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猬与狐狸:当代学者的困惑——解读《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1
作者 吕川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12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理性哲学 科学 人文 学者 李梵欧 《徘徊在现代后现代之间》
下载PDF
80后儿媳对决现代公婆
2
《成长先锋:女人街》 2008年第6期29-33,共5页
近日,一封『后现代婆婆致未来儿媳的信』被放上博客后,网上流传了数篇『80后儿媳迎战未来婆婆』的回信,顿时掀起了一场虚拟的网上战争。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关注。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敏感话题,时代在发展,那么,婆媳关系... 近日,一封『后现代婆婆致未来儿媳的信』被放上博客后,网上流传了数篇『80后儿媳迎战未来婆婆』的回信,顿时掀起了一场虚拟的网上战争。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关注。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敏感话题,时代在发展,那么,婆媳关系将如何进化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婆媳关系 家庭问题 后现代 家庭幸福 婆媳之间 人鱼小姐 经济支持 小不忍则乱大谋 古装剧 心理界限
下载PDF
论珍妮特·温特森《时间之间》中人物塑造的创新
3
作者 谢梦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4-50,62,共8页
小说《时间之间》是珍妮特·温特森对莎士比亚戏剧《冬天的故事》的当代改写。温特森在传承莎剧主题的基础上,对内容、技巧、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其写作实验使小说呈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小说看似沿袭了原剧的主要... 小说《时间之间》是珍妮特·温特森对莎士比亚戏剧《冬天的故事》的当代改写。温特森在传承莎剧主题的基础上,对内容、技巧、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其写作实验使小说呈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小说看似沿袭了原剧的主要人物和人物关系,实则在人物塑造上有诸多创新之处。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新名字、新身份、新背景、新动机、新行为、新观念,发现他们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更隐秘的内心世界、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他们承载的爱与宽恕的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从而使温特森的创新性改写成为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理想人类社会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特森 《时间之间》 创新 人物塑造 主题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后现代课程观:培养高中生历史质疑能力初探
4
作者 卞楚楚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年第12期24-27,共4页
一、后现代课程观:一种开放的教学范式后现代课程观的代表者多尔提出,要在后现代课程体系中建立一个"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1]238。在这个想象王国中,绝对的权威将让位于师生间的共同对... 一、后现代课程观:一种开放的教学范式后现代课程观的代表者多尔提出,要在后现代课程体系中建立一个"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1]238。在这个想象王国中,绝对的权威将让位于师生间的共同对话:知识不再是确定的,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构建的;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重建的参与者;课堂不是以正确反对错误的竞争环境,而是大胆质疑、相互批判的开放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观 大胆质疑 教学范式 多尔 师生之间 高中生 质疑能力 权利要求
原文传递
学思历程的兼收并蓄──一本关于李欧梵的访谈录
5
作者 刘恩波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李欧梵 访谈录 《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下载PDF
黑白之间 生活之上
6
作者 朱冬熳 九二 +1 位作者 萧爱华 李林波 《缤纷》 2009年第8期70-77,共8页
黑与白的搭配是一种永恒的时尚。后现代的简约风格与线面运用,把视觉催化成错觉,让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粗糙原始的墙面和做旧的木门,将记忆拉回那个久远的年代;家具强调质感,也延续了黑白的纯粹与强烈,以条纹剥离层次,渲染空间;
关键词 黑白之间 简约风格 不可自拔 居室环境 后现代 主卧 玄关 超现实 线面 正中央
原文传递
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返魅与困顿——评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
7
作者 祁春风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年第11期217-220,共4页
在《天行者》中,刘醒龙以对民办教师题材的又一次出色演绎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并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实现了对其上世纪90年代《凤凰琴》的继承和超越。评论者主要从两方面解读《天行者》,一是肯定其塑造了令人唏嘘与感动的有道德有... 在《天行者》中,刘醒龙以对民办教师题材的又一次出色演绎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并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实现了对其上世纪90年代《凤凰琴》的继承和超越。评论者主要从两方面解读《天行者》,一是肯定其塑造了令人唏嘘与感动的有道德有良知的民办教师形象,如"从这样一种道德精神水准的层面上说,称他们为一个特定的知识分子群体,我以为,是一点都不为过的。"①二是认为小说真切地描写了民办教师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教书育人的乡村启蒙之路,"它是一曲乡村民办教师的赞歌,但同时,它也是一曲中国乡村启蒙教育的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返魅 茅盾文学奖 知识分子群体 道德精神 后现代 余实 中国社会现实 天地之间 令人
