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茜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8-242,共5页
齐泽克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意识形态批判 ,从对个体获得自我身份的生命历程的分析入手 ,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背后掩藏着的“真实的短缺” ,分析了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形式化本质 ,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避免直面虚无、平息心理焦虑... 齐泽克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意识形态批判 ,从对个体获得自我身份的生命历程的分析入手 ,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背后掩藏着的“真实的短缺” ,分析了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形式化本质 ,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避免直面虚无、平息心理焦虑的策略人类社会对它的依赖性。指明“并非一无所知 ,依然勤勉为之”正是后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反映了后现代社会知识话语与价值判断分离、削平价值深度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征兆 缝合点 精神分析 社会学
原文传递
肯定的犬儒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觉——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一兵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101,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观点。齐泽克在界划出马克思的两种意识形态批判学说的基础上 ,又在法兰克福学派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做了对比性研究 ,即科技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观点。齐泽克在界划出马克思的两种意识形态批判学说的基础上 ,又在法兰克福学派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做了对比性研究 ,即科技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最后 ,齐泽克提出了今天新出现的意识形态状态 ,即犬儒式的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再仅仅指以虚假的关系遮蔽真相的观念再现体系 ,而是一种构成现实的幻觉。于是 ,世界消解为一种幻象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 犬儒主义 意识形态幻觉 马克思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社会症候与非完全拜物教——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一兵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当代后马克思思潮的主将齐泽克在其《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探讨了社会症候和非完全拜物教问题。在齐泽克看来,社会症候是普适性意识形态的崩溃点或内包性漏洞,依拉康—齐泽克的逻辑,这种内里败坏的社会症候正是构成社会现实的根... 当代后马克思思潮的主将齐泽克在其《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探讨了社会症候和非完全拜物教问题。在齐泽克看来,社会症候是普适性意识形态的崩溃点或内包性漏洞,依拉康—齐泽克的逻辑,这种内里败坏的社会症候正是构成社会现实的根本性条件。在区分了人的依赖性社会中的完全拜物教之后,齐泽克指认出布尔乔亚社会那种物的依赖性中非完全的拜物教才是社会症候的真正"浮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 社会症候 非完全拜物教
下载PDF
物化的信仰与幻象建构的社会现实——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一兵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的物化信仰问题。在这个拉康式的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那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成了拉康式的物化信仰指认,这种物化信仰支撑着意识形态幻象,而幻象则缝合着本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的物化信仰问题。在这个拉康式的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那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成了拉康式的物化信仰指认,这种物化信仰支撑着意识形态幻象,而幻象则缝合着本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 拉康 物化信仰
下载PDF
崇高与崇高的暧昧——《英雄》的意识形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赖翅萍 陈汉云 《社会科学家》 2003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张艺谋执导的《英雄》作为一个英雄的话语,一方面反映了当今世界求和平发展与统一安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透露了突出的求生意识、帝王崇拜情结与法西斯强权逻辑等暧昧不明的意识形态内客,可谓是一个崇高与崇高暧昧的集合体。
关键词 《英雄》 意识形态 求生意识 帝王崇拜情结 法西斯强权逻辑 崇高
下载PDF
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现实的支撑——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一兵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26-30,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意识形态幻觉的思想。齐泽克先是在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评性分析中 ,将拉康的象征理论移植到社会历史层面中来 ,再通过卡夫卡的作品以及庄子梦蝶一类特定文本语境指认...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意识形态幻觉的思想。齐泽克先是在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评性分析中 ,将拉康的象征理论移植到社会历史层面中来 ,再通过卡夫卡的作品以及庄子梦蝶一类特定文本语境指认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社会现实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 拉康 阿尔都塞 剩余快感
下载PDF
意识形态:对于主客体的全面超越——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认识论基础
7
作者 韩毓海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44-46,共3页
尽管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便已出现,并且具有了多种不同含义,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意识形态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界说,使这一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同时,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混... 尽管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便已出现,并且具有了多种不同含义,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意识形态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界说,使这一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同时,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混乱,也都因之或多或少地表现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的歪曲,这表明许多思想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种基本概念的混乱,这就把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进行历史追溯,以探求其马克思主义本真含义的工作,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非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认识论基础 经验主义 客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历史经验 不同含义
下载PDF
