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塞《悉达多》中的道家智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卿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46-48,共3页
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初西方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毕生钻研中国文化的作家之一。道家的老庄、儒家的孔子乃至《易经》精髓都能在其作品中一览无余。黑塞的名著《悉达多》身披印度外衣,实则传递了中国道家的智慧。从黑塞... 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初西方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毕生钻研中国文化的作家之一。道家的老庄、儒家的孔子乃至《易经》精髓都能在其作品中一览无余。黑塞的名著《悉达多》身披印度外衣,实则传递了中国道家的智慧。从黑塞的中国情结和创作背景出发,阐释了小说《悉达多》中所包含的老子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道家 老子 无为 辩证
下载PDF
试论赫尔曼·黑塞《悉达多》的诗情与哲思
2
作者 李桐 骆锦芳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17,35,共5页
《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小说不仅蕴藏着多种宗教信仰与文化,创作手法更是融入了多种文体。通过对小说文体的抒情表达、情感描写的层次与升华、哲学思辨与生命的诗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对小说中的抒情性文本进行... 《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小说不仅蕴藏着多种宗教信仰与文化,创作手法更是融入了多种文体。通过对小说文体的抒情表达、情感描写的层次与升华、哲学思辨与生命的诗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对小说中的抒情性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旨在为作品及其作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抒情性
下载PDF
曼陀瓦尼芭蕾舞剧《悉达多》音乐创作研究——以自然意象“河流”的音响创造为例
3
作者 晏庆 《音乐探索》 2023年第4期97-108,共12页
《悉达多》这部描述东方文化的大型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法国作曲家曼陀瓦尼独特的创作思维与设计理念,更体现出作为纯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作曲家在东方题材与音响探索方面所呈现出的极具高度冒险精神,是具有跨界融合性质的严肃音乐创作... 《悉达多》这部描述东方文化的大型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法国作曲家曼陀瓦尼独特的创作思维与设计理念,更体现出作为纯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作曲家在东方题材与音响探索方面所呈现出的极具高度冒险精神,是具有跨界融合性质的严肃音乐创作。同时,他以原著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自然意象——“河流”作为主要音色音响创作对象,来体现音乐故事情节的铺垫、发展与高潮,并将这种崭新手段融入作品里。聚焦曼陀瓦尼对“河流”这一自然意象的各种声响组织创作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分析、归纳,进一步探讨《悉达多》整首作品的声响结构与创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瓦尼 《悉达多》 黑塞 河流 音色音响
下载PDF
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与佛教
4
作者 李雪涛 《佛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251-268,共18页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22年创作的《悉达多》,以佛陀时代的古典印度作为背景,展开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追问。尽管这部小说有着多种复杂的思想、文化的来源,但从中还是可以明确地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佛教思想,这既包括原始佛教的一些...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22年创作的《悉达多》,以佛陀时代的古典印度作为背景,展开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追问。尽管这部小说有着多种复杂的思想、文化的来源,但从中还是可以明确地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佛教思想,这既包括原始佛教的一些观念,也有东亚禅宗的思想。无论如何,佛教主题提供了解读《悉达多》的重要视角,透过这个视角可以对这部经历了近百年依然被传译的小说进行更符合当下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佛教
下载PDF
历尽千帆,素衣踽踽——读《悉达多》有感
5
作者 姚佳怡 李明智(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1年第4期19-19,共1页
林清玄曾如是说:“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只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灯,灯上写两行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生命确是一段漫长的经历,我们在奔跑着前行,奔赴未知的地方。《悉达多》让我看见了一个独行的人... 林清玄曾如是说:“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只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灯,灯上写两行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生命确是一段漫长的经历,我们在奔跑着前行,奔赴未知的地方。《悉达多》让我看见了一个独行的人,在经历世界,在经历自己,历经千帆,终素衣踽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达多》 林清玄 化蝶飞去 生命 经历 前行
下载PDF
行至印度中途的《悉达多》 被引量:4
6
