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书情报学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启动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德俊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42,共1页
2004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04&ZD031)获准立项。该课题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 2004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04&ZD031)获准立项。该课题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叶继元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该课题是国内首个由图书情报学专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专家 《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 科研项目 基金项目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属高等学校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时云 《科技广场》 2011年第10期215-219,共5页
为鼓励、引导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时又能科学、合理地量化出科研工作者在不同形式科研活动之间的差异,建立高校哲学社科研究评价体系成为摆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面前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该评价体系从... 为鼓励、引导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时又能科学、合理地量化出科研工作者在不同形式科研活动之间的差异,建立高校哲学社科研究评价体系成为摆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面前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该评价体系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科研经费四个方面,按照评价对象在科研活动中承担的角色,在分级分类评定的基础上,将各个分值相加产生综合评价的总分,以此来评价教师的基本科研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评价体系 构建
下载PDF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课题组 张立 +1 位作者 杨春兰 董毅敏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5,共4页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评价仍以专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为主流,影响力最大,这类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的专业评价机构目前主要有6家,本文主要从机构发展历史、评价体系研制目的、评价定量方法、评价定性方法,以及期...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评价仍以专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为主流,影响力最大,这类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的专业评价机构目前主要有6家,本文主要从机构发展历史、评价体系研制目的、评价定量方法、评价定性方法,以及期刊遴选类型和数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评价体系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试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4
作者 梁仁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建立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各行各业概莫能外。本文试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谈一孔之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工作。它的繁荣和发展,关键在于激励广大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精... 建立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各行各业概莫能外。本文试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谈一孔之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工作。它的繁荣和发展,关键在于激励广大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精神,使他们自觉地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说明。对此,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对研究者的激励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已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如设立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青年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广大研究者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 调动积极性 研究人员 突出贡献 有中国特色 社会科学基金 激励措施 研究
下载PDF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39,共2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配套文件。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创新体系建设 高校 高等学校 六中全会精神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科学研究评价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向与实践创新
6
作者 苏金燕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这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作为重要的科研成果载体和学术交流平台,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则担负着期刊发展的指引、监督、纠偏职能,起到以评促建、促改、促管的作用,从而促进期刊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出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以评促建 学术交流平台 期刊发展 学术评价体系 优秀研究成果 学术体系 实践创新
原文传递
破除“唯论文”导向,关键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7
作者 何勇 《广西教育》 2021年第8期34-34,共1页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袭代写论文、非法买卖论文、学风建设虚化、学术权力异化等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查自纠 学风建设 科学评价体系 权力异化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评价指标 专项整治 代写论文
下载PDF
建立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的四种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7-49,共3页
针对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该怎么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特色性如何凸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关系需要引起注意。对于SCI,我们究竟要反对什么?20世纪80年... 针对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该怎么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特色性如何凸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关系需要引起注意。对于SCI,我们究竟要反对什么?20世纪80年代,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开始进入中国。“SCI论文”迅速成为评价高等院校研究能力、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开展国际科学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引文索引 SCI论文 基础科学研究 科研评价体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走向世界 四种关系 几种关系
下载PDF
学术“全评价”体系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22
9
作者 叶继元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2,共8页
[目的/意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是一个科学的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恰当的路径来研究。应采用概念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抽象思维法、信息法、系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沿着厘清问题、调查现状、提... [目的/意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是一个科学的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恰当的路径来研究。应采用概念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抽象思维法、信息法、系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沿着厘清问题、调查现状、提出体系框架、论证检验、推广运用的路径,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过程/方法]"中国特色"的本质特征是导向性、民族性、原创性和学理性,与"国际性"并非截然对立而应相辅相成。11年前构建的学术"全评价"体系由六大要素、三个维度、八项推论等构成,以唯物史观的价值论为指导,强调学术共同体和实践、历史在价值判断中的独特地位,能够合理解释目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科学提出解决方案。[结果/结论]该体系的研究过程、成果及其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一次系统探索,在研究方法和路径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 评价体系 研究方法 研究路径 学术“全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旭 邵力军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CSSCI 2009年第3期34-41,共8页
本文从现实需要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征出发,以现实性、价值性、创新性为总原则,设计出一套科学、公正、客观、操作简便、实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此体系既兼顾到科研管理部门及评价机构的管理需要,也考虑到专家评价的可... 本文从现实需要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征出发,以现实性、价值性、创新性为总原则,设计出一套科学、公正、客观、操作简便、实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此体系既兼顾到科研管理部门及评价机构的管理需要,也考虑到专家评价的可操作性。它可以为各类型科研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在实际评价中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成果 成果评价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理论体系的评价与发展——训练学研究的几个认识问题(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和 《体育与科学》 1988年第4期34-36,共3页
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科学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现代,构造专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已成为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在认识到理论体系的重要性之后,人们又在寻求评价体系的种种标准,由此达到发展、完善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 学科理论体系 建立完善 训练学理论 发展 科学认识 认识问题 研究对象 评价体系 训练过程 完善体系
下载PDF
学术“全评价”体系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9
12
作者 叶继元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7期4-6,共3页
