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重性中的迷惘探索——略论大江健三郎《性的人》
1
作者 罗冰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在以"性—政治"为特色的创作阶段发表的小说《性的人》的分析,不仅见出存在主义对大江创作的影响,同时探讨大江作品中反思"存在"的普遍意义,指出《性的人》在大江的创作年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在以"性—政治"为特色的创作阶段发表的小说《性的人》的分析,不仅见出存在主义对大江创作的影响,同时探讨大江作品中反思"存在"的普遍意义,指出《性的人》在大江的创作年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昭示着大江创作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 大江健三郎 《性的人》 存在主义 小说 结构 背景 人物身份
下载PDF
从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篇诠证孟、荀人性思想的内在同构性
2
作者 谭忠诚 郭齐阳 《荆楚学刊》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篇论“性”之两大特征:一是“以气论性”,即“喜怒哀悲之气,性也”;二是“性随心动”,即“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这两大特征既是引发后来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之分歧的根源,又是洞悉孟、荀人性...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篇论“性”之两大特征:一是“以气论性”,即“喜怒哀悲之气,性也”;二是“性随心动”,即“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这两大特征既是引发后来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之分歧的根源,又是洞悉孟、荀人性思想之内在同构性的关键性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
下载PDF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有为”文学主张的内涵
3
作者 丛月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在言及诗、书、礼、乐等传统经典时,分别提出了“有为为之”“有为言之”和“有为举之”的概括。这一概括不仅是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总结,也蕴含了对文学必须“有为”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其中“有为言之”的...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在言及诗、书、礼、乐等传统经典时,分别提出了“有为为之”“有为言之”和“有为举之”的概括。这一概括不仅是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总结,也蕴含了对文学必须“有为”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其中“有为言之”的说法,更是关涉语言这一文学的核心问题。基于之前礼乐时代人道的思想立场与文化原则,“有为”之学肯定了人文价值的实在性,与道家的虚无主张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言语形式上,“有为”的理论主张又最终和礼乐文化相结合,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规范之上,由此丰富了儒家与先秦文学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有为 人道立场 言行相顾 礼无不答 礼乐时代
下载PDF
论郭店简《性自命出》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诗学关联
4
作者 贾旭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郭店简《性自命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情”的关注,充分肯定情感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同时强调用诗、礼、乐陶冶性情、培养德行,从而使道德在人的内心扎根。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来看,简文论《诗》具有强烈的主“情”或重“情... 郭店简《性自命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情”的关注,充分肯定情感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同时强调用诗、礼、乐陶冶性情、培养德行,从而使道德在人的内心扎根。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来看,简文论《诗》具有强烈的主“情”或重“情”色彩,它在充分肯定真性情价值的同时,也主张用礼义来合理地规范、引导、约束情感。从两篇文献对于性情观念的阐发及情与礼关系的揭示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诗学关联。以《性自命出》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的性情学说与礼乐教化思想是《孔子诗论》评《诗》论《诗》的思想来源,《孔子诗论》将早期儒家的性情哲学与礼乐教化思想绵密无间地融入了《诗经》的阐释中,呈现出尚情性、重礼义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孔子诗论》 礼义 《诗》学关联
下载PDF
工业文明时代的酒神——《性的人》之一种文本阐释
5
作者 王涛 《华西语文学刊》 2009年第1期166-171+267,共6页
大江健三郎的中篇小说《性的人》是一部较为集中讨论'性'问题的严肃作品。本文旨在揭示大江在其中对'性'所赋予的精神上的含义。笔者认为,在这部作品中,大江笔下的'性'的激烈张扬正是尼采哲学中酒神精神的体现... 大江健三郎的中篇小说《性的人》是一部较为集中讨论'性'问题的严肃作品。本文旨在揭示大江在其中对'性'所赋予的精神上的含义。笔者认为,在这部作品中,大江笔下的'性'的激烈张扬正是尼采哲学中酒神精神的体现,是对各种关系十分复杂的当代文明社会的一种反拨。大江通过对这种反拨模式与反拨结果的描述,引起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并且这一主题在大江以后的作品中继续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性的人》 酒神精神 禁闭
