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1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杜小真 张宁 德里达思想 编译工作 哲学思想
原文传递
解构的在场与文学的在场——兼论德里达在场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反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在场"是德里达心目中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特征。对"在场形而上学"的深刻揭露,构成了德里达解构理论基本支柱和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最重要创获之一。但文学活动却必然具备体验的在场性。那么,文学是解构理论的攻击目标... "在场"是德里达心目中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特征。对"在场形而上学"的深刻揭露,构成了德里达解构理论基本支柱和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最重要创获之一。但文学活动却必然具备体验的在场性。那么,文学是解构理论的攻击目标吗?文学是不是"在场形而上学"的同谋和形而上学效应的强化者?这需要现代文学理论作出考量。解构的在场不同于文学的在场,后者不仅本身已是一种特殊的书写分延途径,而且以其能指的独特操作超越形而上学力量,而并未通向自我在场的幻觉。德里达以表音文字为基础防范"在场",却未及深入考察表意—表音文字对"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能力。作为这种文字典范的汉字具有不同于西语的同音字词众多、借形辨音的能指特征,这带给中国文学包容多元的优势。德里达在场理论由此反照出中国文学在全球化时代深入发展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德里达 解构 文学 能指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在中国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迎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6-78,共3页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原著的部分章节;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原著的部分章节;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评价,出现了自己的"解构主义"研究成果;最后,利用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展开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文学批评思想 中国 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解构在中国的发生——试评陈晓明《德里达的底线》
4
作者 夏可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97,128,共4页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陈晓明 中国 不可预测性 希伯来语 多样性 连续性
下载PDF
德里达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
5
作者 董迎春 李清宇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4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德里达 文学批评 解构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德里达解构思想对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意义
6
作者 席志武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期论坛的论文都是以文艺美学为中心的。席志武先生的论文阐述了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如何促成了当代中国美学和文艺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新局面。贺孝恩先生和葛华东先生通过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创造和审美欣赏心理的深入揭示... 本期论坛的论文都是以文艺美学为中心的。席志武先生的论文阐述了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如何促成了当代中国美学和文艺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新局面。贺孝恩先生和葛华东先生通过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创造和审美欣赏心理的深入揭示,对构建文艺学之创作论和鉴赏论都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美学研究 中国文艺 当代 解构 意义 中国传统美学 文艺美学
下载PDF
德里达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索金梅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通过解读雅克·德里达 (JacquesDerrida)的《何谓诗》一文 ,阐述了德里达的诗学 ,并指出了德里达的诗学同中国传统诗学的一些相似之处。德里达不落西方传统诗学的窠臼 ,用两个词回答了何谓诗这个问题。这两个词就是“记忆”和... 本文通过解读雅克·德里达 (JacquesDerrida)的《何谓诗》一文 ,阐述了德里达的诗学 ,并指出了德里达的诗学同中国传统诗学的一些相似之处。德里达不落西方传统诗学的窠臼 ,用两个词回答了何谓诗这个问题。这两个词就是“记忆”和“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诗学 记忆 心灵 中国传统诗学
下载PDF
德里达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8
作者 董迎春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传播,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本人的原著;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评价。
关键词 德里达 文学批评思想 中国 思想传播 解构主义思想 著作翻译
下载PDF
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被引量:9
9
作者 姚文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文化政治的形成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无关系。德里达在开创解构理论之始就表现出建立一门"人文科学"和标举"人的目的"的巨大热情,而人的问题的展开,便是文化政治所涉的具体现象和各种义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奉行&qu... 文化政治的形成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无关系。德里达在开创解构理论之始就表现出建立一门"人文科学"和标举"人的目的"的巨大热情,而人的问题的展开,便是文化政治所涉的具体现象和各种义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奉行"逻各斯中心主义",其要义在于本质论、二分法和等级制,对此德里达表示质疑并予以拆解。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虽然萌发在语言学之中,但却秉有天生的入世冲动和政治热情,这就使之必须同时在形式主义与历史主义两个战场上作战。它是在形式主义营垒中发生的化蛹为蝶的蜕变,但却不乏历史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于文化政治起到了深层次的导向作用。30余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巨变,使得文化政治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问题。尽管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作为一种前卫的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也不乏相通之处,二者相互补益、相须为用,当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和破解文化政治的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 德里达 解构理论 西方形而上学 “逻各斯中心主义” 形式主义 历史主义 中国问题
