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谁? 叩响了哀伤的心门——循着《悲情肖邦》的“舞步”遥望“悲情之路”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慧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共7页
该文取《悲情肖邦》书中所涉及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两类体裁的作品,通过感性体验和技术分析追寻其悲情所在,进而反观自我。
关键词 肖邦 《悲情肖邦》 波兰舞曲 玛祖卡舞曲 反观自我
下载PDF
试析于润洋先生的音乐理解路径——以《悲情肖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淑颖 《当代音乐》 2019年第7期135-138,共4页
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与深刻的精神意蕴,而如何理解这些作品中存在的精神内涵,一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悲情肖邦》为例,通过对于润洋先生音乐理解的立足点、音乐理解的准则及音乐理解的视角的分析,对于润... 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与深刻的精神意蕴,而如何理解这些作品中存在的精神内涵,一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悲情肖邦》为例,通过对于润洋先生音乐理解的立足点、音乐理解的准则及音乐理解的视角的分析,对于润洋先生的音乐理解路径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润洋 音乐理解路径 《悲情肖邦》 主客统一 视域融合
下载PDF
哭也很美——于润洋《悲情肖邦》给出的美哭并及由此而流不尽的美泪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锺恩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63,共6页
今年7月17日,是恩师于润洋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日子,再过两个多月,先生离世也已经七年。特别的日子,特别的思念。在此,谨以先生有关肖邦研究作一点粗浅读解,作为一份新的作业,以求教先生在天之灵。一、感性经验(美学)原证与音乐史(史学)... 今年7月17日,是恩师于润洋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日子,再过两个多月,先生离世也已经七年。特别的日子,特别的思念。在此,谨以先生有关肖邦研究作一点粗浅读解,作为一份新的作业,以求教先生在天之灵。一、感性经验(美学)原证与音乐史(史学)考证以及音乐学分析(科学)实证——于润洋肖邦研究的理念与程序2008年8月7日晚上,我在收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于润洋《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2008年6月第1版)的第2天,即在上海通过E-mail向远在北京的先生请教两个问题:1.您在书里选择这些作品带有悲情的依据,是史料提供,还是一般学界共识,或者是您本人通过感性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润洋 音乐学分析 感性经验 肖邦音乐 《悲情肖邦》 内涵 音乐史
原文传递
寻找“悲情肖邦”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4,共4页
该文从读者的角度,谈对《悲情肖邦》一书书名的理解、对该书历史资料与音乐文本的思考,以及个人的阅读体悟。
关键词 肖邦 《悲情肖邦》 思考与体悟
下载PDF
肖邦记忆——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特别写作 被引量:5
5
作者 韩锺恩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0,共5页
该文在"理解与描写"主题下介绍七位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参加"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专题研讨会"的过程及研究内容、研究特色。
关键词 肖邦 于润洋 《悲情肖邦》 肖邦专题研讨会
下载PDF
“音乐学分析”的哲学基础与当下意义
6
作者 宋方方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1-88,共8页
于润洋先生于1993年正式提出并实践了“音乐学分析”理论,2008年的专著《悲情肖邦》以“悲情”作为核心美学内涵,在波兰国家命运与个人情感转变的大背景中探讨肖邦音乐中“悲情”因素的成因与表现,将“音乐学分析”拓展到纯器乐领域。... 于润洋先生于1993年正式提出并实践了“音乐学分析”理论,2008年的专著《悲情肖邦》以“悲情”作为核心美学内涵,在波兰国家命运与个人情感转变的大背景中探讨肖邦音乐中“悲情”因素的成因与表现,将“音乐学分析”拓展到纯器乐领域。“音乐学分析”在史学视角上融入美学反思、理论考察时强调历史意识、形式分析中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最终以其深刻的美学洞见、扎实的技术分析以及厚重的历史观为中国大陆的西方音乐史学和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于润洋 《悲情肖邦》
下载PDF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的基本内涵与学理反思
7
作者 麦恩凯 《当代音乐》 2022年第6期183-185,共3页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理论的提出为我国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学者们近30年的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应用,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从对瓦格纳歌剧分析到对肖邦作品的阐释,“音乐学分析”的基本内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在...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理论的提出为我国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学者们近30年的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应用,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从对瓦格纳歌剧分析到对肖邦作品的阐释,“音乐学分析”的基本内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在国内外音乐学界多元交融的学科背景下,“音乐学分析”在立足中国音乐学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汲取“跨学科”研究的合理养分以丰富其内涵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润洋 音乐学分析 《悲情肖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