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阐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文章较多,而探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文章相对较少。这些研究和正在进行的评价实践反映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努力已经开始,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 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阐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文章较多,而探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文章相对较少。这些研究和正在进行的评价实践反映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努力已经开始,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研究中一般性论述较多,研究深度亟待加强,正在进行的新的学科评价体系的实践还有待检验。尚未发现采用具体研究方法、路径来探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评价实践 学术评价体系 “全评价体系 构建与完善 学科评价体系 亟待加强 一般性
原文传递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与推进战略研究”课题研讨会走进国企
13
作者 李明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77,共1页
本刊讯2017年3月24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与推进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国有大型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召开研讨会。走进企业、走到生产一线是课题组的创新和尝试,旨在聚... 本刊讯2017年3月24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与推进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国有大型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召开研讨会。走进企业、走到生产一线是课题组的创新和尝试,旨在聚焦企业如何看待“双一流”建设,关注企业对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听取企业对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规格的建议等。课题组成员和企业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课题研讨会 评价体系 学科建设 国有大型企业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汽轮机有限公司 国企
下载PDF
如何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继元 袁曦临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2期5-7,共3页
学术评价是学术管理的一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性、民族性、本土性、文化差异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学术评价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存在真理检验的困难性、价值判断的长期性与间接性等问题。近几年来,学界有关构建... 学术评价是学术管理的一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性、民族性、本土性、文化差异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学术评价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存在真理检验的困难性、价值判断的长期性与间接性等问题。近几年来,学界有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讨论相对较多,但专门论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论文不多。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评价体系 文化差异性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构建与完善 分析与阐述 本土性 间接性
原文传递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与评价规范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忠益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1,共3页
只有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才能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于人民、国家和社会,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目前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困境,建立科学性、... 只有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才能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于人民、国家和社会,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目前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困境,建立科学性、价值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成果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科学评价体系 社会科学评价 研究成果 科学权威 公开透明 科学 相统一
原文传递
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要双管齐下
16
作者 柯平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2016年第7期30-31,共2页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保障,也是关键。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如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提四点建议。一是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贡献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中。改变以...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保障,也是关键。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如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提四点建议。一是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贡献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中。改变以定量为中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把自然科学人才评价标准套用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做法,建立体现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学术研究 人才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 人才评价标准 人才体系 社会实践
下载PDF
思想教育前沿性课题研究的新成果——《思想教育哲学》评介
17
作者 李吾道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15-115,共1页
最近有幸拜读了由贺安敬教授与邢瑞煜、李玉琛同志合著的《思想教育哲学》一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颇感欣喜,受益匪浅。综览全书,深感此书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研究思想教育学前沿性课题的新成果,是建... 最近有幸拜读了由贺安敬教授与邢瑞煜、李玉琛同志合著的《思想教育哲学》一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颇感欣喜,受益匪浅。综览全书,深感此书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研究思想教育学前沿性课题的新成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的一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学 教育哲学 课题研究 前沿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新成果 理论体系 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CSSCI与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么大中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1年第2期11-15,共5页
CSSCI是在学术界要求尽快完善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使评价要保证荣誉与贡献相一致的背景下问世的。它是揭示文献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检索系统,如适当运用,对社会科学研究、管理、评价,都有一定的意义。为使CSSCI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 CSSCI是在学术界要求尽快完善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使评价要保证荣誉与贡献相一致的背景下问世的。它是揭示文献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检索系统,如适当运用,对社会科学研究、管理、评价,都有一定的意义。为使CSSCI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必须放准它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改进同行评议制,措施之一是运用好CSSCI系统。评审专家不是简单地看引用次数,而是从中了解学术同行对所评成果的承认程度,以使评价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SCI 同行评议制 评价机制 检索系统 评价体系 学术界 社会科学研究 评审专家 发展 完善
原文传递
一部具有新颖内容的开创性著作──评《投资环境:分析·评价·优化》
19
作者 徐浩然 《国际经贸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64-64,共1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日益频繁,并且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流。而作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必备条件即投资环境的研究则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投资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规划课题之一。
关键词 投资环境 国际直接投资 哲学社会科学 评估方法 世界经济活动 创新性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研究 财经学院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制度动力
20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64-64,共1页
刘瑞平、陈殿林在《教育研究》第10期撰文指出.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轨迹和流程来看.创新的制度动力可以通过以下的制度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确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优先权的落实给创新以最初的制度动力。优先权问题是创新的外在... 刘瑞平、陈殿林在《教育研究》第10期撰文指出.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轨迹和流程来看.创新的制度动力可以通过以下的制度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确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优先权的落实给创新以最初的制度动力。优先权问题是创新的外在表现.谁取得了优先权.即意味着其在相关问题研究方面得以创新。立足于对制度的创新与优先权承认之间的动态平衡.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高校广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创新热情和研究旨趣。二是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给创新以制度的支撑。评价制度如果达到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目标.则需要立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在制度设置上就不能追求单纯的量化指标,其影响因子应当是综合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高校 《教育研究》 科学研究 优先权 外在表现 创新热情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