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墟》隐喻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群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5,共7页
考察《废墟》语义映射过程,认为词、句子、语篇都有可能成为隐喻范畴成员,隐喻范畴成员的多样性,表现为隐喻模式的丰富性。《废墟》以"废墟"的词典释义为基础,借助词句隐喻模式、语篇隐喻模式,建构了"废墟"修辞化... 考察《废墟》语义映射过程,认为词、句子、语篇都有可能成为隐喻范畴成员,隐喻范畴成员的多样性,表现为隐喻模式的丰富性。《废墟》以"废墟"的词典释义为基础,借助词句隐喻模式、语篇隐喻模式,建构了"废墟"修辞化语义类聚系统和"废墟"局部、整体的修辞幻象,在螺旋上升的隐喻模式中,完成从单个概念到语篇系统的认知。在表达者和接受者深层——表层的双向对话过程中,创造性地建构隐喻语义修辞化等值,建立全新的认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 词句隐喻模式 语篇隐喻模式
下载PDF
由《废墟》教学引发的思考
2
作者 储建明 陈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废墟》 散文 余秋雨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全文增补中
《废墟》美点寻踪——余秋雨散文《废墟》解读
3
作者 崔婕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7年第4期36-37,共2页
《废墟》(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原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和《千年... 《废墟》(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原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废墟》 江苏教育出版社 《文化苦旅》 解读 美点 中等职业学校 《千年一叹》
下载PDF
以读书为本以名著为师自有别材——《盗龙者》、《牲人祭》、《废墟》创作谈
4
作者 象丑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5-68,73,共5页
用创作的眼光读小说,小说创作无规律却可传授,创作自有别材,以名著为师,读书是根本,作家应是思想家。
关键词 《盗龙者》 《牲人祭》 《废墟》 创作的眼光 别材 名著
下载PDF
彷徨里的坚守——朱英诞诗歌《废墟》解析
5
作者 欧阳文婧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2-94,共3页
作为"废名圈"诗人里的一员,朱英诞笔耕一生,作品颇丰。《废墟》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艺术和独特的创作技法。解析《废墟》,可以将这首小诗从历史的湮没中凸现出来,再度被审美,让读者了解《废墟》中的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 作为"废名圈"诗人里的一员,朱英诞笔耕一生,作品颇丰。《废墟》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艺术和独特的创作技法。解析《废墟》,可以将这首小诗从历史的湮没中凸现出来,再度被审美,让读者了解《废墟》中的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技法、现代人文意象塑造的采纳、完整情趣的表达方式、自由和谐的形式技巧等诗歌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英诞 诗歌 《废墟》 解析
下载PDF
充满生命的渴望与期待——沈苇的诗《废墟》赏析
6
作者 李汉超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5年第2期12-13,共2页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生命,才能享受美好,刨造美好。生命没有了,一切也没有了,如同一棵树,当它的生命停止的时候,它的包括绿在内的美丽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一座城池,当它成为废墟的时候.它的繁华和灿烂也就不复存在了。古今中外...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生命,才能享受美好,刨造美好。生命没有了,一切也没有了,如同一棵树,当它的生命停止的时候,它的包括绿在内的美丽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一座城池,当它成为废墟的时候.它的繁华和灿烂也就不复存在了。古今中外的文人对废墟多有感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有精彩描绘:“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 生命 赏析 沈苇 期待 著名学者 美好
下载PDF
《废墟上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和平之梦》:从缘起、机制与实践反思世界遗产
7
作者 李佳怡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世界遗产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文旅行业追逐的热门资源、民族国家竞争的声望象征。不过,将世界遗产打造成为一个全球品牌是与这项事业的初心背道而驰的。有感于此,林恩·梅斯克尔在《废墟上的未...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世界遗产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文旅行业追逐的热门资源、民族国家竞争的声望象征。不过,将世界遗产打造成为一个全球品牌是与这项事业的初心背道而驰的。有感于此,林恩·梅斯克尔在《废墟上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和平之梦》一书中,综合考古学、政治学的视角,以大量案例对世界遗产的早期发展、运作模式、实践得失及其所面临的复杂国际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剖析。她认为,世界遗产工作经历了从重视考古发掘与研究到更关注遗产保护与修复的过程,这一转变背离了考古学的传统和视野;以国际主义为愿景构筑的世界遗产话语机制存在缺陷,必将深刻影响到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遗产实践;世界遗产越来越多地卷入国际冲突之中,而世界遗产机制并不能有效对这些问题予以裁定和解决。该书生动而鲜活地勾勒了世界遗产的乌托邦愿景是如何落空的,借此来呼吁我们反思世界遗产,重新审视世界遗产的初衷和使命,从而推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恩·梅斯克尔 《废墟上的未来》 世界遗产
