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曲江集》的文化意象和意蕴的翻译——以张九龄的《感遇其一》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 |
梁淑英
|
《疯狂英语(理论版)》
|
2017 |
0 |
|
2
|
复与变:陈子昂、张九龄《感遇》组诗比较研究 |
黎京焱
|
《焦作大学学报》
|
2024 |
0 |
|
3
|
论陈子昂《感遇》的整体性、主题渊源及复古价值 |
赵晓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陈子昂《感遇诗》审美情趣初探 |
羊玉祥
|
《天府新论》
|
1988 |
2
|
|
5
|
解读陈子昂《感遇》之“明月楼” |
赵永源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5 |
1
|
|
6
|
从陈子昂《感遇诗》中的意象看其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与革新 |
董素贞
|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2
|
|
7
|
从十万卷楼抄本《章学诚全集·士习》看《文史通义·感遇》的文本写定 |
李成晴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8
|
文化翻译视角下《感遇其二》和《感遇其七》的英译本研究 |
梁淑英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7 |
0 |
|
9
|
张九龄《感遇其四》、《感遇十二》的英译本研究 |
梁淑英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0
|
张九龄诗歌之意美阐释——以《感遇》(四)为例 |
杨贵章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1
|
陈子昂《感遇》诗与阮籍《咏怀》诗的比较 |
周文静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2
|
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比较论 |
彭慧慧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 |
1
|
|
13
|
历代陈子昂《感遇》诗研究述评 |
韩理洲
|
《人文杂志》
|
1982 |
2
|
|
14
|
从感遇诗看陈子昂对武周王朝的态度 |
徐菡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0 |
1
|
|
15
|
陈子昂《感遇》诗中“道”的思想 |
郑红良
|
《琼州大学学报》
|
2003 |
1
|
|
16
|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释意 |
青子文
|
《杜甫研究学刊》
|
2018 |
2
|
|
17
|
陈子昂《感遇诗》的诗史意义 |
王祥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18
|
陈子昂《感遇》诗陈沆笺释的质疑 |
吴明贤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19
|
深刻揭露 无情鞭挞——再论陈子昂的《感遇诗》 |
唐逢尧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1984 |
1
|
|
20
|
“激楚”到“散淡”--从陈子昂、张九龄二人的《感遇》看唐初诗人心声的嬗变 |
杨云华
|
《大观周刊》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