节,奇幻无穷、险象环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 《聊斋志异》语言传神,笔法奇崛,“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代表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狼》《山市》《促织》等多篇文言文被选进中学课本。尤其是《促织》,其中的“小儿化虫”情节,奇幻无穷、险象环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引发着他们朦胧而又好奇的文学想象和深沉的情感体验。本文拟对这一情节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织》 情节 儿化 细读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 中学课本 《山市》
下载PDF
中国名山:奂山
14
作者 王光福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第2期72-73,共2页
奂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写过一篇《山市》,收在《聊斋志异》之中。因为《山市》长期以来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所以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关于这座山的得名来历及奂山山市的奇异景观,旧《淄川县志》多有记载。“山不... 奂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写过一篇《山市》,收在《聊斋志异》之中。因为《山市》长期以来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所以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关于这座山的得名来历及奂山山市的奇异景观,旧《淄川县志》多有记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奂山沾了蒲留仙的光,已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名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奂山 《山市》 蒲松龄 淄川县志
下载PDF
蒲松龄的“奂山”情结简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元冰 李锋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7-70,82,共5页
奂山地处淄博市淄川区城西北,是蒲松龄赴济乡试和去王村授徒的必经之路,《山市》及奂山道上的诸多咏吟浓缩为他浓浓的奂山情结,具体表现为:科考失意的慰藉和人生快乐的凭依;心路历程的定格与人生艰难的慨叹;超然心境的写照与人已暮年的... 奂山地处淄博市淄川区城西北,是蒲松龄赴济乡试和去王村授徒的必经之路,《山市》及奂山道上的诸多咏吟浓缩为他浓浓的奂山情结,具体表现为:科考失意的慰藉和人生快乐的凭依;心路历程的定格与人生艰难的慨叹;超然心境的写照与人已暮年的皈依。所有这些,可窥见蒲松龄苦寒大半生的奋斗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奂山 《山市》 奂山道 蒲松龄 科举
下载PDF
文言文教学贵在巧
16
作者 施帮达 《学语文》 2013年第5期70-70,共1页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敦版初中语文教材.人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美文,即使像《山市》、《核舟记》这类文章,也值得学生仔细欣赏品味。但是现实中,语文课堂的文言文学习越来越乏味,美文无论怎么也“美”不起来。要改变这种状况。笔...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敦版初中语文教材.人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美文,即使像《山市》、《核舟记》这类文章,也值得学生仔细欣赏品味。但是现实中,语文课堂的文言文学习越来越乏味,美文无论怎么也“美”不起来。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美文更需语文味,教师要充当“厨师”将“好菜”巧作烹饪,让学生乐于品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 《核舟记》 文言文学习 《山市》 语文课堂 美文 人教版
下载PDF
人教版初中课文文言文时间词汇总
17
作者 冯璐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第1期55-56,共2页
1、表示突然发生:倏忽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七年级上《山市》)倏忽:突然。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七年级下《口技》)一时:同时。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 1、表示突然发生:倏忽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七年级上《山市》)倏忽:突然。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七年级下《口技》)一时:同时。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七年级上《山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人教版 词汇 时间 课文 初中 《山市》 七年级
下载PDF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Guided by the Landscape City——a Case Study of Wanli District,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18
作者 刘强 刘家豪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8期1517-1520,共4页
Mountains and waters serve as important elements for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eco-environment. Since scientist Qian Xuesen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city, it has been an effective way for urban... Mountains and waters serve as important elements for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eco-environment. Since scientist Qian Xuesen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city, it has been an effective way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case of thousand-city in the same appearance. In the study, we analyzed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approaches and proposed the ways to landscape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city Landscape style Wanli district
下载PDF
学生课堂“插话”有感
19
作者 安扬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第14期78-79,共2页
以前,我总觉得学生上课不举手就发言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不仅有违课堂纪律,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路、教师的讲课情绪,造成课堂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但上学期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插话"... 以前,我总觉得学生上课不举手就发言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不仅有违课堂纪律,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路、教师的讲课情绪,造成课堂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但上学期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插话"让我措手不及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篇文言文——蒲松龄的《山市》,这是一篇描写海市蜃楼的文学作品,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虽不常见,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课外阅读中都有所了解,对它的成因和特点是较为熟悉的。因此,我在备课时除了搜集与此现象有关的资料之外,对教材并没有做过多的推敲,自恃凭自己过硬的古文功底对付这一篇文章绰绰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纪律 学生 插话 语文教材 海市蜃楼 课堂时间 教学计划 《山市》
下载PDF
试析“化为乌有”中的“乌”字解释
20
作者 华皖平 《学语文》 2013年第6期65-65,共1页
2012年秋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变动。其中第四单元的《化石吟》中增加了对“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一句中“乌有”的解释,并将“乌”字解释为“同‘无”’。同时,本单元中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山市》... 2012年秋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变动。其中第四单元的《化石吟》中增加了对“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一句中“乌有”的解释,并将“乌”字解释为“同‘无”’。同时,本单元中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山市》一文中,将“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中的“乌”字注释删去,换成了“既而”的注释。而此前的注释也是将“一切乌有”中的“乌”解释为“同‘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 《聊斋志异》 《化石吟》 语文课本 《山市》 七年级 人教版 蒲松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