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治《巴县志》新旧舆图差异背后的现实性因素分析——以同治《巴县志》文本为主要论述参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健 《三峡论坛》 2014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地方志本身具有年代性和纪实性,其所含舆图也具有相应特性。同治《巴县志》所含新旧舆图的较大差异反映出区域社会与构图者地理认知的时代性转换。以方志自身文本为根据,同治《巴县志》新旧舆图编纂绘制所显示的特点反映了巴县区域社会... 地方志本身具有年代性和纪实性,其所含舆图也具有相应特性。同治《巴县志》所含新旧舆图的较大差异反映出区域社会与构图者地理认知的时代性转换。以方志自身文本为根据,同治《巴县志》新旧舆图编纂绘制所显示的特点反映了巴县区域社会的时段性变化。新旧舆图图像中塘汛结点数量、河道交通属性、构图形变等因素,从图像角度体现出"江巴分治"史实与清代中期以来重庆河埠功能增强对新舆图视域的影响。在差异性之外,新旧舆图二者的传承性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巴县志》 新旧舆图 现实性因素
下载PDF
承前启后的方志佳作——[民国]向楚《巴县志》读后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子涓 《巴蜀史志》 2003年第6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巴县志》 向楚 朱之洪 人文资料 著述性
下载PDF
民国《巴县志》辨误数则
3
作者 苟德仪 岑松 《巴蜀史志》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民国《巴县志》是一部承前启后的方志佳作,但由于文献被毁,采访困难,加上此志成于众人之手,导致该志有失真的内容。现依《巴县档案》等原始资料对之进行考辨与订正。
关键词 向楚 《巴县志》 辨误
下载PDF
四川著名学者向楚的一首佚诗
4
作者 常崇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向楚,字先乔(仙樵),1877年生于四川(今重庆)巴县。他的一生丰富多彩,既是知名的革命家,又是著名学者,还是书法家、史志家、古文字学家和诗人。他撰写的《巴县志》,体裁、风格堪称典范,被誉为史志的经典之作。简言之,他曾受... 向楚,字先乔(仙樵),1877年生于四川(今重庆)巴县。他的一生丰富多彩,既是知名的革命家,又是著名学者,还是书法家、史志家、古文字学家和诗人。他撰写的《巴县志》,体裁、风格堪称典范,被誉为史志的经典之作。简言之,他曾受教于巴蜀名家赵熙门下,为“赵门三杰”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学者 四川 《巴县志》 佚诗 古文字学家 革命家 书法家
下载PDF
重庆礼园拾遗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庆豪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年第3期78-83,共6页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鹅岭公园内、占地面积近39亩的礼园,曾几易园名,民国初为“宜园”,抗战期间更名为“李园”。礼园系清末首届重庆总商会总理李耀庭的乡间别墅。据民国《巴县志》记载:“礼园者,云南恩安李湛阳、和阳兄弟所辟,以怡...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鹅岭公园内、占地面积近39亩的礼园,曾几易园名,民国初为“宜园”,抗战期间更名为“李园”。礼园系清末首届重庆总商会总理李耀庭的乡间别墅。据民国《巴县志》记载:“礼园者,云南恩安李湛阳、和阳兄弟所辟,以怡其亲也。抗居鹅岭高处,占两江之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渝中区 拾遗 《巴县志》 占地面积 抗战期间 民国
下载PDF
重庆历史文化名镇 磁器口古镇
6
作者 何智亚 《红岩春秋》 2017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磁器口位于重庆主城区沙坪坝,背靠歌乐山,东临嘉陵江,因明清时盛产瓷器和运转瓷器而得名。磁器口有悠久的历史。据《巴县志》记载,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在此建寺。明朝时期,此处逐步成为水陆交汇的商业货运码头。清末民初,... 磁器口位于重庆主城区沙坪坝,背靠歌乐山,东临嘉陵江,因明清时盛产瓷器和运转瓷器而得名。磁器口有悠久的历史。据《巴县志》记载,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在此建寺。明朝时期,此处逐步成为水陆交汇的商业货运码头。清末民初,磁器口已是房屋密集、商贸发达,各种商号、客栈、茶楼、酒肆林立,川剧、评书、元宵火龙、划龙舟、放花灯等各种民间活动长年不断,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重庆主城区 磁器口 古镇 《巴县志》 明朝时期 清末民初 民间活动
下载PDF
历史缝隙中的七牌坊
7
作者 陈泰湧 《公民导刊》 2021年第5期61-62,共2页
七牌坊是渝中区的一个地名。这里每天人来人往,但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七牌坊是“徒有虚名”。我说的“徒有虚名”并非贬义,而是有两层意思:现在的七牌坊,其实一个牌坊都没有;历史上最初的名字也不是七牌坊,而是九牌坊。据清朝《巴县志... 七牌坊是渝中区的一个地名。这里每天人来人往,但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七牌坊是“徒有虚名”。我说的“徒有虚名”并非贬义,而是有两层意思:现在的七牌坊,其实一个牌坊都没有;历史上最初的名字也不是七牌坊,而是九牌坊。据清朝《巴县志》记载,旧时大坪一带曾有牌坊39座、碑刻180余块。寻访七牌坊说难也不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牌坊 渝中区 寻访 《巴县志》 历史
下载PDF
曾经,两万挑水夫穿行在重庆城
8
作者 胡婷(文|本刊记者) 游宇(图) 《今日重庆》 2018年第9期86-93,共8页
驱车从南岸经石板坡长江大桥往渝中区方向,抬头就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看到一个露出山脊的欧式尖顶——打枪坝水塔。它是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已有80多年历史,依旧完好无损地矗立在净水池一侧,见证着重庆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曾经的... 驱车从南岸经石板坡长江大桥往渝中区方向,抬头就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看到一个露出山脊的欧式尖顶——打枪坝水塔。它是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已有80多年历史,依旧完好无损地矗立在净水池一侧,见证着重庆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曾经的“面对两江水,家家愁吃水”旧时,在重庆民间有条顺口溜,“进了重庆城,山高路不平,面对两江水,家家愁吃水。”顺口溜大致讲的意思是,重庆因为地形原因,虽守着长江和嘉陵江,市民用水却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因缺乏地下水资源,重庆除极少地方用井水外,绝大多数老百姓喝的都是由人力挑运的江水。这也使得重庆形成了一个特殊行业——挑水夫。“挑夫卖的水,有浑有清,平时嘉陵江的水清亮些,上半城的人买的多,下半城的人多吃长江水,就要浑些。一到洪水时节,两条河的水一样浑。大家一般采取沉淀的方式,让水中泥沙自然沉淀,或者用白矾沉淀。也有采用沙缸过滤的方式取清亮水。”重庆文史专家肖能铸对老重庆饮水颇有研究。吃用的水虽说困难,但毕竟用得不多。一旦发生火灾,没有水灭火便是灭顶之灾。老重庆城的建筑大部分用的都是木竹,且房屋建筑依山就势,重重叠叠。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巴县志》曾记载了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多次火灾:“(1919年)一月大火,自夜初更起,达旦方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长江大桥 房屋建筑 地下水资源 《巴县志》 自来水厂 公共事业 特殊行业
下载PDF
柱下遗经仙道妙 渝滨胜景万古流——记重庆老君洞道观
9
作者 李嶷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8-51,共4页
《巴县志》记载:“老在县东南七里,有石洞,即阳国志》所谓涂洞是也。君山《华哒“涂洞”的俗称,就是老君洞。
关键词 仙道 道观 重庆 《巴县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