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的论视角下《差不多先生传》译文简析——以张培基译本为例
1
作者 袁诚然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翻译是使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另一种语言和思维的活动。作为对原文的一种“改写”,翻译反映了译者对文本和语言特征的理解。本文以张培基译本为例,结合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忠实原则对《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散文进行赏析,旨在更... 翻译是使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另一种语言和思维的活动。作为对原文的一种“改写”,翻译反映了译者对文本和语言特征的理解。本文以张培基译本为例,结合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忠实原则对《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散文进行赏析,旨在更加深入地理解胡适所作的原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张培基先生处理译文时的方法,学习翻译散文的技巧,从而在之后的翻译上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目的论 译文简析 张培基
下载PDF
《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本中语域三要素的对等与偏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林 张雪蓝 《英语教师》 2018年第9期120-123,共4页
概述哈利迪的语域理论的特点及对于文本翻译的作用。以张培基的《差不多先生传》的英译本为例,分析语域三要素——语场、语旨、语式在英译过程中的对等与偏离。认为语域三要素的实现对保证和提高英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语域三要素 对等 偏离 散文英译
下载PDF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转型——八年级第二学期《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
3
作者 王天蓉 莫晓燕 苏岚 《现代教学》 2016年第17期22-24,共3页
问题化学习是一个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的过程。问题化学习的学科教学价值,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构问题系统发展学科思维。在问题化学习的课堂里,学生从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到提出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学会聚焦核心问题,以及能够提... 问题化学习是一个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的过程。问题化学习的学科教学价值,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构问题系统发展学科思维。在问题化学习的课堂里,学生从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到提出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学会聚焦核心问题,以及能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自构问题系统,到能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学习任务,并为完成这个任务设计自己的学习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任务 《差不多先生传》 课堂转型 问题化 教学设计 第二学期 八年级 学科思维
下载PDF
汉语散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昊雨 《智库时代》 2020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中文散文作品中通常含有大量文化负载词,对这类作品进行英译时,要准确表达这些词的意思,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将胡适创作的《差不多先生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分析了对散文中文化负载词的主要翻译方法。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 《差不多先生传》
下载PDF
赖斯模式下批评赏析《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本——以张培基译文与张梦井、杜耀文合译文为例
5
作者 周颖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5期8-10,共3页
功能目的论下的赖斯模式主要是以文本类型为导向,结合语言因素、翻译功能等综合因素的系统的翻译批评模式。本文主要通过赖斯翻译批评模式来批评赏析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的两篇名家英译本,分别是张培基先生的译文Mr.About-the S... 功能目的论下的赖斯模式主要是以文本类型为导向,结合语言因素、翻译功能等综合因素的系统的翻译批评模式。本文主要通过赖斯翻译批评模式来批评赏析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的两篇名家英译本,分别是张培基先生的译文Mr.About-the Same与张梦井、杜耀文先生的合作译文A Biography of Mr.Almost。张培基先生的译文情感色彩表现得较为浓烈,在译文风格上更接近原作;而张梦井与杜耀文先生的译文则更忠实于原作文化内涵的再现,更多考虑到了译文的语言因素。两篇译作各有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赏析 赖斯模式 《差不多先生传》
下载PDF
运用问题的张力,进行综合的能力训练——以《差不多先生传》教学为例
6
作者 黄燕亚 《四川教育》 2013年第2期78-78,共1页
“综合的能力训练”作为新一期的教改重点,备受关注。具体如何操作,却众说纷纭。笔者以沪教九(上)《差不多先生传》教学为例,试谈如何利用问题张力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能力训练。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能力训练 张力 教学 教改 学生
下载PDF
笑过之后的思考——《差不多先生传》赏析
7
作者 小静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9年第9期38-38,共1页
初读胡适先生讽刺小品《差不多先生传》,不觉哑然失笑,竟然有这样的人——生死攸关之际竟连牛医都可以请来治病,至死都强调“凡事不必认真”。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赏析 讽刺小品 竟然
下载PDF
