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长叙事与创伤记忆的弥合——评杜阳林小说《惊蛰》
1
作者 王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杜阳林的长篇小说《惊蛰》书写了主角凌云青成长历程中的两类创伤记忆:一是环境挤压导致的创伤记忆,二是“自我寻找”的创伤记忆。前者是关乎亲情缺失与贫穷所致的苦难,后者是关乎自尊、自我意识的挫折。这两类创伤记忆促成了凌云青成... 杜阳林的长篇小说《惊蛰》书写了主角凌云青成长历程中的两类创伤记忆:一是环境挤压导致的创伤记忆,二是“自我寻找”的创伤记忆。前者是关乎亲情缺失与贫穷所致的苦难,后者是关乎自尊、自我意识的挫折。这两类创伤记忆促成了凌云青成长的精神力量。凌云青用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弥合创伤留下的伤痕。《惊蛰》的成长叙事不算新颖,但《惊蛰》所提供的成长力量为当今成长叙事的颓靡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阳林 《惊蛰》 成长叙事 创伤记忆
下载PDF
海飞《惊蛰》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学昕 关岫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海飞的长篇小说《惊蛰》,虽然以“谍战小说”的面貌出现,披着令人扑朔迷离的故事外衣,以及充满魅力的奇特构思,但其中却蕴藉宏阔的历史感和丰厚的文学性。尤其是强大的文本张力、想象力和虚构力,使其展示并透射着历史复杂变局中人性的... 海飞的长篇小说《惊蛰》,虽然以“谍战小说”的面貌出现,披着令人扑朔迷离的故事外衣,以及充满魅力的奇特构思,但其中却蕴藉宏阔的历史感和丰厚的文学性。尤其是强大的文本张力、想象力和虚构力,使其展示并透射着历史复杂变局中人性的裂隙、善恶、真伪,以及个人信仰的维度、灵魂的渴望、复杂社会关系之间的博弈与纠结。我们可以将其当作是另类的“历史叙事”,而且可以视为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新文本形态”和叙事伦理的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飞 《惊蛰》 历史 人性 叙事伦理
下载PDF
从《秋菊打官司》到《惊蛰》 论张艺谋与王全安在相似文本中相异的女性观念及艺术态度 被引量:8
3
作者 冯利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9,105-106,共10页
导演王全安在其同乡前辈导演张艺谋创造了“秋菊”这一女性形象十年之后,又创造了跟“秋菊”极其相像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关二妹。本文在认可这二者相似的造型及功用之后,意在概括其相异的外在表征,重在呈现其不同的深层内涵,从而揭示... 导演王全安在其同乡前辈导演张艺谋创造了“秋菊”这一女性形象十年之后,又创造了跟“秋菊”极其相像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关二妹。本文在认可这二者相似的造型及功用之后,意在概括其相异的外在表征,重在呈现其不同的深层内涵,从而揭示出张艺谋与王全安在相似的文本中所书写的相近女性形象下所隐含的全然相反甚至是存在巨大历史差异的女性观念,并推而及于整个导演艺术观念,以之试图触探电影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所应提倡的人文态度和生态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菊打官司》 《惊蛰》 张艺谋 王全安 影视评论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这未必是最好的路,但我们别无选择——由杜阳林长篇小说《惊蛰》引出的话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孟繁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四川籍作家杜阳林在最新长篇小说《惊蛰》中,通过主人公凌云青的个人奋斗故事透视了乡村中国的奋斗,并深入剖析了凌云青不惜一切代价地走向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内外动因。本文以《惊蛰》为中心,延展出在通往"现代"这条路上... 四川籍作家杜阳林在最新长篇小说《惊蛰》中,通过主人公凌云青的个人奋斗故事透视了乡村中国的奋斗,并深入剖析了凌云青不惜一切代价地走向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内外动因。本文以《惊蛰》为中心,延展出在通往"现代"这条路上,其他相关作家作品对乡村与都市的书写。中国故事在不断讲述着对这个时代怀有的情感、希望和巨大冲动,而乡村青年的命途如何在别无选择的前提下走出更合理的现代性,是历史交给作家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蛰》 底层青年 乡村中国 现代文明
下载PDF
