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风同人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基于《七月》《希望》杂志的视角
1
作者 吴井泉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5期182-192,共11页
胡风创办的《七月》《希望》杂志不仅继承、发展了鲁迅的斗争精神,坚持以推动抗战文艺的蓬勃发展、启蒙广大民众投入反侵略战争为己任,而且也通过两刊汇聚了有着共同文艺理念与政治目标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同人群体——胡风同人圈。胡风同... 胡风创办的《七月》《希望》杂志不仅继承、发展了鲁迅的斗争精神,坚持以推动抗战文艺的蓬勃发展、启蒙广大民众投入反侵略战争为己任,而且也通过两刊汇聚了有着共同文艺理念与政治目标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同人群体——胡风同人圈。胡风同人圈作为一个在文艺观念、政治目标上相同或接近的知识群体,有着互为影响、互为支持的显著特质。一方面,同人们为《七月》《希望》的创办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胡风也“通过刊物团结一批作家,形成一股力量,把中国的文艺向前推进”,并且这些“志同道合之人”通过《七月》《希望》的同人空间,发表“趋向接近”的文艺作品,表达共同抗敌的强烈心声。同时,胡风的同人圈对新时期文学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同人圈 鲁迅 《七月》 《希望 抗战文艺
下载PDF
我们渴望生活:恩斯特·布洛赫与《希望的原理》 被引量:4
2
作者 梦海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共7页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期待什么,什么东西在迎接我们?”布洛赫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希望的原理》。《希望的原理》(1954-59)是人类梦想和理想的一部百科全书。在大百科全书意义上,布洛赫汇集、解释和系统化了人...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期待什么,什么东西在迎接我们?”布洛赫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希望的原理》。《希望的原理》(1954-59)是人类梦想和理想的一部百科全书。在大百科全书意义上,布洛赫汇集、解释和系统化了人类的伟大希望方案,这些希望方案涉及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各种现象,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和现象的研究,布洛赫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些活动和现象都是人类希望在人类文明中的各种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斯特·布洛赫 《希望的原理》 希望 家乡
下载PDF
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学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编辑活动 主体性 《七月》 《希望
下载PDF
吉剧文本《希望的田野》的语言运用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淑华 刁文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94-95,共2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本语言既是作家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是读者解读作品的媒介。高明的作家往往巧妙地借助各种语言手段,以传达言外之意、意外之旨,进而完美展现作品深层的精神内涵。本文从文学语言接受的角度,分析吉剧文本《希望的田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本语言既是作家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是读者解读作品的媒介。高明的作家往往巧妙地借助各种语言手段,以传达言外之意、意外之旨,进而完美展现作品深层的精神内涵。本文从文学语言接受的角度,分析吉剧文本《希望的田野》的语言运用策略,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的田野》 语言运用策略 文学语言接受 空白点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希望英语1》课程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吕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9-92,共4页
文章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以《希望英语1》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以翻转课堂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改善教学效果为目的,围绕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点,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阐述了翻转课堂在大学... 文章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以《希望英语1》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以翻转课堂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改善教学效果为目的,围绕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点,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阐述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据此设计一套符合校情的课程模型,以期为我国高校实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希望英语1》课程 课程模型 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PDF
从大众传媒看中国英语教育市场的发展——以《希望-英语杂志》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卫民 《市场研究》 2005年第12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希望-英语杂志》 英语教育市场 大众传媒 中国 语言知识 学习英语 英语学习者 对外交往 交际工具 培训市场
下载PDF
人文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探——以《希望英语3》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姗姗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7年第3期136-136,150,共2页