下载PDF
德里达与解构主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颀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9-111,共3页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是由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建筑思想大师德里达最早确定的,解构主义在现实体现上最早运用于设计领域尤其是建筑设计及研究。文章介绍了解构主义设计的概念、起源和解构主义哲学,并对德里达和解构主义建筑实践、...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是由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建筑思想大师德里达最早确定的,解构主义在现实体现上最早运用于设计领域尤其是建筑设计及研究。文章介绍了解构主义设计的概念、起源和解构主义哲学,并对德里达和解构主义建筑实践、德里达关于解构建筑的实践倡导及解构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作了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逻各斯 解构主义建筑 中国室内设计实践
下载PDF
文字学与文化哲学——关于德里达的文字学理论与汉字书写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洪泉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3-37,共5页
针对西方语言学的语音中心主义,德里达强调书写在语言生产意义过程中的原初作用,提出用文字学来解构西方文化中的罗格斯中心主义和在场形而上学。通过德里达文字学的视角,我们可以对汉字、汉字书写乃至中国文化获得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 德里达 文字学 汉字 中国文化 文化哲学
下载PDF
文无达诂——读德里达《文学行动》
12
作者 刘自立 《出版广角》 1999年第12期20-20,共1页
我从一家书店买回法国哲人德里达的新著《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德氏90年代文字的辑录,颇有新意,与看哲学老书不同;德里达艰深玄涩,这是又一个译本,系王逢振先生主持,权威性无可质疑,对英文水准不高如我辈... 我从一家书店买回法国哲人德里达的新著《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德氏90年代文字的辑录,颇有新意,与看哲学老书不同;德里达艰深玄涩,这是又一个译本,系王逢振先生主持,权威性无可质疑,对英文水准不高如我辈当然是一个快捷的渠道,这是高兴的又一点。走进书店,对于书店那扇门,在你进入时,里与外便发生相对而言,“似是而非”的动摇。进去,对于里面而言如是;出去,对于外面而言如是。买书,使你进入德里达;而你的进入,本可在另一种体系里,即预备从一种体系迈入另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科学出版社 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学 德氏 中国社会 书店 行动 哲学 辩证法
下载PDF
视野、精神与方法——读郭英德教授《明清文学史讲演录》
13
作者 徐龙飞 《励耘学刊》 2006年第2期267-272,共6页
郭英德教授曾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在郑州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研究生讲授"明清文学史研究"课程。我有幸在2004年聆听了郭先生在北师大讲课的全过程。郭先生讲课时总是面带微笑,语速不急不缓,侃侃而谈;我们则时而凝神静听,时... 郭英德教授曾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在郑州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研究生讲授"明清文学史研究"课程。我有幸在2004年聆听了郭先生在北师大讲课的全过程。郭先生讲课时总是面带微笑,语速不急不缓,侃侃而谈;我们则时而凝神静听,时而突然"奋笔疾书",每堂课下来,总有沉甸甸的收获的愉悦。能够亲受名师的教诲,是一种福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郭英德 讲演录 文学史研究 古典文学研究 郭先生 中国文学 思想艺术 古代文学研究 公安三
下载PDF
在对话中重建中国美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潘知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传统美学 现象学美学 海德格尔 中西比较美学 比较文学 中西美学 德里达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后殖民文化批评和后现代语境及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后殖民文化批评是由生活在第一世界、但有第三世界背景的知识分子针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霸权思想而提出的理论建构 ,其理论前提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和福科的话语霸权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前提 ,他们认为所谓古老、落后、愚昧的东方与... 后殖民文化批评是由生活在第一世界、但有第三世界背景的知识分子针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霸权思想而提出的理论建构 ,其理论前提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和福科的话语霸权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前提 ,他们认为所谓古老、落后、愚昧的东方与文明、进步、开化的西方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 ,而是西方文化的话语建构 ,其目的是为殖民主义时期的西方进行扩张和征服提供一个“说法”。这一文化批评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运作 ;其一是在西方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对西方文化自身的批判反思 ,因而是后现代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其二 ,由于这种批判与反对文化霸权和种族压迫的政治立场相结合 ,又使之成为主流文化的对立面 ,而成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按照后殖民主义文论家们自己的声称 ,似乎只有第一个层面才是其初衷 ,而第二个层面只是附带的效果 ,对此 ,应从他们的双重文化身份加以理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对后殖民理论的认识和借鉴则需抓住其批判精神并重新语境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理论 后殖民 中国知识分子 文论家 后现代语境 主流文化 文化身份 存在 理论前提 德里达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洪晓楠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9-14,共6页
