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静农与《建塔者及其他》
1
作者 郑豫广 《图书馆工作》 2004年第2期59-60,共2页
台静农(1902—1990),原名传严,幼名松子,学名敬六,别名孟威,字进努,后改名静农,改字伯简,晚号静者,别称靖农、青曲、青辰、辰兄、农、青、台、台君、静,笔名蒋超、扎嘉、释来,室名歇脚盒、龙坡丈室。安徽省霍丘县人。是我国... 台静农(1902—1990),原名传严,幼名松子,学名敬六,别名孟威,字进努,后改名静农,改字伯简,晚号静者,别称靖农、青曲、青辰、辰兄、农、青、台、台君、静,笔名蒋超、扎嘉、释来,室名歇脚盒、龙坡丈室。安徽省霍丘县人。是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著名作家、大学教授。他与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齐名,被称为“未名四杰”,对我国现代文学作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建塔者及其他》 小说集 小说评论
下载PDF
革命年代的“精神证词”——台静农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登林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5-89,共5页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到《建塔者》,是作者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是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青年台静农的"精神证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地之子》 《建塔者 启蒙 革命 现实主义 浪漫抒情
下载PDF
“人间的酸辛和凄楚”——《地之子》和《建塔者》的并置阅读
3
作者 黄艳芬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对于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台静农早期的两本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往往强调二者在题材与风格上的差异性。但事实上《地之子》与《建塔者》共同表现了人间的不幸和凄惨,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空间意象的表现上具有相同... 对于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台静农早期的两本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往往强调二者在题材与风格上的差异性。但事实上《地之子》与《建塔者》共同表现了人间的不幸和凄惨,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空间意象的表现上具有相同的凝重悲哀的美学风貌。因此,台静农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在诸多差异中也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使得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驳杂丰富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地之子》 《建塔者 乡土 革命
下载PDF
时代先知:革命烈士的崇高选誉:-论《建塔者》兼及台静农曾是地下党员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恩图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4-36,共3页
<建塔者>是台静农经历了国民党军阀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之后带着"苦痛着"的心所写的作品.通过分析<建塔者>的意义,可看出台静农是位信仰共产主义执着追求革命的青年作家... <建塔者>是台静农经历了国民党军阀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之后带着"苦痛着"的心所写的作品.通过分析<建塔者>的意义,可看出台静农是位信仰共产主义执着追求革命的青年作家.从台静农所参加的一系列上级党组织安排的活动看,笔者认为,台静农曾是中共地下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建塔者 共产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四·一二"政变
下载PDF
《台静农全集》出版说明
5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28,共2页
台静农(1902—1990),字伯简,笔名青曲、孔嘉等,晚号龙坡叟,安徽霍邱人。青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与鲁迅等发起成立文学团体未名社,编辑出版《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未名新集》等丛书,出版... 台静农(1902—1990),字伯简,笔名青曲、孔嘉等,晚号龙坡叟,安徽霍邱人。青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与鲁迅等发起成立文学团体未名社,编辑出版《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未名新集》等丛书,出版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说明 台静农 全集 《未名新集》 《未名丛刊》 《建塔者 《地之子》 北京大学
下载PDF
“战败的先知”:革命低潮中的未名社
6
作者 付丹宁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2,共16页
大革命失败后,围绕着1926—1928年间北京革命者的经历,未名社有过短暂而集中的一段写作。在未名社解散后,未名社人仍屡次在人事、物质层面介入北平的地下革命工作,台静农的批判性的写作则一直持续到台湾时期。在对革命的认同上,20世纪3... 大革命失败后,围绕着1926—1928年间北京革命者的经历,未名社有过短暂而集中的一段写作。在未名社解散后,未名社人仍屡次在人事、物质层面介入北平的地下革命工作,台静农的批判性的写作则一直持续到台湾时期。在对革命的认同上,20世纪30年代的未名社人与同时期的左翼作家并无显著的不同,只不过,左翼作家大体以革命胜利为认同的前提,未名社对革命前途的看法则相对悲观。未名社大革命之后的文学与政治选择,显示着在政治环境极端恶劣的状况下,革命仍可能以何种形态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社 《建塔者 大革命 “革命低潮”
原文传递
居庸关回鹘文功德记uday考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富学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对北京居庸关云台回鹘文《建塔功德记》偈语所见uday一词进行了细致的考证,指出该词指代的当为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也实证了文殊信仰曾在回鹘中的流行。
关键词 《建功德记》 居庸关 回鹘文 uday 五台山 文殊信仰 考证
原文传递
“未名四杰”所在明强小学教师考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柳冬妩 《粤海风》 2018年第2期83-89,共7页
1925年,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与鲁迅、曹靖华等组成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这四人同为安徽霍邱县叶集人,史称“未名四杰”。韦素园翻译了果戈理小说《外套》等大量俄国文学作品,还创作了不少散文、诗歌作品。... 1925年,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与鲁迅、曹靖华等组成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这四人同为安徽霍邱县叶集人,史称“未名四杰”。韦素园翻译了果戈理小说《外套》等大量俄国文学作品,还创作了不少散文、诗歌作品。韦素园逝世后,鲁迅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碑文,并撰写了《忆韦素园君》。台静农著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他编辑出版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为最早的鲁迅研究资料专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鲁迅及其著作》 小学教师 四杰 短篇小说集 《建塔者 《地之子》 文学团体 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