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伤的歌》的音乐技法及教学演唱诠释
1
作者 舒莉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4-92,共9页
亨利·迪帕克(Henri Dupare)是法国19世纪中晚期一位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本文以其声乐作品在诗词、人声和钢琴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从而管窥其饱含浪漫主义音乐特性的典型风格。尤以《悲伤的歌》中的文学性、音乐性及其二者之间的内在... 亨利·迪帕克(Henri Dupare)是法国19世纪中晚期一位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本文以其声乐作品在诗词、人声和钢琴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从而管窥其饱含浪漫主义音乐特性的典型风格。尤以《悲伤的歌》中的文学性、音乐性及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外延构架等问题进行研究,藉此在诠释这首作品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呈现法国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及人文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迪帕克 《悲伤的歌》 文本性 技法
下载PDF
《悲伤逆流成河》:逆转悲伤的勇敢发声 被引量:2
2
作者 寇嫒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悲伤逆流成河》首度聚焦"校园欺凌"的热点话题,将原著讲述的青春疼痛故事导向悲伤过后的成长,从而挖掘出文本被遮蔽的情感教育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是逆转青春悲伤的一次勇敢发声。郭敬明作品中... 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悲伤逆流成河》首度聚焦"校园欺凌"的热点话题,将原著讲述的青春疼痛故事导向悲伤过后的成长,从而挖掘出文本被遮蔽的情感教育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是逆转青春悲伤的一次勇敢发声。郭敬明作品中的影像化叙述技巧也为影片的成功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影片在将小说情绪体验式的感性文字转化为客观叙事影像的同时,却消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度带来的思考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逆流成河》 郭敬明 影像化叙述 校园欺凌
下载PDF
《悲伤咖啡馆之歌》中黑色幽默赏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邵义强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2期196-198,共3页
美国文学研究者普遍认为黑色幽默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与女性作家无关,是男性作家的专利。笔者试图分析美国女作家Carson McCullers最出色的一部中篇小说《悲伤咖啡馆之歌》来证明:黑色幽默并非60年代的专利产品,而是一个持续传统的一部... 美国文学研究者普遍认为黑色幽默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与女性作家无关,是男性作家的专利。笔者试图分析美国女作家Carson McCullers最出色的一部中篇小说《悲伤咖啡馆之歌》来证明:黑色幽默并非60年代的专利产品,而是一个持续传统的一部分,或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早的0196时代;女性作家当中也有擅长黑色幽默的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黑色幽默 女性作家 《悲伤咖啡馆之歌》
下载PDF
《悲伤咖啡馆之歌》中的黑色幽默探析
4
作者 乔德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1-93,共3页
卡森·麦卡勒斯的《悲伤咖啡馆之歌》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文学,作者在书中用荒诞滑稽的形式嘲讽着荒谬的现实世界。文章主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剖析这部文学作品中黑色幽默的魅力,以感知卡森·麦卡勒斯... 卡森·麦卡勒斯的《悲伤咖啡馆之歌》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文学,作者在书中用荒诞滑稽的形式嘲讽着荒谬的现实世界。文章主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剖析这部文学作品中黑色幽默的魅力,以感知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独特世界,体会其所传达的思想主题,并挖掘小说对当今时代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卡森·麦卡勒斯 《悲伤咖啡馆之歌》
下载PDF
悲伤过后,春暖花开
5
作者 Miss·陌七夏 《快乐阅读(开心辞典)(上)》 2009年第10期88-94,共7页
傅凌尹截住我的时候,我正忘乎所以地一手拿着肉串一手拿着菠萝包。他带了一群海拔一米八以上的篮球队员把我面前的路挡了个严严实实,成功地把我噎了个半死。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悲伤过后 春暖花开》
下载PDF
隐喻网络之构建:《悲伤与理智》节选散文篇章博喻研究
6
作者 钟媚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2-87,共6页
学界界定布罗茨基诗性散文中大量运用隐喻的创作手法为"组合隐喻",然则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该创作手法的实质是篇章博喻的运用。布罗茨基利用根隐喻进行延伸,衍生出许多相关的子隐喻,用于充分阐释喻底,为其散文的隐喻网... 学界界定布罗茨基诗性散文中大量运用隐喻的创作手法为"组合隐喻",然则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该创作手法的实质是篇章博喻的运用。布罗茨基利用根隐喻进行延伸,衍生出许多相关的子隐喻,用于充分阐释喻底,为其散文的隐喻网络构建服务,进而使得布氏散文独具特点,连贯统一、条理清晰并且意象丰富。除了给文本以有力的修饰作用和阐释力以外,篇章博喻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文学上智性审美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与理智》 布罗茨基 篇章隐喻 隐喻网络