原文传递
实验与探索——水墨人物画创作谈
8
作者 宋杨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1,共2页
一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内在的精神气质,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的论死篇中写道:"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1]中国历代画家注重对象传神的描写,作... 一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内在的精神气质,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的论死篇中写道:"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1]中国历代画家注重对象传神的描写,作画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水墨人物画领域而言,除了要在造型上抓住人物外貌与神情特征,还须注重传达人物内在心理及精神活动。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潮流的涌入,使得备受思想冲击的艺术家们开始思考中国画的自身变革。时至今日,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与当代思想的继承与融合仍然是当下每个画家不断思考与实践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后现代艺术 历代画家 中国古代文人 文化潮流 《论衡》
原文传递
澳门的美人痣
9
作者 丛绿 李玉祥 《国际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人生永远是在路上。所有的人都是旅客。旅人向往的是远方,行走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姿态。于是我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因此,一切风景都视而不见,总以为最好的风光会等在前方。其实,在热闹的红尘中,我们无非是匆匆过客,何妨在疲倦的时候停下来... 人生永远是在路上。所有的人都是旅客。旅人向往的是远方,行走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姿态。于是我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因此,一切风景都视而不见,总以为最好的风光会等在前方。其实,在热闹的红尘中,我们无非是匆匆过客,何妨在疲倦的时候停下来,留意一下路边的野地,哪怕只是几棵草,一朵花,也带着一种悠然的气息——这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意义……在人生的旅途中,绿野中的几株小草注定不能成就一片丰美的绿洲,然而假如它能为荒芜的眼球添一抹绿意,便足够欣幸了。——"绿野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花 在路上 难以言喻 妥妥帖帖 于斯 往前走 哪吒庙 里正 方寸之间 后现代色彩
原文传递
“好看”、“好玩”及其他——对一种文学批评的思考
10
作者 张维舟 《创作评谭》 2008年第5期26-28,共3页
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好看"、"好玩"成了文学创作的潜规则,进而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更有甚者,还有人以此来总结文学史,解读鲁迅。最近我就读到一篇用"好看"、"好玩"来解读鲁迅的文章,那是著名... 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好看"、"好玩"成了文学创作的潜规则,进而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更有甚者,还有人以此来总结文学史,解读鲁迅。最近我就读到一篇用"好看"、"好玩"来解读鲁迅的文章,那是著名美术家、艺术理论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纪念馆的演讲,转载在武汉《读书文摘》2007年第7期,题目叫《笑谈大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艺术理论家 陈丹青 而已集 后现代 说不尽 漫天飞舞 天地之间 文学论
原文传递
诗学札记
11
作者 杨森君 《朔方》 2017年第4期123-137,共15页
50随性地写——只适合于这样的状态:写作者完全处于某种音乐的控制中自由任性地发挥。我做过这样的尝试,结果是,这样写出的文字有时要比经过冥思苦想得来的文字有感觉。也许是因为,思维与想象力这时是放松的,游离的,所以才不会轻易流... 50随性地写——只适合于这样的状态:写作者完全处于某种音乐的控制中自由任性地发挥。我做过这样的尝试,结果是,这样写出的文字有时要比经过冥思苦想得来的文字有感觉。也许是因为,思维与想象力这时是放松的,游离的,所以才不会轻易流于习惯、经验、常规、参照。这似乎有点后现代的意味,即以无意义的方式打破惯例。多数成熟的写作者都有既定的写作套路——这是形成个人传统的必须,但也易于形成写作厌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天地之间 建筑工程师 红石峡 终极意义 那就是我 母亲会 一轮明月 城市街头 何武
原文传递
雕塑如何存在?
12
作者 孙振华 《艺术当代》 2017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好雕塑从来都不是以量取胜的。景育民在澳门名为"静观"的个展,仅九件作品,这些作品带来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今天的雕塑究竟以何种方式获得存在?这些雕塑并不强调单独的"实体",强调作品的独立存在。这些雕塑最鲜明的特点,是每件作品... 好雕塑从来都不是以量取胜的。景育民在澳门名为"静观"的个展,仅九件作品,这些作品带来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今天的雕塑究竟以何种方式获得存在?这些雕塑并不强调单独的"实体",强调作品的独立存在。这些雕塑最鲜明的特点,是每件作品都有大小不一的"不锈钢镜面",这一面面"镜子"把自己割让出来,交付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天地之间 变幻无穷 观照对象 量子纠缠 自性 物质材料 后现代主义哲学 媒体时代 视觉媒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