幽默的语言 讽刺的诗篇——《差不多先生传》赏析
8
作者 谭旭东 《少年月刊(小学高年级)》 2009年第3期25-25,共1页
胡适是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不但会写诗,而且在散文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方面也是大家。这篇《差不多先生传》是他的散文名篇,语言诙谐幽默,让人过目难忘。尤其是散文的开头,更是非常吸引人,而且给读者一种调侃和风趣的意味。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诙谐幽默 语言 赏析 诗篇 讽刺 中国现代文学 文艺理论批评
原文传递
差不多先生传
9
作者 胡适 《学语文(A版)》 2004年第10期18-20,共3页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关键词 胡适 《差不多先生传》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下载PDF
《差不多先生传》品读
10
作者 范昌灼 《高中生(高考)》 2010年第2期45-46,共2页
胡适,字适之(1891~1962年),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白话文倡导者。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清华学堂留美学生,进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后转入文学院。1915年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两年后获博士学位。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品读 哥伦比亚大学 康奈尔大学 著名学者 留美学生 博士学位 倡导者
原文传递
差不多先生传
11
作者 胡适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9年第9期37-38,共2页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人的代表。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差不多先生传
12
作者 胡适 《秘书》 2015年第1期46-46,共1页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差不多先生传》
下载PDF
会诊“差不多”新闻
13
作者 温德成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10,共3页
1919年胡适先生发表《差不多先生传》,讽刺当时中国社会处事不认真的人。近百年过去了,“差不多”现象在社会上仍然存在,在新闻媒体领域也不鲜见。 今年中国新闻奖增设审核环节,参评作品在提交定评委员会之前,需先经审核委员会审... 1919年胡适先生发表《差不多先生传》,讽刺当时中国社会处事不认真的人。近百年过去了,“差不多”现象在社会上仍然存在,在新闻媒体领域也不鲜见。 今年中国新闻奖增设审核环节,参评作品在提交定评委员会之前,需先经审核委员会审核。审核委员除了对参评作品的舆论导向、新闻价值、写作逻辑、结构等进行严格审核外,对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漏字等情况也毫不含糊,让一些“差不多”新闻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差不多先生传》 会诊 中国社会 参评作品 委员会 媒体领域 舆论导向
下载PDF
莫做“差不多干部”
14
作者 刘建明 《秘书》 2016年第12期35-35,共1页
胡适先生早年在《差不多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做什么事都不追求更高境界的"差不多先生"的形象。这位差不多先生以"差不多"为口头禅,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看成陕西,... 胡适先生早年在《差不多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做什么事都不追求更高境界的"差不多先生"的形象。这位差不多先生以"差不多"为口头禅,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看成陕西,在临终前甚至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直把差不多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干部 口头禅 白糖
下载PDF
“差不多”往往“差很多”
15
作者 郦言 《前线》 CSSCI 2020年第7期48-48,共1页
说到"差不多",不禁想起胡适先生《差不多先生传》中的一句话:"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这里的"精明"是"精细"或"认真"的意思。虽然作者有诙谐之意,但从现实情况看来,... 说到"差不多",不禁想起胡适先生《差不多先生传》中的一句话:"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这里的"精明"是"精细"或"认真"的意思。虽然作者有诙谐之意,但从现实情况看来,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也不乏一些存在"差不多"思想的干部,这种现象就值得警惕了。毋庸置疑,"差不多"心态,体现的是一些干部对工作降格以求,不讲进步、不求完美甚至得过且过的不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先生 干部队伍 不良倾向 《差不多先生传》 精明 现实情况
下载PDF
成为高数商的人(上)
16
作者 涂子沛 《少年电脑世界》 2023年第5期33-35,共3页
修炼“数商”胡适先生的杂文《差不多先生传》大家应该都看过,寥寥几百字,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人们重形象,重概括,轻逻辑,轻数据。中国的文明历史悠久,但是现代科学却最终在西方国家起源,与这种理性上的不足有关联。
关键词 胡适先生 现代科学 杂文 讽刺 《差不多先生传》
下载PDF
差不多先生传
17
作者 胡适 《党政论坛》 2008年第2期36-37,共2页
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幽默 作品赏析 《差不多先生传》
原文传递
差不多先生传
18
作者 胡适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2009年第7期45-46,共2页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关键词 《差不多先生传》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 胡适
原文传递
差不多先生传
19
作者 胡适 《少年月刊(小学高年级)》 2009年第3期23-24,共2页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原文传递
差不多先生传
20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六年级版)》 2009年第6期12-15,共4页
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差不多先生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