原文传递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院成 李明宇 李永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9-201,共3页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对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下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曲线的性状以及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柔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数值比刚性基础下的小,长、短...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对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下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曲线的性状以及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柔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数值比刚性基础下的小,长、短桩桩土应力比差别不如刚性基础突出,反映出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特性的影响;刚性基基础下长桩桩土应力比变化比短桩剧烈,其峰值是短桩的3倍左右,且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变化规律也与柔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桩复合地基 《性基础 基础 桩土应力比
下载PDF
《性恶》出自荀子后学考——从刘向的编辑与《性恶》的文本结构看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炽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5,共9页
汉代刘向编《荀子》一书,把著名的《性恶》排为第26篇(全书共32篇),夹在《子道》《法行》之间。论者公认:这两篇及排在后面的《宥坐》《哀公》《大略》《尧问》等都不出自荀子本人之手,而出自其后学之手。刘向把《性恶》编置在这个地方... 汉代刘向编《荀子》一书,把著名的《性恶》排为第26篇(全书共32篇),夹在《子道》《法行》之间。论者公认:这两篇及排在后面的《宥坐》《哀公》《大略》《尧问》等都不出自荀子本人之手,而出自其后学之手。刘向把《性恶》编置在这个地方,是把它看作荀子后学的作品。仔细分析《性恶》的文本结构,可发现:它不应该是一篇完整的论说文,而是由七个不同的模块拼凑起来的,其中有太多的不一致、前后矛盾。如模块二对"知仁义法正之质"和"能仁义法正之具"的肯定以及模块七对性质美的肯定,就与模块一对人性恶的断定相矛盾。大部分模块极可能是不同作者之所为。多种证据表明:荀子不是性恶论者,而是性朴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刘向 《性恶》 朴论
下载PDF
《性自命出》与法家的“人情论” 被引量:9
8
作者 韩东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4,共6页
儒家也“言情”,这是简文《性自命出》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之一。然而,篇中与“情”几乎同义的“性”,在迥异于盂、荀“性”论的同时,反而凸显了法家“人情论”的有关特征。当得知《性自命出》的“人情论”与法家该论间在前提、内容、“心... 儒家也“言情”,这是简文《性自命出》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之一。然而,篇中与“情”几乎同义的“性”,在迥异于盂、荀“性”论的同时,反而凸显了法家“人情论”的有关特征。当得知《性自命出》的“人情论”与法家该论间在前提、内容、“心学”反对、“道”论和学术流脉上均有着空前的相似性和渊源关系时,当解明其与道家间也缠绕着丝缕亲缘时,《性自命出》便不应被视为儒家一家之言,而应当看成是诸子将分而未分前的杂家舆论.这也是为什么在简文中儒家与道家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张,而儒法之间和道法之间,似也可求同存异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反对 法家 杂家 儒家 学术 渊源关系 同义 凸显 求同存异
下载PDF
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4期70-76,共7页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章是孟子讨论人性的一段重要言论,但是由于个别文字难以训释,其内容一直不被人们理解,影响了孟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近出土的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中,一些文句与"天下之言性,...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章是孟子讨论人性的一段重要言论,但是由于个别文字难以训释,其内容一直不被人们理解,影响了孟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近出土的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中,一些文句与"天下之言性,,章有可沟通之处,为我们破解该章内容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拟结合新出土竹简材料对该章文字进行训释,并由字义训释进一步探讨孟子性善论思想.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自命出》 善论 个别 郭店竹简 思想 出土 天下 指正
下载PDF
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释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建伟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2期34-39,共6页
关键词 《性自命出》 郭店竹简 忠信之道 黄帝四经 唐虞之道 文子 “作” 竹简《老子》 《楚辞考异》 庄子
下载PDF
