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洒泪回忆自肺腑 感人至深是友情——《忆大山》文本赏析
1
作者 张宝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5期99-101,共3页
靖节先生陶渊明有诗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然而洒泪回忆自肺腑,感人至深是友情,《忆大山》让我们看到了两个高尚的人和而不同,相互成就。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的殷殷情义和至美情怀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友谊观... 靖节先生陶渊明有诗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然而洒泪回忆自肺腑,感人至深是友情,《忆大山》让我们看到了两个高尚的人和而不同,相互成就。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的殷殷情义和至美情怀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友谊观,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都具有深远的教益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大山》 叙事散文 结构 细节 语言 情感
下载PDF
《忆大山》蕴涵着朋友交往之真谛
2
作者 常毓峰 《活力》 2015年第17期24-26,共3页
习近平同志的散文《忆大山》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朴素精准的用词、饱满丰盈的情感,回顾了他在河北省正安县工作时与作家贾大山的深厚情谊。读了这篇散文,使我们在深切感悟到习近平的高尚情操、朴实作风、平民情愫和家国情怀的同时,也... 习近平同志的散文《忆大山》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朴素精准的用词、饱满丰盈的情感,回顾了他在河北省正安县工作时与作家贾大山的深厚情谊。读了这篇散文,使我们在深切感悟到习近平的高尚情操、朴实作风、平民情愫和家国情怀的同时,也领会到朋友交往之真谛:l朋友交往要真诚。近平的真诚,使大山在别人眼中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却与近平滔滔不绝、敞开心扉:也使近平有了这样—位“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析理透澈”的朋友。2.朋友交往要关爱。近平到南方工作后,友情未因岁月流逝而淡忘,他三次专程看望大山的人格魅力,愈加让人景仰。3.朋友交往要理解。近平因对大山的理解而包容,进而慧眼识才、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大山本无意仕途,也因对近平的理解而肩负起文化局长的重任,废寝忘食、恪尽职守。4.朋友交往在志同。近平与大山结下的君子之交,冰清玉洁、肝胆相照,缘自共同的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这也是他们心心相印的奥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忆大山》 朋友
下载PDF
汉英对比视角下的散文自译与评析--以《忆大山》英译为例
3
作者 郭迎香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3期211-212,共2页
该文以英汉差异为宏观指导原则,对叙事性散文《忆大山》进行了英译以及译文分析与讨论。该文以笔者在译前及翻译过程中发现的文章语言特点为切入点展开,举例对翻译思路与译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汉英差异在实践中的运用,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 汉英对比 散文 《忆大山》
下载PDF
汉英对比视角下翻译策略研究——以《忆大山》汉英翻译为例
4
作者 孙亚秋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2期78-79,共2页
《忆大山》是习近平为悼念老友贾大山而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语言简洁生动,行文朴素自然。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具有显著不同的差异特征,在翻译该文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忆大山》翻译实践为例,从汉英对比的视角下来... 《忆大山》是习近平为悼念老友贾大山而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语言简洁生动,行文朴素自然。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具有显著不同的差异特征,在翻译该文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忆大山》翻译实践为例,从汉英对比的视角下来探讨翻译实践技巧,以提高翻译水平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大山》 汉英对比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四字词语的翻译策略研究——以《忆大山》为例
5
作者 丁兰心 高文成 《海外英语》 2021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也是独具一格。惯用四字结构的词语是汉语表达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习近平总书记的《忆大山》是一篇语言简洁且生动的散文,情感深厚,用语真挚,字里行间流露着习...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也是独具一格。惯用四字结构的词语是汉语表达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习近平总书记的《忆大山》是一篇语言简洁且生动的散文,情感深厚,用语真挚,字里行间流露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贾大山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二人真挚友谊的歌颂。该文以翻译《忆大山》为例,通过对文章遣词造句的分析以及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相结合,找出四字词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词语 《忆大山》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散文《忆大山》的翻译浅析
6
作者 曹蕾 贾晓云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文章为叙事性散文《忆大山》的翻译评论,介绍了原散文的基本内容以及译者前期的译前准备,并基于严复的翻译要求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翻译,从词汇、句子和修辞三方面分享了本人在翻译过程中的所感所悟所得。笔者在... 文章为叙事性散文《忆大山》的翻译评论,介绍了原散文的基本内容以及译者前期的译前准备,并基于严复的翻译要求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翻译,从词汇、句子和修辞三方面分享了本人在翻译过程中的所感所悟所得。笔者在此次评析中自我反省,自我鞭笞,以期今后用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身份向世界诉说更多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大山》 译评 译前准备 翻译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