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与本雅明的哲学规划
1
作者 赵千帆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9,240,241,共14页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呈现了本雅明思想发展中期一个极具独创性的哲学规划,重构这一规划的基本轮廓有助于从哲学层面对这部作品的整体理解。它以“认识批判”为纲领,尝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进行跨学科的理论试验,对一个历史时代获...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呈现了本雅明思想发展中期一个极具独创性的哲学规划,重构这一规划的基本轮廓有助于从哲学层面对这部作品的整体理解。它以“认识批判”为纲领,尝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进行跨学科的理论试验,对一个历史时代获得全面和具有启示性的认识。这一规划确立了自己的操作方式,包括对研究材料的拆解重组、对历史起源的辩证视角和通过对前人概念的重新部署来勾勒真理的形态。这一操作过程同时也是哲学批评的书写实践,在描绘出悲苦剧的艺术形式的同时,也检验着哲学思考与书写的边界。这个哲学规划汇集了思想史众多线索,也在与传统哲学话语的交错中开辟了一条具有独特历史意识的哲学考察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艺术作品 寄喻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谱系——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中的历史、神话与寄喻(下)
2
作者 赵天舒(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本雅明在《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中,将悲悼剧同悲剧加以区分。古希腊悲剧通过克服神话世界的多神之力,宣告上帝、人类与共同体的到来,从而超越神话以指向历史;巴洛克悲悼剧则唤起了悲剧诞生前的神秘力量,通过寄喻的戏剧语言,将人与物置... 本雅明在《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中,将悲悼剧同悲剧加以区分。古希腊悲剧通过克服神话世界的多神之力,宣告上帝、人类与共同体的到来,从而超越神话以指向历史;巴洛克悲悼剧则唤起了悲剧诞生前的神秘力量,通过寄喻的戏剧语言,将人与物置于星丛布局之中,抽离其本质,只保留其多义形式,从而创造出一个空洞无意义的世界,将历史世俗化为自然。因此悲悼剧所悲悼者,不仅是悲剧之死,也是死亡之超验性的遗失与救赎的不可能性。它的出现,恰恰标志着悲剧的死亡本应战胜的那种神话的歧义性和矛盾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德意志悲悼的起源 巴洛克悲悼 神话 寄喻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谱系——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中的历史、神话与寄喻(上)
3
作者 赵天舒(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9,共12页
本雅明在《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的“认识论批判序言”中,将起源诠释为以跳跃的方式,从诞生与消逝之中“踊现”之物,但同时它又会自我消解,并将诸种实体一并拉扯进自己生成的节奏之中。因此,起源包含着各元素之间所维持的关系,而不是它... 本雅明在《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的“认识论批判序言”中,将起源诠释为以跳跃的方式,从诞生与消逝之中“踊现”之物,但同时它又会自我消解,并将诸种实体一并拉扯进自己生成的节奏之中。因此,起源包含着各元素之间所维持的关系,而不是它们单纯的事实存在,它实际上是一种永远无法达成目标的修复或复原的努力,正是这种不可修复的裂痕削弱了以完整和真实的方式思考历史的可能性。巴洛克戏剧的核心特点正是如此,它缺乏历史共振,缺少自主与主权的主体,它呈现的世界是阴谋策划者横行、没有任何神恩迹象的堕落世界。因此,它不同于古希腊悲剧,在后者中,悲剧英雄的抗争挑战了神话世界的多神之力,并以他的牺牲换取共同体的未来,从而开启了普遍的个体或上帝的单一统治时代,即同一性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德意志悲悼的起源 起源 历史 巴洛克悲悼
原文传递
本雅明戏剧论著里的“土星气质”与忧郁影响
4
作者 周思源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1,共5页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是瓦尔特·本雅明的戏剧论著代表作,论著展现了作者本雅明赋形于生命品格、思想内核和社会担当上的忧郁特征。这一特征被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概括为"土星气质",对桑塔格的写作意识、阅世方式和艺...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是瓦尔特·本雅明的戏剧论著代表作,论著展现了作者本雅明赋形于生命品格、思想内核和社会担当上的忧郁特征。这一特征被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概括为"土星气质",对桑塔格的写作意识、阅世方式和艺术表达都产生了构成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土星气质 忧郁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