《性自命出》校释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沂 《管子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98-113,共16页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出》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郭店、上博二本,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义并参...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出》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郭店、上博二本,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义并参之以上博本的墨节,将全篇分为上篇十一章、下篇七章,进而对全文进行了认真的校订、注释与译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性情论》 郭店简 上博简 校释
下载PDF
《性自命出》与传世先秦文献“情”字解诂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天虹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3期55-63,共9页
本文通过对《性自命出》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情”字的综合考察,指出传统看法中,先秦儒家言“情”,皆为“实”之义,而与情感无关的认识似乎不能成立;《性自命出》与大、小戴《礼记》论情的观点比较接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二戴成书... 本文通过对《性自命出》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情”字的综合考察,指出传统看法中,先秦儒家言“情”,皆为“实”之义,而与情感无关的认识似乎不能成立;《性自命出》与大、小戴《礼记》论情的观点比较接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二戴成书的年代,可能与《性自命出》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传世先秦文献 “情” 解诂 典籍
下载PDF
从艾儒略《性学觕述》看明末清初西医入华与影响模式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董少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76,共13页
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研究中,传教士神学、性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似一直未受到重视。以艾儒略《性学觕述》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西医知识,考察这些西医知识的入华模式,及其在中国医学界的影响模式,或许可为整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 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研究中,传教士神学、性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似一直未受到重视。以艾儒略《性学觕述》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西医知识,考察这些西医知识的入华模式,及其在中国医学界的影响模式,或许可为整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学觕述》 明末清初 西医 入华模式 影响模式
下载PDF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上的丁韪良及其《性学举隅》 被引量:4
14
作者 阎书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传教士丁韪良出于借心理学来传播宗教的目的在1898年出版了《性学举隅》,这是融入了许多西方科学心理学知识的中文心理学著作。中国最早开设心理学课程的登州文会馆的两名毕业生在丁韪良撰写《性学举隅》过程中进行了笔述工作。丁韪良... 传教士丁韪良出于借心理学来传播宗教的目的在1898年出版了《性学举隅》,这是融入了许多西方科学心理学知识的中文心理学著作。中国最早开设心理学课程的登州文会馆的两名毕业生在丁韪良撰写《性学举隅》过程中进行了笔述工作。丁韪良曾为益智书会撰写心理学教材但未完成,益智书会转而出版了颜永京的《心灵学》(上本)。以丁韪良及其《性学举隅》为纽带,19世纪后半叶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构成了一副较完整的历史图景,反映出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发展与宗教传播有着密切联系。《性学举隅》吸收了当时西方心理学前沿性的生理心理学知识,向中国引介了催眠术和颅相学知识,并对中国的"五官说"、"七情说"进行了修正与补充,同时也借用了汉字的造字法来阐述其部分心理学观点。由于丁韪良向中国传播心理学是其宣传宗教思想的手段之一,而颜永京译述海文原著的《心灵学》更倾向于向中国传播心理学这一学科,强调了心理学与众多学科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因此丁韪良在心理学术语创制上的历史功绩要逊于颜永京。颜永京于1882年将psychology翻译为"心才学",这是目前发现心理学学科的最早汉语翻译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韪良 《性学举隅》 中国近代心理学 登州文会馆 颜永京
下载PDF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研究与检讨--从朱陆异解到《性自命出》“实性者故也”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四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1)从朱陆异解到近来,学者的意见大抵分为两系,一系认为孟子对于"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三句持肯定态度,朱子、焦循、俞樾、杨伯峻等属于此系;...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1)从朱陆异解到近来,学者的意见大抵分为两系,一系认为孟子对于"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三句持肯定态度,朱子、焦循、俞樾、杨伯峻等属于此系;另一系认为孟子对于此三句持否定的态度,陆象山、毛奇龄、徐复观、裘锡圭等属于此系。两派学者对于《孟子》此章的解释大殊。(2)竹书《性情论》(即《性自命出》)的公布,引发了对于《孟子》此章含义的重新探讨。裘锡圭等认为援引竹书来解释《孟子》此章是有效的,但可能未必如此。竹书"室性者故也"之"室",应当读为"实";"故"在竹书中是一个褒义词,指有为或有目的的活动,具体指诗、书、礼乐"三术",而非诈故、巧故之义。(3)对于"天下之言性也"三句,孟子持肯定态度;"肯定系"的解释是可取的。朱子等人的解释带有时代特征,也未必尽是。"故"当训为"本故""本然","利"当训为"顺利"。孟子的意思是说,天下之言性,不过是以其本故来谈论其善恶罢了;若以性之本故谈论其善恶,那么在思考、判断其善恶问题上即应当以顺利其性为根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下之言 《性自命出》
