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王世纪》编撰的认同意识
1
作者 安正发 王文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皇甫谧《帝王世纪》是在秦汉大一统背景下对上古以来的历史研究整理的史学著作,全书以帝王为线索,继承和吸收了春秋战国以来史著所载帝王前后相承的世系编排、五德终始的王朝往复循环和对疆域、星野的认定等,这些都体现出强烈的认同意识... 皇甫谧《帝王世纪》是在秦汉大一统背景下对上古以来的历史研究整理的史学著作,全书以帝王为线索,继承和吸收了春秋战国以来史著所载帝王前后相承的世系编排、五德终始的王朝往复循环和对疆域、星野的认定等,这些都体现出强烈的认同意识,也正是秦汉以来统一的社会现实在古史认识上的客观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世纪》族群认同 政治认同 地域认同
下载PDF
民族政策价值取向调整视野下的国家认同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会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142,共2页
一、国家认同的研究缘起:从社会学到政治学 国家认同问题,主要起源于西方社会学家对本国内不同族群与国家的情感、与国家的关系和独特的族群文化的研究。20世纪初期,汤姆士、涂尔干、马克斯·韦伯等人对民族、种族之间的关系以7... 一、国家认同的研究缘起:从社会学到政治学 国家认同问题,主要起源于西方社会学家对本国内不同族群与国家的情感、与国家的关系和独特的族群文化的研究。20世纪初期,汤姆士、涂尔干、马克斯·韦伯等人对民族、种族之间的关系以72.民族(种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罗伯特·帕克和露丝·本尼尼迪克特等,构建了一套种族关系周期理论,提出族群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是社会性的而非生物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政策价值 民族 族群文化 调整 种族关系 社会学家 20世纪
下载PDF
语言与社会:全球化的视野(下) 被引量:1
3
作者 汉弗莱.唐金 陈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4-89,共6页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language is the province of language teachers and that society is a topic left to social studies teachers. But social studies as a subject is incomplete without a knowledge of the role of lang...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language is the province of language teachers and that society is a topic left to social studies teachers. But social studies as a subject is incomplete without a knowledge of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human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ehaviour. Language study is incomplete withou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setting of language.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assess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society and analyses how society shapes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特征 19世纪 工业化社会 认同意识 族群意识 18世纪 读写能力 学校教育 政治权力 地方语言 认同 国家 使用 中欧 经济
下载PDF
族群认同的消弭与建构——对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村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琪 《文化纵横》 2016年第3期16-16,共1页
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线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地方社会的疆界被打破,地方化的实践与全球化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个人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由此引发地方社会关系的重塑与再造。而中国... 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线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地方社会的疆界被打破,地方化的实践与全球化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个人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由此引发地方社会关系的重塑与再造。而中国西部的"走廊地带"作为多族群聚居区,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态,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国家和市场的力量渗透进此一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认同 迪庆藏族自治州 社会关系形态 村落 地方社会 人类历史 20世纪 中国西部
原文传递
新清史介绍
5
作者 贾建飞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11年第1期259-260,共2页
20世纪末,美国的清史学界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论辩,导致清史研究出现了所谓的"新清史(New Qing History)"流派。新清史成为美国近年来中国史研究最重要的趋势,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如欧立德(Mark Elliott)及其《满洲之道:... 20世纪末,美国的清史学界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论辩,导致清史研究出现了所谓的"新清史(New Qing History)"流派。新清史成为美国近年来中国史研究最重要的趋势,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如欧立德(Mark Elliott)及其《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帝国族群认同》,柯娇燕(Pamela Crossley)及其《历史的明镜:清帝国意识形态中的历史与族群认同》,罗友芝(EvelynRawski)及其《最后的帝王:清代皇族社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研究 族群认同 中国史研究 20世纪 代表作品 代表人物 八旗制度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世变方激,中国回族研究急需社会学/人类学的大视野 被引量:9
6
作者 郝苏民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7,共7页
本文简明综述了新世纪的时代特点,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及其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在“千禧”、“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中应有的清醒认识;进而对族人在中国的出现、群体形成被认同、及其文化、民族过程,作了粗线条地反观;在... 本文简明综述了新世纪的时代特点,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及其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在“千禧”、“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中应有的清醒认识;进而对族人在中国的出现、群体形成被认同、及其文化、民族过程,作了粗线条地反观;在对回族研究的基础、条件、得失有所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据回族发展、分布时空、族群与文化、文献积累诸特点,对回族的研究迫切需要加强对基础性社科之一的社会学及人类学的关注。以便准确认识回族的文化面貌,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学 社会学 人类学 21世纪 族群认同 时空分布 伊斯兰教 文化 中国 西部大开发
原文传递
关于20世纪50年代民族地区优惠政策的几点看法
7
作者 伍小涛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3,共7页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近年来学术界对当时的民族优惠政策出现了一些争论,焦点集中于该政策是增强了族群意识还是有利于民族团结。回顾这一段历史,应该看到,民族优惠政策不只是新中国采取的特有政策,历...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近年来学术界对当时的民族优惠政策出现了一些争论,焦点集中于该政策是增强了族群意识还是有利于民族团结。回顾这一段历史,应该看到,民族优惠政策不只是新中国采取的特有政策,历史上早已有之,但新中国的民族优惠政策更为宽泛深入;而之所以实行这样宽泛深入的民族优惠政策,是为了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发展道路。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比较大,需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同时,开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促进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发展。事实证明,民族优惠政策大大增强了少数民族对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民族优惠政策 族群意识 国家意识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画家陆俨少的边缘生存
8
作者 郎绍君 《书摘》 2019年第11期28-30,共3页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社会革命和各种政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钱穆在《中国知识分子》一文中曾说:“试问这四十年来的知识分子,哪一个能忘情政治?哪一个肯埋头在学术界?偶一有之,那是凤毛麟角。”钱氏是站在学术的立场说这番话的...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社会革命和各种政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钱穆在《中国知识分子》一文中曾说:“试问这四十年来的知识分子,哪一个能忘情政治?哪一个肯埋头在学术界?偶一有之,那是凤毛麟角。”钱氏是站在学术的立场说这番话的,其批评的矛头直指重政治轻学术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不能只归咎于20世纪知识分子对政治的不“忘情”,因为“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人的传统,而中国人的国家、民族、党派、族群认同,也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士人 陆俨少 边缘生存 矛头直指 族群认同 20世纪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
9
作者 肖斌 袁玉红 《理论参考》 2012年第8期41-43,共3页
一、两岸政治认知的分歧1.台湾:政治认知的模糊化台湾的政治认知,理论上包括对中国的认知、对大陆的认知、对台湾自身的认知,它的关键是要解决一个“我是谁”的问题。这一点在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族群意识上体现得最为明显。20世... 一、两岸政治认知的分歧1.台湾:政治认知的模糊化台湾的政治认知,理论上包括对中国的认知、对大陆的认知、对台湾自身的认知,它的关键是要解决一个“我是谁”的问题。这一点在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族群意识上体现得最为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是中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分歧 文化因素 两岸 20世纪70年代 政治认知 台湾省 民众 族群意识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