人文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深层次挖掘、丰富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人文知识点。同时教师应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拓展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希望英语3》
下载PDF
《希望》:在无所希望中拒绝绝望——《野草》讲解之四
8
作者 张永泉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1,共7页
如果从字面理解,《希望》写的应该是鲁迅的一种心理期待:希望青年摆脱消沉,积极奋起,或者是因为失望于青年之消沉,而寄希望于自身。然而不是。《希望》并没有正面写希望,它写的是鲁迅对所谓希望的认识,写的是由这种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如果从字面理解,《希望》写的应该是鲁迅的一种心理期待:希望青年摆脱消沉,积极奋起,或者是因为失望于青年之消沉,而寄希望于自身。然而不是。《希望》并没有正面写希望,它写的是鲁迅对所谓希望的认识,写的是由这种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失望乃至绝望的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而引发的一种人生感受、人生态度、人生选择和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希望 绝望 虚妄
下载PDF
“史诗”和“碎片”:解读《希望原理》文本之钥
9
作者 夏凡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原理》是理解其思想的最主要文本之一。但是对文本特征的把握不够使得此书长期以来像天书一般无解。该文认为,只有理解《希望原理》的“史诗性”特征和“碎片性”特征,才可能进入布洛赫...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原理》是理解其思想的最主要文本之一。但是对文本特征的把握不够使得此书长期以来像天书一般无解。该文认为,只有理解《希望原理》的“史诗性”特征和“碎片性”特征,才可能进入布洛赫的这部著作。无论布洛赫的生平还是《希望原理》的思想内容、文本结构抑或精神气质,都与荷马史诗有重重关联。而布洛赫有意识运用的碎片化写作策略,又使得《希望原理》成为一部反体系的哲学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希望原理》 史诗体系 碎片化写作
下载PDF
热媒介·冷观察:《希望之乡》的景观表征
10
作者 柯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9-174,共6页
苏珊·桑塔格在"赎罪日战争"尚未停火之际亲赴以色列,拍摄了纪录片《希望之乡》,借助于电影这个热媒介,对战争进行了一次冷观察。从电影地理的角度来看,该片不仅另辟蹊径地呈现了战争景观,无言地控诉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 苏珊·桑塔格在"赎罪日战争"尚未停火之际亲赴以色列,拍摄了纪录片《希望之乡》,借助于电影这个热媒介,对战争进行了一次冷观察。从电影地理的角度来看,该片不仅另辟蹊径地呈现了战争景观,无言地控诉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而且还通过对地理景观和社会景观的细致刻画,将阿以冲突产生的后果以及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难以真正融合的困境展现出来。桑塔格刻意隐去自己的声音,任由影片自身去诉说,鼓励观众自己去思考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之乡》 电影地理 战争景观 地理景观 社会景观
下载PDF
《希望沟壑》:婚姻故事中的“下一代”主体书写
11
作者 林子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5-167,共3页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的主体身份越来越受到文艺创作的重视,很多以书写婚姻为题材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而在书写婚姻关系的电影作品中,大多数创作者和评论家关注的都是表层的婚姻双方的关系,但实际上每一种婚姻形成的关系其本质...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的主体身份越来越受到文艺创作的重视,很多以书写婚姻为题材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而在书写婚姻关系的电影作品中,大多数创作者和评论家关注的都是表层的婚姻双方的关系,但实际上每一种婚姻形成的关系其本质不在于其是表现了爱情的形式,而是在于它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这样一来,婚姻关系其中的主体,尤其是“下一代”的主体身份就势必需要更进一步地进行讨论,试图以此重新观察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生活的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主体 婚姻关系 《希望沟壑》
下载PDF
探索社会科学理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读张楚南的《希望与跳战》
12
作者 余炳元 《岭南学刊》 2000年第4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张楚南 《希望与挑战》
下载PDF
深入理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电视连续剧《希望的田野》 的启示
13
作者 梁言顺 《共产党员》 2003年第5期34-35,共2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之中,专门讲到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强调指出,“这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再次提出,“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博,改革和完善党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之中,专门讲到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强调指出,“这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再次提出,“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博,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的田野》 电视连续剧 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 领导方式 执政方式 政治制度
下载PDF
《希望英语》系列教材分析、评价与思考
14
作者 孙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48-248,250,共2页