《惊蛰》与“现代性”视野下的成长叙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珠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杜阳林的成长小说《惊蛰》以强烈的人性提升与主体建构的现代性诉求,对于成长苦难及其突破路径的坚实书写,以及对于乡土世界精神格局及其“惊蛰之醒”的理性审视,展示出较为独特的叙事语法和形态,实现了对成长叙事困厄的某种突破,其突... 杜阳林的成长小说《惊蛰》以强烈的人性提升与主体建构的现代性诉求,对于成长苦难及其突破路径的坚实书写,以及对于乡土世界精神格局及其“惊蛰之醒”的理性审视,展示出较为独特的叙事语法和形态,实现了对成长叙事困厄的某种突破,其突围策略为当下成长叙事调整和超越精神肌理、审美品格以及话语立场等方面的局限提供了可能的路向性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阳林 《惊蛰》 现代性 成长叙事
下载PDF
新世纪军事文学的一座高峰——再读获奖小说《惊蛰》
6
作者 侯健飞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3期63-69,共7页
一新中国军事文学主流一直强调现实主义,不同时期的作家也在践行现实主义创作,但是,当我们今天盘点经典军事题材长篇小说作品时,却也常常感到现实主义作品的乏善可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或许要多在作家身上找一... 一新中国军事文学主流一直强调现实主义,不同时期的作家也在践行现实主义创作,但是,当我们今天盘点经典军事题材长篇小说作品时,却也常常感到现实主义作品的乏善可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或许要多在作家身上找一找才行。如果有“不好写”心理主导,当然不敢写,也写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品 现实主义创作 军事题材 新世纪 乏善可陈 中国军事文学 《惊蛰》 长篇小说
下载PDF
《惊蛰》——一部话剧展现的大爱奇迹
7
作者 李建平 《内蒙古艺术》 2014年第2期52-54,共3页
一、话剧《惊蛰》源自生活 话剧《惊蛰》根据包头市石拐区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朱清章的真实事迹改编。以朱清章生活和工作的包头市石拐矿区为主场景,通过话剧艺术的形式为观众们生动再现了朱清章31年如一日细心呵护植物人母亲,并最终使... 一、话剧《惊蛰》源自生活 话剧《惊蛰》根据包头市石拐区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朱清章的真实事迹改编。以朱清章生活和工作的包头市石拐矿区为主场景,通过话剧艺术的形式为观众们生动再现了朱清章31年如一日细心呵护植物人母亲,并最终使母亲苏醒的至孝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艺术 《惊蛰》 大爱 包头市 石拐区 植物人 生活 母亲
下载PDF
《惊蛰》新芽欲绿寒未消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69,共5页
编剧:王全安导演:王全安摄影:卢茨(德国)录音:张阳灯光:丹尼(德国)主演:余男出品:西安电影制片厂 故事梗概:家里强迫关二妹嫁给愿替家里还钱的章锁,二妹不肯,跑到县城找好友毛妹。毛妹帮她在饭馆找到工作并介绍县城的乔连升和她相处,乔... 编剧:王全安导演:王全安摄影:卢茨(德国)录音:张阳灯光:丹尼(德国)主演:余男出品:西安电影制片厂 故事梗概:家里强迫关二妹嫁给愿替家里还钱的章锁,二妹不肯,跑到县城找好友毛妹。毛妹帮她在饭馆找到工作并介绍县城的乔连升和她相处,乔连升却同时也和别的女人来往,深感失望的二妹回到农村嫁给章锁,枯燥的生活使二妹渐渐变得麻木。新年夜,二妹和丈夫带着重病的孩子到县城看病,得知毛妹已经去了南方,丈夫又被拉去喝酒,她带着儿子坐上了游乐场的电动火车,在这不真实的旅行中,二妹的心飞到了她一直向往的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蛰》 导演 王全安 故事梗概 人物访谈 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塑造 创作题材 社会批判精神
原文传递
惊世骇俗 振聋发聩——读唐德亮长诗《惊蛰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唐德亮的政治抒情诗《惊蛰雷》是当前政治抒情诗的重要收获,也是当代新诗的重大收获。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整部长诗博大深厚,异彩纷呈。
关键词 唐德亮 《惊蛰雷》 政治抒情诗
下载PDF
现代川剧《惊蛰》:在历史镜像中找回灵魂的依傍
10
作者 张方来 杨笔直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49,共4页
元宵节前一天,盆地内春寒料峭,异常阴冷,而成都锦城艺术宫内传出的一波又一波"惊蛰"的声音,却把四川戏剧界催发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的自贡大型现代川剧《惊蛰》,演出... 元宵节前一天,盆地内春寒料峭,异常阴冷,而成都锦城艺术宫内传出的一波又一波"惊蛰"的声音,却把四川戏剧界催发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的自贡大型现代川剧《惊蛰》,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蛰》 川剧 灵魂 镜像 历史 资助项目 作品创作 元宵节
原文传递
于无声处听惊雷——致电视剧《惊蛰》全体主创
11
作者 海飞 《江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22,共9页