下载PDF
《性自命出》校释(续)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沂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02-112,2,共11页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出》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郭店、上博二本,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义并参...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出》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郭店、上博二本,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义并参之以上博本的墨节,将全篇分为上篇十一章、下篇七章,进而对全文进行了认真的校订、注释与译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性情论》 郭店简 上博简 校释
下载PDF
性与天道 可得与闻——从《性自命出》看先秦儒学“性与天道”思想的展开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长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6-152,共7页
夫子不言的"性与天道"实为孔学"下学上达"的最终指向。《性自命出》是孔子性命天道思想的具体而微的展开。思孟学派继承了楚简天道性命相贯通的思想而否定了心性之别,以心释性,发展出性善论;荀子则将天人相分,肯定... 夫子不言的"性与天道"实为孔学"下学上达"的最终指向。《性自命出》是孔子性命天道思想的具体而微的展开。思孟学派继承了楚简天道性命相贯通的思想而否定了心性之别,以心释性,发展出性善论;荀子则将天人相分,肯定了心性之别并由此发挥出性恶论。孟、荀的理论分歧体现了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于"性与天道"的不同理解和阐发,而透过《性自命出》,这一分歧得以发生的内在理路清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善论 恶论 《性自命出》
下载PDF
“天下之言性也”章再释——兼与梁涛博士商榷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世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5,284,共6页
利用《性自命出》并不能解决"天下之言性也"章的难解问题,反而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缠绕。在"天下之言性也"章中,孟子对"故"字的使用前后一致;"故"自身义指的是"已往之事"、"既... 利用《性自命出》并不能解决"天下之言性也"章的难解问题,反而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缠绕。在"天下之言性也"章中,孟子对"故"字的使用前后一致;"故"自身义指的是"已往之事"、"既成事实"的根源、所以然,孟子在此章以"故"言"性",故本章所言之"性"也是"已往之事"、"既成事实"的根源、所以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自命出》
下载PDF
竹简《性自命出》的人性论问题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涛 《管子学刊》 2002年第1期65-69,共5页
竹简上篇主要是“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论 ,下篇则已开始提出“性善”论 ,由上篇到下篇呈现自然人性论向道德人性论的过度 ;不论是《竹简》还是以后的《诚明》 ,都受到古代“生之谓性”传统的影响 ,由于《诚明》主要是道德人性论 ,... 竹简上篇主要是“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论 ,下篇则已开始提出“性善”论 ,由上篇到下篇呈现自然人性论向道德人性论的过度 ;不论是《竹简》还是以后的《诚明》 ,都受到古代“生之谓性”传统的影响 ,由于《诚明》主要是道德人性论 ,并提出“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与天地参” ,比之竹简向前发展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诚明》 生之谓
下载PDF
以性恶论说荀子的困境及其摆脱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炽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表述于《荀子》一书的性恶论与荀子其人在人们心中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但是,该书并非全为他一人所写。前贤以性恶论说荀子,陷入重重困境,有人欲摆脱困境,结果又陷入新的困境。回到刘向编该书时把《性恶》夹在《子道》与《法行》之间本来... 表述于《荀子》一书的性恶论与荀子其人在人们心中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但是,该书并非全为他一人所写。前贤以性恶论说荀子,陷入重重困境,有人欲摆脱困境,结果又陷入新的困境。回到刘向编该书时把《性恶》夹在《子道》与《法行》之间本来的位置,不视之为一篇独立、完整的论说文,而以之为杂言杂语,这是摆脱这些困境的好方法。《性恶》不是荀子所作,而是其后学与人性有关的不同言论的汇集,它反映了后学对人性看法的分歧:有人以人性为恶,有人不以人性为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 荀子 荀子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