下载PDF
关于《悲伤》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和 陈润华 +3 位作者 陈晓兰 蔡春华 文贵良 李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6-89,共14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舞鹤 《悲伤 主题 叙事特征 人文意蕴
下载PDF
英国诗歌研究的新突破——兼评《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
8
作者 李云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33-135,共3页
挽歌作为拥有独特写作传统与模式的文类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内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非主流性及复杂性。《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一书的新近出版为我们弥补了这个缺憾。它梳理... 挽歌作为拥有独特写作传统与模式的文类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内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非主流性及复杂性。《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一书的新近出版为我们弥补了这个缺憾。它梳理了英国挽歌在诗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特色,展现了英国挽歌在寻求表现哀伤、震撼的诗歌语言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为我们研究挽歌诗提供了视野广阔且细致入微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 悲悼 田园挽歌 现代挽歌
下载PDF
探析舞鹤对现代性的书写与省思——以《悲伤》《拾骨》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仁志 《品位·经典》 2022年第13期5-8,17,共5页
舞鹤是当代台湾文学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其文学创作脉络以及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始终与台湾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现代主义思潮相呼应。在《悲伤》《拾骨》两部代表作中,舞鹤书写了现代化过程中对台湾本土文化的眷念以及对现代化历程中文化凋... 舞鹤是当代台湾文学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其文学创作脉络以及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始终与台湾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现代主义思潮相呼应。在《悲伤》《拾骨》两部代表作中,舞鹤书写了现代化过程中对台湾本土文化的眷念以及对现代化历程中文化凋零的批判。舞鹤对现代性所持的在"实用主义式的接受"与“犬儒式的悲观主义”之间的暧昧态度潜藏于文本之中。透过现代性对自然生态、人性精神与社会传统的冲击,舞鹤进一步看到人性注定无法完满的悲剧以及人类难返生命原乡的悲伤处境,而现代性仅仅只是其中一个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鹤 现代性 《悲伤 《拾骨》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悲伤——谷川俊太郎《悲伤》评析
10
作者 叶林峰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年第3期43-43,49,共2页
谷川俊太郎在其名作《悲伤》中客观地表现了人在历史进程中普遍的失落感和困惑。全诗用语简洁洗练,抒情明净清新,采用首尾呼应的圆形结构表现回环幽远的情绪状态。
关键词 《悲伤》语言特色 表现手法 历史体验
下载PDF
末世的诗意与忧伤的景观——试论舞鹤的《悲伤》
11
作者 郑坚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舞鹤 台湾省 《悲伤 中篇小说 叙述技巧 景观描写 诗性叙述 语言特点
下载PDF
《少年的你》与《悲伤逆流成河》的表现与再现对比
12
作者 仇力平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8期87-89,共3页
校园欺凌片是青春电影中的一个亚类型,既不局限于以往的青春校园片也不依靠男女主人公青春靓丽的形象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更不以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浪漫纯真爱情来烘托主题。校园欺凌片作为新型青春片,讲述的是校内外学生一方恶意通过... 校园欺凌片是青春电影中的一个亚类型,既不局限于以往的青春校园片也不依靠男女主人公青春靓丽的形象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更不以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浪漫纯真爱情来烘托主题。校园欺凌片作为新型青春片,讲述的是校内外学生一方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行为,造成另一方财产损失、身体或精神受伤等事件。该类型影片的创作手法杂糅了真实性和艺术性,通过对现代校园里的欺凌事件进行强化的影像表现,向社会释放了一种危险信号:校园暴力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需要呵护身边的孩子。如果说《悲伤逆流成河》是我国首部校园欺凌片,那么《少年的你》就是一部质量更为上乘的校园欺凌片。笔者站在比较的维度,探讨这两部电影在该类型创作上的多重差异,希望可以解决校园欺凌片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电影 《少年的你》 《悲伤逆流成河》
下载PDF
从“小时代”中唤醒“大时代”——《悲伤逆流成河》的影像改编策略分析
13
作者 任雨田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9期80-81,共2页
