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历史的演进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振荡——读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被引量:3
1
作者 牛翔云 孙珊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7-51,共5页
知识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有两种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前者的功能为维护现行秩序,后者则为反对现行秩序。人类历史的更替和演进在观念的维度上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耗邦之间的振荡。当乌托邦取代了意识形态之后,自己亦相应地... 知识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有两种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前者的功能为维护现行秩序,后者则为反对现行秩序。人类历史的更替和演进在观念的维度上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耗邦之间的振荡。当乌托邦取代了意识形态之后,自己亦相应地变成了意识形态,并创造出自己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历史 曼海姆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意识形态 乌托邦 知识社会学
下载PDF
“意识过渡视角”下的知识社会学路径——评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2
作者 邓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28,288,共13页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通过他对自中世纪以来的长期历史过程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变异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建立了以"价值无涉的意识形态"为研究方法的知识社会学科学。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问题的代表论著《意...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通过他对自中世纪以来的长期历史过程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变异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建立了以"价值无涉的意识形态"为研究方法的知识社会学科学。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问题的代表论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自出版至今得到了学术界持续关注。在此书中,曼海姆对于人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过渡过程作出了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分析路径,研究其知识社会学问题,理解这一学科产生的必要性。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得以论述:第一,人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转型过程;第二,人类进入"意识"思维后产生的"意识形态"概念;第三,进入到"有意识"层面的人类围绕"意识形态"引发的其他关于"意识"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
下载PDF
同心圆论域下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心欲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科学论断,界定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建构性要求。同心圆论断与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论题交集,既彰显了同心圆论断的开放性与生命力,又凸显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趋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科学论断,界定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建构性要求。同心圆论断与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论题交集,既彰显了同心圆论断的开放性与生命力,又凸显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趋向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网络和社会存在负面因素的立体叠加和混合强化,以及内隐的网络意识形态向心力减弱和离心力“高势”。应该运用同心圆理念和方法,把握“圆心、核心圈、圈层、力道”的全要素解析和结构性实践,不失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一条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论断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防控
下载PDF
图像资本的视觉叙事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伯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1,共9页
在现代消费社会,随着表意图谱在视觉经验处的集结,图像借助视觉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占领,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都受制于图像逻辑的规制,图像就此完成其资本身份的社会性建构。在本质上讲,图像资本不是图像本身,而... 在现代消费社会,随着表意图谱在视觉经验处的集结,图像借助视觉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占领,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都受制于图像逻辑的规制,图像就此完成其资本身份的社会性建构。在本质上讲,图像资本不是图像本身,而是一种以图像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图像资本通过制造“假象”意识形态,激活人们的伪欲望结构,为资本的剩余价值增殖提供源源不断的伪消费驱动。图像资本通过将影像编织成被隔离的“景观”意识形态世界,进而把资本意识形态统治纳入到无意识控制之中。图像资本通过对非实在的象征性的结构化“符号”意识形态的控制,来完成隶属于资本的能指意识形态的再生产过程。图像资本开启了意识形态直接物化的大门,建构了比现实还真实的超真实“场境”意识形态,使受众自愿地投入到资本意识形态的逻辑框架之中。从“假象”到“景观”、到“符号”再到“场境”,验证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对于图像资本意识形态依然具有持续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图像资本 视觉叙事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实践对策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拓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高校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质量。本文将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意义及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为内容,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意识形态建设发展困境,并提出部分意识形态建设及教育策略,以期为高校未...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高校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质量。本文将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意义及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为内容,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意识形态建设发展困境,并提出部分意识形态建设及教育策略,以期为高校未来阶段更好迎接意识形态建设新挑战提供部分理论参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意识形态建设 挑战 实践对策
下载PDF
短视频场域高校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现实境遇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
6
作者 邢华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在短视频场域的施力过程是主体、内容、渠道、客体四要素参与施力过程的集合,内蕴主体引导力、内容诠释力、渠道传播力、客体吸收力。在充满张力的短视频场域中,高校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既面临着“去中心化”...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在短视频场域的施力过程是主体、内容、渠道、客体四要素参与施力过程的集合,内蕴主体引导力、内容诠释力、渠道传播力、客体吸收力。在充满张力的短视频场域中,高校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既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制作方式、算法技术应用模式、超符号系统、虚拟在场感增强施力效度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多元化格局、碎片化信息、传播空间阻梗、媒介技术泛滥削弱施力效度的新挑战。这一现实境遇主要源于高校短视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内容供给乏力、宣发模式对短视频技术赋能回应不足、短视频用户角色过度赋权等原因,需要从增强施力主体的协同性、合理设置传播内容、拓展传播空间、增强施力客体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加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短视频 引领力 高校 新媒体
