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的主题形象 |
袁宪军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1 |
6
|
|
2
|
用爱“缝合”被撕裂的“家国痛史”——谈马来西亚华裔女作家戴小华的“非虚构”长篇新作《忽如归》 |
王红旗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8 |
3
|
|
3
|
“忽而”的词汇化及其叠用格式的构式化 |
刘红妮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4
|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鸦片隐喻——以柯勒律治的《忽必烈可汗》为例 |
张金凤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5
|
渤海忽汗州都督府朝贡唐王朝述论 |
宋卿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6
|
梦幻般的意境——柯尔律治名作《忽必烈汗》赏析 |
赵秦
孙红
|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7
|
《忽必烈汗》的元上都宫殿与空中宫殿形象 |
杜寒风
|
《阴山学刊》
|
2016 |
1
|
|
8
|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戴小华《忽如归》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
郭伏良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1
|
|
9
|
论《忽至森林深处》对犹太民族心理创伤的隐喻 |
李沁叶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0
|
断裂与弥合——解读《忽必烈汗》中的矛盾意蕴 |
陈斌峰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4 |
0 |
|
11
|
“忽A忽B”构式的多维考察 |
刘银姣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精神的守望与诗心的颤动——评文紫湘先生的《忽远忽近》 |
杨金砖
胡宗健
|
《零陵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3
|
柯勒律治的忽必烈书写 |
杜寒风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22 |
0 |
|
14
|
短时副词“忽然间”的语义、时体特征及词汇化 |
李思旭
庞金珍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5
|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身体叙述中的政治预言 |
何宏伟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6 |
0 |
|
16
|
元代肖像画《忽必烈大汗像》与《杨竹西小像图》比较 |
王珍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0 |
|
17
|
从《忽必烈汗》分析诗歌的文体特征 |
崔薰然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8
|
从《忽必烈汗》看柯尔律治的大同世界观 |
刘甜
左金梅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9
|
《忽必烈汗》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
刘培
杨加伟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1
|
|
20
|
柯尔律治的《忽必烈汗》一文赏析 |
魏瑾
|
《株洲工学院学报》
|
200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