下载PDF
对我国争创一流大学的审思——《废墟中的大学》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沈小姣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第6期37-42,共6页
比尔·雷丁斯在《废墟中的大学》一书中以独特的眼光深刻地批判了当代大学在市场压力下的日趋功利化、公司化和绩效化现象。大学在所谓的"一流大学"理念指导下逐渐脱离了自身的本质,变得更加虚无、空洞,成为废墟中的大学... 比尔·雷丁斯在《废墟中的大学》一书中以独特的眼光深刻地批判了当代大学在市场压力下的日趋功利化、公司化和绩效化现象。大学在所谓的"一流大学"理念指导下逐渐脱离了自身的本质,变得更加虚无、空洞,成为废墟中的大学。因此,我国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反思雷丁斯笔下"废墟中的大学"的生存状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即不能以一流指标体系为出发点,要重构精英化的大学理念,弘扬传统大学文化精神以及营造健康、宽松和自由的学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尔·雷丁斯 《废墟中的大学》 一流大学 大学精神 学术环境
下载PDF
西方大学理念的“解构”与“建构”——《废墟中的大学》诠释
9
作者 李世萍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4,共4页
比尔·雷丁斯在《废墟中的大学》一书中对理性大学理念、文化大学理念和当代所谓争创一流的大学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它们是如何逐层解构前一种大学理念并不断建构新的理念的过程。同时,在对当代西方大学理念进行尖锐而睿... 比尔·雷丁斯在《废墟中的大学》一书中对理性大学理念、文化大学理念和当代所谓争创一流的大学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它们是如何逐层解构前一种大学理念并不断建构新的理念的过程。同时,在对当代西方大学理念进行尖锐而睿智的批判和质疑之后,雷丁斯本人提出了一种作为思想共同体的大学理念,该理念引导下的大学应该是一个多主体的,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批判能力为旨归的并能自由而真诚地表达、相互倾听对话的思想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中的大学》 大学理念 理性 文化 一流 思想共同体
下载PDF
穿过废墟
10
作者 徐斌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由盖蒂图片社的美国籍摄影师斯宾塞·普拉特(Spencer Platt)拍摄的《黎巴嫩青年开车经过贝鲁特南部废墟》见(附图,以下简称《废墟》)被评为第5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关键词 《废墟》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新闻照片 普拉特 斯宾塞 摄影师 美国籍 黎巴嫩
下载PDF
废墟
11
作者 刘桂林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0年第1期24-24,共1页
昏黄的摘录本子上记着一句话:世界上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我没有太多的言语来对美发无谓的感慨,但那一处处尘封的废墟却使我无端地心痛。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废墟》
下载PDF
《废墟》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12
《老年世界》 2012年第1期42-43,共2页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原文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 文化价值 意义
原文传递
《废墟与辉煌——西藏阿里古文明之旅》
13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废墟与辉煌——西藏阿里古文明之旅》 藏文化 宗教 民俗
下载PDF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
14
作者 刘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精读课文 议论性散文 设计说明 《废墟的召唤》 初三 语文教学 下册 第一单元 语文版
下载PDF
由《废墟的故事》谈中国美术史概念、叙述与“形状”
15
作者 刘晓达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从最近四十年来海外中国美术史学界对国内美术史学界的影响,以及巫鸿本人的学术历程变迁这两条学术线索出发,细致讨论了巫鸿写作《废墟的故事》一书的时代背景和结构内容。进而作者认为,虽然该书仅是一部通论性著作,但其中显现的各... 本文从最近四十年来海外中国美术史学界对国内美术史学界的影响,以及巫鸿本人的学术历程变迁这两条学术线索出发,细致讨论了巫鸿写作《废墟的故事》一书的时代背景和结构内容。进而作者认为,虽然该书仅是一部通论性著作,但其中显现的各种问题,如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叙述模式、美术史形状等都值得加以反思。美术史的舞台不仅仅是,也不应当是对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门类研究的独角戏。包括器物、建筑、墓葬、工艺美术、影像艺术等门类在内的所有"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材料都应当成为美术史学科最为关注的视觉"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的故事》 写作特色 美术史概念 原境叙述 美术史形状
下载PDF
废墟的辉煌
16
作者 刘上洋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 2002年第5期46-48,共3页
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这天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象美丽极了.