下载PDF
当代青年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云志 孙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并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角逐交锋的主战场,深刻影响和塑造着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受网络空间泛娱乐化、碎片化和圈层化的影响,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并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角逐交锋的主战场,深刻影响和塑造着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受网络空间泛娱乐化、碎片化和圈层化的影响,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着价值共识被遮蔽、话语阐释被削弱和认同渠道被窄化的显在困境。基于化解网络空间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视角来考量,应从把握青年群体的鲜明特征入手,在供给优质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和治理网络空间等方面协同发力,从而强化当代青年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青年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下载PDF
自媒体崛起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亚光 王琳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自媒体的崛起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平等化、开放化、去中心化等新样态。信息传播的全新特点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难度,导致主流文化主导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育人导向力弱... 自媒体的崛起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平等化、开放化、去中心化等新样态。信息传播的全新特点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难度,导致主流文化主导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育人导向力弱化、教育主体话语权失据等系列问题。高校应在加快融媒体平台建设、健全传媒主体责任制的同时牢牢把握学生认知诉求、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养,不断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下载PDF
论“如画”与自然美的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友峰 贾珊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如画”作为自然美学领域的重要审美模式被运用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对象的审美观看中,其观看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权力意图与立场表达,透过审美活动赋予自然美意识形态性。在“如画”审美的凝视下,自然对象被转译为审美形式的物性集合... “如画”作为自然美学领域的重要审美模式被运用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对象的审美观看中,其观看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权力意图与立场表达,透过审美活动赋予自然美意识形态性。在“如画”审美的凝视下,自然对象被转译为审美形式的物性集合,自然美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合理性话语的审美表达。“如画”审美刻意忽视自然环境中劳动者的真实境遇,自然美被塑造为精英阶层的特权,潜在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既定秩序与生活方式。同时,“如画”以仰视的方式将自然美打造为民族记忆与情感的神圣凝结,构建多民族文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当代,“如画”嬗变为“超真实”的幻视,在拓展自然美边界的同时也消解了自然美的物性根基。面对“如画”观看的弊端,“生活世界化的自然”肯定了人与自然的根源性联系,为推动自然美的意识形态性与本真性走向平衡提供了启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审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画 意识形态 审美观看 话语权 多民族文化
下载PDF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继东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47-57,共11页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问题备受关注。笔者带着课题组分别于2016年和2023年对北京、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市的统战部门、宣传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商会等单位、部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企业家、副...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问题备受关注。笔者带着课题组分别于2016年和2023年对北京、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市的统战部门、宣传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商会等单位、部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企业家、副总经理层级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结合多年的研究积累,在对比7年来的变化并深入剖析依然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西方渗透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叙事结构及其科学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浩斌 杨思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否定性逻辑、建构性逻辑和超越性逻辑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思想视域,进一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立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原初语境,挖掘唯物史观在叙事层级和逻辑结构上所内蕴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科学内涵,无论是对于充实当今马克思主义文本诠释和原著探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张力和真理伟力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批判 叙事结构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内涵、困境审思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力 《理论研究》 2024年第3期67-73,共7页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新时代高校意识...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新时代,面对数智媒体的蓬勃发展,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信息环境失真与虚化、数字技术应用失范、话语主体缺位及西方文化虚无主义侵蚀等问题,需要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精度、温度和力度为着力点,把握时代动向,持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意识形态 实践进路
下载PDF
网络直播引发意识形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玮瑷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直播已变成一种新型的生活娱乐模式,吸引着众多网民并成为主播们展示自我个性、寻求身份和角色认可的主渠道。同时,网络空间也日益成为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区域。因此相关部门做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工...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直播已变成一种新型的生活娱乐模式,吸引着众多网民并成为主播们展示自我个性、寻求身份和角色认可的主渠道。同时,网络空间也日益成为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区域。因此相关部门做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网络直播作为新生事物有其易被受众群体接受的优势,也因其会有价值引领的偏离、商业价值属性高以及安全共同体意识未铸牢而存在引发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以“防”为先手,“治”为后手来规避网络直播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进而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意识形态风险 应对策略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党支部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防控机制研究
14
作者 崔运浩 周健 +2 位作者 李玢钰 刘默 李晓明 《新丝路》 2024年第12期194-196,共3页
