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近体诗韵与章太炎《成均图》音理之关联
1
作者 李乐乐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40-47,共8页
经过为新诗“打打边鼓”的尝试,鲁迅于1930年代重拾旧诗,且所作多是对形式要求精密的律绝。近体诗不准通韵,鲁迅后期所作却有三分之一以上出现“合韵”现象,如“鱼歌麻”“蒸侵”等,比例之高,实属罕见。对此,既有研究往往止步于“合韵... 经过为新诗“打打边鼓”的尝试,鲁迅于1930年代重拾旧诗,且所作多是对形式要求精密的律绝。近体诗不准通韵,鲁迅后期所作却有三分之一以上出现“合韵”现象,如“鱼歌麻”“蒸侵”等,比例之高,实属罕见。对此,既有研究往往止步于“合韵”的表层描述,或重复许寿裳“古已有之”的判断,很少能进一步追问具体缘由,特别是在音理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从鲁迅的知识结构出发,在对诸诗韵例作量化梳理的基础上,指出此前一般认为的“出韵”“合韵”,背后隐藏着一层“古韵通转”的基本结构,而这与清末章太炎《成均图》的“韵转理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对鲁迅而言,“韵脚”从来不是一个细微局部,“韵近可通”本身正暗含了汉字语音、汉语韵文在时间、空间维度“持续通转”的可能。换言之,鲁迅近体诗韵表现出明确的试验性,指向一种对超时间、空间的汉语韵文形象之塑造与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章太炎 诗韵复古 韵转 《成均图》
下载PDF
章炳麟《成均图》的重新分析
2
作者 刘艳梅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2-56,共5页
章炳麟的《成均图》是其古音学研究的重要发明。梳理《成均图》韵转类别,对图中弇侈含义进行辨析;分析章氏建立韵转所依据的材料,并从同语异质视角考察大量韵转的语言经验事实依据。
关键词 章炳麟 《成均图》 韵转 方音 异质语言
下载PDF
章太炎《成均图》对戴震《转语》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晋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戴震《转语》一书提出“疑于义者以声求之 ,疑于声者以义正之”的“因声求义”原则 ,建立了周秦古音阴阳入三足鼎立的系统 ;章太炎继承戴氏“转语之法”和“音转义通”的理论 ,创为表示韵部流转关系的《成均图》 ,用来说明文字转注、假... 戴震《转语》一书提出“疑于义者以声求之 ,疑于声者以义正之”的“因声求义”原则 ,建立了周秦古音阴阳入三足鼎立的系统 ;章太炎继承戴氏“转语之法”和“音转义通”的理论 ,创为表示韵部流转关系的《成均图》 ,用来说明文字转注、假借和孳乳之条例。其间之承继关系显而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转 韵转 《转语》 《成均图》 继承发展
下载PDF
《新方言》古今音转与《成均图》
4
作者 杨艳惠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80-93,共14页
章太炎《新方言》从语音演变规律中探求活的方俗口语在文献雅言中的"本柢".本文在简述《新方言》音释与音转概貌的基础上,从其中354组发生韵转的材料入手,将其与《成均图》的韵转关系做对比发现:《新方言》里古今韵转的事实... 章太炎《新方言》从语音演变规律中探求活的方俗口语在文献雅言中的"本柢".本文在简述《新方言》音释与音转概貌的基础上,从其中354组发生韵转的材料入手,将其与《成均图》的韵转关系做对比发现:《新方言》里古今韵转的事实在《成均图》的韵转理论体系中是可以自足的.其中有差次的39例音转,虽可用《成均图》"多次流转"条例加以解释,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新方言》材料时空跨度大及以汉字注汉字来描写方音的局限等影响而可能导致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方言》 《成均图》 历史音变 方音演变
下载PDF
《成均图》交纽转的文献证明和语音学原理——盇泰之转及其推阐兼论古去声及谐声的多源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易青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6,103,共11页
《成均图》交纽转中的盇泰之转,是盇部字唇音尾(-p)弱化消失,其音流入泰部去声(收-?)。同理,缉部字唇音尾(-p)弱化,其音也流入队和至去声(收-?)。揭示前《诗经》时代的古音的关系,可解释《诗经》时代诸多"合韵"现象。首先需... 《成均图》交纽转中的盇泰之转,是盇部字唇音尾(-p)弱化消失,其音流入泰部去声(收-?)。同理,缉部字唇音尾(-p)弱化,其音也流入队和至去声(收-?)。揭示前《诗经》时代的古音的关系,可解释《诗经》时代诸多"合韵"现象。首先需要建立对复杂文献材料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以及在事实的基础上确定一些根据材料推求古音关系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成均图 声转 古去声:谐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