关键词 《废墟的辉煌》 刘上洋 中国 散文
下载PDF
是缅怀,也是祭奠——读《废墟的辉煌》
17
作者 周建成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 2002年第5期49-50,共2页
罗马既是古代民主政治的典范城堡,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荟萃之地,游览这一欧洲文化名城,目光可投、心力可注者颇多,作者却聚焦于废墟,发思古之幽情,抒叹今之感慨."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开篇即点题,不劳辞费... 罗马既是古代民主政治的典范城堡,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荟萃之地,游览这一欧洲文化名城,目光可投、心力可注者颇多,作者却聚焦于废墟,发思古之幽情,抒叹今之感慨."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开篇即点题,不劳辞费,悬念便速制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的辉煌》 周建成 散文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废墟上的生命
18
作者 王宗仁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一次,我采访一位在青藏公路刚通车就到高原执行运输任务的“老青藏线人”,他讲了他夜战可可西里的故事,其中提到楚玛尔河兵站。我比这位老兵晚四年上青藏线,怎么就不知道还有个楚玛尔河兵站?老兵告诉我,青藏公路是为了应急西藏的... 一次,我采访一位在青藏公路刚通车就到高原执行运输任务的“老青藏线人”,他讲了他夜战可可西里的故事,其中提到楚玛尔河兵站。我比这位老兵晚四年上青藏线,怎么就不知道还有个楚玛尔河兵站?老兵告诉我,青藏公路是为了应急西藏的运输,在很短的时间里仓促修成的。当时楚玛尔河兵站还没来得及架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上的生命》 纪实文学 王宗仁 中国
下载PDF
废墟上的守望者
19
作者 张韵吟 《教育家》 2009年第3期60-60,共1页
时光雕刻在脸上,是没有风干的印痕,废墟终究是没有色彩的寂寞荒原,因此只能在尘土飞扬中孤芳自赏自己被遗忘的时光,连野百合都没有的地方,怎么有资格拥有春天?只剩下稻草人依然虔诚守护干涸的麦田,粗心的主人什么时候带它回家,... 时光雕刻在脸上,是没有风干的印痕,废墟终究是没有色彩的寂寞荒原,因此只能在尘土飞扬中孤芳自赏自己被遗忘的时光,连野百合都没有的地方,怎么有资格拥有春天?只剩下稻草人依然虔诚守护干涸的麦田,粗心的主人什么时候带它回家,难道你的眼里除了现实与欲望,再也看不到真诚与善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废墟上的守望者》
下载PDF
基于传统艺术中的当代艺术创新——以80后年轻艺术家引发的思考
20
作者 全莉 《今传媒》 2018年第4期163-164,共2页
真正经典的艺术不存在消亡,也不会因时代而改变,它诉诸于人先天具有的审美共同感,而非不同时代下的人的审美偏好和现实需求。本文着重选取了当代中国一位约翰·莫尔奖获得者——80后年轻艺术家雷绍文的水墨作品,通过对作品涌现出的... 真正经典的艺术不存在消亡,也不会因时代而改变,它诉诸于人先天具有的审美共同感,而非不同时代下的人的审美偏好和现实需求。本文着重选取了当代中国一位约翰·莫尔奖获得者——80后年轻艺术家雷绍文的水墨作品,通过对作品涌现出的新特点的分析和思考,来说明废墟水墨所具有的当代水墨的特点,并比较它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思路,表现理念上的异同,最终探讨关于艺术创新的别出心裁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 山水 传统水墨艺术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