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神学化的朱子理气论——麦丽芝英译《御纂朱子全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田莎 朱健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1874年,麦丽芝英译《御纂朱子全书》第四十九卷"理气一",并以《儒家天体演化论》为题出版,成为朱子理学首部英文译著。但麦译的错误和臆想成分颇重,长久以来并未受到学界重视,学界对麦译的关注仍多停留在其错译的表层描述。... 1874年,麦丽芝英译《御纂朱子全书》第四十九卷"理气一",并以《儒家天体演化论》为题出版,成为朱子理学首部英文译著。但麦译的错误和臆想成分颇重,长久以来并未受到学界重视,学界对麦译的关注仍多停留在其错译的表层描述。走入错译的背后可知,这实则与其的"文明同源说"主张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拟在分析麦丽芝这一主张的基础上,阐释其如何从"同"出发获取朱子理气论的诠释权,并分析其如何通过正文翻译和副文本撰写等手段,将"理""气"概念、理气关系,再到整个理论体系进行神化和神学化。最终,朱子理气论被塑造成了与基督教义遥相呼应的至神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同源说 《御纂朱子全书》 朱子理气论 神学化
原文传递
重塑朱熹——“译名之争”语境下裨治文对《御纂朱子全书》的节译 被引量:7
2
作者 帅司阳 《翻译界》 2018年第1期25-40,142,共17页
19世纪中叶,在华新教传教士为解决圣经翻译中的'译名问题'而开始翻译、研究朱熹著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49年发表《御纂朱子全书》节译本,依托《中国丛报》的发行产生较大影响,是朱子学英译史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裨译... 19世纪中叶,在华新教传教士为解决圣经翻译中的'译名问题'而开始翻译、研究朱熹著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49年发表《御纂朱子全书》节译本,依托《中国丛报》的发行产生较大影响,是朱子学英译史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裨译本为中心,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考察,分析其翻译动因、改写方式和结果。本文认为,裨译本因'译名之争'而作;在翻译中,裨治文从自身立场出发,通过预选文本、撰写评注以及文内改写等方式对朱熹学说进行了改写,将朱熹塑造成一个思想落后的唯物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裨治文 《御纂朱子全书》 朱子学英译 译名之争
原文传递
冲突的视域与被闲置的“理”——麦都思《御纂朱子全书》英译研究
3
作者 田莎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3期30-36,共7页
1844年,麦都思翻译《御纂朱子全书》中的《理气》和《太极》,是为朱子著述英译的肇始,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研究发现,麦译过程不断交织着各种冲突的视域,如译者求知传教与原作“阐理立德”的外部视域冲突、译者视域内部传教与求知的目... 1844年,麦都思翻译《御纂朱子全书》中的《理气》和《太极》,是为朱子著述英译的肇始,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研究发现,麦译过程不断交织着各种冲突的视域,如译者求知传教与原作“阐理立德”的外部视域冲突、译者视域内部传教与求知的目的冲突等。视域的冲突最终导致在朱子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理”在麦译《全书》中被闲置了。麦都思一方面为探求中国形下之“气”化世界而重“气”轻“理”,一方面又在内心深处精神信仰和文化优越感的召唤下再次弃“理”于不顾,从而为朱子理学塑造了一个新的形上主导。本文通过历史地考察麦译《全书》活动,揭示了译者视域与历史语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翻译活动的深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都思 视域冲突 《御纂朱子全书》英译 被闲置的“理”
原文传递
以译求同:麦都思对朱子理学中“理”的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帅司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年第4期53-68,共16页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概念,兼具世界本原、主宰力量、道德伦理等丰富内涵。由于理学长期被清代官方奉为正统,"理"也成为当时来华传教士研究中国思想的重点。1844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首次节译《御纂朱子全书》,发表...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概念,兼具世界本原、主宰力量、道德伦理等丰富内涵。由于理学长期被清代官方奉为正统,"理"也成为当时来华传教士研究中国思想的重点。1844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首次节译《御纂朱子全书》,发表于《中国丛报》。该译本不仅是朱子哲学著作英译的开端,更是朱子理学西传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本文从麦译本中对"理"这一关键词的翻译切入,将译本置于"译名之争"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并联系麦都思研究理学的轨迹和自身传教策略,分析他如何通过翻译改写"理",并探究背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都思 理学 《御纂朱子全书》 传教士汉籍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