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翻译视角下《感遇其二》和《感遇其七》的英译本研究
1
作者 梁淑英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9-62,共4页
《感遇其二》和《感遇其七》是张九龄《曲江集》中的名篇,著名的"孤清高鸟"和"江南丹橘"等文化意象皆出于此。运用文化翻译诗学的理论,分析这两篇的英译本在相关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蕴的翻译策略及翻译影响,总结了张... 《感遇其二》和《感遇其七》是张九龄《曲江集》中的名篇,著名的"孤清高鸟"和"江南丹橘"等文化意象皆出于此。运用文化翻译诗学的理论,分析这两篇的英译本在相关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蕴的翻译策略及翻译影响,总结了张九龄《曲江集》的选篇翻译和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张九龄 《曲江集》 《感遇其二》 《感遇其七》
下载PDF
复与变:陈子昂、张九龄《感遇》组诗比较研究
2
作者 黎京焱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到太多注意。本文意图将二者的作品放在阮籍咏怀诗脉络之下,探究其在题材、表现手法、结构和内涵方面的异同,以加深对两位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陈子昂 张九龄 《感遇
下载PDF
陈子昂《感遇诗》审美情趣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羊玉祥 《天府新论》 1988年第5期92-97,共6页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他不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诗歌革新的主张,而且以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三十八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理论是诗人匠心的概括,诗歌是诗人艺术的珍品,他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他不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诗歌革新的主张,而且以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三十八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理论是诗人匠心的概括,诗歌是诗人艺术的珍品,他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且不说唐诗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深受其影响,就是一般名家,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乃至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也受过他的沾溉。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遇诗》 陈子昂 审美情趣 现实主义 美学思想 诗歌革新 王昌龄 先驱者 唐诗 杜甫
下载PDF
解读陈子昂《感遇》之“明月楼”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永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组诗三十四:'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人,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候... 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组诗三十四:'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人,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候.'这首诗每两句一层意思,写幽燕客被役边州、久戍不归、思乡念亲、慷慨卫国、最终有功不赏的遭遇.这首诗三四两句中的'亭''楼',社科院文研所编的<唐诗选>解释'同指防边军士的住所,即戍楼.'马茂元<唐诗选>解释:'亭上二句写月明之夜,征人在戍楼上远望而生哀.'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也认为'亭,边境上的戍楼,也就是下文‘明月楼'的楼.'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明月楼,谓明月所照之楼,此指亭上戍楼.'细细玩味,'亭'和'楼'是有区别的:'亭'是就'幽燕客'来说的,而'楼'是就故乡亲人来说的,指故乡的闺楼、或者说是楼中的思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遇 陈子昂 明月 解读 唐代诗人 幽燕 组诗 故乡 思乡
下载PDF
从陈子昂《感遇诗》中的意象看其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与革新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素贞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8-10,共3页
从时间意象、自然风景、飞鸟意象方面探讨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革新。一个是在为生命忧 ,一个是在替社会悲 ,这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
关键词 陈子昂 《感遇诗》 意象 阮籍 《咏怀诗》 创新
下载PDF
从十万卷楼抄本《章学诚全集·士习》看《文史通义·感遇》的文本写定
6
作者 李成晴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本《文史通义》标注有目无文的《士习》一篇,其实并未逸失。《士习》篇最早由周作人从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中发现,并刊布在《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年第2卷第5期的开卷第一篇。由于时值日本侵华,且《馆刊... 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本《文史通义》标注有目无文的《士习》一篇,其实并未逸失。《士习》篇最早由周作人从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中发现,并刊布在《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年第2卷第5期的开卷第一篇。由于时值日本侵华,且《馆刊》流通不广,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今藏国家图书馆,经查阅,《士习》篇确实保存在第5册之中。《士习》并非如周作人跋语所说是《文史通义》内篇《知难》的初稿,而是《感遇》篇的初稿。通过《感遇》与《士习》16则歧异文句的文本比勘,可微观考察章学诚对著述删润写定的不同形式,并进而体察章氏学术思想与行止心境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习》 《感遇 《文史通义》 章学诚 周作人 初稿