利益变迁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凯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出现利益客体日趋丰富、利益主体日趋分化、利益追求意识日趋增强、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所以,与利益变迁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建设就应该强化意识形态的利益功能、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坚持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 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出现利益客体日趋丰富、利益主体日趋分化、利益追求意识日趋增强、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所以,与利益变迁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建设就应该强化意识形态的利益功能、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坚持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客体 利益主体 利益追求意识 利益变迁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的逻辑向度
9
作者 蔡玲 姜锡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毫无异义,历史概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然而,对它的理解却并非毫无疑义,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很少直接由其历史概念... 毫无异义,历史概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然而,对它的理解却并非毫无疑义,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很少直接由其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切入,多是由物质生产、交往形式等概念切入,这就导致了对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某种程度上的忽视。本文从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逻辑向度切入,认为在《形态》中,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思路是在三重逻辑向度中蜿蜒前行的,一是客体向度,二是主体向度,三是批判向度。这三种向度是相互缠绕的,在批判中厘清历史与自然、历史与社会等客体的关系,在批判中廓清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现实关系,在批判中划清与所谓人本主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的界限。这种逻辑向度上的全面覆盖,保证马克思凝练出了科学的历史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概念 客体向度 主体向度 批判向度
下载PDF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评析
10
作者 原宗丽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齐泽克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结构出发,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幽灵式"的诠释和重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存在",是无所不在的幽灵。这一认识是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再反思。其... 齐泽克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结构出发,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幽灵式"的诠释和重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存在",是无所不在的幽灵。这一认识是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再反思。其二,意识形态已被神秘化和崇高化,是构建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与"无意识"密切相联。在对意识形态挖掘中,齐泽克注重对现实行为的心理分析,关注意识形态现象背后的主体心灵,彰显了齐泽克批判精神的价值所在。其三,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就是用来修饰、填补"能指"秩序的空缺,隐藏其非一致性,赋予社会以一致性和整合意义。尽管齐泽克力求"穿越"意识形态幻象,但他依然认同并维护意识形态幻象。因此,最终未能摆脱在"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进行截然的本体论式的区分的传统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 客体 幻象 意识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陕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多维路径探索
11
作者 海莉花 《新西部》 202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并影响着陕西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宣传工作,高校需要巩固并坚守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需要搭建并利用网络...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并影响着陕西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宣传工作,高校需要巩固并坚守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需要搭建并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需要加强对教育主客体网络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教育 网络素养 陕西高校 网络教育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 互联网 多维路径 教育主客体
下载PDF
身体、意识形态、沉默、权力——对影片《玛莲娜》的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少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电影《玛莲娜》中的女主角玛莲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沉默寡言,影片对她身体的描写远远胜于语言的表现。从电影语言来说,沉默与影像(特别是身体语言)都是一种表达方式。而这两者的结合不是巧合。笔者认为电影的叙述中隐含着一些具有颠覆... 电影《玛莲娜》中的女主角玛莲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沉默寡言,影片对她身体的描写远远胜于语言的表现。从电影语言来说,沉默与影像(特别是身体语言)都是一种表达方式。而这两者的结合不是巧合。笔者认为电影的叙述中隐含着一些具有颠覆性质的元素。通过关注玛莲娜的言语(或者沉默)与身体的联系及其围绕并且影响它们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揭示:沉默与身体作为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玛丽娜》中昭示着一样的问题:意识形态与权力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与权力(或者无力) 主体与客体 身体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的理性批判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虎腾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2-15,共4页
探讨意识形态应该从其理性批判和意义建构入手,理性批判和价值意义的界定是评判意识形态两种积极和负面模式的基础。理性批判是意识形态的认识论基础,而意义建构是意识形态的价值论基础,也是整个意识形态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整合意识形... 探讨意识形态应该从其理性批判和意义建构入手,理性批判和价值意义的界定是评判意识形态两种积极和负面模式的基础。理性批判是意识形态的认识论基础,而意义建构是意识形态的价值论基础,也是整个意识形态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整合意识形态就要把理性批判和意义建构整合为科学的辩证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理性批判(批判理性) 意义建构 中性概念 批判性概念 客体关系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一文的几点置疑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根生 《衡水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32-35,共4页