作者 常蕾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40-47,共8页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毕生遵循"向内的道路",他的名著《悉达多》即是以小说的形式解析、表达自己内在的信仰。本文以其小说《悉达多》为核心,探讨黑塞对印度文化的认同与退缩。小说中无论是人物名称的...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毕生遵循"向内的道路",他的名著《悉达多》即是以小说的形式解析、表达自己内在的信仰。本文以其小说《悉达多》为核心,探讨黑塞对印度文化的认同与退缩。小说中无论是人物名称的命名,还是故事的主体架构,都渗透着印度气息;但是,解决黑塞精神危机的钥匙却另有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印度 佛教 信仰
原文传递
从未逝去的河水:论《悉达多》的精神整合功能及其哲学实验属性
7
作者 李佳颖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76,共4页
《悉达多》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代表作《流浪者之歌》。影片试图以"综合视像"进行哲学实验,呈现主人公离家修行、世间流转、河边悟道的自我探寻历程。电影通过零度审美、延宕镜头和运动-影像使观者在矛盾和疑问中综... 《悉达多》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代表作《流浪者之歌》。影片试图以"综合视像"进行哲学实验,呈现主人公离家修行、世间流转、河边悟道的自我探寻历程。电影通过零度审美、延宕镜头和运动-影像使观者在矛盾和疑问中综合、重构,得出超越性的智性经验。悉达多最终体悟到"一含万有而万缘归一",这是黑塞通过语言试图建立的超越二元对立的新道德意识;而影片用影像展现出电影在断裂中创造新的综合的本质,表明:万物迁流,唯有回归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达多》 自我探寻 综合视像 哲学实验
原文传递
重新寻找“解毒药”:李雪涛之重译重注重释《悉达多》
8
作者 夏可君 《上海文化》 CSSCI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加速,我们丧失了个体生命的成长、成熟成熟与时间的关系,失去了智慧与时间最为本源的生命关联,而在德意志文化晚熟但却自觉的苏醒时刻,从早期浪漫派开始的所谓成长小说或教育小说,尤其在歌德集大成的形象威廉·... 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加速,我们丧失了个体生命的成长、成熟成熟与时间的关系,失去了智慧与时间最为本源的生命关联,而在德意志文化晚熟但却自觉的苏醒时刻,从早期浪漫派开始的所谓成长小说或教育小说,尤其在歌德集大成的形象威廉·麦斯特那里,我们能看到一个漫游求学的年轻人如何聚集时代的精华而成为大师,塑造出一个希腊式完美的典型形象,进入德意志人所梦想的高贵单纯与静穆伟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解毒药 德意志文化 浪漫派 希腊式 麦斯特 典型形象 《悉达多》
原文传递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的悉达多人格发展析论
9
作者 李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叙述了主人公悉达多通过各种经历和体悟成为得道者的过程,即其人格发展渐趋完善的过程,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可以对此进行有效阐释。悉达多人格面具的形成可以分为婆罗门贵族青年和沙门僧两个阶段,他认识到世俗...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叙述了主人公悉达多通过各种经历和体悟成为得道者的过程,即其人格发展渐趋完善的过程,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可以对此进行有效阐释。悉达多人格面具的形成可以分为婆罗门贵族青年和沙门僧两个阶段,他认识到世俗中的人格形象并非真我之后,运用各种体验来发掘自己人格中的未知面。其人格中的阿尼玛原型以梦中女人和情人卡玛拉的形象呈现,使其心理的非理性部分充分人格化。随之而来的本能欲望及与爱并存的自私本性逐渐淹没了他,在领悟意象“唵”和集体无意识精神之象征——河水的启示下,他克服了人格阴影,超越了意识自我,完整自性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荣格 原型 人格发展
下载PDF
其实我们不用那么急
10
作者 林怀民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 2017年第8期37-38,共2页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 黑塞。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 黑塞。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法门没有用。于是,他离开了他的师父,回到城市里。在城市,他学了做生意,做得很成功,又遇到了一个城里最红最美的妓女。但他还是不满足,觉得这些事情都是错的,于是离开自己美丽的家,来到河边,河上有一个舟子,你跟他说什么,他都笑一笑不说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达多》 赫尔曼 达多 婆罗门 师父 佛陀 出家 法门
原文传递
书信中的黑塞:理解与被理解
11
作者 云也退 《财新周刊》 2023年第27期86-87,共2页
一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1877-1962)一生都在体会一个悖论:巨大的名声,会阻碍作家被真正理解:但若缺乏名声,作家的作品又难以抵达读者。黑塞的荣誉确实多而耀眼。《德米安》《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文坛... 一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1877-1962)一生都在体会一个悖论:巨大的名声,会阻碍作家被真正理解:但若缺乏名声,作家的作品又难以抵达读者。黑塞的荣誉确实多而耀眼。《德米安》《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文坛,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也毫无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家 赫尔曼·黑塞 《荒原狼》 诺贝尔文学奖 《悉达多》 《德米安》 《玻璃球游戏》 名声
原文传递
年老与死亡
12
作者 李银河 《北方人》 2020年第8期47-48,共2页
读过黑塞的《悉达多》和《玻璃球游戏》,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哲学味的小说家,爱在小说中讨论哲学问题,思想深邃隽永,毕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嘛,非等闲之辈。缺点是这个人身上带着一股书呆子气,加上德国人特有的那股初劲儿,有时对事情较真... 读过黑塞的《悉达多》和《玻璃球游戏》,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哲学味的小说家,爱在小说中讨论哲学问题,思想深邃隽永,毕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嘛,非等闲之辈。缺点是这个人身上带着一股书呆子气,加上德国人特有的那股初劲儿,有时对事情较真到令人忍俊不禁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悉达多》 德国人 《玻璃球游戏》 隽永 小说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