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启超文学审美自觉基础上的情感诗教探究——《情圣杜甫》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1期37-43,共7页
梁启超基于文学审美自觉基础上对于《情圣杜甫》的解读,最终质归就是通过具体诗人的文学批评实现情感诗教,即希望广大国民通过诗人依照自己性情做“喜欢做的”学问观的指引下,领略中国传统文学“真”与“美”的真谛,进而获得审美自觉基... 梁启超基于文学审美自觉基础上对于《情圣杜甫》的解读,最终质归就是通过具体诗人的文学批评实现情感诗教,即希望广大国民通过诗人依照自己性情做“喜欢做的”学问观的指引下,领略中国传统文学“真”与“美”的真谛,进而获得审美自觉基础上的情感陶养,从而实现“无所为而为”的“生活的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自觉 《情圣杜甫》 调和
下载PDF
论梁启超《情圣杜甫》与其影响
2
作者 谷霞飞 《科教导刊》 2012年第29期107-108,共2页
《情圣杜甫》是梁启超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品,其学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在于注重文学本身的情感作用,有其时代的作用,对当代学术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梁启超 《情圣杜甫》 研究方法影响
下载PDF
从杜甫湖南诗歌看其晚年思想
3
作者 毛炳汉 《杜甫研究学刊》 1982年第2期56-61,共6页
梁启超1922年在诗学研究会的讲演《情圣杜甫》中,称杜甫是“二千年来的名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但历来研究者对这位“首屈一指的人物”的晚年思想和作品却研究甚少。本人因为生长、工作在湖南,对湖南的历史地理情况略有所知,拟从... 梁启超1922年在诗学研究会的讲演《情圣杜甫》中,称杜甫是“二千年来的名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但历来研究者对这位“首屈一指的人物”的晚年思想和作品却研究甚少。本人因为生长、工作在湖南,对湖南的历史地理情况略有所知,拟从杜甫湖南诗歌中,对其晚年思想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思想 诗学研究 杜甫 梁启超 不当之处 诗歌 《情圣杜甫》 湖南
下载PDF
“非战”论与现代杜诗学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兴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82,共9页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关于战争的各种观念、各派势力的宣传竞相登场,展开角逐,现代杜诗学就参与了这场舆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衰败景象促使梁启超重新思考中西文化问题,发表《情圣杜甫》的讲演;20年代国内军阀混战...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关于战争的各种观念、各派势力的宣传竞相登场,展开角逐,现代杜诗学就参与了这场舆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衰败景象促使梁启超重新思考中西文化问题,发表《情圣杜甫》的讲演;20年代国内军阀混战,激起"非战运动","非战"思想也贯彻在当时的杜诗研究中。"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战争性质发生变化,不同的政治势力持有不同的战争观,并影响到各派学者的杜诗学研究。重庆国民政府、汪伪政权、延安文艺界和各地倾向于中国共产党并受其影响的学者,从各自政治立场、战争观念出发,对杜甫战争诗作出不同的评释。回顾这段学术史时,不能笼统地看待杜甫"非战"说,而要进一步探究言说者的政治立场、思想动机和社会效果,作出具体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学 《情圣杜甫》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共产党 战争性质 政治立场 战争观念 卢沟桥事变
原文传递
梁启超“三大作家批评”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金雅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关键词 梁启超 20世纪 中国 文论 《屈原研究》 《陶渊明》 《情圣杜甫》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