下载PDF
张九龄《感遇其四》、《感遇十二》的英译本研究
7
作者 梁淑英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张九龄罢相后创作了不朽诗篇《感遇》十二首。从文化翻译视角可探寻张九龄诗作的翻译意象和意蕴:Charles Budd《感遇其四》英译涉及视角转换;Victor H Mair《感遇十二》英译体现了归化翻译可实现本土文化向外传播的可能。
关键词 张九龄 《感遇其四》 《感遇十二》 英译本 研究
下载PDF
张九龄诗歌之意美阐释——以《感遇》(四)为例
8
作者 杨贵章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9-83,共5页
语境参数是影响语境意义辨析与生成的制约因素。观照"语境参数理论",我们差异性阐释《感遇》(四)及其英译,解读《感遇》(四)中的"孤""海"、"三珠""池潢"、"高""明&qu... 语境参数是影响语境意义辨析与生成的制约因素。观照"语境参数理论",我们差异性阐释《感遇》(四)及其英译,解读《感遇》(四)中的"孤""海"、"三珠""池潢"、"高""明""神""金丸"等微观语词的语境化嬗变语义,指出译者对唐诗意象情态的艺术表现应关注隐性参数对微观语词识解的制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参数理论 隐性参数 《感遇》(四) 英译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曲江集》的文化意象和意蕴的翻译——以张九龄的《感遇其一》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
9
作者 梁淑英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张九龄的《曲江集》享有诗坛盛名,其作品的英译版本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感遇其一》尤受到众多英译者的喜爱和翻译尝试。文化翻译从文化意象的角度研究该诗的"兰""桂""草木"等"贤人君子"的喻指... 张九龄的《曲江集》享有诗坛盛名,其作品的英译版本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感遇其一》尤受到众多英译者的喜爱和翻译尝试。文化翻译从文化意象的角度研究该诗的"兰""桂""草木"等"贤人君子"的喻指,从而探讨该诗各英译本是否准确传达原诗的文化意蕴。选取该诗的两个英译本做平行对比研究,讨论原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意蕴是否向英语读者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情怀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视角 张九龄 《曲江集》 《感遇其一》 译本对比
下载PDF
陈子昂《感遇》诗与阮籍《咏怀》诗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文静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37-40,共4页
阮籍的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是抒发种种生活感慨的作品汇集。陈子昂的《感遇》诗,是感慨生平遭遇和天下大事的一组诗,共三十八首。虽然《感遇》诗继承了曹魏末期阮籍《咏怀》诗的一些余脉,但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诗人文学观念、个人遭... 阮籍的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是抒发种种生活感慨的作品汇集。陈子昂的《感遇》诗,是感慨生平遭遇和天下大事的一组诗,共三十八首。虽然《感遇》诗继承了曹魏末期阮籍《咏怀》诗的一些余脉,但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诗人文学观念、个人遭遇的差异,《感遇》诗和《咏怀》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感遇》诗和《咏怀》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艺术特征以及与《庄子》的关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阮籍 《感遇 《咏怀》 比较
下载PDF
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比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慧慧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77-81,共5页
张九龄的《感遇》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广泛和狭窄之不同,在艺术手法上有"兴寄"和"比兴"之差异,在诗风上有古奥和蕴藉之别,语言上又有质直朴素和清新秀丽之分。导致这些... 张九龄的《感遇》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广泛和狭窄之不同,在艺术手法上有"兴寄"和"比兴"之差异,在诗风上有古奥和蕴藉之别,语言上又有质直朴素和清新秀丽之分。导致这些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人生经历、仕宦沉浮、文学思想以及个人人格上的差异。他们的《感遇》诗影响了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为"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张九龄 《感遇 比较
下载PDF
历代陈子昂《感遇》诗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理洲 《人文杂志》 198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清人朱鹤铃说:“古之作者篡绪造端,沧澜百变,而其中必有根柢焉……伯玉《感遇》三十八首,伯玉之根柢焉”。这个话是说得不错的。陈子昂的诗共有一百二十余首,《感遇》诗最具有代表性。它实践了陈子昂复古革新的理论,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 清人朱鹤铃说:“古之作者篡绪造端,沧澜百变,而其中必有根柢焉……伯玉《感遇》三十八首,伯玉之根柢焉”。这个话是说得不错的。陈子昂的诗共有一百二十余首,《感遇》诗最具有代表性。它实践了陈子昂复古革新的理论,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研究者来说,《感遇》诗既是分析陈子昂思想、艺术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唐诗由寂寞的荒园变成群芳竞艳的诗苑的必读之篇。因此,自唐迄今,论涉《感遇》诗者,代不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遇》诗 陈子昂 研究述评 陈沆 杜甫 《咏怀》 比兴 武后 武则天 武周
下载PDF