文章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回顾和反思20世纪的人类精神运动,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征,指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哲学运动存在激进的、批判的和建设性的三个维度,它们共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 文章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回顾和反思20世纪的人类精神运动,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征,指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哲学运动存在激进的、批判的和建设性的三个维度,它们共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消解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倾向,在思维方式上引发了一场“后/反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理论特征;最后着重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的滥觞和从“文化热”到“国学热”的转向两个方面,重点展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强调在发展中的中国进行深度文化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化 文化哲学 哲学思潮 当代中国 哲学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 哲学运动 德里达 “哲学的终结” 理论特征
下载PDF
走出虚无主义的幽谷——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辨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家栋 《中国哲学史》 1995年第3期3-13,共11页
本文不赞同某些研究者片面地强调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同、相通之处,而闭口不谈两者之间在内在精神上的实质性差异,指出:中国哲学精神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哲学精神,中国哲学传统是一种理性的理想主义传统,此与西方后现代主义... 本文不赞同某些研究者片面地强调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同、相通之处,而闭口不谈两者之间在内在精神上的实质性差异,指出:中国哲学精神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哲学精神,中国哲学传统是一种理性的理想主义传统,此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不安、躁动、无所归依、平面化、虚无、非理性等等,不可同日而语。文章特别深入探讨了它们有关语言与存在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指出:尽管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都十分注重语言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但西方哲学自现代而后现代,是不断地走向语言自身,最终把语言上升为本体,凸显语言形式本身的创造性;中国哲学则注重语言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旨在肯定“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的前提下,寻求一条通过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道路,以期最终实现对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作者认为,中国哲学统一了理性与理想、真理与价值的“中道”智慧,将对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和理想主义的重建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后现代主义 中国传统哲学 语言符号 语言文字 海德格尔 德里达 西方哲学 理想主义 言不尽意
下载PDF
西方文论的中国式解读——评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续编》
18
作者 周兴杰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93,共6页
2007年秋,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2009年春,三联复推出《西方文论讲稿续编:从卢卡契到萨义德》。这两本《讲稿》上下接续、左右呼应、蔚为大观。
关键词 西方文论 讲稿 中国 解读 三联书店 德里达 胡塞尔 萨义德
下载PDF
德里达眼中的马克思与施蒂纳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芙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28,共6页
2004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成立了“国外马克思主义读书班”。读书班主要采取中英文对照、逐字逐句研讨的方式研读国外马克思主义原著,探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难点。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们》是其中选取的必读原著之一。经... 2004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成立了“国外马克思主义读书班”。读书班主要采取中英文对照、逐字逐句研讨的方式研读国外马克思主义原著,探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难点。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们》是其中选取的必读原著之一。经过近一年左右的学习和研究,读书班成员分别从各自视角对该书进行了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就是他们的学习心得。欢迎大家以此为契机,共同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研究 德里达 施蒂纳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习心得 中英文对照 读书班
原文传递
西方文论的讲述——以德里达读柏拉图《蒂迈欧》为例
20
作者 耿幼壮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过去三十年来,西方文论进入中国的速度越来越快,众多名篇大作先后被适译为中文,国外大师们纷纷前来现身说法。纷沓而至的各种主义令人目眩,泥沙俱下的各种学说使人心旌。总体而言,中国学者对于西方文论之进入中国持有一种极为矛盾... 过去三十年来,西方文论进入中国的速度越来越快,众多名篇大作先后被适译为中文,国外大师们纷纷前来现身说法。纷沓而至的各种主义令人目眩,泥沙俱下的各种学说使人心旌。总体而言,中国学者对于西方文论之进入中国持有一种极为矛盾和复杂的态度,其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从倾慕与盲从到批评与质疑。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文论在中国学术语境的空间与张力问题,自然成为一个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论 柏拉图 德里达 中国学者 现身说法 接受过程 中国学术 三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