2 0 0 0年第 2期《文艺研究》曾发表了《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一文。作者指出 :“审美反映论是文学的第一原理。”文章的一些命题有些不妥。文学的反映对象不应当如作者所言仅是“社会中的人的情感领域” ,而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属性... 2 0 0 0年第 2期《文艺研究》曾发表了《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一文。作者指出 :“审美反映论是文学的第一原理。”文章的一些命题有些不妥。文学的反映对象不应当如作者所言仅是“社会中的人的情感领域” ,而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属性。文学的客体主要不是“包罗全部生活的整体的联系” ,更不是人与对象的诗意的联系 ,而是“人的世界” ,是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属性的事物。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存在。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不是越经过主体个性色彩的诗意情感的折射就越好 ,而是必须以高尚的审美理想为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属性 审美理想 审美价值 文学研究 客体 主体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滕松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20期5-7,共3页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联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而且影响着立德树人的稳步推进。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却不尽人意,存在着主体硬性灌输、受众相对被动、介体较为滞后...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联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而且影响着立德树人的稳步推进。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却不尽人意,存在着主体硬性灌输、受众相对被动、介体较为滞后、环体日益复杂等诸多问题。为此,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介体维度、环体维度四个层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意识形态安全 主体主导 客体认同 介体现代 环体绿色
下载PDF
文艺是意识形态的再认识
16
作者 易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6-40,14,共6页
1 文艺是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也是标志着文艺理论的伟大变革,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的看法,构成了现代两种文艺观斗争的焦点。当然,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也能模模糊糊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古希腊的唯物主义... 1 文艺是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也是标志着文艺理论的伟大变革,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的看法,构成了现代两种文艺观斗争的焦点。当然,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也能模模糊糊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摹仿说的创立者赫拉克利特说:“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相。音乐混合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从而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他所说的摹仿,就是主体将客体的外在形象摹写出来,亦即反映出来。它和原物“相似”,而非“相同”,说明它不是原物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艺术创作 唯物主义哲学家 摹仿说 客体对象 赫拉克利特 真实性 西方现代派文艺 表现自我
下载PDF
“犬儒”话语下的主体生成、发展与丧失——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解读
17
作者 莫秀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0-13,共4页
齐泽克认为,当今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犬儒性的,在犬儒理性话语下,主体获取了自身的社会身份,同时也实现自身外在的"同化",即主体趋于客体,与客体达到同一。而且,主体还发生了内在的某种"分化",即主体一方... 齐泽克认为,当今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犬儒性的,在犬儒理性话语下,主体获取了自身的社会身份,同时也实现自身外在的"同化",即主体趋于客体,与客体达到同一。而且,主体还发生了内在的某种"分化",即主体一方面保持着原初本真状态的"本我",另一方面又成为了丧失原初本真状态的"超我",在"本我"与"超我"的夹缝中,主体接受了意识形态幻像的"缝合",成为意识形态询唤下的并采取信仰与服从态度面对社会现实的"社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犬儒话语 意识形态 主体 客体 西方哲学
下载PDF
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唯物史观的确立——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札记
18
作者 吴锦琴 吴素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23-28,共6页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深入探索——主体的各种问题逐渐多起来,在这种对人类自身反省和研究的思潮下,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关于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一个空白,它是“人论的空...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深入探索——主体的各种问题逐渐多起来,在这种对人类自身反省和研究的思潮下,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关于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一个空白,它是“人论的空场”、是“非人主义”。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就不难发现:真正解决了“人学”这个难题的正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文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略谈一点笔者在这方面的思考。 1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关节点就在于马克思没有象以往的哲学家那样,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成单纯的自然界内部的关系,或者看成彼此完全对立的实体关系,而是把它们作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 自然界 费尔巴哈 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体
下载PDF
银幕上的崇高客体: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崇高审美文化流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亦水 《艺术学研究》 2021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中,崇高审美文化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要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崇高客体加以表现,而崇高的历史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历史话语和时代语境的转向而发生流变。从"十七年"... 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中,崇高审美文化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要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崇高客体加以表现,而崇高的历史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历史话语和时代语境的转向而发生流变。从"十七年"时期"工农兵"形象的经典确立到1978年"新时期"以来的崇高个体之凸显,再到新世纪之后的崇高审美裂变与迷思,最后迎来了新时代语境下崇高美的回归,呈现出崇高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化表征的发展流变。如何在电影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表现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艺术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崇高客体 中国电影 历史主体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悖论与颠覆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西祥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一何谓“崇高对象”? “崇高对象”是《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国内学者将该书译为《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的关键词。在齐泽克看来,崇高对象概念并不是拉康本人之发明,它来源于康德、黑格尔哲学,并为拉康所发展。他指出,是... 一何谓“崇高对象”? “崇高对象”是《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国内学者将该书译为《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的关键词。在齐泽克看来,崇高对象概念并不是拉康本人之发明,它来源于康德、黑格尔哲学,并为拉康所发展。他指出,是康德首先把美与崇高区分开来。美的东西是和谐之物,给人们的是愉快的感官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 悖论 黑格尔哲学 关键词 齐泽克 拉康 康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