文章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新考验、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面临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等方面,深入分析高校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 文章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新考验、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面临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等方面,深入分析高校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校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安全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构建“大意识形态工作格局”等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支部 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意识形态工作格局
下载PDF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质效的研究
15
作者 崔运浩 周健 +2 位作者 李玢钰 刘默 李晓明 《新丝路》 2024年第28期0187-0189,共3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质效,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之一。文章阐释了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质效对于高...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质效,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之一。文章阐释了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质效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提出了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质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层党组织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下载PDF
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批判性超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浩斌 杨思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资本逻辑是西方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理论基础,其在现代性场域中演变为更具诡辩色彩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以...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资本逻辑是西方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理论基础,其在现代性场域中演变为更具诡辩色彩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着眼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范畴,紧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线,把人的现代化置于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以人的逻辑克服资本的逻辑,实现对西方现代化及其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批判性超越,开启了新时代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逻辑 西方式现代化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信息传播全过程的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分析
17
作者 刘震 崔曦元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互联网融合,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也对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以深度伪造、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三类意识形态风险多发高发的技... 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互联网融合,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也对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以深度伪造、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三类意识形态风险多发高发的技术为例,结合5W传播理论,从传播主体的身份特性、传播内容的信息构成、传播载体的形式特征、传播对象的受众特点和传播结果的成效评估五个方面对该影响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具有传播主体渗透渠道隐匿、追踪溯源困难,传播内容虚实结合、难辨真伪,传播载体多样化、监管难,传播对象遍布网络空间,传播结果具有危害性大等特点。亟须建立制度保障、加强技术对抗、强化平台管理、传播主流价值,才能准确把握信息传播各环节的风险隐患,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风险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治理对策
下载PDF
消费意识形态:当代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改变——列斐伏尔《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一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4,160,共14页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计划化观念”现在被资本主义有效整合到了自身的生产方式之中。今天的资本主义可以被指认为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作为消费动机的欲望本身,是资本通过软性的广告制造出控制人们的无意识中的虚假需要,由此再生产出盲目跟风消费的“他者欲望”。这个所谓的“消费社会”中已经生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现代资产阶级世界中特有的消费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 消费意识形态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60,共1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根本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分别形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魂脉”就是对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与坚守。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长期面临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工作定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的谋划和部署,包括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全媒体主流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个方面,要从广义意识形态层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守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魂脉”,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 意识形态 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魂脉”
下载PDF
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现实挑战与实践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亮梅 刘昌海 《传媒论坛》 2024年第4期114-117,共4页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介越来越多,媒介功能越来越齐全,青年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呈指数性增长,并出现“泛娱乐化”现象,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困境。应强化价值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介越来越多,媒介功能越来越齐全,青年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呈指数性增长,并出现“泛娱乐化”现象,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困境。应强化价值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加强人才培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方法手段,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网上网下同心圆;构建监管体系,筑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安全屏障等方面形成合力,构建多方主体协同机制化体系,增进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青年 意识形态教育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