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观念、两种原则、两种程式-比较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与歌德的《葛兹·冯·贝利欣根》
1
作者 周建平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25-30,共6页
马克思的悲剧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拉萨尔的剧作《弗兰茨·冯·济金根》的批评上。在批评中马克思用歌德的剧作《葛兹·冯·贝利欣根》作为衡量拉萨尔剧作的一把“尺度”。本文通过对拉萨尔和歌德创作观念、创作原则、悲... 马克思的悲剧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拉萨尔的剧作《弗兰茨·冯·济金根》的批评上。在批评中马克思用歌德的剧作《葛兹·冯·贝利欣根》作为衡量拉萨尔剧作的一把“尺度”。本文通过对拉萨尔和歌德创作观念、创作原则、悲剧冲突表现程式的比较,揭示马克思的悲剧思想,同时,通过比较,探讨马克思批评“尺度”的内含,现实主义审美价值取向以及比较批评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拉萨尔 歌德 《弗兰茨·冯·济金根》《葛兹·冯·贝利欣根》 戏剧 创作原则 创作观念 悲剧冲突
全文增补中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悲剧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陆贵山 《武陵学刊》 2011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普遍适用性。他们认为: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艺术真实必须尊重历史真实,但也应当允许和倡导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普遍适用性。他们认为: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艺术真实必须尊重历史真实,但也应当允许和倡导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做到人物的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文艺创作必须"莎士比亚化";文艺创作应当努力做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相融合,因为这正是戏剧的理想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社会悲剧 裴迪南·拉萨尔 《弗兰茨·冯·济金根》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的提出及其美学价值——重读马克思、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 被引量:3
3
作者 何信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8-165,共8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现代悲剧的核心观点,集中体现在二人1859年分别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两封信中。在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敏锐地发觉欧洲1848年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与现代内涵——这次革命首次与反对资产阶级的“中心点... 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现代悲剧的核心观点,集中体现在二人1859年分别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两封信中。在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敏锐地发觉欧洲1848年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与现代内涵——这次革命首次与反对资产阶级的“中心点”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悲剧创作与现实革命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正式提出现代悲剧的理论范畴。在美学史上,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突破和革新西方传统悲剧观念、打破资产阶级戏剧文学的束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理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悲剧批评 现代悲剧 《致斐迪南·拉萨尔》 《弗兰茨·冯·济金根》
下载PDF
“济金根论战”与托马斯·闵采尔的关系
4
作者 徐振 敬晓庆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80-290,15,共1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斐迪南·拉萨尔围绕着《济金根》的论战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双方政治理念的一次交锋。拉萨尔在剧本中将济金根塑造成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却是通过戏剧来表现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伟大和真正...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斐迪南·拉萨尔围绕着《济金根》的论战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双方政治理念的一次交锋。拉萨尔在剧本中将济金根塑造成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却是通过戏剧来表现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伟大和真正的革命领袖托马斯·闵采尔,恩格斯看到了闵采尔的政治理论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他的政治纲领已经接近共产主义。故此双方争论的焦点隐含着谁才是真正的革命领袖。《济金根》所构想的悲剧性冲突影射1848年的革命运动。拉萨尔通过《济金根》传达'革命冲突'具有重复性和必然性,1848年的革命不过是重复了《济金根》中的冲突,故此其失败也是必然的。恩格斯批评了拉萨尔的悲剧观,在不否认济金根和胡登的目的是解放农民的假设前提下,提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悲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斐迪南·拉萨尔 弗兰茨·冯·金根 托马斯·闵采尔
原文传递
比较批评的典范——重读《致斐迪南·拉萨尔》
5
作者 傅义忠 《郴州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所运用的多视觉、多层次的比较批评法,认为这封信是比较批评的典范。
关键词 《致斐迪南·拉萨尔》 审美观点 文学评论 比较批评 马克思 恩格斯 《弗朗茨·冯·金根》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