陈子昂《感遇》诗中“道”的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红良 《琼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82-83,70,共3页
关键词 陈子昂 《感遇 诗歌鉴赏 道家思想
下载PDF
从感遇诗看陈子昂对武周王朝的态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菡 《柳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38-40,共3页
通过《感遇诗》中部分作品 ,分析了陈子昂对武后个人和武周王朝的矛盾态度 ,赋予他儒家正统思想和用世思想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的含义。
关键词 《感遇诗》 武周王朝 陈子昂 政治态度
下载PDF
论陈子昂《感遇》的整体性、主题渊源及复古价值
15
作者 赵晓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8,共11页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继承汉代士不遇赋的主题,从自然天道、历史兴废、时俗盛衰的角度对“时、才、命”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性的思考,自然荣枯、时俗颓风、朝政弊端这些看似纷繁的主题都统一在“士不遇”的主题之下,具有高度的整体性...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继承汉代士不遇赋的主题,从自然天道、历史兴废、时俗盛衰的角度对“时、才、命”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性的思考,自然荣枯、时俗颓风、朝政弊端这些看似纷繁的主题都统一在“士不遇”的主题之下,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可视作“组诗”。同时,时俗与朝政问题也是“感士不遇”的最终旨归,陈子昂在道不合时、幽居林隐的境遇下依然心系魏阙,通过批评现实来寄寓他的治世主张,体现了士人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生命价值观。因此,陈子昂的诗歌复古理想与政治复古理想相勾连,《感遇》三十八首不仅恢复了汉魏古诗的体制,同时也复兴了士道精神,奠定了唐代诗歌复古的基本内容、创作宗旨,同样对中唐古文复兴有重要的精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感遇》三十八首 士不遇赋
下载PDF
陈子昂《感遇诗》的诗史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9-12,共4页
陈子昂《感遇诗》是初、盛唐诗转折的关键。从诗史角度看,其意义不在于如何关注政治(这一类并不多),而在于对初唐诗歌词汇系统进行改造的同时,以“兴寄”为手段,以反思为动力。
关键词 陈子昂 《感遇诗》 词汇系统 反思 兴寄
下载PDF
陈子昂《感遇》诗陈沆笺释的质疑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明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78-83,75,共7页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代表作品,所写并非一事,所作亦非一时,不同篇章,各有重点。然“分观错杂,总述累累”,各首之间,大致还是有其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只是因为《感遇》诗“微显阐幽”,往往意在言外,所以,对于它的本意与...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代表作品,所写并非一事,所作亦非一时,不同篇章,各有重点。然“分观错杂,总述累累”,各首之间,大致还是有其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只是因为《感遇》诗“微显阐幽”,往往意在言外,所以,对于它的本意与主旨,索隐探微,历代虽不乏其人,但见仁见智,至今犹莫衷一是。其中笺释最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陈沆 《感遇》诗 笺释 武则天 武周政权 王士祯 李唐王朝 武后 杜甫
下载PDF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释意 被引量:2
18
作者 青子文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杜甫对陈子昂的理解看,"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两句,是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抒发了陈子昂对李唐王朝的忠义之志。《陈拾遗故宅》中称赞的赵彦昭和郭震,是捍卫李唐王室的忠臣。杜甫很可能认为《感遇》诗作于陈子昂晚年... 从杜甫对陈子昂的理解看,"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两句,是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抒发了陈子昂对李唐王朝的忠义之志。《陈拾遗故宅》中称赞的赵彦昭和郭震,是捍卫李唐王室的忠臣。杜甫很可能认为《感遇》诗作于陈子昂晚年与武周政权不合之后,陈子昂死于武氏加害,进而可能知晓陈子昂坐逆党陷狱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陈拾遗故宅》 《感遇 《陈公旌德碑》
下载PDF
深刻揭露 无情鞭挞——再论陈子昂的《感遇诗》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逢尧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Z1期87-92,共6页
《感遇诗》是陈于昂的主要作品之一.陈子昂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史上处以显著地位,被人称之为卓立千古、名同日月、古今独步,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有了《感遇诗》.陈子昂的《感遇诗》.不同于他以前几百年的诗歌,以前那些大部是追求形... 《感遇诗》是陈于昂的主要作品之一.陈子昂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史上处以显著地位,被人称之为卓立千古、名同日月、古今独步,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有了《感遇诗》.陈子昂的《感遇诗》.不同于他以前几百年的诗歌,以前那些大部是追求形式的整齐,语言的华丽,而内容空泛,无病呻吟,甚而把诗歌作为获取利禄的手段,赢得主子欢心的玩物.而陈子昂在《感遇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感遇诗》 武则天 无情
下载PDF
“激楚”到“散淡”--从陈子昂、张九龄二人的《感遇》看唐初诗人心声的嬗变
20
作者 杨云华 《大观周刊》 2012年第45期51-51,78,共2页
陈子昂与张九龄各有一组以《感遇》为题的诗歌,其风格的不同,固于二人的各自遭际的不同但也从一个剪影反映了从唐初到盛唐这一特殊时代不同境遇的诗人心声的深刻嬗变。
关键词 张九龄 陈子昂 《感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