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愿景与格局的落差——论张翎的小说《归海》兼及其他小说
1
作者 肖画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归海》以近百年来中国天翻地覆的历史为背景,从第三代女性的中加跨国视角,表现中国三代女性的悲欢离合,并通过作者擅长的绝境书写,增加小说的戏剧化效果,加深人性拷问的深度,让作者独特的“女性如水”的创作理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宏大... 《归海》以近百年来中国天翻地覆的历史为背景,从第三代女性的中加跨国视角,表现中国三代女性的悲欢离合,并通过作者擅长的绝境书写,增加小说的戏剧化效果,加深人性拷问的深度,让作者独特的“女性如水”的创作理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宏大愿景。但《归海》在延续“战争的孩子”的写作思路时,也沿袭了旧作的桥段、手法、修辞等等,作者惯常的绝境书写和女性意识使《归海》难以突破以往的小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翎 《归海》 女性文学 存在主义
下载PDF
海外华文小说中传统意象资源的转化:以张翎《归海》为例
2
作者 王小平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张翎的长篇小说新作《归海》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叙事主题,分别指向书写母亲、自我疗愈及回望故土。同时,作家援引、激活传统意象符号,建构起以“归海”为核心的雨/水、龙、凤意象体系,紧密贴合小说叙事且与之形成互补关系,深化了作... 张翎的长篇小说新作《归海》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叙事主题,分别指向书写母亲、自我疗愈及回望故土。同时,作家援引、激活传统意象符号,建构起以“归海”为核心的雨/水、龙、凤意象体系,紧密贴合小说叙事且与之形成互补关系,深化了作品的叙事美学内涵。意象的选择与运用,不仅体现出张翎在跨文化语境中汲取、转化汉语文学传统的叙事自觉,也示范了一种将海外生命体验与民族精神进行融合性书写的独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翎 《归海》 海外华文小说 传统意象
下载PDF
到阴曹地府走一遭——论张翎的《归海》
3
作者 翟业军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战争的孩子”三部曲之二《归海》是女儿对于母亲、生者对于死者生平隐秘的一次追忆和探访。正是死亡把一个平淡无奇的女人转换成一道谜,一个宝藏,里面藏着人性的珍珠。剖蚌取珠式的写作存在一种困境:人都是拒绝靠近、刻画的。张翎的... “战争的孩子”三部曲之二《归海》是女儿对于母亲、生者对于死者生平隐秘的一次追忆和探访。正是死亡把一个平淡无奇的女人转换成一道谜,一个宝藏,里面藏着人性的珍珠。剖蚌取珠式的写作存在一种困境:人都是拒绝靠近、刻画的。张翎的解决方法是,杀了她,让她敞开,再拼接遗存的碎片,让她复活。就在拼接、复活的过程中,人性的珍珠熠熠生辉。珍珠绝不是爱,爱在张翎那里不具备优先性,甚至是被狐疑、打击的;而女性像春雨、泥土一样“宁静而持久的耐力”,她们靠着耐力熬过苦难,熬过苦难的她们就是“苦难的英雄”。张翎的苦难书写的意义在于:书写、阅读苦难,可以让我们汲取对抗苦难的力量,如果苦难不会消失,苦难书写的光彩就不会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翎 《归海》 复活 本能
下载PDF
创伤记忆和战争的孩子——论《归海》
4
作者 徐学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加拿大著名华人作家张翎的长篇近作《归海》形象而又深刻地揭櫫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创痛。从后记忆的角度分析《归海》的叙述结构,尝试阐述作家如何在文化范畴内揭示人物心理创伤形成轨迹,探索创伤的后续和跨代影响... 加拿大著名华人作家张翎的长篇近作《归海》形象而又深刻地揭櫫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创痛。从后记忆的角度分析《归海》的叙述结构,尝试阐述作家如何在文化范畴内揭示人物心理创伤形成轨迹,探索创伤的后续和跨代影响,即对创伤经历者与他们后代关系的影响。其次,从性别角度讨论作家在描述人物的创伤历史时所体现出的一种深刻的现代观念,即对性别主体性作为身份标志的强烈关注,可见它从性别的视角展现性强暴对女性生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实质是对女性的“自我”主体的侵犯。最后,尝试分析在《归海》中表现出来的作家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双语创作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海》 战争创伤 精神创伤 后记忆 性别 跨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