改编自郭敬明小说的同名国产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从叙事母题的转向、人物形象的代入与叙述角度的体认入手,首次将“校园霸凌”话题引入“残酷青春文学”的影像化呈现之中,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产青春片相对固定的商业类型与情节套路。赋... 改编自郭敬明小说的同名国产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从叙事母题的转向、人物形象的代入与叙述角度的体认入手,首次将“校园霸凌”话题引入“残酷青春文学”的影像化呈现之中,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产青春片相对固定的商业类型与情节套路。赋予青年个体以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叙事,体现出“小时代”乌托邦式反抗的消解与“大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逆流成河》 郭敬明 青春片 校园霸凌
下载PDF
那些逆流成河的悲伤
14
作者 张敏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4期108-108,共1页
《悲伤逆流成河》是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由落落执导,赵英博、任敏、辛云来、章若楠、朱丹妮主演的青春校园电影。该片主要讲述了上海弄堂里一起长大的一对年轻人齐铭、易遥在校园内外情愫纠葛,并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语中卷入校园欺凌,... 《悲伤逆流成河》是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由落落执导,赵英博、任敏、辛云来、章若楠、朱丹妮主演的青春校园电影。该片主要讲述了上海弄堂里一起长大的一对年轻人齐铭、易遥在校园内外情愫纠葛,并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语中卷入校园欺凌,最终以悲剧结尾的故事。该片通过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的描绘,让我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对该片的人物、题材、画面等分析,从而对了解青春伤痛文学改编电影的方法有了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逆流成河》 青春校园 校园欺凌
下载PDF
悲伤止步
15
作者 蓝轩 《养生大世界(B版)》 2008年第6期17-17,共1页
梦在某个落日黄昏之时逐渐飘离,与我渐行渐远,我的极力呼唤是徒劳,我的付出终不是迎来柳暗花明。微风过处,鲜花随风飘逸,欢愉是属于它们的,属于我的只是欲语泪先流的失落。
关键词 《悲伤止步》 中国 当代 文学作品 散文
下载PDF
悲伤是知识
16
作者 Lord Byron 王伟滨(译析) 《英语学习》 2010年第10期42-43,共2页
这盏灯需要再加满油,即便如此 它也不能像我守得那么久。 我的小睡——如果能小睡——不是安眠, 而是无尽的思考的延续,
关键词 《悲伤是知识》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
下载PDF
悲伤刺猬的过往流年
17
作者 舞影 《快乐阅读(开心辞典)(上)》 2009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我站在佟乐家楼下喊了他十遍有余,可这小子的耳朵像是聋了一样,完全没有听见,直到我发出狠话说:“佟乐,你要是再不下来,明天我就去学校公开你小时候的裸照。”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悲伤刺猬的过往流年》 舞影
下载PDF
艺术的唯美着光——评安哲罗普洛斯的“希腊”三部曲 被引量:2
18
作者 布莉莉 郭全照 《电影评介》 2012年第6期5-8,共4页
2012年初,安哲罗普洛斯的去世留下了未竟的"希腊"三部曲,我们面对的是这一宏大企划已实现了的《悲伤草原》和《时光之尘》两部影片。在这两部影片中,安哲继续推进他对电影艺术的诗性哲思:"名字美学"所蕴含的共性信... 2012年初,安哲罗普洛斯的去世留下了未竟的"希腊"三部曲,我们面对的是这一宏大企划已实现了的《悲伤草原》和《时光之尘》两部影片。在这两部影片中,安哲继续推进他对电影艺术的诗性哲思:"名字美学"所蕴含的共性信念,戏剧形式、神话互文和融过去、现在、想象于单一长镜头中所构建的"无边界"时空体,以及超现实意象的寓意。若把这一切纳入萨义德所谓"晚期风格"的视野之内,当更可揭示安哲晚年对人类命运、死亡的深沉思索和对超越的可能性触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草原》《时光之尘》名字美学“无边界”时空体超现实意象
下载PDF
读曼德尔施塔姆
19
作者 魏丕植 《黄河之声》 2013年第11期15-16,共2页
奥西普·艾米里耶维奇·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俄罗斯前苏联诗人。也是散文家、诗歌理论家,阿克梅诗歌流派的创始人之一。著有诗集《石头》《悲伤》,散文集《时代的喧嚣》《亚美尼亚旅行记》《第四散文》等。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诗歌流派 《悲伤 《石头》 亚美尼亚 散文家 前苏联 俄罗斯
下载PDF
诗散文:布罗茨基的《悲伤与理智》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文飞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5,共23页
杰出的俄语诗人布罗茨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英语散文家。他生前最后一部散文集《悲伤与理智》是他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通过对这部文集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对布罗茨基散文的内容和形式、风格和特色有更深的认识。诗歌和散文之间早有&q... 杰出的俄语诗人布罗茨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英语散文家。他生前最后一部散文集《悲伤与理智》是他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通过对这部文集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对布罗茨基散文的内容和形式、风格和特色有更深的认识。诗歌和散文之间早有"散文诗"和"韵律散文"等交叉体裁,而《悲伤与理智》一书的文体更可定义为"诗散文"。布罗茨基曾言茨维塔耶娃的散文"是她的诗歌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有论者也认为布罗茨基的散文同样是他的诗歌之"继续"。事实上,在布罗茨基的创作中,诗和散文这两大体裁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者间并无分明的主次地位或清晰的从属关系。以《悲伤与理智》一书为代表的布罗茨基散文创作所体现出的鲜明个性,所赢得的巨大成功,表明布罗茨基的散文不仅是其诗歌的"继续",更是一种"发展",甚至已构成一种有其独特风格和自在意义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罗茨基 散文 《悲伤与理智》 诗散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