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惠卿《庄子义》的心性论探讨
1
作者 梁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心性论与庄子心知观的融合,以"性"为庄子"性德反修"的"本... 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心性论与庄子心知观的融合,以"性"为庄子"性德反修"的"本性"与儒家"内圣外王"的"天性"融合,最终强调"心性合一"的总体呈现,利用"情"代替"知",溶解掉《庄子》"本性"与"心知"的矛盾,使得儒家学说占据上风,为宋代"以儒解庄"增添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惠卿 《庄子义》 心性论
下载PDF
心迹无碍:《庄子义》中的孔子形象
2
作者 王代琴 《国际儒学论丛》 2023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在《庄子义》中,吕惠卿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孔子形象,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不得已、不系心和得道者。不得已是孔子在世间实行教化的表现、踪迹,不系心则是孔子游于外的精神面貌。由于心迹无碍,吕惠卿认为不论在世间还是在世外,孔子都是以同... 在《庄子义》中,吕惠卿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孔子形象,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不得已、不系心和得道者。不得已是孔子在世间实行教化的表现、踪迹,不系心则是孔子游于外的精神面貌。由于心迹无碍,吕惠卿认为不论在世间还是在世外,孔子都是以同一个得道者的身份出现。人世间的活动完全不妨碍孔子精神的逍遥,才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的本质。由此,吕惠卿树立了一个儒道合一的孔子形象,而他对孔子形象的理解与他所处的三教合一的时代背景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义》 吕惠卿 孔子形象 心迹无碍
下载PDF
《庄子口义》训诂方法研究
3
作者 叶佳 刘祖国 《现代语文》 2022年第2期18-23,共6页
南宋林希逸所著的《庄子口义》是宋代解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庄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评论、哲学思想、文献学层面,从训诂学角度对《庄子口义》进行探讨的极为少见。《庄子口义》中包含了丰富的道教... 南宋林希逸所著的《庄子口义》是宋代解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庄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评论、哲学思想、文献学层面,从训诂学角度对《庄子口义》进行探讨的极为少见。《庄子口义》中包含了丰富的道教训诂材料,运用了多种有价值的训诂方法,这些训诂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具有重要的训诂学价值。林希逸在注解时能突破前人窠臼,自出新注,见解独特;释义灵活多变,严谨准确。对《庄子口义》中的训诂材料进行挖掘整理,可为汉语训诂学研究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口义》 训诂方法 价值
下载PDF
吕惠卿的庄学思想及其注庄特色
4
作者 黄红兵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吕惠卿是王安石学派的重要人物。其庄学思想具有王安石学派庄子学的重要特征,即主要是调和儒道关系,这体现了时代要求。在调和方式上,吕惠卿更重视以心来调和。以心注庄是其最大的注庄特色,这也为宋代庄学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注庄思路,对... 吕惠卿是王安石学派的重要人物。其庄学思想具有王安石学派庄子学的重要特征,即主要是调和儒道关系,这体现了时代要求。在调和方式上,吕惠卿更重视以心来调和。以心注庄是其最大的注庄特色,这也为宋代庄学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注庄思路,对明代崇尚心灵自由的庄学派别的出现及心学的发展或许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惠卿 《庄子义》 庄子
下载PDF
“点”化人生——《逍遥游》节选课例
5
作者 陈烈燕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2期31-33,共3页
2011年版新课标初中阶段增加的14篇背诵推荐篇目中,出现了《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也是宁波市第五届优质课展评的备选篇目。提起庄子,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他诡奇的想象,玄妙的思想。《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 2011年版新课标初中阶段增加的14篇背诵推荐篇目中,出现了《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也是宁波市第五届优质课展评的备选篇目。提起庄子,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他诡奇的想象,玄妙的思想。《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哲学思想开宗明义的体现。马叙伦先生在《庄子义证》中说“开宗不了逍遥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课例 节选 人生 庄子 庄子哲学思想 《庄子义证》 初中阶段
下载PDF
“蜩”“学鸠”“斥鴳”等形象之我见
6
作者 曹临蓉 《语文学习》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马叙伦先生在《庄子义证》中有一首绝句:
关键词 “蜩” “学鸠” “斥鴳” 马叙伦 《庄子义证》 绝句 《逍遥游》 高中 语文 第四册 释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