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1
作者 郑桂华 王会丽(整理) 张楼(整理)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4期44-46,共3页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把书打开,今天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请举手。(生举手。)师:没看过是理所当然的啊,不举手很正常。不过大家好像都举手了,请放下。既然我们...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把书打开,今天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请举手。(生举手。)师:没看过是理所当然的啊,不举手很正常。不过大家好像都举手了,请放下。既然我们都看过了,老师要问一个难一点的问题,大家看投影,文章发表的时候标题里多了一个词语,哪个词?生:“真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文章发表 举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老师 上课
下载PDF
巧设口语交际任务,助力演讲词教与学——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为例
2
作者 廖敏 刘菊春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8期61-63,共3页
针对演讲词阅读教学中由文体把握不准导致学讲分裂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将演讲词阅读划分为还原演讲现场、明晰演讲观点、体会演讲价值三个环节,探索演讲词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特定口语交际任务,在交流情境中... 针对演讲词阅读教学中由文体把握不准导致学讲分裂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将演讲词阅读划分为还原演讲现场、明晰演讲观点、体会演讲价值三个环节,探索演讲词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特定口语交际任务,在交流情境中实现学习主体的读讲紧密结合,提高演讲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讲词教学 口语交际任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下载PDF
正反互陈 发人深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导引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慧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初中《语文》第五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萍萍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议论文 初中 语文 单册 新增篇目 教案设计
下载PDF
科学与人文的一次水乳交融--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解读为例
5
作者 王毅 程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6期22-23,共2页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能够同时具有显性的科学与人文,两大要素的文本相对并不多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尽管两者之间有交集,但是能够将这个交集描述的很好的文本相对较少,因此能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能够同时具有显性的科学与人文,两大要素的文本相对并不多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尽管两者之间有交集,但是能够将这个交集描述的很好的文本相对较少,因此能够选入语文教材的必然是凤毛麟角。认识到这一点再去解读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就会发现其异于其它文本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深入解读,以在学生的大脑当中构建出一幅科学与人文水乳交融的情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次珍贵的在科学当中读出人文、在人文当中读出科学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科学与人文 深入解读 人文科学 交集 水乳交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下载PDF
进入思维过程,运用逻辑关系解读文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覃永恒 《中学语文》 2019年第22期66-70,共5页
以思维科学为武器解读文本,不仅能够做到准确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笔者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引导学生进入分析、分类、归类、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过程,探究运用词语与词语... 以思维科学为武器解读文本,不仅能够做到准确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笔者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引导学生进入分析、分类、归类、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过程,探究运用词语与词语之间、句段与句段之间、句段与言外之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读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过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关系解读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7
作者 刘萍萍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7,共3页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关键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设计 初中 语文教学 第五册 自读课文
下载PDF
有厚度,还需有温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课异构的思考
8
作者 牟海荣 《今日教育》 2013年第10期52-52,共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报告中的—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报告中的—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眭,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本文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透彻,语言准确。基于这篇文章清晰的思路,鲜明的观点,我设计了教学初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课异构 北京人民大会堂 厚度 温度 中国学生 演讲报告 教育状况
下载PDF
导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9
作者 修竹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2年第10期12-13,共2页
本文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以后严谨治学和缜密地从事研究实验的优良作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工作期间,他说:“在汉堡,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本文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以后严谨治学和缜密地从事研究实验的优良作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工作期间,他说:“在汉堡,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他没有任何不良的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读 教学 中学 语文 阅读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谈
10
作者 黄杰 《湖南教育(中旬)(B)》 2018年第7期40-41,共2页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一、夯实文化基础任何一堂语文课,如果脱离语文基础知识,都会成为空...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一、夯实文化基础任何一堂语文课,如果脱离语文基础知识,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为夯实语文基础,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①布置预习,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环节 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课堂 八年级下册 课程体系 语文学科 文化基础
下载PDF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超前阅读
11
作者 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第10期38-40,共3页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句话叫作一“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有这种情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聆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的演讲。
关键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知行合一 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读 心理学研究 丁肇中 获得者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肇中 《政治教育》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跟青年朋友们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关键词 科学精神 格物致知 自然科学 想象力 中学 学习指导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写作精神
13
作者 韩霞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30期77-78,共2页
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有许多写作教学资源。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写作中,丁肇中以一位科学家缜密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议论文写作的普遍性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演讲稿体裁特点的同时... 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有许多写作教学资源。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写作中,丁肇中以一位科学家缜密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议论文写作的普遍性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演讲稿体裁特点的同时,编者也在教材里以批注的方式,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了重点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写作思路 丁肇中 写作教学 体裁特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演讲稿 问题与解决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14
作者 李世萍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02年第16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 中学教育 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写作教学
原文传递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15
作者 冯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通过深度思考而探索隐微的事理。对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即比较船山与朱熹思想的异同,分析王船山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吸收,探讨其对西学的态度,有助于挖掘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内蕴的实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精神
下载PDF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6
作者 丁肇中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 2011年第10期27-28,共2页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囚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描述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不过了。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地的探察,就是...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囚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描述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不过了。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精神 中国传统教育 现代学术 “致知” 格物 个人教育 《大学》
下载PDF
以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17
作者 马少峰 《甘肃教育》 2024年第16期1-1,共1页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自古以来,从“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信念之源到“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立德之本,从“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的开智之明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求善之道,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兼爱之心...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自古以来,从“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信念之源到“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立德之本,从“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的开智之明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求善之道,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兼爱之心到“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济世之志,教育家精神浸润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气韵,升华了中国特有的师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格物致知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天下为公 师道精神 诚意正心
下载PDF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18
作者 熊瑞琪 《村委主任》 202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推动乡村社会进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探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作出更清晰的阐释,并根据实际...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推动乡村社会进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探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作出更清晰的阐释,并根据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应有之义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小学科学“格物致知”学科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19
作者 连仲月 《福建教育研究》 2015年第7期14-16,共3页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现代小学科学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富有科学思想。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重建孩子与自然的联系、教...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现代小学科学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富有科学思想。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重建孩子与自然的联系、教会学生防御别人的思想、引导孩子善于思考分析、鼓励孩子敢于坚持真理、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五方面来培育学生“格物致知”的学科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学科精神 探究
下载PDF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格物致知”精神的培养
20
作者 何苇 《基础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26-27,共2页
格物致知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站在现代的角度上说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而获得知识、道理,即用实验的精神和求真的态度从实践中发现事物的真相,这也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遗憾的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往往被人们... 格物致知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站在现代的角度上说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而获得知识、道理,即用实验的精神和求真的态度从实践中发现事物的真相,这也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遗憾的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是一项很有益的尝试,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小学数学教学 科学精神 培养 儒家教育思想 小学阶段 教学工作 教学实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