教材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应用价值。微观《希望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特色:课外调研注重语言综合运用;听力渗透主题文化;三篇单元课文各有侧重;语法注重考点及难点;写作强调准确性和实用性;课后练习形式多样;教师用书采用对照排版;学习... 教材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应用价值。微观《希望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特色:课外调研注重语言综合运用;听力渗透主题文化;三篇单元课文各有侧重;语法注重考点及难点;写作强调准确性和实用性;课后练习形式多样;教师用书采用对照排版;学习卡突出"授之以渔"。缺憾之处:个别课文选材缺乏趣味性;教师用书没有语法现象分析;对照排版限制内容呈现;教材存在错误。实际教学中可从需求分析和集体备课两个方面弥补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英语》 教材 分析 评价 思考
下载PDF
电影《希望》贵州首映
15
作者 张蓓 《当代贵州》 2008年第12期45-45,共1页
5月30日.电影《希望》贵州公映首映仪式在贵阳举行。首映式由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省文化厅、省总工会、共青团贵州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
关键词 《希望 贵州省 电影 精神文明建设 青少年发展 办公室 委员会 首映式
下载PDF
《希望英语》教材中分词短语作修饰语的常用法
16
作者 郭蔓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143-145,共3页
分词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性,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并能和自己的宾语和状语构成分词短语。现代的英语教材中常常使用分词或分词短语作修饰语。本文就以大学《希望英语》教材中常使用的分词短语为例,分析现在... 分词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性,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并能和自己的宾语和状语构成分词短语。现代的英语教材中常常使用分词或分词短语作修饰语。本文就以大学《希望英语》教材中常使用的分词短语为例,分析现在分词短语和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足语及独立主格结构等修饰成份的用法和区别,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在分词短语 过去分词短语 修饰语 《希望英语》
下载PDF
合作学习在《希望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谢文 《科技信息》 2014年第7期170-170,共1页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希望英语》满足了此要求。但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班授课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此要求不能真正落实。笔者针对这点进行了新的教学模...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希望英语》满足了此要求。但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班授课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此要求不能真正落实。笔者针对这点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将合作学习融入到《希望英语》中来。经过一定的实践,这一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希望英语》 课堂设计
下载PDF
《希望英语》教材评价及教学模式探讨
18
作者 成娟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26期45-45,共1页
《希望英语》教材建立"3S"教学模式,较好地运用主题、协作性自主学习,推动了高职高专英语改革。本文从教材编排、主题和文本选择以及单元编排三个方面评介了该系列教材,并尝试性提出了一种适合该教材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希望英语》 “3S中心”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鲁迅《希望》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何林 《鲁迅研究动态》 1983年第7期27-28,共2页
1983年9月8日《人民日报》“文艺栏”发表了兴万生同志的文章:《鲁迅【野草】与裴多菲【希望】诗》,认为“研究鲁迅的专家们”“多年以来”对“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一句话“各有不同的理解”,经过他查证裴多菲这句话的原文,做... 1983年9月8日《人民日报》“文艺栏”发表了兴万生同志的文章:《鲁迅【野草】与裴多菲【希望】诗》,认为“研究鲁迅的专家们”“多年以来”对“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一句话“各有不同的理解”,经过他查证裴多菲这句话的原文,做了结论说:“鲁迅并不否定‘绝望’,也正如他不能全盘肯定‘希望’一样,在‘绝望’中蕴藏着对未来事物的希望的萌芽;在‘希望’中,仍然潜伏着‘绝望’的恶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鲁迅 裴多菲 主题思想 虚妄 《人民日报》 全盘肯定 散文诗
下载PDF
鲁迅《野草》与裴多菲《希望》诗 被引量:3
20
作者 兴万生 《鲁迅研究动态》 1983年第7期28-29,共2页
鲁迅《野草》第七篇《希望》中,引用裴多菲《旅行书简·致盖雷尼·符利捷什》第十四封信中的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多年以来,研究鲁迅的专家们对这句话各有不同的理解。并由此影响到对鲁迅散文诗《希望》的解释... 鲁迅《野草》第七篇《希望》中,引用裴多菲《旅行书简·致盖雷尼·符利捷什》第十四封信中的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多年以来,研究鲁迅的专家们对这句话各有不同的理解。并由此影响到对鲁迅散文诗《希望》的解释。1977年底,我特地写信给我驻匈牙利大使馆朱安康同志,通过他去请教研究裴多菲的专家们。他在1978年1月23日的复信中说:“遵嘱向匈牙利老师查对你所需要的那句译文,经过多次反复,最后已经查到:这句话来自裴多菲的散文作品《旅行书简》(úti leueIek),原文是‘A Ketségbeesés csak úgy csal,mint a remény.’现将匈牙利老师查对的原文手笔寄给你,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希望 裴多菲 鲁迅散文 匈牙利 书简 大使馆 供参考 虚妄 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