诸位主创老师:这其实是一个剧本的创作札记,其中有编剧眼里的《惊蛰》模样。我想,这个故事的根,应该是从这万字长言里面来的。换言之,编剧眼中的剧本中的故事,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在《惊蛰》二度创作中有用,那么我将万分... 诸位主创老师:这其实是一个剧本的创作札记,其中有编剧眼里的《惊蛰》模样。我想,这个故事的根,应该是从这万字长言里面来的。换言之,编剧眼中的剧本中的故事,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在《惊蛰》二度创作中有用,那么我将万分欣喜。如果觉得读了无益,那也不妨碍于任何。我写下这个创作谈的初衷十分简单,哪怕万分之一地有助于提升整个成片的质量,哪也将是一种小小的胜利和欢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蛰》 电视剧 二度创作 剧本 编剧 故事 札记
原文传递
一出舞台剧 一部编年史——大型话剧《惊蛰》观后感
12
作者 刘新和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4年第8期38-39,共2页
在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由内蒙古话剧院演出的大型话剧《惊蛰》可谓“艺惊四邻”,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观众普遍给予赞誉。笔者将其视为“《惊蛰》现象”,并做如下解读。
关键词 《惊蛰》 话剧院 舞台剧 观后感 编年史 内蒙古草原 文化节
原文传递
川剧《惊蛰》: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
13
作者 曾勋 辜琪瑶 唐佳 《廉政瞭望》 2019年第5期82-83,共2页
“雷轰轰,听惊蛰,二月雨水浇花叶,地上甘草转青色,毛虫醒来变蝴蝶,待到九九艳阳天,又是人间好时节。”“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要刻在心里,才真正有力量。”
关键词 《惊蛰》 川剧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谍战剧如何“设扣”“解扣” 专访《惊蛰》导演孙皓、编剧海飞
14
作者 佘博睿 《广电时评》 2019年第21期28-31,共4页
比观看更烧脑的,是创作。一把枪顶在陈山眉心。汗珠从他湿漉漉的头发里芽儿一般地冒出,沿着匍匐在额角上的血迹,流过拧成死结的双眉。恐惧、愤怒、不甘、迷茫、悔恨……所有的表情瞬间投射在演员张若昀的脸上,一点儿也不见三年前《麻雀... 比观看更烧脑的,是创作。一把枪顶在陈山眉心。汗珠从他湿漉漉的头发里芽儿一般地冒出,沿着匍匐在额角上的血迹,流过拧成死结的双眉。恐惧、愤怒、不甘、迷茫、悔恨……所有的表情瞬间投射在演员张若昀的脸上,一点儿也不见三年前《麻雀》里唐山海就义时的慷慨从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蛰》
原文传递
惊蛰怀想(散文)
15
作者 余音 《云南林业》 2006年第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惊蛰怀想》 余音 文学作品 散文 随笔 中国 当代作品
下载PDF
惊蛰之韵
16
作者 钱续坤 《江淮法治》 2016年第5期62-62,共1页
不知是我的错觉还是由于爱屋及乌的缘故,我总觉得春天的真正到来,实际上是在于惊蛰的那一声醒雷。
关键词 散文 《惊蛰之韵》 中国 钱续坤
下载PDF
小诗四首
17
作者 崔斌箴 陈犁 陈犁 《阅读与写作》 2001年第9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崔斌箴 新诗 文学评论 《夜读》 《春意》 《清明心绪》 《惊蛰》
下载PDF
浓郁的闽南地方风情-浅谈海迪的大背山系列风情小说
18
作者 沈艺虹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4-45,38,共3页
海迪以他乡下人的血气方刚和充满熊的野性闯进了无人问津的大背山。随后,一系列描绘大背山风土人情的小说问世了。他的小说不管是《垛草时节》、《老山姆》、《荡街》,《教犁》,《冷水坑人家》,还是《荒滩》、《甘旅山》、《惊蛰》... 海迪以他乡下人的血气方刚和充满熊的野性闯进了无人问津的大背山。随后,一系列描绘大背山风土人情的小说问世了。他的小说不管是《垛草时节》、《老山姆》、《荡街》,《教犁》,《冷水坑人家》,还是《荒滩》、《甘旅山》、《惊蛰》、《谷地》,作品情节都很简单,不外乎描写闽南妇女的悲剧故事和农村的耕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风情 小说 闽南 风土人情 《惊蛰》 乡下人 故事 悲剧
下载PDF
文化资讯
19
《新闻世界》 2004年第5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第九届巴黎国际电影节” 《惊蛰》 最佳女演员 余男 莎拉·布莱曼 演唱会 《谍中谍3》 凯瑞·安妮摩斯 张艺谋 《十面埋伏》 朴树
下载PDF
春天在哪里
20
作者 刘克锡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 2017年第1期6-6,共1页
课堂训练内容冀教版语文课《惊蛰》拓展练习。春天在哪里小朋友们,你注意到“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自然界的变化了吗?惊蛰到了,春天来了,植物复苏,动物活跃,人们也开始春耕了……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里,去看、去听、
关键词 《惊蛰》 训练内容 语文课 冀教版 小朋友 自然界 大自然 课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